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方文均人物简介

Posted

篇首语:做好自己,不为别人的欣赏而存在,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活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方文均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方文均人物简介

·方文均



方文均,船舶流体力学专家。长期致力于船舶力学的科学研究和船舶科研队伍及试验基地的建设,是我国船舶力学科研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不断致力于新学术领域的探索开拓。多年从事科学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和学会工作,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船舶科研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方文均,1911年4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孝顺镇农家。祖辈、父辈均以农为业。家中虽小有田产,但在军阀统治、战乱频繁之中,常处于贫病交迫。他求学时代,经济拮据,生活清苦。初中二年级时,北伐军进驻浙江。由于当时北伐军中有共产党人的作用,甚得民心。新思潮也随之在学生中散播流传,他开始阅读到《呐喊》和 《创造月刊》等新文学书刊,接受了一些新思想的熏陶。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眼看一些进步同学遭受迫害甚至牺牲,在他心中萌发了正义的呐喊。在愤慨之余,他执笔创作小说和文字小品,在 《北新》半月刊等杂志上发表。其后,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连续担任三年学生代表。初中毕业之时,正值工业救国之口号盛行,受其影响,考入浙江大学工学院附中。后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就读。

方文均在大学读书时期,正值“一二八”和“九一八”事件相继发生,学校正常教学受到影响,国人普遍要求抗日,学生罢课请愿,捐款劳军。方文均也参加请愿队伍,自上海冲破重重阻挠,到达南京,要求蒋介石接见,申述抗日主张,反映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忱。

方文均于193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电讯系毕业后,先是进入上海新中工程公司 (即今新中动力机械厂),数月后即转至上海铁路局任电气工务员。斯时铁路局人浮于事,无工作效率可言,方文均学无所用,心甚忧虑。不久,“八一三”淞沪战争打响,方文均随最后一批员工撤退至南京,旋经芜湖到达歙县。其时,日寇已迫近广德,交通混乱。在无可奈何之际,就职于江西公路处。数月后,应朋友之邀,赴康定任西康省交通局工程师、科长。在西康数年,虽远离战争前线,但所见所闻,无不是蒋军连续败退,政治腐财,物价高涨,民不聊生。在方文均心中,也只觉前途茫茫,不知何处安身。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方文均到达重庆,进入招商局,从此与船舶结下不解之缘。日本投降后,招商局由重庆迁至上海。方文均于1945年10月下旬到达上海,嗣即奉任浦东机器厂 (今上海船厂前身) 厂长。该厂原为日本私人所有,以造柴油机为主。方文均最初带领十几名自重庆返回上海的工人接收了工厂,当时厂内已空无所有,后来逐步扩充到员工五百余人的规模。但是兴办实业,又何其难也,官贪吏污,派系倾轧,方文均难以忍耐,愤而报考自费留学,幸被录取,于

1947年放洋赴美,6月抵旧金山,转赴密西根,入密西根大学研究院造船系就读。1949年2月获硕士学位。随往美国东海岸游历,参观考察了七个大型船厂。后相继在美国罗兰船厂和英高尔船厂工作。

1949年4月,上海解放后,方文均先后发电报给上海油轮公司和北京交通部,表示回国的意愿,得到交通部回函,欢迎他回国。通过在美中国同学回国服务会的多方努力,至1950年8月办妥回国手续,随同第二批共110余人离美回国,于9月19日抵达香港,继而经九龙返回祖国怀抱。在广州逗留期间,受到广东省政府热情接待。数日后到达上海,受到华东教育部、上海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的热情欢迎。仅仅在家休息了10天,即去船舶工业局报到上班。1951年4月即担任船舶试验所筹备处副主任。

我国船舶力学科研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方文均回到祖国之后,即全身心投入船舶科研工作。船模试验水池是船舶科研试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当时,国内看见过船模试验水池的人不多,而方文均在密西根大学造船系读书时,选修过船模试验的课程,是国内当时唯一在船模试验水池里工作过的人。1950年10月初,方文均奉命负责筹建船模试验水池。

当时,国内只有一份瑞典船模试验水池的资料,经翻译消化后,参照其规模初步设想的水池为250米×11米×6米。1951年7月筹备处迁至福州大楼办公。为水池选址,方文均率有关人员先后考察了武昌珞珈山麓、秦皇岛—葫芦岛一线以及北京西部。后经船舶工业局领导研究决定,鉴于当时国家工业水平及技术水平所限,暂不拟建大型水池,而改为仿照美国斯蒂文逊大学水池的形式,采用悬臂单轨,水池尺度定为70米×5米×2.5米。并确定建在造船基础较好的上海。

在方文均具体负责下,我国首座船模试验水池于1953年6月开工建造,历时仅半年,于当年12月中旬竣工验收。经过附属设备的安装调试及仪表配套,不久即开始接受委托试验任务。第一项军品试验任务是55甲快艇的船模阻力试验。当时担任55甲快艇的主持设计师朱叔新兴奋地说,没有这水池的船模试验,我们这艘快艇的设计将是不可能的。后来,江南造船厂紧接着相继委托进行几条船模试验。由此,水池的试验工作便正式开展起来。

1955年秋,方文均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约,以船模试验所的建设为例,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发表了广播讲话。

1956年3月,方文均作为交通运输组的成员,参加编制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直至6月底,编制工作方告结束。在该规划中,列入了400米长深水池、1.2米试验段直径空泡水筒、70米直径旋臂水池及耐波水池等建设项目。

为筹建大型船模试验水池,方文均会同辛一心等有关人员,先后在上海郊区、苏州、无锡、昆山、南京等地考察选址,经反复权衡比较,上报船舶工业管理局转一机部批准,同意在无锡兴建大型船舶科研试验基地。

与此同时,在上海高雄路,又陆续建成露天水池、小型低速风洞和中型空泡水筒,从而使流体力学实验设施初具规模,可以进行船模阻力、自航、耐波性、操纵性、螺旋桨性能及无线电遥控自航船舶模型的试验。

1961年,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成立,海军科研部第一研究所部分人员并入船舶科学研究所,并改称七院第二研究所,方文均继续任副所长,主持技术工作。他一方面致力于拓宽科学技术工作领域,注意提高科研试验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他十分注重对年轻科技人员的培养。鉴于50年代毕业的船舶制造专业学生数学力学知识不够,他极力倡议在上海举办水动力学研究班,以培训年轻科技人员的数学力学基础和较高深的理论知识,并要求学员毕业后达到相当于硕士的水平。

为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方文均主持添置了计算机和物色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使七○二所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力量在上海名列前茅,有效地提高了科研能力,方便地解决科研工作中所碰到的数学难题。

1965年,无锡试验基地的大型船模拖曳深水池建成,长474米,最大宽度14米,水深7米。在随后的年月中,无锡试验基地的其他项目也陆续完成。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无锡试验基地建设荣获奖励。方文均出席了该次大会。

不断致力于新学术领域的探索开拓



方文均虽然长期担任研究所技术领导职务,主持领导所的科研试验工作和科研设施的建设工作,但他仍然潜心于船舶流体力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研究工作。他涉猎的学术领域颇为广泛。50年代着重于船舶快速性和船舶推进器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为当时船舶科研起步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

60年代,军品任务增加,对船舶耐波性提出较高的要求,方文均即转向船舶耐波性理论和试验技术的研究探讨。他带领一批年轻科技人员,从船舶耐波性的基本理论入手,结合产品任务的课题,深入开展了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及模拟试验、测量技术的研究。他深入试验现场,研究分析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如对波浪水池中产生波形包络线的现象,经过反复研究探索,提出了在水池中存在纵波和横波干扰的见解。他先后发表了《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计算方法》、《空气式造波机造出的波浪波形研究》等有学术价值的论文。1965年,他率先在七院系统招收培养研究生,专门指导研究生从事船舶耐波性的研究工作。

70年代后期,国际造船界和水利界对空泡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股热潮,许多知名学者都十分注意这一问题。其时,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方文均对此非常警觉,他意识到空泡问题研究所涉及的面相当广泛,在水动力学领域属于较难的课题,不少机理问题及实际应用问题远未得到较好解决。而空泡问题的研究对理论发展和经济领域中的作用都很有意义,应及早给予关注。他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共同申请科学基金,先后开展了空化核、空化效应、不定常空泡流、空泡尺度效应、空泡剥蚀、空泡射流的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亲自撰写学术论文,并鼓励科技人员结合科研成果撰写学术论文。此外,他还支持七○二所研究生部招收培养该学术领域的研究生,以便使研究工作更加深入。

80年代中期,方文均已年逾古稀,仍在学术领域里耕耘不辍。他注意到我国在水下噪声学科方面,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而该学科是海军建设所十分需要的。他一方面自己进行探索,同时多方呼吁,寻求支持,发动科技人员开展研究,稍有进展,即组织交流,借以促进和提高。

方文均治学严谨,诲人不倦。长期负责所内学术报告的审阅工作,极为认真,从学术观点、公式推导、问题分析直至文章结构和文字书写,他都严格把关,字斟句酌,提出修改意见。有时甚至让报告起草人到他办公室一起讨论订正。

积极推动船舶科学的国内外交流和科技进步



数十年来,方文均一直直接从事科技工作和科研组织领导工作,他深知学术交流的重要。他在技术领导岗位上和学术团体中都极力提倡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要培养一批又一批人才,而学术交流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多年来,他担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领导工作,连任两届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在他的主持下,学术委员会和所属12个专业学组的各种学术活动蓬勃开展。自1980年至1988年九年间,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共举办学术交流、学术讲座、培训学习班等大小学术活动80余项,参加活动的人员来自研究单位、高等学府、工厂、部队和管理部门,共约6000人次。出版学术论文集50余集,1600多万字,为我国船舶学术宝库,增添了大笔财富。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了解国际科技动态,方文均多次以学会名义和个人身份,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华讲学。这些讲学活动,大都内容新颖、充实,有较高水平。如1981年邀请一位美国学者来华讲学一月,内容涉及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海底采矿、海洋能源利用、海浪发电、旋涡等;1982年邀请一位日本学者来华讲学一月,专门讲授结构疲劳断裂。这些活动开拓了科技人员思路,促进了我国有关科研活动的发展。

方文均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64年他代表我国造船学术界去荷兰出席了第二届国际船舶结构会议。在几次出国活动中,方文均一方面广泛介绍我国科研成就,同时与国际学术界的知名人士广交朋友,与外国学者及外籍华人座谈讨论技术问题,尽可能使得每次出访,在技术上有更多的收获。

1986年4月,方文均在无锡主持筹办召开了国际船舶推进器和空泡学术会议。吸引了十多个国家50余名学者来华参加会议,带来40多篇学术论文,使我国许多科技人员不用出国而饱览了世界各国的科技概况。

方文均从50年代开始,负责《中国造船》编辑出版工作,1966年停刊,十二年后复刊。方文均自1978年起担任《中国造船》主编,他充分利用这一科学园地,使船舶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学术成就得以广泛交流。

方文均在担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参政议政,利用自己的学术造诣和远见卓识,不遗余力地为我国科技进步出谋献策。他多次建议开发利用海洋波浪能量发电; 建议开展长江等内河水翼艇航运和气垫船航运事业; 建议国家对技术鉴定会议作出若干规定,兴利除弊; 建议国家重视国际学术交流; 还呼吁在船舶科研试验设施的建设方面,提高层次,避免低水平的重复,以节省国家经费开支,达到统筹安排。

方文均作为我国造船界老一辈的科技专家,为我国船舶科研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爱戴。

简历



1911年4月11日 生于浙江金华。

1934年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34—1938年 任上海铁路局工务员。

1938—1939年 任江西公路局帮工程师。

1939—1944年 任西康省交通局工程师、科长。

1945—1946年 任招商局修船厂厂长。

1946—1947年 任中国油轮公司工程师、科长。

1947—1949年 就读于美国密西根大学造船系,获硕士学位。

1949—1950年 任美国造船公司罗兰船厂、英高尔船厂工程师。

1950—1954年 任船舶工业局船舶试验所筹备处副主任。

1954—1956年 任船舶工业管理局船模试验所副主任。

1956—1960年 任船舶工业管理局造船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三机部九局船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61—1988年 任七院七○二研究所副所长、技术顾问。

1978—1988年 任 《中国造船》 主编。

1978—1988年 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七届、第八届常务理事。

1979—1982年 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

1980—1988年 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

1978—1988年 任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81年 参加美国造船及轮机工程师学会。

1988年 退休。

主要论著



1 方文均. 快艇船模试验. 中国造船,1951 (8).

2 方文均. 船模试验概论. 中国造船,1952 (10).

3 方文均. 论空泡试验. 中国造船,1955 (22).

4 方文均. 改进船舶性能的方法及其可能性. 中国造船,1956(27).

5 方文均. 推进器的环流理论及其设计方法. 中国造船,1957(32).

6 方文均. 船模阻力试验结果的表达. 中国造船,1958 (39).

7 方文均. 形状阻力及尺度效应. 中国造船,1959 (40).

8 方文均. 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计算方法. 中国造船,1962(48).

9 方文均. 空气造波机造出波浪的波形. 舰船性能研究,1977(4).

10 方文均. 我国近年来船型与阻力研究进展. 中国造船,1983(100).

11 方文均. 我国八十年代推进器研究进展.船舶工程,1987 (5).

12 方文均.我国近年来空泡研究进展.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87(4).

13 方文均.我国近年来船舶在波浪中响应的研究进展.船舶工程,1988.

相关参考

法国中世纪的特色

中世纪的法国指的是公元840年法兰克帝国的分裂至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法兰西认同感形成这一期间内的法国。中世纪早期,法国文学以北方文学中的尚武精神为主。[9]到了12世纪中后期,文学风格转变,南部地

有没有讲述关于甜点历史的书籍

1.西方饮食文化~杜莉(编者),孙俊秀(编者)这是一本以中国人、中国研究饮食与烹饪学者的视角,引领人们全面深人了解西方饮食的拓荒之作。作者们以西方文化为纲,通过西方饮食文化、文献典籍、民俗礼仪、饮食科

历史人物 诸葛均简介 诸葛均后代 诸葛均八阵图 诸葛均诸葛亮诸葛瑾

  中文名:诸葛均  性别:男  国籍:中国(三国)  籍贯:瑯邪阳都  民族:汉族www.cha138.com  职业:官员(长水校尉)  其他信息:是诸葛亮的弟弟  诸葛均,瑯邪阳都(今山东沂南)

中共人物传 皮定均人物传,皮定均生平事迹,皮定均评价

皮定均十四岁参加革命,从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到川陕根据地的创建,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豫北、豫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从中原突围、淮海战役到抗美援朝,浴血疆场,屡建战功,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光荣任务

诸葛均简介 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弟诸葛均生平

诸葛均,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第三子。三国时吴大将军诸葛瑾、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章氏)弟弟。诸葛均出生成长在徐州,公元193年曹操攻打陶谦,徐州陷入战乱,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兄长诸葛亮背井

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诸葛均简介

三国人物中文名:诸葛均国籍:蜀汉民族:汉族职业:长水校尉籍贯:琅邪阳都人子:诸葛望、诸葛企、诸葛谦诸葛均人物生平父亲诸葛圭早逝,其兄诸葛亮与诸葛均及两名姊姊便由叔父诸葛玄抚养成长。后来汉廷选任朱皓以代

历史人物 诸葛均简介 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弟诸葛均生平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珪第三子。三国时吴大将军诸葛瑾、的同母(章氏)弟弟。>  出生成长在徐州,公元193年曹操攻打陶谦,徐州陷入战乱,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兄长背井离乡躲避战乱到达扬州

历史人物 岭南三大家屈大均生平简介 屈大均诗词代表

  岭南三大家屈大均,最开始叫绍龙、绍隆,后来改为屈大均,字骚余、翁山、介子,号菜圃,生于公元1630年,去世于公元1696年,是广东番禺人氏。屈大均在当时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

历史人物 岭南三大家屈大均生平简介 屈大均诗词代表

  岭南三大家屈大均,最开始叫绍龙、绍隆,后来改为屈大均,字骚余、翁山、介子,号菜圃,生于公元1630年,去世于公元1696年,是广东番禺人氏。屈大均在当时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

岭南三大家屈大均生平简介 屈大均诗词代表

  岭南三大家屈大均,最开始叫绍龙、绍隆,后来改为屈大均,字骚余、翁山、介子,号菜圃,生于公元1630年,去世于公元1696年,是广东番禺人氏。屈大均在当时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有“广东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