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是匡扶汉室的忠臣还是蜀中的枭雄

Posted 汉室

篇首语:倘若心中愿意,道路千千条。倘若心中不愿意,理由万万个。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是匡扶汉室的忠臣还是蜀中的枭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是匡扶汉室的忠臣还是蜀中的枭雄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洋洋洒洒的几句道尽了孔明先生的一生……他是汉室名相,蜀中谋士,更是在危难之际承起托孤重任,集正能量于一身的当世豪杰。但是,传说终究是传说,毕竟我们谁也未曾见过 ,也不是所有的历史都经不起时间的推敲,最后骨感的现实只能令我们重新再塑「三观」。>   在没遇到刘备之前已小有名气,但是从史料及自叙《出师表》看,其只是躬耕于南阳,投奔荆州刘表名下,直至建安十二年,遇见刘备之后才开始大展拳脚。这一年,诸葛亮26岁,是何其有幸得到「刘皇叔」的垂爱,「三顾茅庐」至古隆中请其出山,也就是在这诸葛亮就已经为未来的主公做出三分天下的战略构想,即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以此为荣,苦读圣贤书,只为一朝名垂千古。可是,这一切又有些不太符合逻辑。据记载,诸葛亮经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可见其绝非甘于平寂之人,恰逢此乱世,诸葛亮是一定会要出山的,而刘备也正是他所物色的良主。而当时刘备的确求贤若渴,急需一群人才,即一群「贤臣」,绝不只是一个「诸葛亮」。况且,此时的刘备已经四十有余,而诸葛亮出山时才二十六岁。让一个四十六岁的人,对一个二十六岁的人表示心悦诚服,已属不易,何况是接二连三的拜访?这不符合人物的历史关系,最有可能的还是在「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就曾「登门自荐」过,只是当时刘备并没把这个年轻人放在眼里,才导致日后一连串事情的发生……>  虽然,历史没有我当初印象中的完美,但是,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扭转乾坤的赤壁之战。正是有了这场战争,使刘备在连番后退之后终于有了喘息之机,据江夏借荆州终于有了一块根据地,得以扩张势力,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这期间,诸葛亮促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功不可没,但是仔细想想,赤壁之战也绝不是《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那样!空城计中司马懿带了二十万大军,为何最后不攻而退,就算围而不打也是有胜算的呀?再者,略懂些自然常识的都知道,「东风」是没法借的,杜牧也曾有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就算借东风也不应该是诸葛亮啊。>  历史上很多英雄的光环都被无限扩大,看来诸葛亮也不例外>单要说道诸葛亮的影响非四川莫属,看看成都武侯祠就知道了。自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诸葛亮就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与关羽、张飞等一同镇守荆州,当年十二月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时隔七年,汉献帝被害,诸葛亮顺势辅佐刘备登基为帝。这被视为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成绩,但是更艰巨的任务还在等着他……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决定为汉献帝报仇,在汉中之战中斩杀曹操名将夏侯渊,击败曹操、占据战略要地汉中。此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关羽开始孤军北伐曹魏,致使荆州后方空虚,东吴吕蒙乘机夺取荆州,并擒获关羽,「失荆州」使得刘备元气大伤,只得暂时败退到白帝城。不想刘备在白帝城一病不起,临危托孤于诸葛亮。>  225年,四川西部、云南、贵州大部分地区的地方武装趁机反叛,酿成战乱,当时朱褒、雍闿、高定,南中豪强孟获参与其中,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正是』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而七擒孟获就是在保山,所以现在保山武侯祠还依稀存留着战争的痕迹 时局平稳后,诸葛亮并没有将大权退让给刘禅,而是欣然的接受了刘婵所封的「封武乡侯」,开府治事,领益州牧,简直与曹操的头衔不分伯仲。这时,他将全国的人力、物力都用于筹备打败魏军,统一中原,实现刘备恢复汉室的遗愿,为此他六出祁山,最后病死于五丈塬军营之中。历史对此并没有任何的非议,难道刘婵真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曹操注定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而诸葛亮就是万古流芳的忠臣?事实并非如此,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立马就废除了丞相制度,由两人主持军事,到后来干脆自摄国政,自己主政。那为什么刘婵会一直忍让,甚至在诸葛亮死后第二年,还为其下诏立祠,即汉中武侯祠,为什么是第二年,而不是立马修建?众多谜一样的故事等待着后人去挖掘,同时还原一个最真实的诸葛亮!「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人世沧桑,现在的诸葛八卦村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国内仅有、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也不枉如此美景!>

相关参考

一代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为何不敢称帝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各类民间传说等,曹操不仅被认为是一代枭雄,更是被骂我奸臣。只因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而不是匡扶汉室,为大汉王朝而卖命。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疆域最大,曹操本人的能力也远超蜀

历史秘闻 一代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为何不敢称帝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各类民间传说等,曹操不仅被认为是一代枭雄,更是被骂我奸臣。只因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而不是匡扶汉室,为大汉王朝而卖命。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实力最强,疆域最大,曹操本人的能力也远超蜀

历史秘闻 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真这么自私吗

最近忙着在《全面战争·三国》里匡扶汉室的小伙们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受?家里建设好之后,想打出去扫平群雄真的是太难了。往往自己的武将都老死了,还没有啥进展。因此也有玩家感慨当年诸葛丞相之不易。当然,网络上

历史人物 刘备和荀彧都是为了匡扶汉室,可是荀彧为什么选择了曹操

刘备从始至终都以汉室宗亲自居,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而荀彧也是一心忠于汉室,不愿看到汉室江山落入他人之手。表面上看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那为什么荀彧放弃刘备,选择了曹操呢?>>悬殊的

历史人物 荀彧一心想匡扶汉室,为什么没有选择刘备而追随曹操?

我们一般认为,做事之前要有一个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自己要学习、要努力的方向,这样才会更有效率。可是,三国时期的谋士荀彧,他的终极目标是想要匡扶汉室,他的身份也一直都是汉室的臣子,可是为什么他偏偏选择

刘备真是一心想匡扶汉室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和曹操刘备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流传千古。其中桃园三结义在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并且历史上真实的刘关张三人是“恩若兄弟”的亲密关系,而非结拜兄弟。而小说中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

史上最刚烈的母亲,为了让儿子一心匡扶汉室,却自杀身亡

我们对「”岳母刺字”的典故比较熟悉,她是一位有民族大义的母亲。在楚汉战争中,也有这样一位母亲,虽无关民族,但有大义,她为了让儿子一心匡扶汉室,竟然自杀身亡,显得更加决绝和刚烈,也更加悲壮和伟大,他就是

史上最刚烈的母亲,为了让儿子一心匡扶汉室,却自杀身亡

我们对「”岳母刺字”的典故比较熟悉,她是一位有民族大义的母亲。在楚汉战争中,也有这样一位母亲,虽无关民族,但有大义,她为了让儿子一心匡扶汉室,竟然自杀身亡,显得更加决绝和刚烈,也更加悲壮和伟大,他就是

历史人物 刘备匡扶汉室是假的吗 为何在汉献帝没死就称帝了

还不知道:刘备为何在汉献帝没死就称帝了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由于朝廷的腐败无能,而大将军何进想要扳倒十常侍居然想要依靠董卓的凉州军团,但是到最后董卓控制了朝

蜀中名士黄权多次易主为何被认为是忠臣的典范

  三国臭名昭著的就是吕布,此人名声太臭就在于主子太多。莽撞人张飞骂他三姓家奴,从此吕布在人的面前根本抬不起头来。不过也有的人主子很多,但名声很好,比如刘备,曾经跟着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乃至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