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安静娴人物简介

Posted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安静娴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安静娴人物简介

·安静娴



安静娴,化学制药专家。长期从事化学制药工业研究,并做出重大贡献。提出并主持了 “磺胺嘧啶” 重大工艺路线的改进工作,获得成功,与北京军事医科院合作,侧重于完成了新抗疟药“脑疟佳” 的筛选和合成工作。80年代,主持或组织完成了头孢类药物——头孢噻肟钠、头孢三嗪、头孢他啶、头孢氨苄的研究工作,填补了国内企业头孢类抗生素的生产空白。完成脑血管用药 “长春西汀” 的研制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

安静娴,女,1929年2月12日出生于大连一个经济殷实的家庭,3岁开始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启蒙老师是父亲为哥哥、堂叔们请来的家庭教师。先生姓刘,人品极好,古文功底坚实,尤其善讲扑朔迷离的聊斋故事,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她,同时也渐渐培养起她对识字、读书的极大兴趣。在上幼儿园阶段,她便开始阅读父亲为她们买来的幼童文库、小学生文库、中学生文库等万有文库的书籍。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内容和催人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使童年的安静娴受益匪浅,特别是孙中山先生行医时,为穷人看病不收钱,还在病人回家路上放一串钱,以便病人捡起,用以填补家用的助人为乐的故事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中。在她去幼儿园读书的路上,常看到许多乞丐和衣衫褴褛的穷人,她就想,将来要做一名孙中山式的好医生,把挣来的钱用来救助穷人,这个念头一直持续到高中二年级,是??个偶然的机会使她重新选择了志向。

安静娴的父亲受过良好的教育,平日少言寡语,兴趣极为广泛。母亲没文化,具有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他们不仅千方百计地为子女构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而且注重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诚实、宽容、不贪小便宜的优良品质。童年时,安静娴的伙伴中大多是与她年龄相近的男孩,淘气时常弄脏衣服,但母亲从不责怪她,如若和别人打架,母亲则要先打她一顿。儿时的这种教育,对安静娴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品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在看待学习成绩方面,父母采取的是淡泊名次,鼓励自由发展的方式,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安静娴考了第一名,当她兴高采烈地将此喜讯告诉父母时,他们淡然处之,既无夸奖,也无奖励; 又有一次,她得了第三名,父母对她也没批评。久而久之,安静娴对待学习中的名次也淡泊起来。她对分数不太在意,对不感兴趣的课程,考试前也不认真准备,但在她看来有用的课程,即使是选修课,如第二外语,她也拼命学好。安静娴在学生时代培养起来的这种不重虚名、务实求真的治学态度成为她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抗日战争爆发时,安静娴已上小学。日本侵略军烧杀抢掠的残暴罪行深深刺痛了这个中国小姑娘的心,她心里曾??遍遍诅咒日本侵略军。有一次,班上日本学生搞 “千人巾”活动,用以 “保佑” 日本士兵避免战死。所谓 “千人巾”,就是在一块白布上,让一千个人,每人用红线在上面缝上??个小疙瘩。当这块千人巾传到安静娴手中时,她仇恨的心在颤抖,她想起日本侵略军杀害了我们那么多同胞,怎能还保佑他们呢?于是她将针线穿过白布后,又从原针眼将线拉回来,白布上没有留下她缝上的疙瘩,以此表达了一个弱小中国女孩的爱憎情感。正是基于对日本侵略军的刻骨仇恨,安静娴放弃初中毕业去日本念大学的原打算,高中转学去了北京。有一天,她去西单附近的大药房买药,发现陈列的都是进口药,又走了几家也都是如此。她联想到接触的人中,有许多医务工作者,可很少听说谁是搞药的,但没有药,光有医生也不能治病救人啊,想来想去,她放弃了当医生的初衷,立志学药。1947年,她考取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由此她与药物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良好开端



1952年8月,踌躇满志的安静娴大学毕业了。由于种种原因她没有实现去科学院、去高等院校工作的梦想,却来到了她实习呆过的地方——东北制药总厂 (下简称东药)三分厂。她当时不愿到工厂,只是觉得那里一年到头就那么几个数目有限的产品,没有多少技术工作好做。可巧,就在安静娴成为东药正式职工的前一天夜里,氯磺酸车间发生了爆炸,一位年仅19岁的青年牺牲了,这件事对她震动很大。后来又有几件未遂安全事故,使她意识到,工厂中的工程??术人员不是没有事情可做,而是有许多待改进和完善的工作,如产品质量的提高、工艺条件的改进、生产安全点的控制等等,责任很重。于是,她一颗曾飘忽不定的心踏实下来,认定这里就是她施展本领的沃土。从那时起,她将自己的满腔热血融入了她所从事的每项工作。不论在实习期间,还是在担当三分厂技术员的时候,她经常吃住在岗位,虚心向工人请教,细心观察每步反应,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她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工人师傅的拥戴,1956年,她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安静娴的人生追求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她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半个世纪以来,她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为东北制药总厂的建设和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硕果累累



磺胺嘧啶合成新路线的研究 磺胺嘧啶是1958年我国最早由东药组织生产的一种高效磺胺药物,开始采用的是糠氯酸法。由于其生产路线长、成本高、污染严重、难于扩产,而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为彻底改进磺胺嘧啶的生产状况,60年代初,安静娴同志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以丙炔醇为原料生产磺胺嘧啶的重大路线改进项目。该项目历时3年,攻克了工艺、设备、质量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获得成功。1965年投入生产,新路线减少操作人员115人,节约厂房1 500平方米,节约设备94台。新路线磺胺嘧啶的产量不断提高,满足了当时国内外临床和市场的需求。以每年500吨计,可年节约化工原料1400吨,节约资金6 158万元。迄今为止,该产品仍为东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之一。该项目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时间过去30多年了,但安静娴经常深情地回忆起当年与她并肩作战的工人、技术人员,回忆起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她说,那个项目从试验到放大、试生产,前后有数百人参加,其中还包括了外来人员的参与与协助,如果没有马承志总工程师的高屋建瓴、运筹帷幄的领导才能,没有梁诠新、闫庆礼等科技人员鼎力合作,没有毕星福等工人师傅忘我的献身精神,就不会有磺胺嘧啶新路线的成功,它是社会主义团队作战的硕果。

新抗疟药“脑疟佳” 的发现与研制
1967年,为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战争,国家组织了新型抗疟药攻关协作网,即“五二·三” 协作组。东北制药总厂是协作单位之一,承担了研制长效、速效抗疟药的军工项目,安静娴任项目负责人。在她组织、指导、参与下,在军事科学院研究所的帮助下,先后建立了鼠疟、鸡疟、猴疟模型,开展了广泛筛选和定向设计合成工作,经过3年多的筛选,从5 800多个化合物中筛选出在鼠疟模型上显示良好抗疟效果的新药 “脑疟佳”,其疗效优于当时的美国王牌抗疟药 “氯喹”,但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有的收率低,有的难于工业化,有的中间体有剧毒,有使研制者致死的报道。作为项目负责人,她不能让同志们拿生命去冒险,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为避免这??有毒反应,她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自行设计了 “脑疟佳”新的合成路线,确定了易控制、操作安全的合成方法。该药曾用于抢救中国驻喀麦隆大使的性命。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抗疟会议上公开发表了军事医科院所承担的该药药理、药效和临床部分资料,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关注,该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其合成方法曾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86104092。

对于“脑疟佳” 研发所走过的历程,她曾深有感触地说,那是上下团结一致,运用毛主席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的军事思想,攻克难关,大举获胜的范例。

头孢系列药物的开发与研制
头孢菌素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效、广谱抗菌药物。由于该类产品疗效高、毒副作用小,作为青霉素的换代产品已在国外临床中使用并受到各大医药公司的重视。80年代初,在广泛深入进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安静娴亲自组织了东北制药总厂头孢系列产品的研制工作。考虑到国内头孢类研制起步较晚,她首先选择了药效确凿的头孢噻肟钠作为迎头赶上的第一个靶子,并被列为国家 “六五”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为加快研究步伐,此项目由东药、四川抗生素所、长征制药三家共同承担。合作中既有分工,也有交流,更有坦诚地超越。中国的制药专家们彼此信任,共同追求,战胜了研发中的道道难关,提前完成了攻关计划,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大协作的赞歌。1985年,由安静娴担当项目负责人的头孢噻肟钠通过了国家医药局主持的鉴定,产品推向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10多年来,该产品为东药赢得了数千万元的利润。1989年该项目获国家医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优秀新产品金鹰一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之后,安静娴又指导了 “七五”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头孢三嗪和头孢他啶的研究工作。在取得科研成果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一批既有实践经验,又有开拓精神的头孢方面的科技骨干,其中获国务院政府津贴的就有两名。头孢三嗪自1992年投产以来,累积创效近亿元。1995年,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头孢他啶1993年投产,1994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成果奖。

另外,安静娴还曾担当过头孢氨苄项目负责人,1985年完成中试放大,并通过国家药局 “六五” 攻关验收。从头孢氨苄作用机制和作用原理出发,她提出了将头孢氨苄与磺胺增效剂联合用药的设想,研制出头孢氨苄复方制剂,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填补了国际空白。仅此一项,辽宁省受益的生产厂家就近40个,经济效益可达数亿元。此项目1986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述头孢系列产品的研制成功,在国内企业中均属首创。东药率先推向市场的头孢产品部分替代了进口头孢产品,对我国医药工业发展,提高我国临床用药水平做出了主要贡献。

脑血管用药“长春西汀” 的研制及其新用途的开发
针对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及其对脑血管用药的需求,安静娴1987年选择了 “长春西汀” 这个研究课题,并担任了项目负责人。为提高产品收率、降低成本,她通过对文献方法的改进,取得显著效果,其改进方法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 91106219. X)。该项目1994年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制剂处方无任何文献资料参考的情况下,安工自行设计了新处方,使其生物利用度无论在药理模型上,还是在临床试验中都达到了与日本“长春西汀” 同等药效。该产品制剂处方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91106279.3)。

在“长春西汀” 的研制中,安工发现它有促进毛发生长之作用,并对其育发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已将其开发成育发新产品——黑丝品,该产品已获国家卫生部批准文号[卫妆特字(2000) 第0549号] 和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94110387.0),即将推向市场,可成为东药新的经济增长点。后续开发系列产品正在研制之中。

老药新用途的开发已成为当代药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物尽其用,还是从有益于人民健康来讲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拓宽长春西汀新的应用领域,她又在进行新的构思。

创新药物的研究
1993年我国药品实行专利制度,使仿制工作举步维艰,我国医药工业面临新的挑战。创新意味着“风险” 和“压力”,但创新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东药的未来,更为了祖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安静娴不顾年事已高,视力较差的身体条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新药创制。几年来,她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掌握五种外语的优势,争分夺秒地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自行设计了一系列结构确证的新化合物,为东药的科研创新奠定了基础。

工作中,她十分注重对年轻科技骨干的培养。对年轻科技人员,既严格要求,又体贴入微,业务上亲自指导,传授知识,使他们不但增长了才干,更培养了他们肩负未来的使命感。在她亲自培养下,一批批中青年技术骨干已走向成熟,担当了重任。目前,在以她为主要负责人的创新组正在发展壮大,并为东药的发展、技术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学而不倦



事业上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她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更得益于她持之以恒的求索精神。面对世界医药的快速发展,她深感学生时代掌握的两门外语 (英文、日语) 已远远不够。因此先后又学习了俄语、德语和法语。这对她广泛涉猎外国的先进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学习外语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几年里,她没有轻松的节假日,就连出差的路上也要背记单词。学习法语时,她已50岁了,每天下班,匆匆回家安顿一下患病的母亲,再赶往离家20里路的学校听课,半年中,她几乎没正式吃过一顿晚饭,常以面包充饥。安静娴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曾感动了许多年轻同志,增加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习外语也曾带给她许多麻烦。为了弥补知识的老化,她又钻研了化学结构的近代理论和药物合成方面的新进展。她治学态度严谨,工作中培养了一批中青年科技骨干,她对医药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仰。1979年她还参加了吉林大学著名化学家唐敖庆教授开办的量子化学学习班。其中,她是年龄最大的一个。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艰苦的生活条件,第一学期就自行淘汰了七八个学员,但安静娴靠非凡的毅力在困难面前没有退却,用加倍的努力,坚持完成了学习任务。可是,一年半的学习,她的近视度又增加了200度。

在知识进入信息化的今天,为适应瞬息万变的科技发展,年过7旬的安静娴又开始学习电脑操作,现在她已掌握了网上查询技巧,从不断获取的信息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她说: “我现在对‘学海无涯’ 有了更深的体会”。

高尚情操



半个世纪以来,安静娴以丰硕的学术成果赢得了东药职工和国内同行的认可和尊敬,并以崇高的情操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安静娴注重事业,淡泊名利。工作中,她多次获奖,曾荣获省、市劳动模范、全国 “三八” 红旗手、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荣誉面前,她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1997年,在祝贺她荣获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的大会上,她动情地对大家说: “在东北制药总厂这块沃土上出现个把院士是必然的,但这个光环落在我的头上则是偶然的。光荣应属于东北制药总厂的全体职工,属于默默奉献的几代科技人员,没有历届领导的大力支持,没有群策群力的战斗集体,我个人的努力将一事无成”。她觉得,院士的称号对她来说是更大的鞭策和压力。谦虚的品格,高尚的情操,令人闻之动容。面对企业改革的重重困难,企业的兴衰荣辱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她的心。一份份调研报告,一次次与厂长推心置腹的谈话,不仅鼓舞了厂领导扬帆远航的信心与勇气,更表现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老知识分子那种“老牛明知黄昏近,不待扬鞭自奋蹄” 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利益面前,她以 “多奉献,少索取” 为座右铭。她多次将获得的奖品、奖金转送他人或归为公有,2000年她还把荣获沈阳市振兴奖的8万元奖金捐给了单位,就连每月的工资,她也只按多年前的工资标准领取。除此而外,她还经常慷慨解囊资助周围生活有困难的同志。她这种助人为乐的事例不胜枚举,在东药职工中是有口皆碑的。

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满目青山夕照明”,年过七旬的安静娴院士正以加倍的努力在创新的崎岖山路上奋力攀登着,在医药研究的沃野上辛勤耕耘着。

简 历



1947年9月—1952年7月 北京大学医学院读书

1952年7月—1961年2月 东北制药总厂三分厂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副厂长

1961年2月—1962年2月 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班学习俄语

1962年2月—1963年2月 东北制药总厂总工办公室主任工程师

1963年2月—1978年9月 东北制药总厂研究所副所长、工程师

1978年9月—1980年2月 吉林大学量子化学学习班学习

1980年2月—至今 东北制药总厂研究所 (现改研究院) 教授、研究员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论著



1 安静娴 磷霉素的特点及其在临床应用上的研究新动向 (未公??发表)

2 安静娴 头孢噻肟 (Cefotaxime) 的抑菌药物动力学及临床 (未公开发表)

3 安静娴 The Discovery of Naonuejia and its High Efficacy to Plasmodium berghei;(脑疟佳的发明及其对疟原虫的高效作用) (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抗疟会议上因合成部分保密,仅代表军事医科院发表其中的药理药效和临床部分)

4 安静娴 7-氨基头孢烷酸 (7-ACA) 精制方法的研究 (未公开发表)

5 安静娴 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的概况介绍 [为头孢噻肟鉴定会资料之一. 登在头孢噻肟 《HR756》 钠工艺试制研究资料汇编上.(1985. 3)]

6 安静娴 氨噻肟头孢菌素工艺调研 (同上).

7 安静娴 2-(2-氨基-噻唑-4)-2-(2-特丁氧羰丙基-2-氧) 亚胺乙酸苯并噻唑硫酯之合成其反应机制的初步探讨 (未公开发表).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孟静娴秀恩爱时,甄嬛一句话回怼,人不狠站不稳

导语:甄嬛传:孟静娴秀恩爱时,甄嬛一句话回怼,人不狠站不稳!孟静娴本该跟甄嬛他们一起参加选秀,在年纪上跟甄嬛算是同年,可是她心里只喜欢果郡王一个人,就装病躲过去了。孟静娴好不容易嫁给心爱的人,却发现他

中共人物传 陈毅安人物传,陈毅安生平事迹,陈毅安评价

陈毅安,又名陈斌,湖南湘阴县界头铺(现金龙公社)人,一九○五年一月十二日(农历甲辰年腊月初七日)出生。出生后不久,过继给二伯母。二伯母家境贫穷,耕田为生,辅以纺绩。毅安从小随伯母从事砍柴、种菜、捕鱼捞

历史人物 韩王安的主要事迹 韩王安的人物生平 韩王安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韩废王(韩王韩安)  国籍:韩国  民族:华夏族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执掌韩国,抵御秦国入侵韩王安——执掌韩国、抵御秦国入侵  韩王安是公元前238年继位的,此时的韩国

历史人物 唐朝遂安公主简介 遂安公主生母是谁 遂安公主驸马是谁

  国籍: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7世纪  逝世日期:7世纪  职业: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女  封号:遂安公主www.cha138.com  父亲:唐太宗李世民  夫君:窦逵、王大礼  坟墓:陪葬

历史人物 懿安皇后简介 懿安皇后怎么死的墓在哪 懿安皇后唐宪宗-

  中文名:郭氏  别名:念云  国籍: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长安宣阳坊  逝世日期:848年六月己丑  职业:唐宪宗嫡妻,唐穆宗生母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皇后  谥号:懿安皇后www.

中共人物传 杨匏安人物传,杨匏安生平事迹,杨匏安评价

杨匏安,原名锦焘,笔名匏庵,一八九六年十一月六日(旧历十月初二)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北山乡(现属珠海市)。香山县地濒海滨,盛产稻米鱼虾,且是有名的华侨之乡。北山乡位于它的南端,与澳门一水之隔,风景秀美。

清朝 福隆安生平简介?福隆安历史评价?

福隆安福隆安,满洲镶黄旗人,姓富察氏。福隆安祖上四代都仕于清室,位及显宦,且多军功政绩。福隆安的父亲是经略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兄福灵安早逝,死前任总兵职。弟福康安官至大学士、云贵总督,一等嘉勇公。弟福

历史人物 阿兰泰之子富宁安简介 富宁安是怎么死的

  富宁安是清朝初期大臣,为大学士安兰泰之子,他本人后来也坐到了大学士的位置,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人物档案  姓名:富宁安  国家:中国  民族:满族  旗籍:满洲镶蓝旗  所处时代:清朝

清朝 富宁安生平简介?富宁安历史评价?

富宁安或许要迎合“贵人多有异相”的迷信思想,近代葛虚存所撰《清代名人轶事》载有一则传言:康熙朝奉命征西的富宁安身材伟壮,勇冠百僚。其夜晚睡眠时呼吸如雷,每每令数名仆从震扰自己,使自己不得沉睡,否则便会

阿兰泰之子富宁安简介 富宁安是怎么死的?

  富宁安是清朝初期大臣,为大学士安兰泰之子,他本人后来也坐到了大学士的位置,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人物档案  姓名:富宁安  国家:中国  民族:满族  旗籍:满洲镶蓝旗  所处时代: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