历史秘闻 才子的下联太经典

Posted 才子

篇首语:与其降低你的开支,不如去尝试增加你的收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才子的下联太经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才子的下联太经典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它起源于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在一年的除夕把两句诗——“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题写在寝门桃符板上,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又叫“春联”,而后以此为制,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于两宋时期发展起来,到了明清两朝尤为盛行,成为了上至当朝帝王,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欢的传统文化之一,特别是明朝,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号召之下,每逢除夕,家家户户开始了贴对联的习俗,这一传统也一直流传至今!

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一代名臣邱浚,出生在广东琼山府,自幼聪慧,才思敏捷,小小年纪便善于吟诗作对,深得私塾学堂的先生的喜爱,有一天,在私塾上学时,不知何因,邱浚与当地一位财主家的少爷起了争执,这位富家少爷急忙跑回去叫他的父亲来。

那位财主怒气冲冲的赶到了学堂,一见到小邱浚就想以大欺小,说出了一上联:“小子无知,竟敢江边卖水”,这上联出的很巧妙,联中“卖水”,并非现实中的卖水,而是说小邱浚就无知,想占着学堂,自恃甚高,这是给小邱浚下马威。

但聪慧多才的邱浚一听便听出了联中之意,争执之事并非是他所挑起的,理在他这里,便想着回敬回去,脱口而出一下联:“书生有志,特上山头凌云”,这下联应对经典,意思是说,书生才气高,有壮志凌云之心,可谓是大气,与上联不仅对仗工整,且意境相符,堪称巧对!那财主一听,愣是了一下,听出了联中之意,便不好继续为难一个小孩子,只好悻悻的离开了!

有着“对联天子”美誉的乾隆帝,在一年的科举廷试中,前三甲中有一位进士是独眼,名叫刘凤诰,是江西人士,乾隆一见此人,顿时心生嫌弃,他感到眼前之人相貌如此丑陋,不足以金榜题名,但人家才华确实之高,便想着试上一试,当即吟出了一上联:“独眼不登龙虎榜”,乾隆这以貌取人的上联,令人刘凤诰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但自信的他若有所思后,脱口而出一下联:“半月依旧照乾坤”,这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乾隆,即使只有一眼,同样能做大事,照乾坤。

乾隆一听,大吃一惊,暗暗想道,没想到此人才华如此卓绝,当即决定再试一联,沉思了片刻,吟出了一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汉”,这上联堪称霸气,难度也非同一般,但哪里能难得住才华横溢的刘凤诰,他沉思了一下,便吟出了一个绝妙的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刘凤诰这下联一出,乾隆更是惊讶不已,可谓是人不可貌相,当即摒弃先前的想法,当庭钦点刘凤诰为探花,两幅对联,均大气至极,且对战工整,难得的佳作!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才子对出的下联太经典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也称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它讲究的是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一副上佳的对联,足可媲美一部鸿篇巨著,在古代,文人相交,以文会友,

历史秘闻 才子对出的下联太经典

或许众人只知刘伯温智谋超群,帮助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却很有人了解他文学方面的才华。刘伯温早年考中进士,不仅擅长写各种题材的文章,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留下上千首诗文,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让人钦佩。咱们今天介

历史秘闻 下联被唐伯虎改后太经典

大家对唐伯虎的印象大多是停留在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在剧中,唐伯虎是一名风流才子,在诗词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尤其擅长对对子,在剧中与外号是“对穿肠”的“穿肠兄

历史秘闻 下联实在太经典

自古佳人爱才子,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文人在古代,颇受姑娘们的喜欢,比较吃香,因此,历史上,便涌现出了许多优美的情诗,也有以对联招亲的故事,让人看后趣味十足;像北宋的苏东坡,一生飘逸不拘,写了不少优美的

历史秘闻 下联实在太经典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各个载体的文化均独占一席,像对联,作为我国独特的一种艺术形体,一千多年来,受到了历朝历代才子们的追捧和喜爱,相较于长篇巨著的书籍,对联因其言简意深,形式多变,可长可

历史秘闻 纪晓岚的下联太经典

历史上的对联高手有很多,人们首先想到的会是北宋的苏轼和佛印和尚,明朝才子唐伯虎,还有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些人才高八斗,经常用对联逗乐,留下了很多趣事。其实,清朝还有一位对联高手,那就是乾隆皇帝。人们对乾

历史秘闻 和尚对出的下联太经典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华文化组成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受到了历朝历代才子们的追捧和喜爱,每逢闲暇时,约上三五好友,往茶楼一坐,借景生题,以景为对,对上几幅,既促进了同窗之宜,又能切磋才学,可谓是一举两

历史秘闻 少女对出的下联太经典

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与现在不同,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察举制和科举,察举制是汉武帝在位初期设立,具体流程也很简单,由地方官府推荐有才之士,朝廷对这些才子进行考核,通过后就有机会做官。而科举制始于隋朝,与察举

历史秘闻 才子的下联堪称经典

历史上那些个有名的才子,像北宋的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明朝的解缙和唐伯虎,清朝的纪晓岚和李调元,均在对联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少妙趣横生的对子,像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秃驴何在?东坡吃草!”,可谓是巧妙至

历史秘闻 才子的下联堪称经典

中华上下五千年,对联文化不仅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从春秋战国至今,对联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文人墨客传播与交流,明清时期,对联文化一度达到了顶峰,虽说有着皇帝的推波助澜,但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