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是什么意思?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
Posted 诸侯
篇首语:知识越多越令人陶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是什么意思?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是什么意思?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
三家分晋是什么意思?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1]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
三家分晋历史意义
“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由此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霸权政治结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
相关参考
三家分晋的故事 「公室」与「私家」的争斗 三家分晋是春秋后期公室与私家之间展开的激烈斗争的结果。在西周宗法封建制下, 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领有自己的封邑
>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的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又被合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也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三家分晋是哪三家,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在春秋末期,晋国军政大权被六卿把握,在晋平公时六卿经过互相倾轧之后,有三家将晋国公室瓜分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战国时期,晋国大夫智宣子打算把儿子智瑶立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表示反对,他说:“智瑶不如你的另一个儿子智宵。虽然智瑶有五个优点:仪表堂堂、精射擅骑、技艺出众、能言善辩、刚毅勇敢,但智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智伯当政。他凭借本国的强盛,威逼韩国割地给他。韩国为了使他产生骄傲轻敌情绪,四处树敌而处于孤立的境地,便把1万户的土地割给了智伯。向韩国要地得逞后,智伯又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赵魏韩三家分晋的故事。 大水淹进晋阳城以后,赵襄子焦虑不安,愁眉不展,就与谋士张孟谈探讨对策。张孟谈分析说:“我看韩、魏把土地割让给智家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我们何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之交,晋国被赵、韩、魏三家贵族瓜分而亡的历史事件。这是春秋后期公室与私家之间激烈斗争的结果。公室是指诸侯国君,私家指卿、大夫之家。在西周宗法封建制下,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自
三家分晋指的是韩、赵、魏三国从晋国分离出来,发生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晋国曾经是一个称霸中原的诸侯国,后来为什么被瓜分了呢?韩、赵、魏究竟是怎样三分晋国的呢? 西周从商朝手中夺过了政权,一统天下,
三家分晋 韩、赵、魏灭智氏后,又三分晋公室领地,并于公元前420年暗杀了形同虚设的晋幽公。由此韩、赵、魏分别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