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他是汉室少有的纯臣,却入魏书阴差阳错成了汉室掘墓人
Posted 物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他是汉室少有的纯臣,却入魏书阴差阳错成了汉室掘墓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他是汉室少有的纯臣,却入魏书阴差阳错成了汉室掘墓人
他是汉室少有的纯臣,却入魏书阴差阳错成了汉室掘墓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这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汉之纯臣。>这是那个时代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这是那个时代才貌双全、德厚流光的完美男子。>这个汉之纯臣、谦谦君子、完美男子,一生都在小心翼翼的拿捏着曹操与汉室那尴尬的分寸,在曹操这个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还是选择了篡国,心灰意冷的他,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旗帜鲜明的反对曹操,最后因气节而死。生前为汉室奔走,为汉室而死,死后却被列入《魏书》,作为魏国开国元勋。>这个汉之纯臣、谦谦君子、完美男子的名字叫荀彧,因长期担任尚书令,因而又被称之为荀令君。> >何颙如是评价他:颍川荀彧,王佐之器。>曹操如是评价他:吾之子房也。>钟繇如是评价他:颜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惟荀彧为然。>曹植如是评价他: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亵,百寮士庶,唏嘘沾缨,机女投杼,农夫辍耕,轮给辄而不转,马悲鸣而倚衡。>王导如是评价他: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苏辙如是评价他:荀文若之于曹公,则高帝之子房也。董昭建九锡之议,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 >荀彧,字文若,是汉末那个名士辈出的颍川郡人士,是当时颍阴荀氏的代表人物之一,说起这个颍阴荀氏,那来头可就大了。>在东汉末年,活跃的世家大族除了弘农杨家、汝南袁氏,便就剩下这个颍阴荀氏。在政治上的影响力,颍阴荀氏或许不及曾经有过“四世三公”辉煌的弘农杨家、汝南袁氏,但是要是从文化影响力和道德影响力上来说,颍阴荀氏则是弘农杨家和汝南袁氏拍马也难以赶上的,颍阴荀氏的先祖中便有那位大名鼎鼎的荀子,荀彧的祖父荀淑则是汉末名士李膺的师傅,被世人称之为“神君”,荀淑的八个儿子,皆是天下才俊,因而被称之为“荀氏八龙”。“荀氏八龙”中的荀爽,是一代易学宗师,后来担任了东汉朝廷的大司空,与王允联手除掉了董卓。> >生在这样显赫的家族之中,荀彧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进入了东汉朝廷为官,担任了守宫令,直接能够接触皇帝,前途无限,后来何进命令董卓率军进京,铲除宦官集团,但是没想到何进还没等来董卓的大军就被干掉了,董卓趁机控制了朝政,荀彧敏锐地意识到乱世将近,于是选择了辞官,几经辗转,荀彧来到了刚刚担任东郡太守,麾下兵力不过数千的曹操麾下。>出身于世家大族颍阴荀氏的荀彧,从此成为了曹魏集团与世家大族沟通的桥梁,一手促成了双方的进一步结合,荀彧本想借用两方的力量共同振兴汉室,可是,荀彧却没能想到,他一手促成的曹魏集团和世家大族的结合,却成为了汉室江山的掘墓人。> >荀彧对于曹操来说,就如张良和萧何对于刘邦的意义一样,荀彧既能从容地治理天下,为曹操南征北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又能屡出奇招,使得曹操能够克敌制胜,还能为曹操招揽天下英杰,他为曹操招揽的人才(如戏志才、陈群等)便就组成了后来曹魏朝廷的谋士集团。>因此,曹操对荀彧可谓是十分器重,很早之前,就将荀彧封为了万岁亭侯,成为了文臣之中爵位最高的人,随后,曹操又主动嫁女,与荀彧结成了儿女亲家。没多久,曹操又想让荀彧成为“三公”之一,以示宠信,后因荀彧的拒绝而作罢。>如果历史只到这里,那么曹操和荀彧绝对算得上是模范君臣,可是,曹操渐渐老去后,曹操开始积极谋划“篡国”,这就使得两人最终的决裂,也是荀彧悲剧人生的开始。> >公元二百一十三年(213年),已经年近花甲,感觉自己时日无多的曹操,在一群谋士的策划下,开始积极准备“封王、加九锡”,消息传出,许都的保皇派群起之,但是曹操对这些他眼中的“跳梁小丑”并不以为意,他在意的是在曹魏集团中影响力仅次于自己的首席谋士荀彧的反应。可是,此时的荀彧深知自己为汉室选择的力挽狂澜的英雄,还是走上了“篡国”的道路,封王、加九锡,下一步就该是禅让了,荀彧为了心中保全汉室的理想,他还是选择站在了曹操的对立面——旗帜鲜明的反对曹操。>曾经亲密无间的儿女亲家,还是渐行渐远,两人再也无法如同此前一般倾心相交。>荀彧在曹魏集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又德高望重,天下英杰皆以荀彧为榜样,荀彧旗帜鲜明的反对曹操,这使得曹操承受了空前巨大的政治压力。对于“不能为我所用”的人才,曹操一向都是会“为我所弃”,于是,曹操将荀彧调离了总理外朝(汉代有内外朝之分)事务的尚书令之职,安排到了寿春前线督军,不久,荀彧便在此郁郁而亡。也有说荀彧是因为曹操送去的空食盒服毒自尽的,具体死因无从考察。相关参考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洋洋洒洒的几句道尽了孔明先生的一生……他是汉室名相
诸葛亮对费祎(yī)十分赏识,屡屡委以重任,诸葛亮死后,费祎升任军师,成了蜀国的一任丞相,公元244年,魏国大军进犯,抵达陕西洋县,费祎率兵御敌。魏军慑于费祎威名,蜀兵一到,旋即撤军。一《蜀道难》中提
诸葛亮对费祎(yī)十分赏识,屡屡委以重任,诸葛亮死后,费祎升任军师,成了蜀国的一任丞相,公元244年,魏国大军进犯,抵达陕西洋县,费祎率兵御敌。魏军慑于费祎威名,蜀兵一到,旋即撤军。一《蜀道难》中提到“剑阁...
历史人物 董卓在三国时的官职是什么?董卓为什么能一夜击溃汉室?
东汉走向衰落的最大转折点其实就是董卓干出来的,当时董卓的官职只是一位刺史,为什么一夜之间就成了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呢?董卓扶持刘协当皇帝就是为了挟持他,而刘协的一生也都是再被挟持。董卓没能像曹操那样
荀令君,荀彧,他是颍川大族荀家,在东汉末年的最佳代表,他同时也代表着那一批仍然对东汉朝廷抱有一丝憧憬与幻想的世家文人雅士。荀彧叔侄在投靠曹操时,曹操如获至宝,因为得到了荀家的支持,等同于得到了谋士团体
荀令君,荀彧,他是颍川大族荀家,在东汉末年的最佳代表,他同时也代表着那一批仍然对东汉朝廷抱有一丝憧憬与幻想的世家文人雅士。荀彧叔侄在投靠曹操时,曹操如获至宝,因为得到了荀家的支持,等同于得到了谋士团体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晔。看过《三国演义》就知道,刘备整天都要把自己的汉室宗亲身份摆出来,实际上他跟汉室的关系已经非常远了,当时有大把大把的人比他更接近汉室宗亲,这些人不少还是曹操的谋臣,比如
为什么刘秀能重振汉室?25年,刘秀称帝,恢复汉室,是为光武帝。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为强化统治,进一步完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军队的控制;提倡经学,广开仕路
刘秀中兴汉室刘玄称帝后,派遣王匡、王凤、王常、刘秀领兵进攻昆阳(今河南叶县),很快拿下了这座重镇,接着又攻破了临近的几座城邑。刘玄称帝和派兵略地的消息传到长安后,王莽大为震惊,立刻命大司空王邑星夜赶到
西汉末年和东汉末年,先后有两位汉室宗亲打起了「”兴复汉室”的大旗,这就是汉光武帝刘秀和汉昭烈帝刘备。但奇怪的是,同样是兴复汉室的政治主张,刘秀得到的支持程度远胜刘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西汉从汉元帝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