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什么叫升米恩斗米仇
Posted 梁山
篇首语: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什么叫升米恩斗米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什么叫升米恩斗米仇
什么叫升米恩斗米仇?水浒传中的呼延灼告诉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梁山一百单八将是一百零八条好汉,起码宋徽宗赵佶是不会承认的,蔡京高俅童贯也不会承认,青州城外睡梦中被屠戮的无辜百姓、扈家庄老幼妇孺更不会承认,就连沧州知府家那个四岁的小衙内,也会放声大哭:血债要用血来偿!>都说宋江口蜜腹剑、吴用蛇蝎心肠、李逵虎狼之性,但是这几个人起码还有一点知恩图报的意思,而马军五虎将中,却有一个隐藏极深的忘恩负义之徒,这位“令人尊敬的梁山好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和证明了两件事:什么叫升米恩斗米仇,什么叫养不熟的白眼狼。> >一说起忘恩负义的梁山马军五虎将,大家也许会想到双枪将董平,因为这厮为了一个女人,不但杀光了准岳父东平府太守程万里全家,“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也许有人会说是豹子头林冲,因为表面看来,林冲为了逃灾避祸,用一纸休书把妻子至于无主之地,等于拱手送给了高衙内。但是熟悉宋朝法律的人都知道,林冲充军发配,林娘子依律应该同往。林娘子只是拿了一包衣服来送行,根本没有同去的意思,说明林冲休不休妻,这段姻缘都已经结束了。>林娘子阻止林冲向高衙内寻仇,说的一番话也确实挺伤林冲心的:“我又不曾被他骗了,你休得胡做!”然后又“娘子苦劝,那(哪)里肯放他出门。”> >奇怪的是金圣叹对林娘子的行为大加赞赏:“只一劝字,写娘子贞良如见,若是淫浪妇人,必然要哭要死,要丈夫为报仇也。好林冲,又好娘子,真是壮夫良妇。”>按照常理来看,金圣叹的评语好像是说反了:要哭要死要报仇成了“淫浪妇人”,莫非心中窃喜甘之如饴才是良家妇女?如果林冲真要是个“壮夫”,想夺门而出,林娘子又怎么拦得住?不过是虚张声势表明一个态度而已。>但是比起双枪将董平的人品低下、豹子头林冲的委曲求全,马军五虎将中的另外两位,则是典型的忘恩负义,豫让见了他们,也会不顾而唾:就凭你们,也配称作义士?> >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忘恩负义之徒,就是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汝宁郡都统制双鞭呼延灼。这个汝宁郡都统制,可不是征方腊之后封的,而是他征讨梁山时候的职位,跟幸存的天罡正将受封的官职平级。由此可见,呼延灼是正儿八经的大宋高级军官,比大刀关胜那个“浦东巡检”只高不低。呼延家世受国恩,呼延赞是个将N代,父祖的忠义,让他成为大宋皇帝比较相信的军将,所以他手下才可以“多有精兵勇将”。>呼延赞未出证先升官,成了兵马指挥使,而且奸臣高俅对他也是礼貌有加,一听呼延灼奉调进京,“高太尉大喜,叫唤进来参见。高太尉问慰已毕,与之赏赐。”>呼延灼进京第二天,就收到了宋徽宗赵佶的接见,“看见呼延灼一表非俗,喜动天颜,就赐踢雪乌骓一匹。”> >皇帝青眼有加,高俅也不怠慢,要兵给兵要将给将,百胜将韩韬、天目将彭玘都是一州团练使,呼延灼一开口,高俅马上下令调来当副将。>除了要兵给兵要将给将,高俅在军需物资上也是有求必应:“你三人可就京师甲仗库内,不拘数目,任意选拣衣甲盔刀,关领前去。”>于是呼延灼从都城军需仓库挑选了“铁甲三千副,熟皮马甲五千副,铜铁头盔三千顶,长枪二千根,滚刀一千把,弓箭不计其数,火炮铁炮五百余架。”>看过水浒原著的读者都知道,呼延灼征讨梁山,总兵力就是八千人,这些装备,已经足以把他们武装到牙齿了(州兵也有自己的装备,不会是光着来的)。> >高俅满足了呼延灼的一切要求,还觉得不够意思,又额外给呼延灼调拨了三千匹战马——这肯定是皇家马场上驷院两万匹骏马中挑选出来的,在极度缺马的宋朝,也只有上驷院才能调出三千匹战马。>要是换成另外一个人,肯定会知恩图报,与梁山军决一死战,就是打不赢,也会战死沙场以谢赵佶高俅的知遇之恩。但是呼延灼是怎么做的呢?首战告捷,宋徽宗“赏黄封御酒十瓶,锦袍一领,差官一员,赍钱十万贯”。>高俅也没有克扣,而是第一时间送到了呼延灼手上:“高太尉领了圣旨,回到殿帅府,随即差官捧前去。”>喝御酒,披锦袍,呼延灼成了曹操面前的关云长。但是与关云长挂印封金不同,呼延灼学了秦始皇驾前的王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调来了“宋朝天下第一个炮手”轰天雷凌振。>在征调凌振的过程中,高俅密切配合,赵佶毫不吝啬,而且高俅表现得比呼延灼还积极:“凌振来参见了高太尉,就受了行军统领官文凭,便教收拾鞍马军器起身。”> >不管多么离谱的要求都会得到满足,但呼延灼还是打输了。战败的呼延灼并没有收拾败残人马准备再战,也没有回到朝廷负荆请罪,他直接溜掉了:“却说呼延灼折了许多官军人马,不敢回京(没有担当),独自一个骑著那匹踢雪乌骓马(他还有脸骑),解下束腰金带(皇帝钦赐),卖来盘缠。”>茫然不知所措的呼延灼忽然产生了一个令人不齿的想法:“青州慕容知府旧与我有一面相识,何不去那里投奔他?……。却打慕容贵妃的关节,那时再引军来报仇不迟!”>走后宫路线脱罪复职,这跟其他演义小说中的奸臣,有什么两样?>为了保命,呼延灼畏罪潜逃,同样是为了保命,呼延灼变节降贼。骑着皇帝钦赐的宝马,披着皇帝钦赐的锦袍,抡着祖传的铁鞭,呼延灼对朝廷军官痛下杀手。大宋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被他一鞭打得“脑浆迸流,眼珠突出,死于马下。”> >荆忠尽忠了,杀死荆忠的呼延灼,又该如何评价呢?>呼延灼打了那么多仗,居然没死,后来还受封“御营指挥使”,这是一个可以跟高俅平起平坐的殿前九帅级别的高级职位,有这样的军官,宋朝要是能打过金兵才怪呢——只见金兀术重甲骑兵铁浮屠纵横中原大地,却不见呼延灼连环马再立新功,可见他也就是一个只会欺负山贼和百姓的张俊。>小说中说呼延灼“呼延灼受御营指挥使,每日随驾操备。后领大军,破大金兀术四太子,出军杀至淮西,阵亡。”> >这就是属于给“梁山好汉”脸上贴金了,我们只需要问一句话就能戳穿这个谎言:靖康之难,徽钦二帝被俘,御营指挥使呼延灼在干什么?是不是又骑着踢雪乌骓跑掉了?>想让一个贪生怕死屈身降贼的人为大宋皇帝尽忠死节,那还不如请猪上树、象飞天……相关参考
1920年7月10日米恩出任总理1920年7月10日罗伯特·博登总理辞职,由阿瑟·米恩继任总理。米恩1874年6月16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的安德逊。189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后到马尼托巴从事律师工作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介谁不为五斗米折腰
成语典故_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介谁不为五斗米折腰? 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
原标题:古代士大夫精神:不为五斗米折腰古代士大夫精神:不为五斗米折腰什么是士大夫精神?简而言之,士大夫精神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有教养、有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介 谁不为五斗米折腰
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只有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
...传奇人物。他在历史上被称为“米贼”,创造了著名的五斗米道,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天师道。而作为张陵孙子的张鲁,自然也从爷爷那里继承了五斗米道教,成为五斗米道教的教主。在历史上,张鲁最为出名的就是他在传播五...
“五斗米道”是一个俗称,因为加入这一教派的人需要交纳五斗米作为起初凭据。它的正名实叫“正一盟威之道”,后来尊称为“天师道”、“正一道”。东汉时,张陵在四川创立“五斗米道”。据《道门科略》记载,这一教派
“五斗米道”是一个俗称,因为加入这一教派的人需要交纳五斗米作为起初凭据。它的正名实叫“正一盟威之道”,后来尊称为“天师道”、“正一道”。东汉时,张陵在四川创立“五斗米道”。据《道门科略》记载,这一教派...
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可以说是我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最早的教派之一。> 东汉顺帝(126-144年)年间,沛国丰(今江苏省丰县)人张陵背井离乡,来到了民风纯厚、山川秀丽的蜀地,入居鹤鸣山(在今四川省成
陶渊明之所以这般出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也是因为他也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般的,有“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骨气。那么,陶渊明是如何做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若说只是凭骨气,那么,我们的这位大诗人,恐怕
陶渊明之所以这般出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也是因为他也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般的,有“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骨气。那么,陶渊明是如何做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若说只是凭骨气,那么,我们的这位大诗人,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