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兰锡纯人物简介

Posted

篇首语:热水治不了百病,情话过不了一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兰锡纯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兰锡纯人物简介

·兰锡纯



兰锡纯,普通外科和心脏血管外科专家,首次在中国施行脾肾静脉吻合术。改进了胆石症手术的方法,为发展中国的胆道外科奠定基础。又是中国心脏血管外科主要奠基人之一,在国内施行了首例二尖瓣分离术。长期从事医学教育,培养出大批医学精英。



兰锡纯,1907年2月3日出生于山西省河津县东母庄村(今属万荣县)。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第五。1920年兰锡纯考入太原市省立第一中学,1925年8月以太原考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医学院,并获得奖学金。

齐鲁大学医学院是一所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有校际关系的教会学校,教学要求极严,并实行淘汰制。经过8年紧张学习,1933年6月毕业时,与他一起考入齐鲁大学医学院的同班同学72人中,只剩9人。兰锡纯学业出众,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33年春在大学读书时,日本侵略军从热河入侵长城,他曾参加医疗救护队奔赴前线。

兰锡纯毕业后,留在齐鲁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工作一年。但他更喜欢外科。1934年到上海仁济医院工作,原先商定做外科医生,可是到任时院长佩特森 (Paterson) 却叫他代理内科主任。兰锡纯不同意,经再三商议,3个月后调到外科工作。随后,在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院任外科医师。1935年加入中华医学会,为永久会员。1938年7月,兰锡纯获雷士德医学研究院奖学金,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医学院进修外科。

1938年8月12日,兰锡纯乘英国蓝烟筒公司的轮船由上海去伦敦,轮船过新加坡、科伦坡进入印度洋后,船上的高级工程师突患腹痛,船医治疗无效,感到束手无策,船长从乘客的名单上得知中国医生兰锡纯的铺位,亲自前来邀请他去诊治。兰锡纯诊断患者患急性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必须立即动手术。在一位槟榔屿的女护士协助下,用船上仅有的一把手术刀、几只血管钳和两根圆针,成功地给病人动了手术。在施行手术的过程中窗外挤满围观的旅客,他们目睹这种情景,无不为之称赞叫绝。一位由上海回伦敦的英国妇女,看到这种场面激动得热泪盈眶,回到伦敦后写了一篇题为 《中国医生救治英轮船上工程师》 的通讯,当年9月初的英国伦敦一家报纸和上海的 《大美晚报》相继作了报道,一时传为佳话。

兰锡纯1939年在利物浦大学医学院进修期满,导师挽留他在英国工作。他懂得中国更需要外科医生的服务,毅然决定回国。

1939年7月,兰锡纯由英国回沪,先后担任上海仁济医院、宏仁医院外科主任,圣约翰大学医院临床外科教授。

1952年10月,兰锡纯参与筹建上海第二医学院,他是一专多能的医学教授,既擅长外科,又谙熟内科,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许多疑难杂症,能准确判断,手到病除。他又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在完成繁忙的临床、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创造性研究,取得一系列开拓性的成果,促进了中国外科技术的发展,对心脏血管外科尤多贡献。

1957年10月,上海市胸科医院成立,黄家驷兼任院长,兰锡纯任副院长和心脏外科主任。从这时起,他致力于发展中国心血管外科,并组织心脏血管手术器械的研制,领导和参与研制二尖瓣扩张器、人工心肺机、人工瓣膜等,为改进心脏手术创造条件,被誉为中国心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

1984年3月,兰锡纯辞去上海第二医学院院长职务,担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顾问。但他依然关心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已从纵深学科转为横向学科联系,出现高度综合的、新兴的边缘学科,即由理、工、医相结合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他在全国政协和上海市政协会议上多次提出提案,主张中国也建立生物医学工程机构。1985年3月,兰锡纯受命筹建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该所由上海第二医学院和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合办,他担任第一任??长,精心培育生物医学工程人才,首批即有两名博士研究生毕业。

此后他潜心研制 “人工心脏”,这一研究工作是1966年开始的,因 “文化大革命” 中断了10年,1978年他兼任上海市人工心脏协作组长,重新组成研究组继续进行研究,经过多年动物试验,效果良好,可望能进入临床使用。

兰锡纯在医学教育界德高望重,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人才,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他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能用简明的示意图、扼要的语言讲清问题。

兰锡纯经常在国内各地作关于胆结石症、急性胰腺炎、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处理、二尖瓣分离术等学术报告。兰锡纯在国际医学界也享有很高声誉。他多次代表中国医学界到苏联、英国、丹麦、冰岛、挪威、瑞典、芬兰、埃及、日本、罗马尼亚、美国、法国等国访问,参加各种国际性医学学术会议。

兰锡纯还担任大量社会工作。历任中华医学会总会理事和上海分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及心脏血管疾病专题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兼组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高等学校教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等。兰锡纯还担任国际外科协会会员、阿根廷拉普拉塔外科协会国外通讯会员、国际人工器官协会会员、日本大阪齿科大学名誉教授、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

1995年4月12日,兰锡纯在上海病逝。

第一个施行脾肾静脉吻合术



50年代初,他对中国南方血吸虫病性肝硬变所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进行了一系列的外科治疗研究,于1952年8月,首次施行脾肾静脉吻合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大大提高了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使很多食管静脉破裂,大量出血的危重病人免于死亡,不少人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脾肾静脉吻合术的施行,使血管疾病的治疗由结扎法改进到缝合术的新阶段。他的学术论文Shunt operation in treat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门静脉高压症的分流术疗法) 和Emergency treatment of massive hemorrhage from varices of the upperg astrointestinal tract(上消化道静脉曲张大量出血的紧急处理),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 (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上发表后,又被 《苏联外科杂志》、《罗马尼亚医学杂志》转载,引起世界医学界广泛重视。

为发展胆道外科奠基



胆道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兰锡纯发现上海地区沙泥样胆色素结石症患者所占比例很高。针对这种胆道结石症的特殊性,他于1953年初提出独创的治疗措施,改进手术方法,减少再次手术的机会,提高了胆结石症的治愈率,为发展中国胆道外科奠定基础。他的论文《胆道结石症》、《俄狄氏括约肌切开术探讨》等,在《中华外科杂志》发表后,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他的手术方式被广泛应用。

在中国开展心脏手术



二尖瓣狭窄是常见心脏病。1948年美国外科医生贝利(Bailey)及哈肯(Harken)先后施行二尖瓣分离手术。50年代初,兰锡纯和他的助手广泛参阅国外医学文献,做了大量动物实验和操作练习,在内科、放射科和麻醉科等医师的配合下,于1954年2月在宏仁医院施行二尖瓣分离术,病人在术后第5天就能起床走动,不久即完全恢复健康出院。这是中国第一例心脏手术。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举行学术报告会,兰锡纯作二尖瓣分离术的报告,场内座无虚席,《人民画报》刊载了兰锡纯教授做二尖瓣分离手术的大幅照片。他的论文《二尖瓣狭窄症外科治疗的探讨 (报告1200例)》、?二尖瓣分离术》等在《中华外科杂志》刊登后,1965年古巴等国的医学杂志予以转载。

勤于著述



兰锡纯善于把科研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写成论文。他从1940年在 《中华医学杂志》 上发表 《受伤性破裂》 和1941年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 ( 《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 上发表《胆囊原发性癌》 以来,已经发表了论文110多篇,其中有关普通外科的20篇、心脏外科的26篇、心室辅助装置和人工心脏的10篇,用英文发表的论文31篇。此外,还指导他人写论文30篇。50年代中期起,他在繁忙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之余,又承担了全国外科学教材的编写任务。1955年初,他和黄家驷赴苏访问回国后,参加卫生部召开的教材编写会议时,他们商议在总结中国医学科学经验的基础上,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知识,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材 《外科学》。该书于1960年1月出版,获得医学界普遍好评。

兰锡纯主编和撰写的著作有: 1959年9月出版的 《心脏外科学》 (1964年3月出第二版),1983年4月出版的?血管外科学》,1984~1985年陆续出版的 《心脏血管外科学》上、下册,这些都是中国在这些领域中第一部最完整的论证严谨、资料翔实的学术著作。

此外,兰锡纯还参加黄家驷主编的 《外科学》第二版,沈克非主编的 《外科学》第二版,黄家驷、吴阶平主编的?外科学》第三版,武汉医学院和上海第二医学院联合编写的《外科学》第一版,裘法祖、孟承伟主编的 《外科学》第二版,吴阶平、裘法祖主编的《黄家驷外科学》第四版的工作 (为心外科分篇负责人); 他还参加上海第二医学院血吸虫病的防治与研究专题组主编的《晚期血吸虫病之研究》,李宗明主编的《人工器官》,吴英恺和美国彼得斯 (R. M.Peters) 主编的《国际心胸外科实践》 (英文版),吴英恺,王一山、李平、林训生编的 《国际心胸外科实践》 (中文版),郑宗锷主编的《国际心脏病学教科书》 (英文版),吴英恺、孙衍庆、汪忠镐主编的《国际血管外科学》(英文版)等著作的部分章节的撰写、校审工作。

兰锡纯文笔流畅,论理透彻,概念清晰,华实相宜。他对自己的文稿,总是反复修改,再三推敲,凡引用的病例,每个数据都细心核实。有一次他为了核实教材中关于农村缺医少药的资料,亲自到松江县人民医院和嘉定县的南翔中心医院翻阅历年的病例卡,作详细统计。

简历



1907年2月3日 生于山西省河津县东母庄村 (今属万荣县)。

1925年 毕业于山西太原第一中学。

1933年 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并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33~1938年 在齐鲁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仁济医院、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院任外科医师。

1938~1939年 在英国利物浦大学医学院进修外科。

1939~1952年 任上海仁济医院、宏仁医院外科主任,圣约翰大学医学院临床外科教授。

1952年 历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外科教授,医学系二部第二主任、临床外科教研室主任、心血管疾病研究室主任,上海市胸科医院副院长兼心脏外科主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院长、顾问、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兼组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95年4月12日 病逝于上海。

主要论著



1 兰锡纯,姚川汶,钱肇鄂,等. 门静脉高压症. 中华外科杂志,1953,1 (6):399.

2 兰锡纯,黄铭新,冯卓荣,等.二尖瓣狭窄症的外科治疗 (文献综述及五病例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1955,3:1.

3 兰锡纯,邝耀麟,孙建民,等. 胆道结石症. 中华外科杂志,1955,3:337.

4 Lan HC,Yao CW,Chien CE. Shunt operat ion in treat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Chin Med J,1956,74:99.

5 Lan HC,K’uang YL,Sun CM,et al. Emergency treatment of massive hemorrhage from varices of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hin Med J,1957,75:958.

6 兰锡纯,王一山,冯卓荣,等.二尖瓣分离术的新展望. 中华外科杂志,1958,6:1230.

7 兰锡纯,邝耀麟,倪菊初,等.俄狄氏括约肌切开术探讨. 中华外科杂志,1959,7:760.

8 兰锡纯,等.心脏外科学 (第一版,第二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964

9 兰锡纯,王一山,等,房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25例的体会。中华外科杂志,1960,8:238.

10 兰锡纯.腹壁疾病、腹部疝、腹膜、网膜、肝、胆、胰、脾. 见:黄家驷主编.外科学各论 (第一版,第二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1964.

11 兰锡纯.晚期血吸虫病的外科治疗和顽固性腹水埋置塑胶管皮下引流法.见: 上海第二医学院血吸虫病专题组编. 晚期血吸虫病之研究.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

12 兰锡纯,冯卓荣,王一山,等. 经左心室扩张器二尖瓣分离术(53例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1962,10:130.

13 兰锡纯,冯卓荣,王一山,等. 二尖瓣狭窄症再度手术的探讨.中华外科杂志,1963,11:63.

14 兰锡纯,等.血管外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15 兰锡纯.后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瓣膜疾病.见: 沈克非,主编.外科学.第二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16 兰锡纯,王一山,冯卓荣,等. 法乐三联症的外科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64,12:150.

17 兰锡纯,冯卓荣,朱洪生,等 二尖瓣狭窄症外科治疗的探讨(报告1200例). 中华外科杂志,1965,13:530.

18 兰锡纯. 外科学. 第一版,第二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1976.

19 兰锡纯. 手术操作、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腹外疝等章.见: 黄家驷,吴阶平主编. 外科学.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20 兰锡纯.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烧伤和冻伤、心和大??管疾病的概论.见: 武汉医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主编.外科学,第一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21 兰锡纯,等.近五年来我国心脏外科的进展.上海第二医学院学报,1983.

22 兰锡纯.心脏血管外科学.上册,下册.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985.

23 兰锡纯.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烧伤和冻伤、胸部损伤.见: 裘法祖、孟承伟主编外科学,第二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24 兰锡纯. 中国胸部及心血管外科的历史和现状.吴英恺、彼得斯主编. 国际心胸外科实践 (英文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5;(中文版).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5 兰锡纯.心脏移植、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法乐三联症、主动脉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内层分裂、胸主动瘤等章.见: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四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26 兰锡纯. 中国心脏外科的发展史和现状. (英文版) 见: 郑宗锷主编. 国际心脏病学教科书.New York : Pergamon,1986.

27 兰锡纯.人工心脏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见: 李宗明主编.人工器官.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28 兰锡纯. 心室辅助装置在低心排综合征中的应用.脑心血管外科杂志,1988.

29 兰锡纯,孙建民,等. 我国血管外科的进展. 中华外科杂志,1988,26:80.

30 兰锡纯,等.人工心脏的进展.北京: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编,1988.

31 兰锡纯.中国血管外科学的进展.见: 吴英恺等主编. 血管外科学.北京: 国际科学出版社,1988.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这才是高手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药物,就好比在打仗过程中排兵布阵一样。谁了解士兵,谁用兵用得好,谁就能够打胜仗。张锡纯就对中药非常熟悉。他早年行医时,治病总是用一两味药,但是效果很好,令人称奇!在张锡纯刚开始学医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知名人物 姚錱人物简介

·姚錱个人人物简介姚錱,实验形态学家,细胞生物学家,实验肿瘤学家。毕生围绕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及其调节控制这一重大的生物学问题,或从正常的发育,或从肿瘤细胞异常的分化深入探索,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

知名人物 丁儆人物简介

丁儆人物简介丁儆,爆炸力学和爆轰学家,力学教育家,我国爆炸理论及应用学科的倡导者之一。长期从事爆炸力学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对爆轰理论和爆炸材料的力学性质有深入研究。为发展我国兵器科学与技术学

知名人物 余贺人物简介

·余贺人物简介余贺,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毕生致力于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提出风湿热的细菌变态反应假说。创用抗血清治疗伤寒。领导寻找噬菌体控制绿脓杆菌感染。余贺,字幼臣,后改为幼尘。祖籍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