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盛尔镇人物简介
Posted 光学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盛尔镇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盛尔镇人物简介
·盛尔镇
盛尔镇,光学及光学工程专家。他是我国科学摄影学的开拓者,他的著述为推动我国彩色摄影、高速摄影、立体摄影到全息摄影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对光学仪器的研究、设计和组织生产的领域十分广阔,在摄影光学仪器、医学光学仪器、物理光学仪器、国防光学仪器等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并且不断深入从普通光学仪器到激光光学仪器以及全息光学仪器。他培养全息光学专业的研究生多人。他还是我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委员会专家工作组的正式专家。
盛尔镇1925年2月8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一个书香家庭,其父盛宗培早年毕业于北京京师法政大学堂 (现北京大学前身)。盛尔镇自幼聪明好学品行端正。但不幸父亲早逝,家境清贫。自高中起就只有靠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考入公费学校才得到了读书就学的机会。他先后于1940年考入四川省立高级工业学校电机科学习和1943年考入金陵大学理学院电化教育专业学习。在校学习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除得到专业培养外还更多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大学毕业后即到华西协和大学工作,任大学工厂主任 (讲师) 并与另一加拿大工程师R.Edward共同负责工厂的管理。该厂主要负责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特别是医、牙学院的各种大型进口设备的安装,如超短波治疗仪与深度X—光治疗机 (这是当时仅有的治癌设备) 都是他与外籍教授一起安装的。另外工厂还负责全校的电力供应,包括保证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不受停电影响的自行发电设备在内。由于盛尔镇工作出色,使他不仅能够在校进行医疗仪器的研究,深入学习数理课程,同时还为以后出国学习的需要,进修了英国文学、莎士比亚戏剧与拉丁文等外语系的课程。这一切为他以后工作的拓展打下了基础。
开拓科学摄影学和组建光学实验室
1950年西南解放后,盛尔镇与广大爱国知识份子一样,满腔赤诚不顾一切的到北京参加工作。他被安排在中央文化部科普局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负责摄影放映仪器的研制。当时科普局的几位业务领导都是学有专长热情归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教授,同时又是九三学社社员。盛尔镇在工作中得到同志们的器重,并介绍他于1951年参加了九三学社。那时他年仅26岁,成为当时九三学社最年轻的社员。
九三学社的社员大都是有名的教授和中科院学部委员,因此,前辈专家学者对他的爱护和指教,也就是对他的压力。不久后他就开展了科学摄影学的研究。科学摄影学不单把摄影看作是一个哲学课题和一种艺术,而是用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研究利用摄影机、电影机记录、处理和再现三维空间图像信息的全部过程。它包括黑白摄影、彩色摄影、电影摄影、电视摄影、立体摄影、高速摄影、空间摄影与海底摄影。摄影中首要的问题是摄影镜头的设计。当时国内光学设计依据的原理和方法是英国A.E.Conrady: Applied Optics and Optical Design 一书提出的。但该书只有上册,下册则是王大珩先生带回国内的抄本,因此就利用打字机将下册重抄一遍来开始他的光学设计工作。1953年他编著了 《摄影光学》 一书,系统地讲述了摄影机成像的光学原理、摄影镜头的像差分析、摄影光学的设计计算方法并提供了多种摄影镜头的设计数据。以及摄影机内在底版上形成潜像的光度色度原理,与曝光时间的控制方法,显影、定影原理,将底版负片转印成正片和放大的技术,体视摄影及彩色摄影的光学和色度学原理。该书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并多次印刷。随后又根据国内高科技的发展与国防工业中急需记录和研究高速运转机构的运动过程和运转规律而开展了工作。如涡轮机的运转现象、火箭的发射过程、飞行轨迹以及炸药和炮弹的爆破现象与震激波传播规律的高速摄影。但国内当时这方面的工作还处在初始阶段,资料很缺乏。因此为了能向国内科技界系统地介绍高速摄影的原理、方法和用以分析计算所需结果的技术,他翻译了G.A.Jones的专著 《高速摄影学》 (High Speed Photography.Its Principles andApplications)。并根据俄译本做了补充,于1957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并多次印刷。这两本书不仅为开拓我国的科学摄影学起了重要作用,还为我国光学专业和摄影专业提供了教学和参考用书。也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批科学摄影书籍。
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后,国内成立了两个光学专业,一个设立在北京工业学院 (即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负责军用光学仪器的教学和科研,另一个设立在浙江大学,负责民用光学仪器的教学与科研。盛尔镇于1954年调入北京工业学院任讲师,最初的工作是根据苏联专家带来的教材协助潘承浩教授开光学测试课程,后转任系实验室主任。当时学校经费比较充裕,除自己筹建部份教学设备外立即向国外订购了大批教学科研设备。从立体显微镜、相衬显微镜到各种工具显微镜,各种折射率测试仪,干涉仪从加明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到台曼干涉仪,2s (秒)、1s(秒)测角仪,精密测长仪、比长仪、光度计、色度计到大型万能光具座。又由苏联专家帮助收集了大批军用光学仪器,从各式瞄准具、潜望镜、立体测距仪、3m、4m测距仪、测高仪到苏联的指挥仪等。成为当时可供该系教学科研需要设备比较完备的光学实验室。不仅国内其他单位如北京大学物理系、北京科学仪器厂等都曾与光仪系光学实验室合作。并经常有国内外专家来实验室参观,如钱学森先生就曾来实验室参观,并提出苏联指挥仪采用机械模拟系统而不用电子模拟系统的问题。
光学仪器的研制和组织生产
1959年盛尔镇调到北京市机电局后分配到北京科学仪器厂工作。那是北京市一个亟待发展的工厂。盛尔镇去后的工作首先是增加技术人员,提高厂内科技人员的素质与工厂的技术水平。在不能调来大批大学毕业生的条件下,工厂首先接收了一批北京几所名牌大学的摘帽右派大学生。然后开展与各大学的协作,用接收大学生来厂实习并由他本人讲课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办法又争取到一批符合工厂专业需要的优秀高校毕业生。然后是通过由他组织设计试制开发新产品的途径,提高原有设计水平和工艺水平。如光学设计不仅将光线追迹法从用对数表计算提高到用机械计算机计算到电子计算机计算。设计方法也与全国一道,进入到电子计算机进行光学系统的自动设计。光学工艺水平也从一般光学球面的加工提高到大型非球面与精密晶体棱镜的加工。在此基础上便开始走上自己设计生产新型光学仪器,同时与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合作,将科研成果引入到工厂成为批量生产的产品的道路。这项有利于科技和工业发展提高的措施当然是科技界所希望的。通过盛尔镇在科学仪器厂的实践进一步证明走厂校结合、共同开发生产、促进科技进步的道路是正确的。
从60年代开始自行设计生产了反射型光测弹性仪、偏光干涉测量仪、氦氖激光器、氩离子激光器、激光干涉仪与用声频调制激光进行光通信的实验装置。在光谱仪器方面除由他组织设计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外,又从长春光机所引进生产他们的科研成果,科技含量很高的红外分光光度计。由于上述出色的工作,科仪厂得到从一机部到北京市委领导的重视。1965年全国组织研制光学传递函数测试仪的会战,由北京工业学院工程光学系张炳勋主持。光学传递函数测试仪是根据通信理论将光学图像视为由空间频率不同的二维光学空间函数组成。光学传递函数测试仪则是测量光学系统成像时,反映物像空间光学函数频谱变化的光学传递函数的仪器。是用以测量光学系统成像质量优劣的先进仪器,不仅工作原理新颖而且测试结果准确合理。北京市科委派出由盛尔镇带队的一个工作组参加会战。当时参加光学传递函数测试仪研制的还有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蒋筑英和李剑白。但工作不久,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而使研制工作停止下来。盛尔镇也在完成与张炳勋共同负责的工作后,回科学仪器厂参加运动。所幸未受到太大的冲击。在运动高潮后,他还能抽时间读书,如近代光学中的一本典型著作: J.W.Goodman 《Introduction in FourierOptics》 一书,就是在运动中从北京图书馆进口的外文书堆中找出来阅读的。
光全息学和近代光学仪器的研制
1972年由一机部投资,在北京建立以研究激光及激光工程为主的光电技术研究所。盛尔镇调去参加筹备工作,1974年光电所正式成立后即任工程师及该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继续研究激光器的原理与应用,包括激光的选膜、稳频、倍频、调Q、锁模及激光光束变换等技术。此外还组织设计研制了激光微区光谱仪与脉冲激光眼科治疗仪。
自20世纪60年代相干性极高的激光出现后,使英国科学家D.加伯发明的以记录和再现光波波前的全息摄影得以实现、发展和应用成为近代光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D.加伯因此获得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因为在此以前摄影学中所有的照片、电影片甚至各种绘画中的彩色图像,都不过是用二维介质记录和表现物体表面结构图像的过程。记录和再现的只是景物的形像和光色的强度,丢失了景物间的相互空间位置关系。如果从波动光学的观点看,实际上记录的只是由物体发出的物光波的振幅信息而丢失了物光波的位相信息所致。全息摄影则是根据光的干涉原理用强相干光照明被摄物体使物体漫射出的物光波,在记录底片上与从同一光源发出的另一参考光束相干涉的方法,在底片上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因此,在冲洗后的底片上没有景物的形像而是一片人眼不能分辨的光波干涉条纹,这就是全息图。观看时只要用原参考光束照明全息图,就可使物光波再现,人看到的物光波与观看实际物光波一样,不仅能看到景物的光强与形象还能看到物体的空间相互位置关系与观看实际三维物体一样。全息摄影利用二维介质记录和再现物体三维像的成功自然是光学信息记录和再现过程中的重大变革,也是D.加伯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盛尔镇是国内科学摄影学的开拓者,因此及时注意到全息摄影的成功和发展并投入研究。除组织参加多次全息专业的会议外还与国外专家共同安装了国内第一台全息干涉仪。并且与全国同行们一道为促进光全息学的发展,在国内成立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并任委员。
经上级批准,盛尔镇在光电所担任研究生导师指导光全息专业的研究生。同时被北京水利水电学院聘为兼职研究生导师,指导光全息学应用专业的研究生。
1979年他赴美国参加国际激光工程及应用会议,在会上发表了学术报告。并到麻省理工学院、罗彻斯特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及贝尔实验室、AVCO激光公司进行访问与学术交流。会见了B.J.汤姆逊、N.尼古拉、J.W.顾德曼等多位光学界知名学者。除进行广泛交流外还获得许多论文 (包括尚未公开发表的论文) 教材和技术资料。还参观了他们的实验室及其突出的工作成果,如麻省理工学院A.Javan教授发明的第一台红外输出的氦氖激光器,罗彻斯特大学用多路强激光引发核聚变的实验装置与斯坦福大学的大型自由电子激光器等。1980年国际激光会议后参加王大珩先生主持的会议论文集的编辑工作。书成后交美国John Willey and Sons Inc.公司于1983年出版。1981年盛尔镇调到五机部直属北京218厂设计科研所工作。除开展本所专业工作外,仍继续光全息学的研究与指导研究生工作。
1982年他任中国代表团团长赴联邦德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第42技术委员会ISO/TC42 (摄影学技术委员会) 十届全会并受聘为该委员会专家工作组正式专家。也是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专家工作组的第一位正式专家。会后到柏林大学访问他们在光学、激光及光全息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情况。到德国技术物理研究院了解他们在计量科学的研究情况和精密设备并收到赠送的一些论文。他又专程去卡尔蔡司 (Carl Zeiss) 厂访问。因该厂在奥本可亨比较偏远,国内去的人不多。主要了解该厂在二战后成立发展的情况、产品、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情况。
1982年10月美国激光代表团来华访问共30余人,多为美国激光、光电子学方面著名专家教授,由国家科委与各省市科委接待。盛尔镇被指定负责代表团的学术交流,因此全程陪同代表团在北京、西安、上海、桂林和广州组织代表团与各地多所科研单位与高等院校进行学术交流。
1983年盛尔镇带工作组赴法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2光学仪器组的专业会议。共同商定了多项国际标准及专业组的工作计划。会后访问了法国巴黎大学、光学研究所、约宾一依冯光学仪器公司与柳蒙莱克图像处理所。
1985年他去英国访问牛津大学、皇家学院及英国科学仪器研究所SIRA这是研究生产光学传递函数测试仪的著名单位,因此去参观访问并与光学传递函数测试仪专家J.贝克教授讨论了光学传递函数测试仪当前的发展情况并与我国的研制过程做了比较。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42技术委员会ISO/TC42在北京召开12届全会,他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参加会议,除完成会议的各项工作外,并让各国光学和摄影学专家对我国光学和摄影学的成就有所了解。会后ISO/TC42秘书处来函表扬和感谢。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72激光专业组在北京召开全会,盛尔镇作为中国代表团顾问参加了会议,会后再次得到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来函表扬和感谢。
盛尔镇在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专业委员会专家的10多年中,除在制定国际标准、修定国际标准与表决国际标准等工作中,代表国家作出能使本国产品性能符合国际标准,从而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取经济效益的表决和意见外,还特别注意自己意见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并且态度和蔼谦虚谨慎,因而受到各国专家的支持和尊重。研究制定全息摄影国际标准的题目就是由他提出经各国专家表决通过后列入的。
盛尔镇在光学及光学工程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与光学仪器设计生产的50余年中,他勤奋工作,深入实际,努力创新。他在研究设计强激光器时,首先到北大物理系了解他们研制二氧化碳激光器的过程与样机的特性。然后到美国AVCO激光公司考察美国生产的连续输出功率达2000W的二氧化碳激光器的性能、工艺过程和产品特性。由于产品价格较高每台价值在一百万美元以上,因此又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实地考察他们在使用这种激光器进行汽车零部件的焊接、加工与表面处理的情况。结果是工艺性能良好,经济效益显著,这才肯定了这种激光器的研制。在研究设计激光自动跟踪照射系统时,也是在分析研究马丁公司、西屋公司、休斯公司与法国CSF—汤姆逊公司生产的激光自动跟踪照射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和工程特性并与外国专家进行多次技术交流后才开始的。同时还观看分析了外国直升飞机用陶氏导弹和霍特导弹射击地面目标实际打靶的情况。为了对激光武器作进一步了解,还参观了直接用放大后的强激光束击穿两公里外的钢板的情况。他认为试验效果是明显的,但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因为这种设备大而无当,仅其能量供应系统就占地1000m2以上,其激光系统、放大系统与射击瞄准系统又都是大型复杂的光学设备。而实际上欲击穿两公里外的一块钢板,只要一台迫击炮或一个小导弹就能做到。但此实验表明激光武器以光速为攻击速度的优越性则是无与伦比的。
对培养研究生工作,他也是认真负责鼓励创新的。为了制定培养研究生的计划,他去罗彻斯特大学与斯坦福大学了解收集美国培养研究生的计划与教材。在巴黎大学光学研究所直接向研究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听取他们的报告。盛尔镇在指导光全息学研究生时,为了给研究生提供学习材料,他翻译了美国贝尔实验室三位科学家合著的光全息学 (Robert J.Collier.ChristophB.Burckart and Lawrence Ⅱ.Lin: Optical Hologyaphy)。该书内容丰富、理论系统完善,译书于1983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成为全息专业研究生主要参考书之一。他除直接指导研究生外,还为其他单位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评审论文主持毕业论文答辩会20余次。在教学中他常用“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话鼓励学生不畏强手勇于创新。他十分重视基础理论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因为他深知如无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专业知识是难以完成科技创新工作的。
盛尔镇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领域广阔并不断创新。在摄影学和摄影仪器方面,他从一般摄影、电影摄影、高速摄影、立体摄影到全息摄影仪器;在物理光学仪器方面则是从普通干涉仪器到激光干涉仪器到全息干涉仪器,在光谱仪器方面则从紫外可见光谱仪器、红外光谱仪器到激光光谱仪器;对医用光学仪器方面则是从深度X—光仪器到激光医疗仪器;对国防光学仪器则是从瞄准观测仪器到激光自动跟踪照射系统。如由他主持鉴定的光学仪器就有浙江大学的图象消转仪、郑州工业大学的全息轮胎检验仪与防化院的核闪光护目镜等多种类型的光学仪器。他还参加国家光学规划、一机部和五机部的光学行业规划与兵器工业发展规划等的制定。多年来,他先后担任兵工学会、光学学会与测绘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委员与《兵器激光》与《激光杂志》的编委。改革开放后,他于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表明他的科学民主,爱国爱党之心。
简 历
1925年2月8日 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
1940年 四川省立高级工业学校电机科学习。
1943—1946 金陵大学理学院电化教育专业毕业。
1947—1950 华西协和大学工厂主任 (讲师)。
1950—1954 中央电化教育工具制造所。
1954—1959 北京工业学院光学仪器系讲师、系实验室主任。
1959—1972 北京科学仪器厂工程师。
1972—1981 北京光电研究所工程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1—五机部北京218厂设计科研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论著
1 盛尔镇.摄影光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54.
2 盛尔镇.高速摄影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58.
3 Wang Daheng,Chow Guangdi,Sheng Erzhen,ChuZhenhe eds. 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sers May 1980 John. Wiley and Sons Inc,1983.
4 美Rober J,Collier等著.光全息学.盛尔镇,孙明经译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
相关参考
遵照元首的命令,阿尼姆指挥第39装甲军主力部队在霍姆尔西南不远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刺猬”阵地,并计划保持住一条能与霍姆尔镇中的“舍雷尔战斗群”进行直接接触的陆地通道。定期组织武装运输队为他们送去包括食物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