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王文光人物简介

Posted

篇首语: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王文光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王文光人物简介

·王文光



王文光,毛纺织专家、教育家,毛纺专业教材建设的创始人之一。在教学方面,倡导毛纺织染整“一条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科研方面,探索提高梳毛机梳理效能,研制出毛纺C型金属针布系列与国产电磁斩刀,设计出新型去草机构。为我国毛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王文光,字明甫。1915年6月18日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县崔漳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务农兼做木匠,识字不多,深感没有文化的痛苦,决心供养孩子们上学成才。王文光1934年夏从太原新民中学初中部毕业后,考入铭贤学堂高中部,受到了良好的中学教育。

1937年王文光高中毕业后,考入山西大学机械系。由于战争,开课不到一个月该校被迫停办。在逃难途中,得知西安临时大学招生,就考上了该校的纺织系(后更名为西北工学院纺织系)。

大西北的羊毛资源十分丰富。1940年暑假,王文光在西北惟一的一家毛纺厂——兰州织呢总局实习时,注意收集西北地区羊毛资源的资料。他在毕业论文《发展我国大西北毛纺织工业的研究》中,提出了发展西北毛纺织工业的设想。

抗战期间,西北工学院的教学条件很差。王文光决定先到条件比较优越的重庆军政部制呢厂工作。1943年雍兴实业公司筹建兰州毛织厂,招聘技术人员,王文光受聘参与筹建。1945年秋兰州毛织厂建成投产,王文光由技师晋升为工程师。

1950年2月,西北工学院聘请王文光任纺织系副教授,1952年晋升为教授并兼任毛纺教研室主任。从此,他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毛纺教学和科研,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也培养了大批毛纺织人才。

1983年,西北纺织工学院成立毛纺研究室,1985年又扩建为毛纺研究所,王文光出任第一任所长。

1987年12月退休后,仍参加指导研究生和科研工作,并担任西北纺织工学院毛纺研究所名誉所长,西北毛纺技术开发中心名誉董事长。1993—1994年,还担任广东省南海毛条厂工艺设计技术总顾问。

由于王文光40多年来对我国毛纺织工业做出的贡献,1984年陕西省授予他“先进科学技术工作者”称号;1990年国家教委给他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从事科技工作40年的成绩;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8月10日逝世。

毛纺教材建设创始人之一



1949年以前国内没有正式出版的毛纺学教材。20世纪50

年代初教学内容主要取材于苏联书刊。1954年王文光翻译了苏联学者Н.Я.卡纳尔斯基的《粗梳毛纺梳毛工程之理论与实践》,1955年又翻译了苏联出版的《毛纺新技术选编》。为了提高毛纺专业的教学质量,纺织工业部教育司委托王文光组织编写纺织高等院校通用教材《毛纺学》。该书于1960年10月出版,成为我国第一套正式出版的毛纺学教材。

20世纪70年代末,王文光任毛纺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组成编写组,编写新版《毛纺学》。王文光与编写组成员到许多毛纺织厂调查研究,收集国内外研究论文、生产测试报告,与各篇章执笔人研讨磋商。他经常说:“我们不能把错误理论和不实的数据写到全国通用教科书中。”新版《毛纺学》于1980—1981年出版,1988年获纺织工业部全国纺织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奖。

王文光在课程设置方面,主张毛纺织染整教学“一条龙”,使学生获得从原料选择至成品生产的完整知识;在教学方法方面,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看重学校与工厂企业的合作。他主张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参加科研活动,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

探索提高国产梳毛机梳理效能



梳毛机工艺参数互有影响。苏联学者提出的分配系数理论曾对研究梳毛机梳理效能有一定帮助,国内许多毛纺厂也都进行了分配系数试验。1961年夏,王文光和他的助手们在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精纺梳毛机上,对分配系数系统地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且总结出了一套测试方法。接着,他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第一,确立梳毛机毛层及毛网的质量指标,用来衡量产量、质量水平,进而判断工艺参数的合理性。第二,梳毛机的主要任务是把纤维束松解成单纤维,研究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找出影响梳理效能的关键部位。第三,进一步测算分配系数与梳理效能的关系。1963年他又在陕西工业大学毛纺车间按上述目标进行了29批次试验。这一成果经总结提高,写成《提高梳毛机梳理效能的研究》。

研制毛纺C型金属针布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从日本引进金属针布。对于为什么使用金属针布可以大幅度提高梳毛机的产量,王文光进行了研究,发表了论文《梳毛机使用金属针布为什么能够高产》。

20世纪70年代我国推广上海金属针布厂的S型针布。80年代又从欧洲引进多种金属针布,其中有些齿形结构明显优于S型针布。1983年春,王文光在常州针布厂召开的金属针布研讨会上讲学时,将针布作用归纳为:喂入、开毛、凝聚、分梳、去草及转移,并指出不同作用对齿形结构有不同要求。在分梳过程中,纤维束由大到小直到单根纤维,所通过各机件上的针布齿形应有不同的参数。他把齿形的参数归纳为齿密、角度、齿顶及齿深四类,并提出了设计和生产新一代毛纺金属针布系列产品的建议。该系列针布1984年由常州针布厂制造,命名为C型针布。C型和S型金属针布对比试验表明,C型针布明显优于S型针布。C型金属针布于1985年通过了江苏省纺织厅组织的鉴定,认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1986年后C型毛纺金属针布成为常州针布厂的主导产品之一。1988年纺织部下达了“毛纺金属针布系列化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扩大到包括毛精纺、毛粗纺及仿毛化学纤维纺三个方面。在王文光的主持下,西北纺织工学院毛纺研究所与上海、常州、白银等许多针布厂合作,在金属针布研究方面又获得了进展。不仅粗梳毛纺金属针布、精梳毛纺金属针布组合成套,而且形成了不同类型纤维优选组合的系列。之后又完成了半精梳毛纺系统梳理机梳理细纤度长切段改性涤纶的新型针布系列,包卷在半精纺梳理机上,梳理后涤纶条的疵点、毛粒、纤维网清晰度以及条干均匀度都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改进的C型毛纺针布由甘肃白银针布厂生产后,在各地推广应用。

设计精纺梳毛机去草机构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生产的B271型和B272型梳毛机,只能加工含草量不超过1%的净毛,不能加工含草量5%以上的羊毛。为了改善B271型和B272型梳毛机的除草功能,王文光于1967年秋在陕西第一毛纺厂的B271型梳毛机上增加了去草机构,使除草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发表了《关于加强精纺梳毛机去草机构问题的一些看法》,对B271型精纺梳毛机的去草机构提出了7条改进意见。

1982年纺织工业部给西北纺织工学院毛纺教研室下达了“精纺梳毛机去草机构改造”的研究任务。王文光带领教师和研究生仔细分析了国际上现有去草机构的除草原理和它们的优缺点,研究了除去草杂而不损伤纤维、保证产量和降低动力消耗的去草机构,找出了针布齿形、除草辊速度、隔距、除草区气流、除草时毛块的松解程度以及草杂与纤维抱合力等的关系,设计了去草机构并优选了参数。该去草机构1985年通过纺织工业部组织的鉴定,1986年将技术转让给了江苏省武进县纺织机械制造厂。这项成果在20世纪90年代国产新型精纺梳毛机上得到了采用。

研制XF(A)型多功能小梳毛机



西北纺织工学院毛纺研究所原有一台英国产小型梳毛机,它的组成较简单,在王文光主持下,该所决定研制一台与大型梳毛机结构类似的小型梳毛机。1985年研制成功,并通过陕西省高等教育局组织的鉴定,定名为XF(A)型多功能小梳毛机。1987年获纺织工业部科技进步表扬奖,1989年又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XF(A)型多功能小梳毛机和该所1989年研制的XFH型小和毛机(1989年10月通过陕西省纺织工业公司组织的鉴定)等可组合成小型毛纺生产线。只要用少量毛纤维就可取得一个产品方案的实验数据。在试制新产品或做特殊试验时,小型生产线又可作为生产设备使用。因此,获得用户的好评。

梳毛工艺及金属针布的改进,提高了精纺梳毛机的产量。尤其在加工粗支羊毛及粗旦化学纤维时,台时产量可达100千克。问题是斩刀速度太低,出条速度跟不上去。国产梳毛机一般采用机械斩刀,每分钟摆动仅有1000次左右,梳毛机出条速度只能在50米/分以下。而20世纪80年代法国生产的精纺梳毛机已采用电磁斩刀,每分钟摆动可达2500次以上,出条速度可达80米/分。王文光带领研究组分析了世界上各种现有斩刀的运动原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了新型电磁斩刀。这种斩刀刀片装在扭摆杆上,周期性的电磁力使斩刀的频率与相位跟摆杆的固有振动频率和相位相同,可充分补充振动能量。该斩刀还解决了振动启动、振幅控制等问题,并可按用户要求调节斩刀摆幅,频率在2500~3000次/分范围内任意调节,从而使精纺梳毛机出条速度提高到100米/分。此项成果1988年通过了陕西省的省级技术鉴定,现已在国产梳毛机上推广使用。

致力于梳毛工艺理论研究



1986年,王文光在《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上发表了《梳毛机的现状及发展》,着重分析国产梳毛机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从10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1988年,又在该学报上发表了《对近几年我国引进的几种精纺梳毛机的评价》,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口梳毛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特别是预梳部分开毛效果不佳,影响整机效能,应从结构和速度的配合上加以改善。这为我国新型梳毛机的研制和老型梳毛机的改造提供了依据。

1991年,纺织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王文光的专著《梳毛机理论与实践》。该书系统论述了罗拉梳理机的14个问题,凝聚了王文光几十年的探索成果。由于梳毛机的生产过程复杂,王文光主要以工艺试验结论和生产实践为依据,从整体上介绍了梳毛机的组成原理及梳理过程中毛层结构的演变;在阐明各种作用原理时又以提高毛网质量为主要目标,详细讨论影响毛网质量的诸多因素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生产中经常用每克毛条或道夫毛网中的毛粒数来衡量梳毛机的分梳质量。此方法虽然简单,但不够完善。王文光首先提出毛层质量的概念,用块纤维百分含量,单纤维百分含量,每克毛层中毛块、毛束和毛粒的个数以及每个毛块、毛束和毛粒及其牵连纤维的平均重量四项指标来衡量毛层的质量。他认为各部件之间的隔距是梳毛机的主要工艺参数,对梳理效能有重要影响。他从生产实际出发,定量研究了隔距与梳理区长度的关系以及隔距分布的规律。

王文光还从力学角度分析了金属针布工艺参数与梳理效能的关系;提出了罗拉梳毛机罗拉直径与梳理效能的关系;确立了打草原理;发现了梳理过程中造成纤维长度损伤的关键部位;研究了气流对梳理机加工过程的影响。

简 历



1915年6月18日 生于山西省长治县崔漳村。

1937年8—9月 在山西大学机械系学习。

1937—1941年 在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学习。

1941—1943年 任军政部制呢厂(在重庆)技佐、中尉技佑。

1943—1950年 兰州毛织厂技师、工程师、工程师兼工务科长。

1950—1957年 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副教授、教授。

1957—1960年 西安交通大学纺织系教授。

1960—1972年 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教授。

1972—1979年 西北轻工业学院纺织系教授。

1979—1987年 西北纺织工学院教授、毛纺研究室主任、毛纺研究所所长。

1987年12月 退休。

2000年8月10日 逝世于西安,享年85岁。

主 要 论 著



1 王文光译.粗梳毛纺梳毛工程之理论与实践.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54

2 王文光译.毛纺新技术选编.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56

3 王文光主编(用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名义).毛纺学(上、中、下册).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60

4 王文光等译(用西北轻工业学院纺织系名义).自捻纱.毛纺科技,1973(1):28

5 王文光(用西北轻工业学院纺织系名义).梳毛机使用金属针布为什么能够高产.毛纺科技,1975(4):8

6 王文光等(用西北轻工业学院纺织系毛纺组名义),陕西第一毛纺厂毛条车间.关于加强精纺梳毛机去草机构问题的一些看法.毛纺科技,1978(2):51—56

7 王文光.提高罗拉梳毛机梳理效能的研究.纺织学报,1979(3):4—11

8 王文光主编(用西北纺织工学院毛纺教研室名义).毛纺学(上、中、下册).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0—1981

9 王文光.关于毛纺金属针布及锯条密度问题的初步探讨.纺织器材,1983(4):2—8

10 王文光,黄锡畴.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精梳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140—142

11 王文光,黄锡畴.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梳理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251—252

12 王文光.梳毛机的现状及发展.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86(2):1—7

13 王文光,余平德,刘永正.B271型精纺梳毛机去草机构改造的设计与研制.毛纺科技,1987(1):15—22

14 胡连春,王文光.梳毛机锡林金属针布工作角的探讨.西北纺织学院学报,1987(2):1—9

15 王文光.对近几年我国引进的几种精纺梳毛机的评价.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88(2):33—39

16 马步虎,王文光.毛纺金属针布的快速磨损模拟试验研究.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89(3,4合刊):37—42

17 毛宁涛,王文光.梳毛机主梳理部分减少纤维损伤的探讨.毛纺科技,1989(5):3—8

18 谭新丰,王文光等.梳毛机锡林、工作辊和剥毛辊部位气流作用探讨.毛纺科技,1990(5):9—15

19 马步虎,王文光.金属针布耐磨性的研究.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0(2):20—24

20 胡连春,王文光.毛纺锡林金属针布齿面结构的探讨.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0(3,4合刊):10—16

21 王文光.主要高档毛织物品种和特色 .见:生活环境学——衣食住之今日与未来研究成果报告书(第一卷).日本奈良:奈良女子大学,1990:114—125

22 王文光编著.梳毛机理论与实践.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1

23 彭彦,王文光.梳毛机除草装置工艺参数的优化.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2,18(5):21—30

24 王文光,毛宁涛等.梳毛机的梳理机理和梳理程度.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4,8(1):80—83

相关参考

捻军将领赖文光简介 赖文光是怎么死的?

  赖文光是天平天国将领,捻军起义军的统帅,广西汉族客家人,生于公元1827年,去世于公元1868年。公元1851年,参加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此后成为太平天国的一份子。  赖文光在加入太平天国早期,任

历史人物 捻军将领赖文光简介 赖文光是怎么死的

  赖文光是天平天国将领,捻军起义军的统帅,广西汉族客家人,生于公元1827年,去世于公元1868年。公元1851年,参加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此后成为太平天国的一份子。  赖文光在加入太平天国早期,任

历史人物 捻军将领赖文光简介 赖文光是怎么死的

  赖文光是天平天国将领,捻军起义军的统帅,广西汉族客家人,生于公元1827年,去世于公元1868年。公元1851年,参加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此后成为太平天国的一份子。  赖文光在加入太平天国早期,任

人物志 历史上赖文光生平事迹简介,赖文光军事才能评价

太平天国失败以后,在辽阔的黄、淮平原上,又崛起了一支革命劲旅,曾经打得僧格林沁全军覆没,打得湘军丧兵折将,打得淮军一再溃败。这支劲旅的统帅,就是老百姓称之为“智勇双全是遵王”的赖文光。赖文光是广西人,

历史人物 原名陈文光陈曾固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陈曾固国籍:中国出生地:贵州省安顺市出生日期:1907年逝世日期:1988年2月29日职业:党政工作毕业院校:北平朝阳大学陈曾固人物陈曾固,原名陈文光,曾用名陈镜明、陈近明,曾一峰,又

历史人物 赖文光简介

高楼寨之战1865年(清同治四年)5月,在捻军起义中,捻军在山东菏泽高楼寨伏击清军的一次著名战斗。www.cha138.com1864年冬至次年春,捻军在河南多次击败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部清军的围追堵截

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赖文光是什么样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太平天国传奇战将赖文光:阵斩八旗第一名将,戏耍曾国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谈到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名将,萧朝贵、罗大纲、曾天养、林凤祥、陈玉成、石达开等必定榜

赖文光

  赖文光(拼音:làiwénguāng),(1827~1868),中国太平天国将领,捻军统帅。广西人。1851年(咸丰元年)参加金田起义。1852年,在天王洪秀全左右担任文职。1856年转任武职,曾

历史人物 赖文光身为太平天国遵王、东捻军首领,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太平天国遵王、东捻军首领,击毙僧格林沁,兵败后被凌迟处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本站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1864年7月19日,湘军曾国荃部攻陷天京,历时十余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散落各地

满清是如何俘虏的?男的残忍凌迟女的骑木驴

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遵王赖文光和梁王张宗禹等重组捻军。赖文光正式授予捻部各将太平天国新王号;新捻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逐渐变为一支约十万余人的骑兵部队。1865年,5月18日,捻军在山东曹州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