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龚苏民人物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龚苏民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龚苏民人物简介
·龚苏民
龚苏民,纺织专家,中国棉纺织工厂工艺设计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棉纺织厂的保全、生产运转、技术管理和工厂设计工作,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建设事业和援外工程作出了贡献。
龚苏民,1908年8月22日生于上海市川沙县北蔡镇。父亲龚汝霖,曾在上海与人合伙开设米店,1926年破产后失业在家,1935年病故。母亲沈氏,在家耕田、做家务,生有二子二女,龚苏民排行第二。龚苏民中学毕业后,由于家中经济困难,无力供他上大学,于1930年秋考入无锡申新纺织公司职员养成所学习。
1931年冬,龚苏民从申新养成所毕业,分配到上海申新第五纺织厂保全部当练习生,后任粗纺部领班。1933年冬,调任申新第六纺织厂南、北厂的粗纺部双领班、保全员。
1936年秋,申新第二纺织厂复工。龚苏民任保全部技师兼整理部技师,具体负责改造任务。他潜心钻研技术,身体力行,带领保全员工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把5万纱锭的前后纺机器设备平整完好,且全部开出,并改进工艺流程,加强开清棉及梳棉功能作用,为后纺创造优质高产条件,棉纱质量均超过预定指标,使工厂盈利增加,还清欠债。
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进入上海租界,龚苏民决心到内地为抗战效劳。1942年春,他离开上海申新二厂,和20余名员工一起到内地,在桂林创办新友机器制造厂,任协理兼总工程师。利用上海新友机器厂内移资金买了几台旧机床,自行研制新农式纺纱机,同时在湘西邵阳建一座256锭的小型纺纱厂。他不畏艰辛地发展纺织机械制造业,为大后方军民供应衣被之需而努力。
日本投降后,重庆国民政府成立中国纺织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纺公司)。1945年冬,龚苏民前去投考,被录取并派往上海中纺公司工务处担任专门委员兼设计课课长并参与编辑《工务辑要》,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为止。
1948年春,驻日美军司令麦克阿瑟不顾亚洲人民的反对,批准日本输入大量原棉,复苏日本的纺织工业,龚苏民在愤恨之余,撰写《消除日本侵略思想应规定日本纺织工业限度》,刊登在1948年春中纺公司《纺建》半月刊上,希望唤起国人的注意。
1948年,龚苏民赴台参加中国工程师学会召开的年会,并在台湾各地参观工厂和台湾博览会。他回上海后,和朱积煊在中纺公司《纺建》半月刊上发表《从台湾博览会看台湾的工矿事业》一文,明确提出台湾工矿业不能离开祖国大陆而单独生存,以期引起盲目往台湾搬厂者的深思。
上海解放前夕,龚苏民听了新华电台的广播,加上多年来自己亲身经历和目睹的事实,决定留在上海迎接解放。他参加了公司职员宿舍院内的护院队。上海解放那天,他正值夜班,亲眼看到解放军纪律严明,同人民群众鱼水之情,感到无比兴奋,庆幸上海人民获得解放,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
上海解放后,中纺公司在上海市军管会领导下进行工作,龚苏民仍任工务处设计课课长。1950年秋,华东纺织管理局成立,他调该局计划处任技术研究室主任。
1951年,龚苏民随代表团先后赴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布拉格国际博览会、华沙展览会参加展出工作和参观访问。
1952年秋至1958年春,龚苏民调纺织工业部基本建设局设计公司(纺织部设计院的前身)任纺织组组长、工艺科科长,负责领导国内新建纺织厂的工艺设计,其中包括北京国棉一厂、石家庄国棉一厂、郑州国棉一厂、西北国棉三厂以及北京国棉二厂、石家庄国棉二厂、郑州国棉三厂、西北国棉四厂等建设项目的设计,为建国初期纺织工业的发展贡献了很大力量。
1958年春至1969年秋,龚苏民任纺织工业部设计院技术处副处长兼一室主任、棉纺总工艺师,主要工作是拟订设计原则、审核设计文件、开展新技术研究以及搜集和交流国内外纺织技术情报。1969年秋,他下放湖北安陆纺织工业部“五·七”干校。1972年冬,他被调回纺织工业部纺织设计院,任棉纺专业总工程师,直到1989年3月退休。在此期间,他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龚苏民作为科技界代表,还曾任第四、五、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龚苏民于1989年3月退休。1992年1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共同研制、发明新农式纺纱机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1938年沿海的上海、天津、江苏、山东一带均已沦陷,内地军民衣着困难。为打破封锁,支援抗战,张方佐、龚苏民、李向云、陈受之等人,共同研究适应内地制造和运输的小型纺纱机,以生产优质棉纱供军民应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苦心研制,终于发明了新农式小型纺纱机,用并条机制出的熟条,直接上精纺机纺成细纱。每套机组有1台开清棉机、1台梳棉机、1台并条机、2台细纱机(每台128锭)共5台机器组成,与常规的工艺设备比较,可省掉一台笨重、制造困难、装拆复杂的粗纱机。机组总重2吨,一台卡车即可运走,也可用一般的人力、兽力车辆分散装运,利用普通民房就可作厂房生产。由设在上海的新友机器制造厂制造新农式纺纱机,重庆国民政府农本局以及广西省政府等大量购买,由香港运往内地建立纺织厂,生产棉纱,供军需民用。张方佐、龚苏民等人因此获得重庆国民政府中央科学研究院1939年度工业发明奖,后又获得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工业发明专利权证书。
拟订棉纺厂经营标准,参与编辑《工务辑要》
1945年冬,龚苏民进入中纺公司工务处设计课工作,他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拟订中纺公司所属各厂经营标准,搜集原日资纺织厂的技术资料,参与编辑《工务辑要》,并参加编制纺织机械运转工作标准和保全标准工作法等,对抗战胜利后上海纺织工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纺公司经营上海、青岛、天津、东北等地由敌伪手中接收的39个纺织厂,共计220余万纱锭,36000台织布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公司之一,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经营标准。为此,公司要求根据各地纺织厂的设备情况,拟订用棉、质量、产量、机物料、工资、用电等经营标准,由中纺公司组织执行,并进行考核,促进了中纺公司所属纺织厂经营管理工作的提高。龚苏民主要负责设计工作,并在执行中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
龚苏民在中纺公司工务处领导下,搜集日资纺织厂的技术资料、工艺设计和有关设备及机器排列等,经整理成《工务辑要》,由中纺公司刊印公开发表。他认为这些资料有利于我国技术人员参考和促进技术研究。他曾回忆1932年在申新五厂工作时,有一个在日资纺织厂工作的人员带出片段的工艺设计资料,便极为珍视。他对在中纺公司工作期间能够参加把日资纺织厂的工艺设计资料汇辑成册并公开发表,感到欣喜。
为我国纺织工业建设献计献策
1952年夏,龚苏民调纺织工业部工务司,负责审核新厂设计,他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我国纺织工业建设献计献策。例如湖南湘潭国棉一厂,原已由省里设计,并经纺织工业部批准,正在进行施工。当时,龚苏民刚从东欧回国,纺织工业部钱之光副部长非常重视新建厂的设计质量,嘱他审阅后提出意见。他看到该厂设计中,机器排列、操作弄堂、原棉成品和仓库的运输路线存在问题,对今后生产不利。为此,建议该厂重新设计,钱之光支持他提出的意见,并与湖南省领导联系后,同意取消原有设计,停止施工,并委托纺织工业部新民公司代为设计。重新设计后建成的工厂,得到地区的好评。又如北京国棉一厂,系由北京市用地方外汇向原东德购买5万纱锭全套设备,并派四位工程师去该国参加设计,设计完成后送纺织工业部审核。钱之光交龚苏民审查。龚苏民曾在该国考察,对纺织工业技术水平有所了解。他看到设计机器排列不合理,浪费建筑面积,并影响厂区与道路的布置,有些机器所使用的参变数与我国的数据相差不少,设计中问题较多,建议由国内重新设计。经北京市领导首肯,同意取消原设计,并委托纺织工业部基本建设局设计公司代为设计。结果,不仅节省用地、节约建筑面积和减少络筒机等设备,而且机器排列整齐,便利生产管理。
在援外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
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缅甸总理吴努同周恩来总理商谈,希望中国能帮助他们建设棉纺织厂,周总理当即派专家去缅甸考察和研究。
1955年6月,应缅甸政府的邀请,纺织工业部与农业部共同组织纺织技术访问小组,由龚苏民、桂实之、闵乃扬、陈念生等四人组成。出国前,钱之光指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我国自己制造的成套纺织机械出口,并在技术上支援友邻国家,意义重大,一定要认真有把握地建设好。”技术小组在我驻缅甸使馆的领导下,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察。后用中短绒缅棉在国内多次试纺,成功地纺出了20支纱。同时,由于缅甸仰光地处热带,雨量较多,高温高湿,不利于纺纱生产。国内纺纱机使用的牛皮辊已不能适用,于是改用当时国内尚未采用过的合成橡胶丁腈皮辊,并在设计中采用国内纺织厂尚未用过的大型冷冻机,以满足生产车间的温湿度要求,既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又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援缅直迈纺织厂建成后,一次投产成功。与相邻同等规模的美国纺织厂相比,在车间内我援建厂温湿度适宜,生产运行正常,对方车间内闷热难熬,飞花扑面,许多老工人纷纷要求调到新厂工作;我援建厂用缅棉作原料,产品质量和产量均超过对方,新厂产品一到仰光市场就被抢购一空,美厂产品则无人问津,以后发展到搭配销售;我援建厂赚钱,美厂亏本。社会主义国家援建项目的优越性,第一次显示在缅甸的国土上。
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都到直迈纺织厂参观过。1962年在广州召开的知识分子座谈会上,陈毅副总理在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的讲话中就举了缅甸直迈纺织厂的例子,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是能够作出优异成绩的,是有志气的,是能够为国争光的。
1956年11月至1957年4月,龚苏民被派往柬埔寨,参加援助柬埔寨磅湛纺织厂项目谈判和搜集设计资料。龚苏民到柬后,进行城乡考察,经过市场调研,了解到柬城乡手工织布业相当发达,但棉纱供应紧张,价格特高。为此,他建议修改两国已订的协议,将原订布机规模减少200台,即减少50%,纺纱锭增加1600锭,增加16%,得到两国政府支持。磅湛纺织厂建成投产后,有大量多余棉纱投入市场,柬埔寨城乡手工织布业得到充裕棉纱供应,繁荣兴旺。柬政府看到中国建设的纺织厂提供很多的利润,帮助增加财政收入,热情赞誉。在柬几十万华侨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内尚在进行大规模建设,还有余力帮助友好邻国建设现代化的纺织厂而感到自豪。纺织厂投产不久,西哈努克亲王又向我国政府提出在柬埔寨马德望省建设第二个纺织厂的要求。
简 历
1908年8月22日 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
1931年 毕业于无锡申新纺织公司职员养成所。
1932—1941年 任上海申新总公司申新第五、六、八、一、二纺织厂保全部练习生、粗纺部领班、保全部保全员、主任、技师。
1942—1945年 任桂林新友机器制造厂协理兼总工程师。
1945—1949年 任上海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工务处专门委员兼设计课课长。
1949—1950年 任上海市军管会轻工业处第四科科长。
1950年 任华东纺织管理局计划处技术研究室主任。
1950—1951年 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代表团。
1951—1952年 在纺织工业部工务司工作。
1952—1957年 任纺织工业部基本建设局设计公司(纺织工业部纺织设计院的前身)纺织组组长、工艺科科长。
1958—1969年 任纺织工业部纺织设计院技术处副处长兼一室主任、棉纺总工艺师。
1969—1972年 下放湖北安陆纺织工业部“五·七”干校。
1972—1989年 任纺织工业部纺织设计院棉纺专业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2年1月3日 病逝于北京。
主 要 论 著
1 龚苏民.消除日本侵略思想应规定日纺织工业限度.上海:纺建,1948,1(6):7.
2 龚苏民、朱积煊.从台湾博览会看台湾的工矿事业.上海:纺建,1948.
3 龚苏民.加强学习苏联先进技术经验,提高纺织设计水平. 中国纺织,1954(5):1—5.
相关参考
·曾苏民曾苏民,金属加工专家,我国现代金属加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创立分部成形和联合加工新工艺。试制成功多种超大规格铝合金模锻件、旋压薄板和热挤压管等;创立“预薄、空心、快速模锻”新工艺
姓名龚h 生日1983/10/15 性格内外兼修 最喜欢的艺人阿宝 最喜欢的歌曲TheRose 所属公司风信子公司、星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龚h,籍贯山东,生于泉州,厦门长大,父
·龚坤元龚坤元,杀虫药剂毒理学家,曾在家蝇和棉蚜抗性机理的研究和培育家蝇抗性品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开发出新的增效剂——增效磷,对提高农药药效发挥了重大作用。龚坤元,原名堃原,1914年12月3日
·龚惠人龚惠人,中国现代时间频率工作奠基人之一。在天文测时、守时、授时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是我国最早开展现代时间频率研究的专家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建立我国自己的时间服务系统和标准频率发播系统
·龚子同龚子同,土壤学家。长期致力于土壤的发生、分类和利用改良的研究。80年代末,提出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土壤系统分类,这是我国土壤分类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其中人为土的分类被世界土壤分类组织所接
历史人物 渤海太守龚遂生平简介 史书上是如何评价龚遂这个人的
龚遂,字少卿,生卒年不详,山阳郡南平阳县(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西汉官员。初为昌邑国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刘贺行为不端,龚遂多次规劝他。刘贺继位后,骄奢淫逸,龚遂屡次劝谏,刘贺仍不改正,最终在位二十七
近代人物本名:龚柏龄字号:名世宗,号锡先出生地:石门县望羊桥广洞山(现荷花村)出生时间:1881年古历11月12日龚柏龄弱冠从军矢志救国龚柏龄,名世宗,号锡先。1881年古历11月12日出生,石门县望
近代人物中文名:龚澎外文名:GongPeng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安徽合肥出生日期:1914年逝世日期:1970职业:外交家毕业院校:燕京大学主要成就: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龚澎革命经
近代人物中文名:龚本槐出生日期:1907逝世日期:1993主要成就:沔阳皮影戏艺术大师,湖北渔鼓渔鼓王龚本槐人物生平(历史lishixinzhi.com)龚本槐(1907一1993),湖北沔阳(今仙桃
王龚王龚字伯宗,山阳高平(今山东济宁)人。山阳王氏是汉代著名的豪门大族。王龚出身名门,但无纨绔子弟的恶习,为人谦逊好学,孝事父老,被保荐为孝廉,出任青州刺史。他上书弹劾青州境内贪赃枉法的二千石大官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