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三家分晋

Posted 土地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三家分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

进入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内部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卿大夫与公室的政治斗争变得日趋激烈,以至于发生了许多以下犯上的事情,有的卿大夫竟然灭亡了公室,而自己擅权成为一方诸侯。就连一向被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在那个时候,国君的权力也开始逐渐衰落,其实权也由六家大夫所把持了。这六家大夫是:韩家、赵家、魏家、范家、中行家和智家。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杀伐不已。后来有两家被消灭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公元前456年,四卿驱逐晋出公而立晋哀公,晋国的政局进入一个新时期。

这个时期,晋国的国政由智伯一人专擅。智伯名瑶,是智宣子的儿子,他继位后很有作为。在内政方面先后消灭了范氏、中行氏,驱逐晋出公,拥立晋哀公,独擅国政;在外交方面曾兴兵伐齐、讨郑,威震诸侯。然而智伯自身却也有着刚愎自用、贪婪无厌的弱点。尤其在其大权独揽之后,他更骄横跋扈,不可一世。智伯凭借自己的权力妄图消灭其他三家势力,以图独霸晋国。但是,他也明白要达到目的,对那三家大夫应该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于是,智伯就从结怨最早、最深的赵氏下手。当时,赵氏的主君是赵襄子、他曾多次被智伯侮辱。而智伯还曾要干预赵氏的家政,引起襄子的极大愤恨,两家的矛盾越积越深。

后来,智伯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万家户口来归给公家。”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也把土地、户口让了。但当智伯向赵襄子要土地时,赵襄子一想起新仇旧恨,心中顿时火起,大声斥责道:“土地是祖先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智伯听了,顿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翻了脸,他立即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氏。

公元前455年,智伯亲率中军,由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家人马杀奔赵家领地。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而智伯率领的三家人马随后赶来,一起合围了晋阳城,把城池围了个风雨不透,水泄不通。赵襄子见状,便赶忙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晋阳是赵氏经营多年的根据地,赵氏对晋阳地区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当年,赵简子曾派尹铎治理晋阳,尹铎为了巩固赵氏的根据地,从而减少了晋阳地区百姓上交赋税的户数,大大减少了实际上的征收税额,使得民众得到了实惠。赵简子生前也曾经特别嘱咐过赵襄子:“如果赵氏有难,晋阳地区的百姓是可以依靠的。”晋阳正是为了防备不测而经营的,名义上收取的财赋虽少,却是最为可靠的固守壁垒。所以,赵襄子认为晋阳的民心可用,于是就撤退到了这里。一天,襄子巡视晋阳一周,见城池坚固,府库充实,仓廪丰盈,心中很是满意,不过发现城中缺乏御敌所用的箭矢。手下人告诉他,早年董安于修建晋阳时,深谋远虑,建筑宫室墙垣的材料都可以用来造箭杆,铜铸的柱础可以用来造箭镞。襄子听闻大喜,于是命人拆房铸造箭矢,严阵以待三家的随时来攻。

公元前454年,智伯率韩、魏两家大举围攻晋阳,双方鏖战三个月仍无法分出胜负。于是,智伯改用长期围困的办法,决晋水灌向晋阳。在被围困一年多后,晋阳城中变为汪洋泽国,城内人们只好吊起锅子来做饭。到了最艰苦的时候,人们的粮食已经吃完,不得已易子而食。眼看晋阳城被水所困,智伯以为赵氏指日可灭,便踌躇满志起来,他带着魏桓子、韩康子巡视水情,忘乎所以地说:“哈哈!你们看,我现在知道用水就能灭掉赵氏啊!”魏、韩二人听了这话,都不寒而栗起来。原来魏桓子想到自己的根据地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附近)紧邻汾水,韩康子也想到自己的封邑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也靠近绛水,都可能受到水淹之灾。因而听了智伯的话,他们也不得不为了自己将来的安危而加以考虑了。他们开始悄悄地在暗地里谋划起防范智伯的对策来。

正在这时,危城之中的赵襄子派人来策反韩、魏二君,来使见二君,劈首便说:“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二国之君伐赵,赵将亡矣,亡则二君为之次矣。”他说赵氏一旦灭亡,紧接着就会轮到韩、魏两家了。来使说的话可谓一针见血,直指韩、魏二君的隐忧之处。共同的危机感使三家联合了起来,他们约好日期,准备共谋智氏。不久,赵、韩、魏三氏联络,约好里应外合杀灭智氏。

一天夜里,赵氏派出军卒杀死智伯守堤之吏,决开河堤,反使晋水冲向智伯军中。然后,赵军从城中杀出,正面冲击智氏之军。智军为水所淹,已乱作一团,没想到韩、魏两家又从两边夹击,更是溃不成军。不久,智军大败,智伯也被杀死,赵、韩、魏三家尽灭智氏之族。智氏合族仅有一门因改为辅氏而得以保全。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大夫再次瓜分了智氏的领地,而使晋国出现了三家大夫鼎立的局面。

到公元前437年,晋哀公去世,其子晋幽公即位。幽公之时,晋公室已毫无权威,幽公非但不能号令韩、赵、魏三家,反而自己得去朝见三家之君。公室只保留了绛(今山西省侯马市)与曲沃(今山西省闻喜市东北)二邑,其余的晋国土地全被三家瓜分。

后来,赵氏的赵浣即位,是赵献子。再后来,献子之子赵籍继位,便是赵烈侯。魏桓子之后由其孙魏斯继位,是为魏文侯。韩康子之后由其子韩武子继位,韩武子之后由其子韩虔继位,是为韩景侯。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派遣使者到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眼见情势如此,只得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从此,韩(都城在今河南省禹县,后迁至今河南省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省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省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省开封)都名正言顺地成为了中原大国。

公元前349年,韩、赵两国杀晋君,晋国至此灭亡。

相关参考

三家分晋指的是哪三家?为什么会出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指的是韩、赵、魏三国从晋国分离出来,发生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晋国曾经是一个称霸中原的诸侯国,后来为什么被瓜分了呢?韩、赵、魏究竟是怎样三分晋国的呢?  西周从商朝手中夺过了政权,一统天下,

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  韩、赵、魏灭智氏后,又三分晋公室领地,并于公元前420年暗杀了形同虚设的晋幽公。由此韩、赵、魏分别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历史概述

>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的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又被合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也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历史人物 三家分晋指的是哪三家

  三家分晋指的是韩、赵、魏三国从晋国分离出来,发生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晋国曾经是一个称霸中原的诸侯国,后来为什么被瓜分了呢?韩、赵、魏究竟是怎样三分晋国的呢?  西周从商朝手中夺过了政权,一统天下,

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的故事

三家分晋的故事  「公室」与「私家」的争斗  三家分晋是春秋后期公室与私家之间展开的激烈斗争的结果。在西周宗法封建制下,  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领有自己的封邑

春秋末年之韩赵魏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三家分晋时,最强大的智伯为什么灭亡了

三家分晋作为春秋转向战国的标志性事件,极大的影响了历史的走向,像《资治通鉴》就把三家分晋列为其开篇之作,是春秋之终,战国之始也。不过,在韩赵魏三家分晋时,智氏已经被灭掉好多年了。那么智氏是如何被人灭掉

赵魏韩三家分晋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赵魏韩三家分晋的故事。  大水淹进晋阳城以后,赵襄子焦虑不安,愁眉不展,就与谋士张孟谈探讨对策。张孟谈分析说:“我看韩、魏把土地割让给智家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我们何

三家分晋是哪三家,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家分晋是哪三家,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在春秋末期,晋国军政大权被六卿把握,在晋平公时六卿经过互相倾轧之后,有三家将晋国公室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