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登基仅用3个月就杀死九千岁魏忠贤
Posted 皇帝
篇首语:遇到一些人,知道一些事,才能懂的理解与珍惜,才能看清自己的方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登基仅用3个月就杀死九千岁魏忠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登基仅用3个月就杀死九千岁魏忠贤
根据《明史》记载,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明朝熹宗皇帝遗诏,指名由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不久之后,年仅16岁的朱由检、崇祯皇帝继位。当时朝政全由号称「九千岁」的奸臣太监、59岁的魏忠贤把持,魏忠贤认为崇祯帝年纪小、因此也不放在眼里,但他却错估了崇祯的隐忍心性、不可小觑的心机,崇祯登基后仅用了3个月,就铲除了祸国殃民的魏忠贤。
据了解,崇祯帝登基后,清楚感觉到大明王朝内外的重重杀机,他甚至不敢吃宫中的食物,因为朝廷内外、包括身边的太监和宫女,绝大部分都是魏忠贤的手下,此只能偷偷吃自己藏在袖中的饼;晚上睡觉时,命令将大殿和寝宫的蜡烛全部点亮,避免黑暗处藏匿着刺客。一开始,崇祯表现得非常隐忍,表面上对魏忠贤毕恭毕敬,暗地里却开始清除其势力,他首先就是撤换身边的人,然后新选了一些宦官入内侍奉。
之后,崇祯又命令魏忠贤的阁臣黄立极辞归乡里,又让李朝钦等一帮魏忠贤的心腹,以「乞休」的方式去职,此举引发魏忠贤的危机感,佯称要辞去东厂提督一职,但崇祯却故意没有答应,并极力挽留。从内到外,崇祯开始层层抽丝剥茧,慢慢地清除魏忠贤的势力,使得朝中一些墙头草发生了分化,接着掀起一场攻击魏忠贤势力的舆论风暴。而崇祯看似不动,暗地里却鼓励那些反对魏忠贤的朝臣们、以及利用魏忠贤原来的心腹们,来讨伐魏忠贤。
多年来被魏忠贤迫害的东林党人、以及民众,内心不满纷纷爆发,朝臣也上奏痛批魏忠贤,还列出魏的十大罪状。魏忠贤受迫于舆论,深感焦急之下,向崇祯身边的老太监徐应元求情,还假装要告罪辞职,不料崇祯却顺水推舟,罢免了魏忠贤的职务,并迅速控制了东厂、锦衣卫以及京城中的巡防等要职,更将兵部尚书崔呈秀等魏忠贤的党羽逮捕下狱,迅速掌握了朝中大权。
天启七年十一月,登基3个月的崇祯下发诏书「朕览诸臣屡列逆恶魏忠贤罪状,俱已洞悉……忠贤不报国酬遇,专逞私植党,盗弄国柄,擅作威福,难以枚举……本当寸磔(凌迟处死),念梓宫(熹宗皇帝灵柩)在殡,姑置凤阳……家产,籍没入宫。其冒滥宗戚(党羽),俱烟瘴永戍(贬戍)。最后魏忠贤被逮捕回京问罪,魏忠贤知道难逃一死,因此在客栈上吊自尽,短短3个月间,呼风唤雨的「九千岁」就此覆灭。
相关参考
九千岁”魏忠贤的权势到底有多大?魏忠贤是怎么死的? 魏忠贤,明朝末年著名宦官。入宫后,除忠义大太监王安,取代王安之位登上大太监之位。又与皇帝奶妈客氏客映月组成客魏集团,将大明王朝控制在自己手中。他与
魏忠贤为什么是九千岁?魏忠贤(1568——1627年),原名魏进忠,河间肃宁(今河北肃宁)人。他生性贪玩,逐渐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长大后成为市井无赖。由于无法
历史人物 魏忠贤的故事 大明朝宦官魏忠贤怎么死的 九千岁魏忠贤的妻子儿子死因
中文名:魏忠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肃宁县 出生日期:1568年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1627年 职业:司礼秉笔太监、九千岁 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
末世奇葩:魏忠贤从草根太监混到九千岁 魏忠贤(1568~1627年),原名魏进忠,河间肃宁(今河北肃宁)人。他生性贪玩,逐渐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长大后成为市井无赖。由于无法归还赌债,遭到众多赌徒的
(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别称魏四,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忠贤,表字完吾。末期。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 ,末期,原名李进忠,北直隶肃宁(今属
明朝宦官专权始于明熹宗继位之后,沉迷于木匠活的皇帝,信赖自己身边陪侍的宦官。因为过于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常常无暇政事,这个时候宦官作为能时刻面见天容的人,自然而然的权利就变大起来了。而闻名于后世,
宦官专权本质上是皇权的变种,他们是寄生于皇权之上的毒瘤。在许多朝代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宦官专权的现象。其中,唐朝和明朝时宦官专权比较严重的时期。不过,明朝宦官专权最为严重的明熹宗时期,九千岁魏忠贤的威风也
魏忠贤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布衣百姓家,常年混迹在街头,目不识丁,但是却懂骑射。之后自宫进宫为太监,得皇帝赐名而叫魏忠贤。明光宗驾崩之后,朱由校继位,魏忠贤和客氏受到朱由校的宠爱而由此飞黄腾达。魏忠贤和客氏
魏忠贤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布衣百姓家,常年混迹在街头,目不识丁,但是却懂骑射。之后自宫进宫为太监,得皇帝赐名而叫魏忠贤。明光宗驾崩之后,朱由校继位,魏忠贤和客氏受到朱由校的宠爱而由此飞黄腾达。魏忠贤和客氏
魏忠贤通过客氏的关系进入到朱由校的生活圈子里,客氏为朱由校的乳母,将朱由校一手拉扯大,与朱由校的感情非常深厚。魏忠贤和客氏又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因此两人沆瀣一气,把持朝政。当时魏忠贤的权势大到什么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