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魏忠贤的权势到底有多大

Posted 皇帝

篇首语: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目杲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九千岁”魏忠贤的权势到底有多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九千岁”魏忠贤的权势到底有多大

九千岁”魏忠贤的权势到底有多大?魏忠贤是怎么死的?   魏忠贤,明朝末年著名宦官。入宫后,除忠义大太监王安,取代王安之位登上大太监之位。又与皇帝奶妈客氏客映月组成客魏集团,将大明王朝控制在自己手中。他与客氏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互相呼应,互为支持,最终将朝政大权玩弄于手中。客氏在内,祸乱宫廷,残害忠义嫔妃,在宫内各处安插耳目。魏忠贤在外,勾结小人,排除异己,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把持朝政。可以说魏忠贤一人,做到了古代太监的巅峰,这点从当时人称其为“九千九百岁”便可看出。皇帝称为万岁,魏忠贤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比皇帝只少一百岁。想想,皇后皇太后也只能称之为“千岁”,魏忠贤来了个“九千九百岁”,他的权势可以说高于皇太后皇后。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看史书,古人还说过时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这就说明,当时国政大权早已经被魏忠贤牢牢控制,皇帝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事儿了!

  虽然这可能是夸大的说法,毕竟魏忠贤手上的权利全靠皇帝的宠信,要是哪一天皇帝不高兴了,不待见他了,把他拖出去斩了,也就没魏忠贤什么事儿了!不过鉴于当时的明熹宗朱由校,只一味沉迷于木匠活中,没空看清魏忠贤的真面目,国家大权实际上的确掌握在魏忠贤手上。那么,对于这个著名的“九千岁”,他当时的权势到底有多大,相信许多人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这里就来说明一下。

  中国古代,从某个时期开始,给活人建祠堂,并称之为生祠。一般除了真正有大善举的人,会有百姓们主动给他建生祠外。生祠最大的人群,应该就是某些地方的“父母官”,让老百姓给他立长生牌位了吧!而魏忠贤呢?便可以说是有这个历史以来,生祠盖得最多的了!

  那个时候魏忠贤,掌握朝政大权,官吏升迁,也大多看他的眼色行事。为了能够升到高位,许多官员往往会贿赂魏忠贤,如此好受到魏忠贤的庇护,从此青云直上。京城的官员能够拜访到魏忠贤还好说,地方官员却不能简答。要是让别人替自己捎点东西“孝顺”这位“九千岁”,又不知道能不能到他的手中。因此不知道从哪个官员开始,各地方官员豪绅,纷纷为魏忠贤建生祠。

  建的最多,最起劲的就是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干孙子、干曾孙子、重孙子、灰孙子。各地纷纷效仿,一时间在大明朝的领地内,魏忠贤的生祠可谓遍地开花。《南中纪闻》中,还记载了天启六年,在杭州张掖门内盖建的生祠,还得了皇上亲赐的匾额,这样一来更不得了,一时间为魏忠贤建生祠竟成为了一种时尚,“竟为奢丽”。

  还有一些记载说,光建生祠还不够,一些地方的人们在举办宴会时,还会将魏忠贤的塑像请出来。然后让他像人一样的享受美酒乐舞,塑像的腹中置放锡制的肚肠,上酒时,倒入锡肠中。等差不多后,才把塑像抬到宴会之处,主人先恭恭敬敬的上柱香,然后又请塑像小遗(小便),宴会之人就在下处接酒。

  《明史》说:“内外大权,一归忠贤。”这其实一点也没错,当时所有的奏书都不敢直呼魏忠贤名字,而称“厂臣”,皇帝的奖励诏书也都用最高赞颂之词。有记载吏部尚书魏广微,为了巴结魏忠贤,起先以同姓尊他为兄,后来竟自贬辈分儿称他为叔,当时百官中奸小之人纷纷拜倒魏氏门下充当干儿。《明代杂事诗》中叹道:“干儿义子拜盈门,妙语流传最断魂。强欲为儿无那老,捋须自叹不如孙。”由此可见魏忠贤当时的权势,简直是气焰滔天。说他是古今中外第一大太监也不为过,和他相比,什么李莲英,什么刘瑾,全都弱爆了!

  这么一个权势滔天的大太监是怎么死的,相信许多人都很好奇。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新意,魏忠贤的一切都是熹宗皇帝给的,明熹宗是魏忠贤最大的倚仗,明熹宗去世后,崇祯继位。崇祯这人实际上是想干点实事的人,他一上台,自然会想尽办法把魏忠贤除掉。经过一番运营,魏忠贤一干党羽皆落入网中,魏忠贤见大势已去,便自尽而亡。

相关参考

“九千岁”魏忠贤的权势到底有多大?他是怎么死的?

  魏忠贤,明朝末年著名宦官。入宫后,除忠义大太监王安,取代王安之位登上大太监之位。又与皇帝奶妈客氏客映月组成客魏集团,将大明王朝控制在自己手中。他与客氏一个在内,一个在外,互相呼应,互为支持,最终将

明朝历史 九千岁魏忠贤的发迹之道

   魏忠贤为什么是九千岁?魏忠贤(1568——1627年),原名魏进忠,河间肃宁(今河北肃宁)人。他生性贪玩,逐渐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长大后成为市井无赖。由于无法

九千岁魏忠贤为何没有唐朝宦官们的威风

宦官专权本质上是皇权的变种,他们是寄生于皇权之上的毒瘤。在许多朝代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宦官专权的现象。其中,唐朝和明朝时宦官专权比较严重的时期。不过,明朝宦官专权最为严重的明熹宗时期,九千岁魏忠贤的威风也

历史人物 魏忠贤从草根太监混到九千岁

末世奇葩:魏忠贤从草根太监混到九千岁  魏忠贤(1568~1627年),原名魏进忠,河间肃宁(今河北肃宁)人。他生性贪玩,逐渐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长大后成为市井无赖。由于无法归还赌债,遭到众多赌徒的

历史秘闻 登基仅用3个月就杀死九千岁魏忠贤

根据《明史》记载,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明朝熹宗皇帝遗诏,指名由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不久之后,年仅16岁的朱由检、崇祯皇帝继位。当时朝政全由号称「九千岁」的奸臣太监、59岁的魏忠贤把持,魏忠贤认为崇祯帝

历史秘闻 登基仅用3个月就杀死九千岁魏忠贤

根据《明史》记载,天启七年八月十一日,明朝熹宗皇帝遗诏,指名由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不久之后,年仅16岁的朱由检、崇祯皇帝继位。当时朝政全由号称「九千岁」的奸臣太监、59岁的魏忠贤把持,魏忠贤认为崇祯帝

却因九龙杯使阴谋破产 九千岁计划刺杀正德帝

明正德帝登上皇位后,封刘瑾为九千岁,任掌宫宦官。刘瑾趁这机会把持朝政,还想把皇帝杀掉,自己取而代之。当时,曾做过皇帝老师的何瑭看破了刘瑾的野心,总想把他除掉,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且说这天,皇帝过生日,午

却因九龙杯使阴谋破产 九千岁计划刺杀正德帝

明正德帝登上皇位后,封刘瑾为九千岁,任掌宫宦官。刘瑾趁这机会把持朝政,还想把皇帝杀掉,自己取而代之。当时,曾做过皇帝老师的何瑭看破了刘瑾的野心,总想把他除掉,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且说这天,皇帝过生日,午

历史人物 九千岁魏忠贤是谁

  明朝宦官专权始于明熹宗继位之后,沉迷于木匠活的皇帝,信赖自己身边陪侍的宦官。因为过于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常常无暇政事,这个时候宦官作为能时刻面见天容的人,自然而然的权利就变大起来了。而闻名于后世,

历史人物 宦官九千岁李莲英简介

清朝人物中文名:李莲英别名:李进喜国籍:清朝民族:汉出生地:直隶省顺天府大城县出生日期:1848年11月12日逝世日期:1911年3月4日职业:总管太监葬处:北京恩济庄李莲英人物生平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