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 三家分晋的计谋

Posted

篇首语: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战争 三家分晋的计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战争 三家分晋的计谋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智伯当政。他凭借本国的强盛,威逼韩国割地给他。韩国为了使他产生骄傲轻敌情绪,四处树敌而处于孤立的境地,便把1万户的土地割给了智伯。向韩国要地得逞后,智伯又向魏国提出割地的要求。魏国国君桓子认为晋国欺人太甚,就想加以拒绝。宰相任章劝说道:“您把地割让出来,智伯必然骄傲轻敌,他的生命也不会长久了。《周书》上就讲‘欲取姑予’的道理。”桓子认为有理,就采纳了任章的建议,也割给智伯1万户的土地。

    智伯两次要地都达到了目的,便忘乎所以,又乘势逼迫赵国割地给他,但遭到赵国国君襄子的严辞拒辞。智伯大怒,亲自率领军队去攻打赵国。赵国和韩、魏两国订下了联合攻打晋国的同盟,相互约好日期派兵进攻智伯。

    一天夜里,韩、魏两国军队从左右两翼夹击,赵国军队从正面进攻,大败了晋军,杀死了智伯。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用“欲取姑予”之计导致三家分晋的故事。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是什么意思?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

三家分晋是什么意思?三家分晋的历史意义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资治通鉴》记载:&ldqu

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的故事

三家分晋的故事  「公室」与「私家」的争斗  三家分晋是春秋后期公室与私家之间展开的激烈斗争的结果。在西周宗法封建制下,  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领有自己的封邑

历史经验 三家分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战国时期,晋国大夫智宣子打算把儿子智瑶立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表示反对,他说:“智瑶不如你的另一个儿子智宵。虽然智瑶有五个优点:仪表堂堂、精射擅骑、技艺出众、能言善辩、刚毅勇敢,但智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

赵魏韩三家分晋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赵魏韩三家分晋的故事。  大水淹进晋阳城以后,赵襄子焦虑不安,愁眉不展,就与谋士张孟谈探讨对策。张孟谈分析说:“我看韩、魏把土地割让给智家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我们何

中国历史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进入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内部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卿大夫与公室的政治斗争变得日趋激烈,以至于发生了许多以下犯上的事情,有的卿大夫竟然灭亡了公室,而自己擅权成为一方诸侯。就连一向被称为中

春秋末年之韩赵魏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三家分晋时,秦国为什么不去帮助晋国公室呢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公

三家分晋指的是哪三家?为什么会出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指的是韩、赵、魏三国从晋国分离出来,发生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晋国曾经是一个称霸中原的诸侯国,后来为什么被瓜分了呢?韩、赵、魏究竟是怎样三分晋国的呢?  西周从商朝手中夺过了政权,一统天下,

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  韩、赵、魏灭智氏后,又三分晋公室领地,并于公元前420年暗杀了形同虚设的晋幽公。由此韩、赵、魏分别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历史概述

>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的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又被合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也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