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王克勤人物简介

Posted 受体

篇首语:白头若是雪可替,世上何来苦心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王克勤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王克勤人物简介

·王克勤



王克勤,生物化学家,是我国干血浆、血浆蛋白质分离和血浆制品脂蛋白结构功能和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曾获优秀教师称号和“国家有特殊贡献科学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青少年时期



王克勤生于1918年1月11日。其父3岁丧父,父死随母居湖南邵东太子庙娘家。其父、舅舅们留学过日本,受明治维新的新思想影响,他们回国时正值孙中山先生想在中国实行三民主义,推翻帝制,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平等的强国。其父也受过民主自由思想的熏陶,一心想科学救国,使中国强盛起来。王克勤为其长女,也受到这种革命思想的熏陶,5岁时即送她去宝庆府邵阳市爱莲女子师范附小念书; 她喜爱数学,虽年龄最小,但成绩较好,受到老师们的嘉奖,同学们的称赞。其父母和祖母也非常喜欢她的聪慧,勤奋好学,是一个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虽然家中不很宽裕但仍送她上学,上高小时正值北伐成功,收复了武汉,也是共产主义运动达到最高潮,青少年学生大多参加儿童团、青年团,稍大的则加入共产党。其父当时是爱莲女子师范的教务主任,兼任语文老师。1938年他任宝庆地区农民协会宣传部部长,同时以公开党员的身份参加国民党,为国民党常务执行委员,身兼数职,他们家则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中心之一。她表兄是青年团员,母亲是妇女协会会员,她本人是儿童团团长,带领同学写标语,砸妓院,禁止吸烟和贩卖鸦片烟。宣传妇女解放,要求中老年妇女放足剪发,她竟然把她祖母的头发剪掉。参加游行,演文明进步戏剧等。当时她很积极、乐观。好像共产主义快要实现了。但好景不长,蒋介石叛变革命,疯狂杀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进步人士。其父被迫逃亡外地,进行地下工作,目睹这些惨无人道的情况,她感到非常害怕和愤怒,只好辍学,随母全家六口迁往农村舅父家住,以免被害,其父则随宋湘涛、贺渌汀等一同去广州参加叶剑英领导的广州起义,5年内未与他取得联系。断绝了生活来源,其母只好带领全家以打袜子为生,王克勤不甘于辍学在家,其母又送她回爱莲女子师范念高小直到初中毕业。1932年她毕业了,但找不到工作,正在愁眉不展之际,其父突然写信回家,要她母亲带领她和其弟到河南郑州去上学,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她喜出望外,立即筹措路费北上,在郑州百年中学上了半年初中。一日其父遇见了一叛徒,十分警惕,为避免叛徒出卖,立即离开了郑州; 携其投奔在河南许昌驻军的宋湘涛处,任参谋,在此他得知徐向前将从河南信阳附近经过,因而建议宋湘涛与徐向前会师,一同北上抗日,后因徐向前未从许昌经过,未果,颇感遗憾! 不久其父要她去河南开封找马非百和报考高中,其母则带其弟返回湖南邵阳老家。王克勤深刻体会机会来之不易,以她的聪慧和毅力,第一学期即取得突出的成绩,为全校之冠。3年中学校当局免除她一切学杂宿等费,只需交伙食费5元。她更加倍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特别是数理化,老师尚未教,她就把练习做好了,得到老师的嘉奖,认为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有培养前途。

她不但在学习上成绩斐然。在体育运动方面亦不落后,她参加了学校的篮球、排球队和赛跑、滑冰等。1935年冬她参加了有名的 “一二·九” 学生爱国运动,与同学乘火车去南京请愿,要求政府联合抗日。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学校当局只好提前放假以防事态扩大。她除学习英语外,还学习了法语,立志要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苍天不负有心人,在她毕业后,正准备考大学时,学校当局突然通知她去美国学习,欣喜之情,无可形容! 在这段时间共产主义对她产生深远影响! 对蒋介石深为痛恨,盼共产主义早日实现。

大学学习期间 (1936~1947)



王克勤勤奋好学,到美国后,先在加州洛杉矶圣玛利学院补习英语一年左右,然后到加州的多密里坎大学学习,主选化学,次学数学。她的化学教授对她很好,认为她很有天才。考试成绩远远领先。第二年她当任物理实验的助教并负责印刷室的工作,她仍然不满足该校的学习环境,觉得竞争对象太少,她三年念完了学士学位,因成绩优异,被选为Gama Sigma荣誉学会会员。毕业后,1940年秋她的化学和物理学老师推荐她到加州大学,Berkeley学习生物化学。该大学是美国有名的大学之一,学科完备,师资力量很强。其中有美国第一流核物理学家Earnest Lawrence,在1935年因创建国际上第一座旋回加速器而荣获诺贝尔核物理学奖 (Noble Prize for Nuclear Physics)。中国著名的化学家李卓浩也正在念博士,对激素研究做出杰出成绩,后被国际上誉为激素之王,也是该大学生化领域有名的教授之一。该校正处于金门桥的对面,旧金山海湾之滨,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她住在该校的国际公寓,有来自七十几个国家的攻读不同学位的学生,其中就有Earnest Lawrence的研究生,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吴健雄博士,后为美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 美科学院的院士,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以及鲁桂珍教授,后为英国著名教授Needham的夫人。此外还有很多名人学者,不一一列举。她在这种大学学习,能和这些有特殊贡献的人为友,一同学习和讨论国事,真是三生有幸,心里感到非常愉快和骄傲,那里学术风气很浓,使她大开眼界。王克勤教授在此学习两年后获得Ann Arbor密执根大学的Barbour奖学金,于是去密执根安继续攻读生物化学,于194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回想起来,在Ann Arbor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成为盟国,中国学生来美留学的突然增加 (1942~1943年来了一百余人),她在美念书已六到七年,很想知道祖国的情况。来美的学生中有西南联大的,有中央大学的,并有海、陆、空三军的军官来学习,一时热闹非凡,他们告诉留美学生祖国浴血抗日的情况,教她们唱革命歌曲,开联欢会,等等。密大各系都有中国学生,黄家驷院长组织了重建新中国的讨论会,她每次都去参加,革命激情燃烧起来了,感到很兴奋。想到日本军阀被打垮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可以重新建设家园,见到自己的亲人,将是多么幸福的事! 所以她更要把书念好对得起故土的亲人和父老乡亲们。1945年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一枚原子弹,日本天皇胆战心惊只好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她又在MIT获得奖学金,安心在此念营养生物化学,分析了约100种中国食品中的维生素、铁、钙、磷等微量元素,蛋白质、脂肪和糖等,以期为战士婴儿及孕妇研制一种完整的健康食品。完成论文后,交给导师Robert Harris——著名的营养生物化学家,维生素和激素杂志 (Journal of Vitamins and Hormons) 的主编,便迫不及待地与爱人吴正若一同回国,报效祖国。她认为做一个人要有理想,要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

回国期间



王克勤回国后先后在南京中央卫生研究院、上海Lister学院、上海国防医学院工作,研究血浆代用品和营养等,带着满腔热情建设祖国。但1947年回国后内战正是如箭在弦,一触即发。目睹这种情况,深感痛心。她在上海国防医学院工作时,人心惶惶。国防医学院搬迁台湾,也动员她去,她拒绝了。1948年年底带着幼小的孩子回故里,当时其父正在策动邵阳魏镇卫戍司令和宋湘涛师长和平解放邵阳。她这时返邵不免引起反动派的猜疑,被特务监视,颇为危险,回想起来不禁不寒而栗。1949年秋终于迎来了和平解放邵阳,迎来了英勇的解放军,喜悦之情无可形容。不久,爱人吴正若去邵阳接她们母女返上海、无锡,又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行列之中。

尽快研制出优质人干血浆,以解燃眉之急



王克勤教授1951年调至上海解放军医学科学院生化室工作,任副教授,一方面参加建院和生化实验室工作,一方面着手研制人干血浆。她牢记 “倍其功,必先利其器”,所以首先致力于仪器设备的研制,贯彻这种精神。20世纪50年代初期抗美援朝已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禁运,特别是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和战争物质。冰冻干燥人血浆是一项综合性新的高科技技术,??要-20℃的真空干燥机、封闭式无菌抽血、分离、混合、分装??浆等。血浆预冷到0℃后,再在-20~-40℃离心机中冰冻成壳,然后在-20℃和高真空 (1×10-4mmHg) 进行干燥。在干燥过程中,需要高真空仪 (1×10-6~1×10-4mmHg) 监测真空度,测-40~-20℃温度计,此外还要检查蒸馏水的致热源,这一切当时既无现成仪器,又无处学习,也无完整的参考资料;一切从头做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当时华东军区宫乃泉副部长十分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只要需要的仪器设备,他都批准购买或自制。给她配备得力的助手,先后有杨进生、华复一和梁文熙等实习研究员。干血浆研制组,人员虽少,但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虽然以前未进行过这样的工作,但本着有条件上、无条件也要千方百计设法创造条件上,绝不等待,尽快制出优质的干血浆以解燃眉之急。在工人和有关工程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实验进展较快。她带领全组同志自己研制了-20℃直立离心机,-40℃大型凝聚器,测量-40℃的康铜 (Copper-Constentan) 低温热电偶,大型真空抽气机和大型高速离心机等。800ml硬质玻璃瓶,硅橡胶及密封橡皮塞,稀释溶解液、输液用品等,每样用品都由她自己去监制或购买,当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二人均正在出麻疹,需要细心护理,爱人又在北京汽车厂研制抗美援朝所需设备,她不辞辛苦,朝朝暮暮只想早日研制出人干血浆,送到前方抢救伤病员,以便将他们转送到后方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虽然十分劳累,但心里想到自己终于能对祖国做??件有益的事情,为抗美援朝做贡献,感到无限欣慰。

经过三年余的紧张工作,干血浆研制终于成功,并先做了自我注射,再进行临床实验,完成中间生产,最后将成品送到总后勤卫生部鉴定,一切合格,荣获 “三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称号。

不断创新,自己研制仪器设备



王克勤在工作中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千方百计地想出办法来解决。为了工作需要,她发明创造了不少仪器设备和测定方法。仪器方面她创制了水银接触温度调节计,使胆固醇测定温度稳定在56℃; 又如在研制干血浆时,需要用直立低温冷冻离心机,测定-40℃,因此又制备了康铜热电偶,此外,又研制了测量高真空用的MacLeod测量仪 (1×10-6mmHg水银柱) 和手提式旋转真空测定计。还与时其煌一同研制血浆纤维蛋白凝固动态图(Fibrinocoagulodynamicograph) 和纤维蛋白溶解动态 (Fibroino-lysodynomicograph),并与胡咏梅一同命名了该两种仪器,后者除能观察血液纤维蛋白凝固时间和程度,还可能测定血浆纤维蛋白溶解时间。为研究血液凝固和溶解的基本理论,脂蛋白对二者的影响以及比较和诊断正常和患者图像的差异等提供有力的工具,她发现肝硬化患者纤维蛋白溶解时间很长。LDL较长,而HDL则能加速纤维蛋白溶解的时间。如果向国外公司购买同样的仪器,其价格将是自制的数倍,因此以上仪器的创制,为我国节约了大量外汇并节省科研人员的时间。感到欣慰的是国内外也在使用他们设计的仪器,还有其他仪器设备,在此不一??例举。

王克勤研究工作的贡献



1. 突出地完成人干血浆研制

1951~1955年王克勤与其同事齐心协力,不怕困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力更生,研制了干血浆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获得总后勤卫生部的嘉奖,荣立三等功。

2. 首先提出β脂蛋白是形成AS的重要因素

1955年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室从事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消退机理的研究。她首先提出脂蛋白与AS密切相关,是解决AS发病的关键,β脂蛋白是致AS的重要因素的理论,胆固醇是以LDL大分子形成的AS斑块,并在家兔中获得重要实验依据。于1964年在全国十四届生理科学会议上作了报告,获得领导和与会同行的表扬,得到人民日报和健康报的嘉奖,认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3. 发现两种高HDL的模型不易形成AS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同时发现树鼩和北京鸭血清均含有丰富的HDL,占脂蛋白的70%~75%,而以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饲料先后喂养时均不易形成AS。当时王克勤带领的研究小组是想寻形成更好的AS的模型,并在实验过程中取得成功。健康报和解放军报均做了重点报道。接着干血浆研制成功,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禁运,亦给了她很大的勇气和自信,对以后的研究工作也受益匪浅。1956年与邓家栋教授一同参加了周总理召开的国家科研十年规划,筹建血液病和输血研究所,目前输血研究所已驰名国内外。她培养的骨干曾为该所的所长和党委书记。王克勤为干血浆的制备和血浆蛋白的分离打下了坚固基础,可称我国干血浆制备的创始人。

4.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理论结合实际,重视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先进方法学的建立

在研究脂蛋白的结构、功能和代解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发病机制方面,她首先提出: β脂蛋白 (β-Lp) 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建立研究分离提纯和测定β脂蛋白,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模型,应用同位素标记脂蛋白的蛋白部分等方法。实验时用131Ⅰ标记的正常和AS动物的β-Lp,交叉注射给正常和AS家兔,发现进入AS斑块的放射性与AS严重程度成正比,结果证明胆固醇是以β脂蛋白的形式进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此外还发现β脂蛋白有促进纤维蛋白原的凝固作用。该工作于1964年在全国十四届生理科学学术会议上作了报告,获得领导和与会同行的赞扬,及人民日报、健康报等的嘉奖,认为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典范。科学出版社向其约稿,请其写一部20万字左右有关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书。她欣然接受,但由于1965年去山东参加 “四清”,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未能如愿以尝。直到1995年才有机会完成。

5. 发现两种含高血清HDL的动物不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AS),为研究HDL在AS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两种模型

王克勤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观察仔细,善于洞察事务的内在联系。20世纪70年代中期Miller等人从流行病学的调查中发现HDL较高的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提出HDL可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无实验模型加以证实。在80年代初她和她的同事发现树鼩和北京鸭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均较高,占脂蛋白的70%~75%。而不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首次为研究HDL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提供了两种较理想的模型,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对HDL及其中主要载脂蛋白AI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建立了多种方法分离提纯和测定HDL,例如以硫酸右旋糖苷和制备超速离心机大量快速分离HDL。用琼脂糖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免疫双扩散、免疫电泳,及双相免疫电泳等测定其纯度,分析超速离心研究其性质,即Sf值,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其颗粒大小和形状等的方法,获得纯度都很高的HDL,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结构、功能和代谢打好基础。建立了一整套分离提纯和检测HDL中主要载脂蛋白AI的方法。在建立这些方法过程中,她对她的研究生要求非常严格,一定要做得完美无瑕。她们的工作获得来参观的国内同行和国际友人的赞赏。

6.脂蛋白研究取得新成果

1978年,改革开放给知识分子带来第二个春天,王克勤心中感到无比高兴。招收大学生和研究生,她第二次组织脂蛋白研究组,为了有系统地研究HDL可能有抗AS的作用,首先打好基础,建立一系列的先进方法,用分析超速离心上浮法测定各种脂蛋白的上浮速度,即Sf值。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脂蛋白和脂质体的颗粒大小、形状、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序列,还有各离子交换和柱层析等法。近年又开展了基因工程的研究,获得了树鼩和北京鸭载脂蛋白A-Ⅰ以及C-Ⅰ的cDNA序列。古人云 “倍其工,必先利其器”,她的研究生到她的实验室以后,必须学会本组已有的方法并发展他们在研究中需要使用的新方法。她组织积累了许多新的先进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出较出色的研究工作。通过实践,近二十余年她培养了一批研究脂蛋白的科研骨干,他们的工作受到国际和国内同行的好评。多次获得国家科委和卫生部的科技进步奖、重大科研成果奖等。

7. 建立多种研究脂蛋白、载脂蛋白和HDL受体的方法脂蛋白组分离提纯了载脂蛋白A-Ⅰ、A-Ⅳ、C-Ⅰ、C-11等。A-Ⅰ是LCAT的激活剂,C-Ⅱ是LPL酶的激活剂,她和她的研究生比较了不易形成和易形成AS的动物血清胆固醇及其酯、脂蛋白、载脂蛋白和脂蛋白代谢中的关键酶和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CETP) 等的活性,在饲养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饲料前后的变化。分别发现在鸭血清中AⅠ、CⅡ的活性都较高,并发现不易形成和易形成动物的代谢恰恰相反。不易患AS的动物主要由HDL携带,其中CETP的活性极低 (<1%),说明不易患AS的动物系通过HDL受体途径在肝脏进行代谢,而易患动物则主要由LDL携带,通过LDL受体途径在肝脏进行代谢。因而在国际上较早地提出HDL受体途径的假说,继而分离提纯了肝HDL受体并研究其性质,证实肝细胞膜含有丰富的HDL受体蛋白,具有高亲和性 (Kd为9.8ug/ml)、高饱和性蛋白质及高特异性,其与肝细膜蛋白最大结合容量为BmaX 8.9ug/mg肝细胞膜蛋白。因此鸭肝HDL受体途径是其胆固醇及其酯代谢的主要途径。

8. 在国际上首先提出HDL受体途径代谢胆固醇的假说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动物及人中相继发现了几种脂蛋白受体,即LDL受体、ApoE受体,清道夫受体等。对LDL和ApoE受体已研究得比较清楚,尤其是前者。Goldstein和Brown因发现LDL受体,并进行了大量工作,阐明其与AS的关系密切而荣获1985年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金。但HDL受体在80年代尚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王克勤在80年代末首次大胆在国际上提出HDL受体途径,并做了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在肝细胞膜存在HDL受体。结果说明它具有特异性,可饱和性和有高亲和力的A-Ⅰ是其主要配基。用SDS -PAGE多次分离提纯了受体蛋白,并证实其为一糖蛋白,含68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89-KDa,等电聚焦电泳显示它含4个异构体。总之,她们从自己的研究结果和文献报道提出HDL受体途径代谢胆固醇及其酯的假学: 即新生的HDL在血液中吸收胆固醇及其酯后,在LCAT酶的作用下形成HDL1→HDL2→HDL3→HDL4,HDL3和HDL4进入肝,与肝HDL受体结合进行代谢,因为鸭血中CETP活性很低,小于1%,胆固醇及其酯不再逆转给LDL并与LDL结合,通过肝LDL受体途径进行代谢。HDL代谢途径可能是北京鸭不易形成AS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假学已于1992年荣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国家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并于199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第十届国际动脉粥样硬化会议上进行报告,获得了大会的好评,增加了与会同仁对HDL受体的认识和赞同。

9.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

Fredrickson和他的同事在1965年曾发表了以改良的纸上电泳方法对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Noble于1969年发表了琼脂糖电泳,其分辨率比纸上电泳高。王克勤与周凤兰等立即从琼脂中分离出琼脂糖,并用其电泳对正常和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了血清的分离和分类,得到了极好的效果,分辨率比Fredrickson和Noble的均高,图像也很清楚,可将LDL分离为多种亚类。可分为Ⅰ、Ⅱ1、Ⅱ2、Ⅱ3、Ⅱ4、Ⅲ、Ⅳ和Ⅴ共8型,因此对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比Fredrickson的纸上电泳更为优越,为临床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提供更灵敏的方法。他们分析了共200例,结果发现Ⅱ4型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最为密切。

10. 创建自动描绘测氧仪

1972年,王克勤与劳卫所合作,研究克山病。她到黑龙江尚志县发病区调查了3个月后,回北京进行克山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根据病区的调查和文献的报道,她认为我国的克山病与美国西北部几个州如Dekoda州牛羊发生的白肌病有相似之处。因此建议以亚硒酸钠来治疗克山病是可行的。但关于亚硒酸钠能治疗克山病的机制还不清楚。她当时拟测定心肌ATP和血液含氧量。需要使用Clark氏氧电极快速测量氧的含量,如果向丹麦购买,一台自动测氧仪需两万余元。为了节省外汇,争取时间决定自己研制一台能自动描绘的测氧仪。在劳卫所仪器室的合作下,自制了一台能自动描绘的测氧仪,可连续测定6个样品,为研究克山病发病机理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手段,该仪器在1974年送到医科院展览,获得医科院的表扬和嘉奖。

11. 载脂蛋白结构研究·apoAⅠ和CⅠcDNA序列和表达

载脂蛋白AⅠ(apoAⅠ) 是HDL中的主要蛋白质,约占HDL蛋白组分70%。流行病学的调查和从他们在树鼩和鸭的实验结果均显示HDL和apoAⅠ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明显的负相关。此外,他们还发现apoAⅠ是肝HDL受体的主要配基,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运转,在脂蛋白代谢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树鼩和北京鸭apoAⅠ等的cDNA序列和及其组织中的表达,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并研究其与人和其他动物的同源性有重要意义,为阐明树鼩和鸭HDL的抗AS的作用机理提供坚固基础。他们利用分子克隆技术,率先在国际上获得北京鸭和树鼩两种不易感AS动物的apoAⅠ及TS的apoCⅠ的cDNA序列,推译出它们的蛋白序列,比较它们的同源性,还研究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首先用他们组已建立的超速离心、柱层析,电泳等纯化了北京鸭血清apoA Ⅰ,再用纯净的鸭,TS apoAⅠ为抗原,制备了高效价的抗血清,分别为1×105(鸭) 和1×104~5,再用Western Blot技术显示这两种多抗体可分别和变性的两种apoAⅠ抗原反应,而不与Y1090菌体蛋白碎片形成免疫反应。用一步法和Oligo (DT)-纤维素柱层析,分离提取两种动物肝组织的总RNA和mRNA,反转录合成cDNA的一、二链,经末端连接含NotⅠ/EcoRⅠ的衔接子后克隆到λgt-11表达型载体,构建了鸭和TS肝组织cDNA文库。获得很高滴度的文库,分别为5.6×106pfu/ml和2.1×106pfu/ml,重组率分别达98.28%和98.5%,两文库的平均插入片段均在1.2kb以上。然后用自制的兔抗人apoAⅠ多抗血清为探针,对两种文库进行多次表达筛选,分别获得10个、13个阳性cDNA克隆。经过一系列的分子克隆技术,获得鸭apoA Ⅰ的cDNA为1050 bp组成内含18个bp的5’ 非翻译区,792个bp构成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264个氨基酸 (AA) 组成的鸭apoA Ⅰ前体蛋白 (其中有18个AA信号肽、6个AA原肽及240个AA组成的成熟肽),终止密码TGA和237bp的3’ 非翻译区,包括加尾信号AATAAA和??个poly A尾,这一新的鸭A-Ⅰ cDNA已被Genbank接收,接收号为U86131,由该cDNA推译出的AA序列与直接用AA测定仪测出的序列完全一致,证实了用基因克隆方法所克隆的鸭apoAⅠ cDNA结构完全正确。用以上方法克隆树鼩apoAⅠcDNA和CⅠcDNA也是正确的,前者成熟的cDNA序列为900bp,795bp组成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265个AA,apoAⅠ前体,成熟的AA序列为241个,树鼩的apoA Ⅰ cDNA也送Genbank登记,接收号为AF005638。

按上述方法还发现了一个新的cDNA,成熟区可编码88个AA,apoCⅠ的前体26个AA信号肽及62个AA的成熟肽。这一新基因的接受号为U886690。

研究它们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发现鸭apoAⅠ除了在肝、小肠组织表达外,在脑、肾、肌肉也有分布,说明鸭的apoA Ⅰ除结合调节脂质代谢外,可能有多种生物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TS A-Ⅰ除了在肝脏外,在小肠也有少量表达,Apo CⅠ亦然,上述鸭apoA Ⅰ cDNA和TS的apo AⅠ,apoC Ⅰ的cDNA的序列测定和组织中的表达在国际上均属首创,为进一步研究鸭和TS的抗AS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对AS的防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王克勤与中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脂蛋白专业组



王克勤曾为该领域专业组领导小组主任委员,现为该领导小组名誉主任委员,未正式创建该组时,只有5人。他们多次要王克勤出来领导这项工作,她一直未同意,原因是: ①她虽然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研究血清脂蛋白的理论和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但研究工作不够十分出色,也不够多。②她不是生物化学学会理事,开展工作将很不容易。1986年在武昌湖北医学院召开第一届全国脂蛋白和载脂蛋白讨论会时,张华征教授等再次提出要她出来参加该专业组。经过考虑她同意了,被选为领导成员之一,为主任委员。她建议将领导小组成员增加到9人,年龄比较年轻一些,代表性比较广一些。当时的9位委员是王克勤、张华珍 (湖北医学院)、刘秉文 (华西医科大学)、梅美珍 (上海第一医学院)、王明运 (山东医科大学)、冯宗忱 (武汉医学院)、刘德文 (山西医学院)、陈保生 (基础医学研所)、解用虹 (天津医学院)。大家选王克勤为主任委员,张华珍和刘秉文为副主任委员,陈保生为秘书,其余均为委员,并制定了会议制度和章程。每三年召开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一次,由不同的委员组织,每3~5年改选一次。自1985年开始到她退任为止,已召开全国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学术讨论会5次,分别在武汉、成都、青岛、山西、杭州召开,每次参加的人数递增,讨论的内容、学术水平??次比一次提高,受到与会者的欢迎。会员们反映这样的专题会议更适合脂蛋白与AS关系的研究的需要,感到受益良深。这种会议既提高了这方面研究人员的素质,也提供了大家相互讨论的机会。出版的论文一次比一次多,与国际动脉粥样硬化会议水平不相上下。内容包括国际研究进展、动态和研究前沿。有专题综述,原始工作报告等。对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基本理论,高脂蛋白血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基因克隆等均进行研究,尽快赶上国际水平,并有所创新。脂蛋白专题组创建15年来的确对脂蛋白及其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起到推动和发展的作用,是值得加以鼓励和提倡的。

王克勤教授1998年退出主任之职,现为名誉主任,但她对该会的发展还是很关心的,祝该专题会议愈来愈壮大! 同国际学会接轨。

王克勤从事科研和教学五十余年,71岁时退休,退休后又带了两位博士研究生,并与她的研究生一同完成夙愿,完成了载脂蛋白A-Ⅰ的功能区定位,树鼩及北京鸭的A-Ⅰ基因结构表达和与人及其他已知动物A-Ⅰ的同源性。这些科研工作已完成,并将结果总结发表,她的学生对她说: “王老师,现在您的研究工作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她感到欣慰,但还是有些遗憾,因为冠心病还未制服,她有很多想法还没有实现呢!

简 历



1929年2月~1933年2月 湖南邵阳市爱莲女子师范学校中学生

1933年~1936年7月 河南开封静宜女子中学高中部高中学生

1936年9月~1937年7月 美. 加州圣玛丽渥兹学校大学生

1937年9月~1940年7月 美. 加州多米里根大学大学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1940年9月~1942年7月 美. 加州. 加里福尼亚大学研究院生化研究生

1942年9月~1944年7月 美. 密州. 密执安大学研究院生化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44年9月~1945年7月 美. 密州. 密执安大学公共卫生院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1945年7月~1947年3月 美. 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博士研究生兼研究助理

1948年2月~1948年11月 上海国防医学院卫生研究所工作生化室副研究员

1950年2月~1951年2月 江苏. 无锡、江南大学任教授,教有机化学

1951年8月~1955年3月 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生化室副研究员

1964~1998年 北京市生理科学协会理事。1964年在大连召开的全国生理科学大会上报告β脂蛋白为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1980~1985年 担任国家“六五”、“七五”攻关课题负责人之一,1983年获卫生部重大成果甲级奖,1985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1~1998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室教授与研究员,脂蛋白组组长

1984~1990年 任北京心血管中心与安贞医院特邀生化教授

1985~1990年 国家 “863”课题负责生化指导教授,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0),“七五” 攻关重大成果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1)

1985~1995年 担任国家 “七五” 攻关课题负责人获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1),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

1985~1998年 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生导师

1986~1998年 全国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脂蛋白专业组领导组组长

1988~1991年 国际妇女生物科学协会会员

1988~1998年 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协会海外会员

1993~现在 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1995年 主编 《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书,获三等奖

主要论著



1. Wang Keqin(王克勤),Lu Xinyue(吕兴跃),Wu Gang,(吴刚) et al.The Tree Shrew Apolipoprotein C-Ⅰ cDNA: Sequence and its exppressio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2001,16 (4): 194~199

2. 王克勤,尹银亮,陈保生. 北京鸭Apo A-Ⅰ溴化氰裂解片断的分离,纯化及其功能域定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7,29 (3): 280~286

3. 王克勤主编. 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4. Keqin Wang and Xujun Wu. The HDL Receptor Pathway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Cholesterol Ester Metabolism. 医学分子生物学进展论文集(一).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68

5. Wang KQ,Chen BS,Xie YH et al. Are tree shrews and Beijing ducks good models for the study of the anti-atherogeniety of HDL? Proceedings of the 10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erosclerosis,Montreal October9-14,(1944),Editors. F. E,P. Woodfort,J. Davognon,A. Sniderman,1995,Atherosclerosis X: 126~131

6. Wang KQ,Chen BS et al. Studies of the serum lipoproteins of tree shrews: Ⅰ.: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ee shrew lipoprotein and lipids and their possible role in anti-atherogenesis,Proceedings of posts Communication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therosclerosis,International Atherosclerosis Society,Melbourne,ustralia,1985

7. 王克勤,陈玉芳,冉碧芳. β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125碘标记的正常和高脂蛋白血症血清β脂蛋白进入正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壁中的比较.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3,5: 361

8. Wang KQ,Chen BS,He JL et al. Studies on the serum lipoproteins:Structure,function,metabolism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atherosclerosis,Protein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Edited by Ralph A. Bradshaw et al.,Academic Press,New York,London,1982,281~308

9. 王克勤,李志高. 鸭血清蛋白的研究. Ⅳ. 载脂蛋白质A-Ⅰ在体内的代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85,199

10. 王克勤,杨进生,华复一,梁文熙. 利用冰冻干燥法制备人干血浆.军事医学杂志,1958,第一卷,1~1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刘伯承元帅的宝贝

王克勤,1920年出生于安徽阜阳县的一个贫民家庭,1939年被国民党抓壮丁,在国民党30军当兵。1945年10月在邯郸战役中被解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晋?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8旅52团1营1连机枪

中共人物传 茅学勤人物传,茅学勤生平事迹,茅学勤评价

茅学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苏农民暴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历任中共江阴县委书记、京沪特委、淞浦特委军委书记等职。一九二九年二月六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在江阴君山南麓。(一)一九○○年,茅学勤生于江阴后塍学

清末民初名伶王克琴名动天下挥金如土为何35岁就死了

明末清初那个时代的演艺明星,基本都是靠演戏剧出名,没有影视明星,那时没有电视和广播,靠唱歌成为明星的是后来,有了电影和唱片,如周璇、王人美等。那时把戏剧明星叫「”名伶”。伶人,也称「”优伶”。所指的是

明朝 陈以勤生平简介?陈以勤历史评价?

陈以勤陈以勤,字逸甫,四川南充人。嘉靖二十年(1541)考中进士。明代从二、三甲进士中选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庶吉士,进翰林院学习三年,进行考试,优者留翰林院。陈以勤考中进士后被选为庶吉士,授检讨官。检讨

知名人物 徐克勤人物简介

·徐克勤徐克勤,矿床学家,地质教育家。首次在我国发现了矽卡岩型白钨矿,扩展了我国钨矿资料。主撰的《中国钨矿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等著作对我国钨矿地质学之研究贡献突出。他在华南发现早古生代花岗岩,主编的《

历史人物 义和团著名首领阎书勤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阎书勤别名:大刀阎书勤出生地:邢台市威县梨园屯村出生日期:1860年逝世日期:1900年主要成就:义和团著名首领阎书勤阎书勤义和拳(历史lishixinzhi.com)义和拳(团)运动

历史人物 近代人物黄克勤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黄克勤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即墨出生日期: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十日黄克勤社会职务(历史lishixinzhi.com)北京皇城股骨头坏死专科医院院长、北京皇城股骨头坏死研究所所长、吉林市股

知名人物 张增勤人物简介

·张增勤张增勤,铁路桥梁工程技术专家。长期从事铁路浮桥和铁路桥梁施工技术研究。曾参加或主持了舟桥、轮渡、机动舟、浮箱等抢修器材的研制,就便器材拼组铁路浮桥、深水基础抢修等抢修技术的开发,以及铁路军用梁

知名人物 马业勤人物简介

·马业勤马业勤,无线电导航专家,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先后参与或主持研制成功军用微波脉冲相位调制多路通信系统、空中近程无线电导航系统、691甲卫星导航接收系统、Ⅱ型卫星导航/奥米加组合导航系统,做了许多我

知名人物 王志勤人物简介

·王志勤王志勤,有机化学家。长期从事天然有机化学及合成有机化学研究,协助黄鸣龙首次从国产薯蓣属植物川萆藓中提炼出薯蓣皂素,为我国建立甾体药物工业解决了基本原料来源,并以薯蓣皂素为原料合成出了黄体酮、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