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三家分晋其实是历史的倒退
Posted 国家
篇首语: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三家分晋其实是历史的倒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三家分晋其实是历史的倒退
大家知道春秋时代,晋国是一个相当强大的国家,五霸之一,有了晋国,秦穆公也只能称霸西岐,晋国是秦国称雄天下的一个巨大的障碍,可是这个挡在秦国家门口的巨石在公元前438年轰然倒塌,一分为三,也就是所谓的三家分晋,而且他们也取得了晋的同族周天子的承认,由此掀开了民不聊生的战国时代,那么我们来讨论讨论三家分晋算不算历史的进步。
首先历史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统一才是社会进步的大趋势,从这方面来看,三家分晋显然是不利于国家的统一,春秋事情,中原始终是一个整体,所谓的礼乐秩序还没有完全崩溃,有一个盟主来主持大局,和战国大规模的乱战相比,春秋显然更适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退一步来说,强大的晋国不分裂的话是不是更容易统一华夏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呢,
其次,我们看一下晋国到底是奴隶制国家还是封建国家,晋国将土地划分成若干份邑和县分给公室和各级贵族。这些封地又会分为两部分,一半是为公田,由拥有者派出人员经营;另一半则由庶民耕种,称之为私田或份地。从春秋后期开始,由于社会的变革,大量的公田都无人耕种,传统的制度便逐渐被改变。拥有土地的卿大夫们一反原本单一的亩制,纷纷自行规定亩制,将公田分给普通人民,再依私田的方式收税,这说明晋国的国君仍然是最大的奴隶主,只不过是他下面的小弟卿大夫们开窍了,变成了大地主,也就是说三家分晋是地主阶层对奴隶主阶层的瓜分,从阶级上来说三家分晋无疑是进步的,
但是请注意,让晋国从奴隶制转化到封建制有没有更温和的办法呢,我们知道,秦国就是通过变法从奴隶国家过渡到封建国家的啊,所以说三家分晋是很极端的,他加剧了社会的混乱,破坏了国家秩序,也打破了大国平衡,开启了中国最残酷的战国时代,所以我认为从总体上看,三家分晋是历史的倒退。
历史新知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参考
三家分晋是什么意思?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资治通鉴》记载:&ldqu
三家分晋指的是韩、赵、魏三国从晋国分离出来,发生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晋国曾经是一个称霸中原的诸侯国,后来为什么被瓜分了呢?韩、赵、魏究竟是怎样三分晋国的呢? 西周从商朝手中夺过了政权,一统天下,
>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的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又被合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也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三家分晋指的是韩、赵、魏三国从晋国分离出来,发生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晋国曾经是一个称霸中原的诸侯国,后来为什么被瓜分了呢?韩、赵、魏究竟是怎样三分晋国的呢? 西周从商朝手中夺过了政权,一统天下,
三家分晋作为春秋转向战国的标志性事件,极大的影响了历史的走向,像《资治通鉴》就把三家分晋列为其开篇之作,是春秋之终,战国之始也。不过,在韩赵魏三家分晋时,智氏已经被灭掉好多年了。那么智氏是如何被人灭掉
三家分晋进入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内部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卿大夫与公室的政治斗争变得日趋激烈,以至于发生了许多以下犯上的事情,有的卿大夫竟然灭亡了公室,而自己擅权成为一方诸侯。就连一向被称为中
三家分晋的故事 「公室」与「私家」的争斗 三家分晋是春秋后期公室与私家之间展开的激烈斗争的结果。在西周宗法封建制下, 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领有自己的封邑
三家分晋 韩、赵、魏灭智氏后,又三分晋公室领地,并于公元前420年暗杀了形同虚设的晋幽公。由此韩、赵、魏分别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公
韩、赵、魏三家分晋→揭开战国序幕: 晋国本是春秋时代之大国,长期称霸于中原,晋文公更是春秋齐桓公之后的霸主。但至春秋末年,晋国的王室衰微,卿大夫崛起,在西周宗法封建制下,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