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曾苏民人物简介

Posted 合金

篇首语: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曾苏民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曾苏民人物简介

·曾苏民



曾苏民,金属加工专家,我国现代金属加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创立分部成形和联合加工新工艺。试制成功多种超大规格铝合金模锻件、旋压薄板和热挤压管等;创立“预薄、空心、快速模锻”新工艺,为我国钛合金加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立“复合包套模锻”新工艺,研制成功28种高温合金模锻件;提出多项技术措施,全面提高铝合金模锻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向波音公司长期批量出口铝合金模锻件;着力创新铝合金工艺因素相关强化技术,并上升到理论,在国际上首次将影响固溶保温时间的多个因素构建成一个定量关系式。为我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曾苏民,1932年2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红星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4年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双峰,他耳闻目睹了侵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痛感到国家的贫弱落后,自此开始立志长大后要当工程师,制造武器去打击敌人。同年10月,他到离家20多华里已迁到山里上课的湘乡中学读初中。1947年毕业后,又如愿以偿考入了有3000人报考而只招收80人的国立中央技术学校长沙分校机械班。该校为培养中小工厂的厂长,免收学费,只收伙食费,对每学期成绩列前10名的学生发给约为1/3伙食费的奖学金,曾苏民得过两次。

1950年5月毕业后,曾苏民到沈阳东北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基建处工作。1952年3月进抚顺俄语训练班培训,次年6月赴前苏联乌拉尔铝加工厂学习,先学挤压设备,3个月后改学模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他刻苦钻研,几乎每晚都学习到深液,并要准备20个问题第二天向老师请教,每月700卢布的生活费除一小半做伙食费外其他基本上都买了技术书籍。1955年3月回国时被我驻前苏联大使馆评为4名优秀学员之一。

学成回国后,曾苏民被分配到101厂(又称新风加工厂,后为东北轻合金加工厂,现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科任工艺组组长,195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8月,苏方在3天内撤走了在厂专家,带走了技术资料。他和同事们奋发图强,在此后的1年内干成了28种国家急需的大型铝合金模锻件,他被誉称为“锻件王”。当年被评为厂劳动模范,1961年、1962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获“五好青年”称号。1958年8月,他考入厂业余大学本科班学习,1965年5月毕业。1963年8月被任命为模压车间副主任。

1966年3月,曾苏民被调至“三线”的112厂[又称西南铝加工厂,今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月被任命为锻造分厂筹备组组长。在参加车间设计中,他坚持反对“靠山、分散、进洞”的设计思想,保住了车间的整体布局。1978年11月,曾苏民任副总工程师,时逢国家急需大型钛合金、高温合金模锻件,在此后的3年多时间里,他刻苦自学了钛合金、高温合金方面的知识,做了100多次试验,成功地研制了钛合金和高温合金模锻件。1984年12月,他出任总工程师。1986年后,曾苏民未再担任行政职务,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技术创新的课题中。1986年,厂里决定由他主持争取美国波音公司的铝合金模锻件生产许可证并全权负责出口模锻件的工作。次年3月,波音公司4位专家来厂验收首批产品,发现7个低倍试片中有一个金属流线不顺。曾苏民当即表示:请波音的朋友再等48小时,我们一定解决这个问题! 在他的精心组织下,30小时就完成了从投料到成品检验的48道工序,低倍全部合格! 波音公司代表团团长伸出大姆指说:“OK! 你们不但说到做到,而且提前做到,做得很好!”。

1988年8月,曾苏民参加在抚顺召开的军工史编写会议路过北京,被航天工业部211厂接去,当时“长二捆火箭工程”上钢环还是上铝环还未确定,若能采用铝环,重量将减轻200千克,每次发射可减少1650万元费用。厂总工程师问他φ3.5米的铝环能不能干出来? 曾苏民思考后坚定地答复:“能干出来!”。11月份签订试制合同,3个月后,他创造的“三镦二扩”新工艺试制出了十几个特大锻环。

1994年3月,曾苏民主持试制为美国发射22颗卫星用的卫星座锻件——三角形锻环。产品的力学性能要求高于我国家标准40%,允许残余应力极小,精加工后变形要小于0.015毫米,他运用工艺因素相关强化技术,创造了大变形量,超长时间固溶,超长时间高温时效的“一大二长”新工艺,研制出纵模向力学性能相同的锻环,经美方复验,质量优良。

1996年6月,曾苏民退休,被聘为西南铝加工厂高级技术顾问。他多年来的辛勤耕耘与拼搏为我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了国家级科技奖15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二等奖6项,省部级一、二等奖9项。1996年至1999年,在《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上发表论文5篇,在《中南工业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4篇,其中6篇分别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冶金文摘》、《机械文摘》和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等收录。

曾苏民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三届理事;四川省有色金属学会第一、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一、第二届四川省科技顾问。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重庆市科技顾问,中南工业大学和重庆大学的名誉教授。



为国家急需创造分部成形和联合加工新工艺



曾苏民创立的分部成形和联合加工新工艺,都是在试制国家急需的新产品时,因现有的设备能力不足而开发的。分部成形是将整体变形分为几部分来变形,以减小每次变形所需的设备能力的技术措施。其关键是合理确定分部,既要保证金属流动合理,又要使设备所受的偏心载荷尽可能小,以免造成设备损坏。

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后,苏方停止了供应特大型铝合金模锻件。1964年国家急需H81等特大型模锻件,这些模锻件是苏方在300兆牛水压机上生产的,而101厂只有100兆牛水压机,若按常规工艺生产,设备能力显然不足。曾苏民急国家所急,经过不懈的努力创造出“分部、高温、多次模锻”工艺,成功地试制出了H81等22种特大型铝合金模锻件,此后连续供货15年,为国家节约外汇1800万美元。获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防科技重大成果奖2项,国防科委科技成果奖4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联合加工是用两种以上的加工设备来生产对单台设备是超规格的产品,或为了增加总变形程度以使产品力学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1971年,国家因发射返回地面卫星,急需φ2200毫米高镁铝合金大环,要求A级探伤。当时300兆牛模压水压机尚未安装。在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情况时,毛主席问:“为什么112厂生产上不去?”。毛主席的指示迅速传达到厂,曾苏民的心情十分激动,决心一定要把它干出来。他提出将大规格圆铸锭在60兆牛自由锻水压机上镦粗,再在已投产的2800毫米热轧机上纵、横向轧制,最后用大型立式车床加工出系列圆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用这种方法又为“战略武器及火箭”和“巨浪一号”成功研制了高强铝合金大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

1976年6月,“331工程”急需宽3500毫米、长3500毫米、厚1.5毫米的超宽铝合金薄板,超过国内外铝薄板轧机的生产能力,使用单台设备生产这类产品显然是不可能的。曾苏民提出先在112厂2800毫米热轧机上轧出宽1300毫米、长6290毫米、厚6.5毫米的热轧板,将其卷焊成内径为φ2000毫米的圆筒,然后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2米立式旋压机上进行旋压。经过90多天的不断改进,终于创立了“分段多次冷旋压”工艺,在最后一次冷旋压时,采用了3个抛光辊进行同步抛光,完全消除了表面旋压痕,获得圆满成功。

1994年末,工厂接受了试制“30工程”用919合金外径560毫米、内径420毫米热挤压管的任务。该项目主要面临两个难题:一是即使用125兆牛挤压机最大的直径800毫米挤压筒挤压,变形系数仅为2.8,变形程度太小,产品力学性能达不到标准要求;二是铸造用于直径800毫米挤压筒的高镁空心铸锭时,光亮晶粒、羽毛状晶、夹渣、氧化膜等缺陷多,达不到A级探伤标准要求。曾苏民提出了铸造实心圆铸锭,经过镦粗,双面冲孔,机械加工成空心坯料,再进行挤压、混合矫直的联合加工工艺方案,即“三高一特”新工艺,既增加了总变形程度,使产品力学性能达到了标准要求,又用高速铸造实心圆铸锭的工艺生产出了满足A级探伤要求的坯料,还创立了采用在芯棒上加垫块进行环锻的混合矫直新工艺,解决了大直径挤压厚壁管的冷矫直难题,获得了满意效果。



为我国钛合金模锻开辟新途径



1978年,我国急需打破国外的封锁,自行研制大型钛合金、高温合金模锻件。“预薄、空心,快速模锻”是针对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盘创立的新工艺。这类盘形件的特点是有中心孔,为了提高变形均匀性和增大变形程度,减小变形抗力,曾苏民制定了采用经冲孔、环锻制成有中心孔的模锻坏料;在模具设计时,采用减小模膛深度,增加毛边桥部高度的方法,即“预薄”,这样的模锻时实现了不增加欠压,又减小了高向尺寸偏差,而且降低了变形抗力。模锻时尽量缩短转移时间,减小温降,可减小变形抗力和获得良好的内部组织。在该项目鉴定时的评价是:“预薄、空心、快速模锻新工艺为我国钛合金模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的成功为国家节约外汇550万美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复合包套模锻”是针对涡喷13、涡喷14和长征4号发动机的高温合金涡轮盘模锻件试制而创立的。曾苏民制定了将高温合金坯料装入作为固体润滑剂的不锈钢板制成的钢套中,并在钢套与坯料之间衬以硅酸铝棉作为保温材料的工艺方案,保证了最佳模锻温度范围,提高了工艺塑性,降低了变形抗力,改善了润滑性能,提高了变形均匀性,解决了模锻裂纹、晶粒粗大和力学性能不合格等质量问题。此后,又将这种工艺成功用于GH132合金烟气轮机大型涡轮盘和美国号称高温合金之王的wasploy合金大型涡轮盘等23种高温合金模锻件的研制,创造经济效益5600万元,获得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创建铝合金精密模锻体系



早在1978年,波音公司的美籍华人王裕谋等来中国推销飞机,到西南铝加工厂参观时,曾苏民就向王表示了向波音公司出口铝合金模锻件的意向,王说须通过波音公司的全面检查认证。1986年7月,西南铝加工厂与美国波音公司签订了出口铝合金模锻件的合同。在此之前,工厂一直沿用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初的工艺,生产的是有很大加工余量的粗模锻件。波音公司要求的是高金属纯洁度、高力学性能、高电导率、高顺低倍流线、高表面光洁度、高精度、绝大部分表面不进行机械加工的精密模锻件。曾苏民在向参加攻关工人、技术和管理人员作动员时,号召大家“团结拼搏齐奋战,一步跨过三十年,齐心协力攻六关,锻件远征美利坚”。在他主持下,对铸锭生产设备和工艺,模锻件设计与制坯,模锻工艺,热处理工艺及设备,模具设计及加工工艺,产品检验及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等全面进行了改进和改造,使工厂的铝合金模锻件生产技术、质量管理提高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国际先进水平。从1987年10月起,陆续获得了波音公司授予的7075合金模锻件、锻坯;7050合金模锻件、锻坯和波音D1-9000A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等生产许可证。曾苏民运用均匀变形的相似理论,创立了“同步成形”新工艺,并研制出牛油基新型润滑剂,大大改善了原用的石墨加机油润滑剂的性能,而且没有残渣,对改善金属流动获得高顺低倍流线、高表面光洁度、高尺寸精度有良好的作用。到2000年4月,已向波音公司交货近6000件,可供装备1000多架波音飞机。对该项目的鉴定评价是:“工艺首创、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获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江泽民访问美国,在波音公司参观时,公司总裁特意向他介绍了西南铝加工厂生产的波音747-400起落架铝合金模锻件。



创新铝合金多因素相关强化技术



国内外一直采用按照制品的厚度来确定铝合金固溶保温时间的传统方法。曾苏民经过多年研究,掌握了合金成分、铸锭冶金质量、变形加工方法、产品品种、变形程度、产品对纵横高三向性能的要求、固溶处理前的状态等多因素对固溶保温时间的影响及相互关系,在国际上首次构建成一个定量关系式,创新了铝合金多因素相关强化技术。由于上升到理论,使之具有普遍适用性。

“DF31工程”铝合金大型整体锥形锻环,要求力学性能高于国家标准20%,按常规热处理工艺,固溶保温时间90分钟,达不到要求。按照曾苏民构建的定量关系式确定时间为450分钟,产品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整体抗破坏负荷提高30%,高向性能提高得更多,塑性指标提高100%。

在三角形锻环的试制中,按照美国MIL-H6088G规程,固溶保温时间为190分钟,而按照曾苏民构建的定量关系式确定为400分钟,处理结果,产品的纵、模、高向力学性能高于国家标准20%~40%,横向和高向性能提高较多,塑性指标比强度指标提高的幅度更大,减少了各向异性。

LD2CS空心大梁型材要求控制粗晶环深度:内表面小于2毫米,外表面小于5毫米。按照MIL-H6088G规程,在空气炉中固溶保温时间为90分钟,处理结果粗晶环超标,内表面为3~5毫米,外表面为5~8毫米,按照曾苏民构建的定量关系式确定时间为60分钟,处理结果粗晶环深度合格:内表面为1~2毫米,外表面为3~5毫米。



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的强大



曾苏民几十年一直顽强拼搏在国家重点工程新材料研制、生产第一线,无论遇到疾病的折磨还是工作中的困难挫折,他始终呕心沥血,默默劳作,不懈追求,争取获得成功。

1960年,国家遭遇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的破裂,更加重了困难。为了试制因苏方停止供货而国家急需的大型铝合金模锻件,曾苏民夜以继日地苦干,因生活条件差和过度劳累患了肝炎,此后病魔一直折磨了他20多年。1964年他又因患肾炎而住院,为了争取早日出院参加H81等特大铝合金模锻件的攻关,一直坚持吃了3个月的无盐食物。1978年后,在研制大型钛合金、高温合金模锻件期间,又一次因劳累过度而患急性肾炎。1994年,他已年过花甲,为了攻克三角形锻环试制的技术难关,在盛夏酷暑连续超负荷地工作,当试制获得圆满成功时,他的体重下降了5千克。凡是他主持的项目,在关键工序尚未获得成功时,即使是深更半夜,他也一定提前到现场观察指挥,一直到工序进行完毕。

曾苏民经常说:要善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自己学习(思考,总结)。他总是反复向中青年科技人员宣传坚持四个学习的重要性。在主持一系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研制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批掌握世界先进技术的人才。

现在,曾苏民又出任国家“973”计划中提高铝材质量的基础研究课题的专家组成员,为全面大幅度提高我国铝材的质量而继续拼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就是自少年时代开始立下的志向,如他所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的强大!



简 历



1932年2月14日 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

1947~1950年 在国立中央技术学校长沙分校学习。

1950~1952年 在重工业部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基建处工作。

1952 ~1953年 在抚顺俄语训练班学习。

1953~1955年 在苏联乌拉尔铝加工厂学习。

1955~1966年 在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工作,任技术科工艺组组长、模压车间副主任。

1966~1996年 在西南铝加工厂工作,任锻造分厂筹备组组长、总厂革新科科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厂科协主席。

1996年6月 退休。被聘为厂高级技术顾问。

1999年11月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 要 论 著



1 曾苏民,张兴模,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一次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改进熔铸工艺提高八号大梁探伤合格率的研究报告. 北京:中国有色金属学会,1986

2 刘伯操,曾苏民 工程材料实用手册(又名中国航空材料手册)·铝合金篇.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3 曾苏民. 特宽铝合金薄板新工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6(1):73~76

4 曾苏民. 复合包套模锻新工艺.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6(2):93~97

5 曾苏民.降低超厚铝合金锻件残余应力的试验.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6(3):68~70

6 曾苏民.大型锥环特种制造工艺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6(5):586~590.

7 曾苏民.预薄、空心、快速模锻工艺的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1997(1):54~57.

8 曾苏民.优质铝合金管制造工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7(2):159~161.

9 曾苏民. 高性能铝合金轮毂模锻新技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7(3):82~84.

10 曾苏民 影响铝合金固溶保温时间的多因素相关规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9(1):79~86.

11 曾苏民.7075铝合金模锻件淬火残余应力的消除.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9(1):111~114.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龚苏民人物简介

·龚苏民龚苏民,纺织专家,中国棉纺织工厂工艺设计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棉纺织厂的保全、生产运转、技术管理和工厂设计工作,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建设事业和援外工程作出了贡

思想家王夫之和王守仁究竟是谁的成就更高?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他的思想,直到现在还有很深的研究价值。萧萐父、许苏民两位学者编著的《王夫之评传》是研究王夫之的重要史学资料。在这本评传中,主要研

思想家王夫之和王守仁究竟是谁的成就更高?

...是他的思想,直到现在还有很深的研究价值。萧萐父、许苏民两位学者编著的《王夫之评传》是研究王夫之的重要史学资料。在这本评传中,主要研究了王夫之的几个方面。首先是他的哲学思想,其次是他的史学思想,然后是道...

历史人物 曾公亮简介 曾公亮是怎么死的 曾公亮人物品质 曾公亮宿甘露

  中文名:曾公亮  别名:字明仲,号乐正,曾鲁公、曾宣靖  国籍:北宋  民族:汉族  出生地:泉州晋江县(今福建泉州市)  出生日期:公元999年  逝世日期:公元1078年2月27日  职业:政

中共人物传 曾延生人物传,曾延生生平事迹,曾延生评价

曾延生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曾任中共九江地委书记,领导了九江工人收回英租界的著名斗争。他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以后曾任中共赣南特委书记,领导了赣南各县的武装暴动。一九二八年四月,他同他的爱人蒋竞英,英勇就

中共人物传 曾中生人物传,曾中生生平事迹,曾中生评价

曾中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卓越的红军指挥员,曾先后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鄂豫皖特委书记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四军政治委员、独立一师师长、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即红四方面军)参谋长等职,

宋朝 曾公亮生平简介?曾公亮历史评价?

曾公亮一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真宗咸平二年(999)出生于当地一个颇有名气的官宦之家。他的高祖曾任泉州录事参军。曾祖父曾任司农少卿、泉州节度使掌书记,祖父曾任泉州德化县令,其父进士

历史人物 张学曾简介 张学曾怎么死的 张学曾的画 张学曾字画价格

  中文名:张学曾  国籍:中国  字号:远卿www.cha138.com  性别:男  字远卿,张作霖第三子,曾留学英国、日本,二战后定居美国。因为长兄的关系,在联合国任职,有才华,却得不到重用,终

历史人物 曾中生简介_曾中生死后是什么军衔_曾中生跟徐向前相比 ,哪个更厉害

中文名:曾中生别名:曾钟圣,字炎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资兴出生日期:1900年逝世日期:1935年职业:无产阶级军事家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中共游击战、运动战理论曾中生

知名人物 张绍曾生平故事简介,张绍曾历史评价,张绍曾怎么死的?

张绍曾,字敬舆,直隶(今河北省)大城人。生于1880年(清光绪六年)。1896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1899年毕业后,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官费资送留日,入陆军士官学校第一期炮兵科。他对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