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陈元甫人物简介

Posted 织机

篇首语:世间事飘忽不定者多,万事随心,随不了心便随缘,随不了缘便随时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陈元甫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陈元甫人物简介

·陈元甫



陈元甫,机织专家,纺织教育家。在纺织高校执教半个世纪。四次主编适应各时期技术发展水平的机织教材,提出和实施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案。20世纪70年代参与研制四色纬喷气织机。

陈元甫,别名廷元,1927年10月22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坊前镇漕头村。少年时期因家境贫寒几度辍学,还为奖学金两次转学。1946年考入江苏省立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1949年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2月在上海第五棉纺织厂毕业实习期间,积极参加反轰炸和防特斗争,并于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毕业于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后留校当助教。1952年在华东纺织管理局技术训练班接受培训。1954年5月考取留学苏联预备生,9月进入北京俄语专科学校学习。1955年11月留学苏联,1959年4月莫斯科纺织学院研究生毕业,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毕业后回国在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系任教,历任该校机织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和研究室主任,纺织系主任和纺织研究所所长,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校教学、科技和学位委员会委员,苏州丝绸工学院兼职教授,上海纺织工程学会理事,纺织工业部纺织工程专业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执教半个世纪,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陈元甫热爱教育事业。留苏回国后,满腔热情地投入机织学的讲课,至退休时已近半个世纪。在毕业班的专题讲座教学工作中,率先将非电量电测的原理与技术介绍给学生和机织教研室成员,开创了国内纺织技术动态实验的新阶段。并筹建机织实验室,创建络/整单纱张力、织机片纱张力、打纬力等检测实验装置。1960年9月开始指导研究生,曾先后指导过35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生2名。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留校的教师,在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方面都有良好的素质,但是不一定都经过科学研究的严格训练。基于这种情况,陈元甫有计划地分配教师查阅文献,积累资料,并在教研室和研究室进行介绍,扩大教师的知识面,并且让教师根据文献自行确定教学之余的小研究课题和基础课程的进修方向,接受实际科研锻炼。在这样的安排下,他们在70年代与南通三棉共同研制成功车头卷纬机,80年代参与上海市会战的喷气织机项目并成功开发实验型浆纱机,90年代初又完成国防科工委和纺织部下达的气球骨架材料——三向织物及其织机的研制并通过鉴定。这些任务造就了一批具备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师。

陈元甫不仅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同时注意育人,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论文有创意,实验数据有再现性。提倡做人以诚信为本,绝不允许弄虚作假。在确定选题时,注意时代特点,既考虑理论方面的可能发展,又注重生产中的实用价值。有了洞察研究内涵的正确选题方向,加上研究生本人的努力,培养工作取得了成功。他们毕业后,有的担任了高校校长,有的当了院系学科负责人。

主编多部机织教材,实施拓宽知识面的教学改革



陈元甫在担任纺织工业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和纺织工程专业教育委员会负责人期间,在部教育司领导下,多次邀请兄弟院校教师讨论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大纲以及专业改造等问题,并主编了20世纪60—90年代四次机织教材。

20世纪50年代,我国纺织院校用的是苏联教材翻译本,其中设备原理的讨论不适合我国国情。针对这个缺陷,结合我国当时所用设备,陈元甫主编了1960年出版的《机织学》。70年代起,不少纺织厂对设备进行革新。为了适应机织专业试点教学的需要,根据当时学员水平和工厂设备革新情况,编写了1976年出版的《织机》。在高校普遍恢复招生后,陈元甫又联合兄弟院校教师合作编写新教材,由陈元甫统稿主编,1982年、1984年出版了《机织工艺与设备》上、下册。该书在国门尚未打开的情况下,强化了对我国自己设计生产的新设备的论述,其中大量吸收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如络纱张力及张力装置原理分析、淀粉浆剖析、混合浆浓度的糖度计确定法、织机制梭、喷气引纬、打纬共轭凸轮轮廓线计算机绘图等。十多年来该书出版了3万多册,其中不少文图内容为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教材所引用。随着世界技术的进步,生产过程中产量、质量自动控制的飞速发展,陈元甫注意到教材应随之更新,新教材应在新工艺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以产量、质量自控为重点。于是1996年又与朱苏康一起主编出版了《织造学》,该教材获1998年上海市高校教材优秀成果奖。

随着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陈元甫意识到:纺织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若仅有纤维纺织加工方面的知识,将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在1986年纺织部郑州教育会议上,大胆地提出了拓宽纺织工程专业知识面的专业改造方案。该方案以纺织原理为主线,向纱布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产量、质量的自动控制和纺织企业管理三个方向分流,因此必须调整课程结构:削弱课程结构中原有的机械模块,而增加纺织化学模块、计算机与自动控制模块,加强企业管理和外语模块。这个专业改造的试点方案和初步实践,获1989年上海市教改优秀成果特等奖。

完成四色纬喷气织机等科研项目



陈元甫在1960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时,发现织机提高速度后梭子回跳增加,于是让一位研究生做制梭研究。经大量电测实验和理论分析,提出放长制梭板长度和多点制梭法,为织机制造厂所采纳,从而诞生了三点制梭织机。

陈元甫1964年开始研究喷气引纬。在70年代的机织专业试点教学中,组织教师、学员下厂,联系生产实际,一面教专业课,一面进行技术革新。在上海色织二十一厂升降多梭箱织机的基础上,进行喷气引纬的四色纬换纬研究。革除多梭箱,首创四枚喷嘴能根据换纬指令做积极移动的喷气色织机,比传统色织机的速度提高了3.3倍。厂方利用改造成功的设备,既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缓解了当时色织箱包布生产供应紧张的状况。该项目获1977年上海市科技成果奖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喷气织造领域,陈元甫指导过7位研究生和多名本科应届毕业生,研究喷射气流流场规律、气流测试方法、辅助喷嘴结构、克服纬纱退捻、辅助喷嘴安装距离和安装角度、是否可用定常流方法研究间歇性喷气引纬以及喷气高速织机的电子送经等。在探索压力—速度测试法基础上,最终由教师制成了带微处理器的喷气织机流速测试仪,中国纺织机械厂等购置了这种测试仪。另外,“引纬管道流场规律”研究报告在1986年《纺织学报》英文版选辑上发表后,收到印度一名大学生来信,要求报考研究生。1993—1995年发表的克服纬纱退捻、辅助喷嘴安装距离、辅助喷嘴安装角度,以及射流的间歇性对气流引纬的影响等研究报告,因其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用价值,有的被俄罗斯杂志译成了俄文。

在剑杆引纬方面,陈元甫先后指导5位研究生和2位夜大生,为消化吸收引进设备而选定了某型高速织带机的引纬机构、开口机构和某型绒织机的双剑杆引纬机构、割绒机构进行分析,以便研制国产设备。其中参与上海第七机修厂研制的国产无梭高速织带机获1983年上海市优秀产品奖。有关绒织机双剑杆引纬机构和割绒机构的消化工作,写成两份测试和分析报告,被上海纺织工程学会评为1989年和1990年的优秀论文,受到了奖励。鉴于国际上阔幅剑杆织机的蓬勃发展,陈元甫积极主张我国应不失时机地开发阔幅剑杆织机。后来因参加纺织工业部有关剑杆织机开发的咨询论证而获部1987年科技进步软课题表扬奖。

在注意新型织造的同时,陈元甫带领2名研究生就织物质量检测等做探索性研究。在国内率先以高速摄像机和电子计算机连接,用编制的软件对坯织物进行质量分等检测,取得较好结果。论文评阅人现场见到演示结果,认为是一个可进一步开发的项目。陈元甫后又带领研究生转向温度测控研究,在学生的努力下,开发成智能多通道数字测温仪,并转往无锡市规模生产,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成为核工业部的定点企业。1985年为丹阳丝绸印染厂研制成洗染机操作监控装置,督促工人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保证产品质量,受到厂方欢迎。

为适应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末起,陈元甫指导研究生从事立体织物结构和碳纤维上浆的研究,并组织力量接受某研究所提出的火箭喷管立体织物的自动编织机的研制探索。

在我国为加入世贸组织做准备的日子里,陈元甫非常关注关税减让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影响。根据海关进出口资料,加以统计分析,写成论文,受到上海市关贸研究中心论文评阅人的首肯,并在《中国纺织经济》上连续发表了三篇文章,提出了不同纺织品关税下降步骤的建议,引起了纺织界的关注,纷纷来函索取资料。

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陈元甫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专著、译著多种。

为发展纺织事业走南闯北



陈元甫经常走出校门,去到技术力量比较弱但积极图谋发展的中小型纺织厂寻找课题,走厂校结合的道路。他还多次与一些省市的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举办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等学术讨论会,借以把他在新型织机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给纺织厂;并吸取在引进剑杆织机中使用得较好的经验,编入《剑杆织机原理和使用》一书中,向其他厂推广,深得好评。多年来,他利用暑假应邀到各地讲学:南至广州佛山,北至辽宁朝阳,东至宁波绍兴,西至西安,足迹遍及十多个城市。主要介绍当代纺织技术的前沿,特别是包括自己研究成果在内的喷气、剑杆织机及其配套技术的特点,评价传统梭织机的缺陷,提倡有步骤地采用无梭织机,推动了各地纺织工业的技术改造和发展。

陈元甫虽已退休,但为纺织事业做贡献从未间断。

简 历



1927年10月22日 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

1946年5月—1950年6月 江苏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学习。

1950年7月—1952年1月 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助教。

1952年2月—1952年11月 华东纺织管理局技训班学员。

1952年12月—1953年7月 苏南工业专科学校助教。

1953年8月—1954年9月 华东纺织工学院助教。

1954年10月—1955年10月 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学员。

1955年11月—1959年4月 苏联莫斯科纺织学院研究生,获科技副博士学位。

1959年5月—1995年8月 华东纺织工学院讲师、机织教研室和研究室主任、副教授,中国纺织大学教授、纺织系主任和纺织研究所所长。

1995年9月 退休

主 要 论 著



1 陈元甫.开口综丝纵向振动对经纱张力的影响.苏联纺织工艺学,1959(2)

2 陈元甫.经纱断头模拟试验仪设计.苏联纺织工业,1959(4)

3 陈元甫,赵坚.换纡织机梭子定位问题探讨.纺织技术,1960(4)

4 陈元甫(统稿).机织学(下册).纺织工业出版社,1960

5 陈元甫,王光华.多臂织机开口分析.华东纺织工学院论文集,1964

6 吕仕元,陈元甫.用电测法研究制梭过程.纺织技术,1964(3)

7 陈元甫主编.织机.上海市人民出版社,1976

8 潘宁,陈元甫.喷气织机热丝风速仪研制.华东纺织工学院学报,1981(3)

9 陈元甫主编.机织工艺与设备(上、下册).纺织工业出版社,1982,198410 朱苏康,陈元甫.喷气织机管道脉动气流压力—速度测试法.纺织学报,1983(9)

11 陈元甫副主编.大百科全书纺织卷机织分支.北京大百科出版社,1984

12 陈元甫,刘安远.共轭凸轮打纬机构设计探讨.华东纺织工学院学报,1984(4)

13 陈元甫.A rule of flow within picking channel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picking mechanism on an air jet loom.纺织学报英文版选辑,1986(1)

14 吴驰飞,陈元甫.NF无梭织带机引纬机构分析.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86(3)

15 戴金荣,陈元甫.智能多通道数字测温仪研制.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88(1)

16 陈元甫,董惠琴,余杰译.无梭织机(下册).纺织工业出版社,1988

17 陈元甫.我国有梭织机的改造和无梭织机的发展.纺织学报,1988(2)

18 陈元甫主编.纺织词典机织分支.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19 颜幼平,陈元甫.喷气织机辅助喷嘴最佳安装及射流间歇性对气流引纬影响的研究.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3(2),1994(1),1995(4)

20 陈元甫,洪海仓主编.剑杆织机的原理与使用.纺织工业出版社,1994

21 冯向红,陈元甫.关税减让对纺织品进口的影响.中国纺织经济,1995(9),1995(12),1996(1)

22 朱苏康,陈元甫主编.织造学.中国纺织出版社,1996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刘山甫的主要事迹 刘山甫的人物生平 刘山甫的人物简介

  本名:刘山甫  出生地:彭城(今徐州)www.cha138.com  主要作品:《金溪闲谈》、《徐寅墓志铭》  性别:男刘山甫——五代后周文学家  山甫有才藻,著有《金溪闲谈》十二卷,今佚。所撰《

历史人物 张灵甫简介 张灵甫将军 张灵甫儿子 张灵甫杀妻 张灵甫后代 张灵甫妻子 张将军夫人 张灵甫王玉龄

  中文名:张灵甫  别名:张钟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陜西省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  出生日期:1903年8月20日  逝世日期:1947年5月16日  职业:军人www.cha138

历史人物 里宾特洛甫简介 里宾特洛甫生平 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 里宾特洛甫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中文名:乌利希·弗里德里希·威廉·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外文名:UlrichFriedrichWilhelmJoachimvonRibbentrop  国籍:纳粹德国  出生地:韦塞尔www

知名人物 张灵甫生平故事简介,张灵甫历史评价,张灵甫怎么死的?

张灵甫,原名钟灵,字灵甫,以字行。陕西长安人。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生。父亲张鸿恩,在本县大东乡务农为生。张灵甫幼时在本村村南私塾启蒙,十岁考入小学求读。1921年考入陕西长安中学,学习勤奋,成

人物志 里宾特洛甫 生平事迹简介,里宾特洛甫个性品质,里宾特洛甫怎么死的?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JoachimVonRibbentrop,1893—1946),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外交部长,所谓的“俾斯麦第二”。里宾特洛甫于1893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韦塞尔的

历史人物 里宾特洛甫简介_里宾特洛甫生平_里宾特洛甫的儿子

中文名:乌利希·弗里德里希·威廉·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外文名:UlrichFriedrichWilhelmJoachimvonRibbentrop国籍:纳粹德国民族:德意志族出生地:韦塞尔出生日期

中共人物传 嵇文甫人物传,嵇文甫生平事迹,嵇文甫评价

嵇文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著名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建国后历任河南省副省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河南大学及郑州大学校长等职,兼任《历史教学》、《历史研究》和《哲学研究》编委,并领导创办了

中共人物传 晁哲甫人物传,晁哲甫生平事迹,晁哲甫评价

晁哲甫晁哲甫,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清南边东中心县委书记、直南特委统战部长、冀鲁豫边区行署主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长、华北政府教育部长。全国解放后,任平原省主席、山东省副省长兼山东大学

知名人物 曾养甫生平故事简介,曾养甫历史评价,曾养甫怎么死的?

曾养甫,原名宪浩,字养甫,以字行,广东平远人,1898年10月23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九)生。少年时,目睹晚清政府政治腐败,社会落后,感慨良多。弱冠之后,以为欲谋建设,非有科学知识,不能效法先进;

知名人物 孙衡甫生平故事简介,孙衡甫历史评价,孙衡甫怎么死的?

孙衡甫,又名遵法,1875年3月28日(清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出生于浙江慈溪县一个没落地主家庭。幼年入塾读书,时读时辍。1906年在宁波一家鸦片烟行学徒满师后,进上海仑余钱庄做账房,1909年转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