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赵云以什么成为忠臣良将的标杆

Posted 忠臣

篇首语: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赵云以什么成为忠臣良将的标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赵云以什么成为忠臣良将的标杆

赵云的能力不如关张,功业不如黄忠,为何成了忠臣良将的标杆?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不管是一个团体,还是一个国家,要正常的运转,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人。身处三国这样一个乱世,一个成功的团队,既要有知人善用的刘备,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开疆拓土的马关张,更需要像赵云这样,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能发热发光。>(一)性格决定命运>赵云一介布衣,出身寒微,所以为人低调干练,工作认真负责,性格谨小慎微,对刘备又忠心不二,誓死追随!>赵云在军事上可以独当一面,在政治上也有卓识远见,再加上他超强的个人能力,临危不惧的勇敢。除了公孙瓒这样的睁眼瞎,稍微有点眼光的老板都会喜欢。>《云别转》里有赵云相貌的描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一个可以靠脸吃饭的人,偏偏选择了靠才能吃饭,又遇到像刘备这样的大老板,对他的欣赏绝不止一点点,所以就一直留在了身边。> >赵云和刘备分开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刘备入川,赵云做留营司马(这个官职有学者说相当于司令部司令),兼掌内事。这是因为孙夫人带着一群娘子军,非常地骄横,常常在闺房里都舞刀弄剑,搞得刘备都有点提心吊胆,只有赵云这样的奇才,才能处理好这个麻烦。当然,刘备能把家事托付给赵云,这种信任无人能及。>第二次是刘备伐吴,本来是要带着赵云一起玩儿的,可是赵云提出了相反意见。刘备一怒之下,就让赵云做了后应。实践证明了赵云的正确,刘备的错误。>这次进谏也将赵云的性格表露无疑,只要是对团队有利的,哪怕是对自己不利的,也要仗义执言。这种不计个人得失,才是赵云品性的精髓。> >(二)位置决定了作为>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动乱年代,武将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对外发动战争,抵御外辱;对内平定叛乱,维持稳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两者不分彼此,同等重要。但是作为一个将军,都愿意开疆辟土,疆场厮杀,就算马革裹尸,也能青史留名。很少有人愿意做内务,这种工作不但繁琐,而且要平衡各种关系,常常是出力不讨好。但是赵云在这样的岗位上,做得任劳任怨,还游刃有余!>在这样的位置上,本应该默默无闻。因为赵云超强的能力,所以抓住了每一次机会。樊城败逃,赵云的工作应该是安保,他一直跟着刘备跑,跑着跑着,发现老板娘和小老板不见了,赶紧带着人往回找,所以有人向刘备汇报他向北跑了。也正是他的负责,才立下了长坂坡救主这样的大功!>平定荆南四郡,他拿下了桂阳,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留守荆州,联合张飞截江救下了阿斗。二次救主,又是大功一件!>江州分兵,独自拿下了江阳、犍为两郡,对成都形成了合围,让刘璋插翅难飞。> >成都既定,封赵云翎军将军,实际就是负责京城的治安。所以才有赵云的《谏分田》,毕竟分田之后的治安肯定更混乱。稳定对一个新政权太重要了,所以《谏分田》赵云最有发言权,他的发言也最有分量。>刘备定汉中,与曹操对峙,赵云首创偃旗息鼓,后来被罗贯中改编成空城计!这样的谋略,岂是一般大将所为?刘备也夸他:子龙一身都是胆!所言非虚。>诸葛亮北伐,赵云、邓芝出斜谷为疑兵,成功地吸引了曹真的大军。诸葛亮攻祁山,顺利地的拿下了陇右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可惜马谡失街亭,北伐失败,赵云也寡不敌众。有人说被曹真劫了营,是赵云军事史上的污点。但是,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有计划地撤退。因为如果是曹真劫营成功,或者是取得了胜利,肯定会有记录。但是在曹真的传记里,赵云的斜谷之败,只字未提!另一方面,因为损失很小,诸葛亮要奖励赵云。虽然被赵云婉拒,以诸葛亮的谨慎,要是没有实质性的功劳,怎会在全线败退的情况下给他奖励?> >(三)被埋没的赵云>很多人说赵云被埋没了,在我看来他一直被重用,从未被埋没。赵云做过中护军,有人说这是个小官,要知道费祎就是从中护军迁大司马。这能是小官吗?>蜀国初定,当时的中军应该归刘备直接管辖,赵云和向宠是这支队伍的副指挥。赵云负责选拔人才,向宠负责训练部队。这是一个最容易形成自己势力的岗位,稍有不慎就会出乱臣贼子!非亲信不可为。>赵云一直活跃在蜀汉集团的核心,虽然职务不高,却非常地重要。他跟着寄人篱下的刘备,到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没有埋没他,诸葛亮没有轻视他,刘禅也没有忘记他!>赵云的军事能力不如关张,家世背景不如马超,建功立业不如黄忠,但是他以高洁的人格,低调的为人,忠勇的品性,对国家的忠诚,使他成为了后世忠臣良将的标杆!后世不乏溢美之辞,夸他既有儒家的忠勇,也有道家的超脱。我们在他的身上很难找到缺点,他就像一个全能选手,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相关参考

“忠臣良将”真的是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吗?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无路可逃,自缢而亡,屹立了两百多年的明王朝灭亡了。一个帝王,一大票“忠臣良将”,忙活了半天结果还是亡了。可到底是怎么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人物 忠臣良将自杀悲剧

  在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历史中,有一个现象经常重复出现,那就是历代难得善终,他们往往不是在敌人手中,而是在自己人的刀下。如春秋伍子胥被奸臣所害;战国白起「死而非其罪」;汉朝名将韩信、彭越、英布被汉高祖

曹操曾培养了无数忠臣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有一人站出反对?

曹操曾培养了无数忠臣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有一人站出反对?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曹氏家族是非常可悲的,总算拿下河山创建起的伟业,这果子却被司马家族给盗取了。这事令人觉得很是痛惜,

典韦京剧中典韦为什么是黄脸

  【典韦】京剧中典韦为什么是黄脸  典韦为什么是黄脸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数不尽的忠臣良将被后人所铭记。无论是刘备身边的张飞、关羽、赵云等人,还是曹操身边的典韦、夏侯敦等人,他们都以独特的人格魅力,

历史秘闻 曹操曾培养了无数忠臣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有一人站出反对?

曹操曾培养了无数忠臣良将,为什么在司马懿夺权时,没有一人站出反对?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曹氏家族是非常可悲的,总算拿下河山创建起的伟业,这果子却被司马家族给盗取了。这事令人觉得很是痛惜,

历史人物 古代史上那些死于反间计的忠臣良将

  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则故事:赤壁之战前,曹操要攻打孙权,有个叫蒋干的说要去劝降周瑜,曹操很高兴。周瑜见蒋干过江,热情款待蒋干,酒席筵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

赵云武力仅在吕布之下,五子良将在他手上各自能支撑多少回合

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是经常被拿出来做比较的两大名将组合,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五虎的武力远大于五子良将,其次论行军打仗和领兵作战五虎的综合能力又不如五子良将。「”一吕二赵三典韦”,今天就从演义的角度

赵云武力仅在吕布之下,五子良将在他手上各自能支撑多少回合

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是经常被拿出来做比较的两大名将组合,这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五虎的武力远大于五子良将,其次论行军打仗和领兵作战五虎的综合能力又不如五子良将。「”一吕二赵三典韦”,今天就从演义的角度

史上被抹黑最惨的开国功臣,正史中是忠臣良将,戏剧中是超级反派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后世戏剧作品会抹黑一些原本有贡献的历史人物,比如隋炀帝杨广,戏剧中的隋炀帝除了荒淫就是残暴,反正就是一无是处,事实上正史中的隋炀帝杨广对中国历史有一定贡献,而且隋炀帝杨广本身很有能力

历史人物 袁崇焕之死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之加速了的?熟知明史的人,可能都有一种感觉,并不缺少忠臣清官,也不缺少治国良臣,更不缺少御敌良将,但由于崇祯的凶暴与多疑、懈愎,让这些忠臣良将一个个成为刀下之鬼,而幸存的人只能选择闭口不言,不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