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陈国本人物简介

Posted 茶树

篇首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陈国本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陈国本人物简介

·陈国本



陈国本,茶学家、茶树育种专家。长期从事茶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培养出大批茶学人才。研究出红茶品种早期鉴定分段选择法;确认湖南茶树群体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地位;提出“云南茶组植物数值分类系统”方案;探明茶树优质栽培技术途径,为茶树育种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陈国本,广东省普宁县新坛乡人,1934年9月3日出生于从医的基督徒家庭。他自小生活、就学于村镇。1954年7月,陈国本中学毕业,正逢中南区招干,便进入武汉市国营工程公司工作,1956年8月以第一志愿考取湖南农学院农学系(1958年选学茶叶),1960年8月毕业留校,在茶树栽培教研室任教,并长期与陈兴琰教授协同工作。

1960年11月,陈国本到湖南澧县农村参加“整风整社”工作队。1962年,学校贯彻“高教六十条”,他回校承担实验教学,同时抓紧补修基础理论和进行实验室基础技能训练,弥补1958年大学生下放劳动的损失,并深入茶园,进行茶树品种物候期的研究工作。1964年,陈国本承担“茶树良种引种驯化及品种选育”科研项目。1965年,他配合贯彻半农半读,兼任校农场茶园队长,并参编?茶树栽培学》教材。1966年,学院成立函授部,陈国本遂转入函授部担任茶叶教师,“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自律中度过。

1971年后,陈国本参加《茶树栽培》、《茶树育种》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1973年参与茶叶分析室恢复,重建工作,1974年春与施兆鹏、王增盛等进行速成溶茶研制,在获得冷冻干燥产品后,又于1975年春用喷雾法试制速溶液茶获得成功。

1974年,陈国本继续中断已久的育种研究,从事茶树单株品质鉴定工作。1977年11月,参编《茶树育种学》。10月,全国恢复职称评定,晋升为讲师。

1979年,陈国本任湖南农学院茶叶研究室专职副主任,并主持研究工作。1981年,茶叶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他承担学科实验室建设任务,在省专项配套经费和研究经费支持下,引进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建立了光合作用,土壤养分等4个专业实验室。与此同时,还负责实施茶树育种、资源研究和省攻关项目“提高绿茶品质研究”等多项研究任务,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工作。1983年晋升副教授,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6年和1987年,陈国本带领课题组赴云南,会同云南农业大学张芳赐到滇东南、滇西南、滇西19个县实地进行“云南茶树资源考察”,收集标本,照片,繁殖材料数百份和大量测定数据。1988年编写“湖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报告,同年9月,晋升研究员。之后,陈国本调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茶学专业,任教研室和专业主任。1990年申报茶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起招收硕士生。1995年9月,从教学岗位退休。他除从事教育工作外,还兼任广东省茶叶学会第五、第六、第七届副理事长。中国茶叶学会第五届理事,《茶叶科学》编委,中华茶人联宜会第一届理事,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茶叶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副会长等职。

提出云南茶组植物数值分类方案



进行茶组植物数值分类是茶学研究中一种新的尝试。陈国本与刘仲华等合作,以现场收集的132个凭据标本24个性状为依据,撇开任何经验和个人意愿,先以相等加权处理各类性状,建立趋向自然的表相分析系统,再以一种数量化的模式来考察各类性状在系统中的作用,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求出空间相关分析值大小和各类性状的地位,建立未知标本的判别模式。由此,提出茶组植物结构形态重要性次序,其特点是吸取传统分类积累的经验,又把经验以理化表达:①第一层次性状体系,花果5个性状;②第二层次性状体系,花果15个性状;③第三层次性状体系,花果15个性状和枝叶9个性状。

揭示湖南茶树群体的演化地位和亲缘关系



茶树栽培资源演化和地理分布的研究,对资源分类,保存和利用有重要意义。陈国本运用形态学,同功酶,染色体,主要化学成分及适应性等综合途径,从测定数据获取信息,与其同事们共同揭示了湖南4个主要栽培群体的进化差异,亲缘关系程度和区域特点,并按“地理区分法”进一步将4个群体划分两个地理群。湘南地理群包括3个群体,是一组亲缘关系相近、进化程度低,适应性和品质相近的一组种群。湘中北地理群包括1个群体,在湘中北地区广泛种植的地方种群,其进化层次较高,适应能力强,而红茶品质较次,是应予改良的群体。湘南茶树地理群的划分以及各群特点的阐明,对湖南茶叶生产布局有深刻的影响。湖南历史上茶叶产量总是北多南少,与品种资源特点相悖,这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提出茶树品种早期鉴定分段选择法



陈国本从茶树单株的化学成分分析入手,提出红茶育种鉴定的“分段选择法”。其程序是:第一次筛选,鉴定产量性状和叶色特征,选择性状好的材料;第二次筛选,测定发酵性,选择发酵性好的材料进行化学测定,选出化学成分含量多的材料;第三次筛选,进行小样制茶、进行品质感官鉴定。1981年,他又根据春季萌发期以及新捎氨基酸儿茶素互为消长关系,从大量测定数据中提出:以绿茶品质为育种目标,必须选择萌发期早的材料;选育红茶品种时,则不必追求萌发期早。他所提出的方法,经育种实践检验,对缩短育种过程,提高选择准确性有成效,“红茶品种早期鉴定研究”(列名1),获1980年湖南省科技成果四等奖。“东湖早”选育研究(列名2),获湖南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提倡茶园优质栽培



20世纪90年代,随着整个茶叶市场形势的变化,我国茶叶生产急需从“产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为此,陈国本提出:质量型的管理首先是抓好“栽培品质”,建立“品质指导型”的栽培管理模式,提倡“季节茶”高产优质。优质栽培的前提是“合理利用良种,完善栽培基础,通过三种途径生产优质鲜叶:①改革修剪制度和施肥制度,生产季节优质茶;②利用和创造优良生态环境,生产区域优质茶和无污染优质茶;③充分利用良种潜力,生产高香特质茶和品种特质茶。他所提出的方法,对栽培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规划新茶区有提导意义,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从我做起 从小做起



陈国本自小生活于果木之乡,日常与榄树梅林为邻,乡童为伴,爬坡涉水,向往自然,目濡耳染,养成了勤劳习惯、朴实的性格。“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是他1981年作为学院优秀党员代表在全院党员大会上的发言题目,也是他从青年、中年直至老年一直遵循的行为准则。他识别许多老的茶树无性系品种,就是在物候记载坚持“三日一见面”获得的。他知道国内的许多茶树资源,就是因为能够亲临其境,足迹遍及湖南、广西、云南等10余省区。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实验室和品种园渡过的。

陈国本在研究工作中,强调要反映客观事实。他说:“论文不是目的,应该找出规律性的结论或能够指导某一生产环节才有实际意义。”在教学工作中,他把培养优秀农科人才作为不懈的追求。在指导研究生论文研究中,除指导选题外,还“甘当下手”,一切??要的实验条件,他都认真解决。1980年一位研究生急需一种仪器,他便与研究生进城选购,冒雨乘公共汽车,抬着数十公斤的仪器,回校要走很长一段路,实在走不动了,暂放在工人家里,第二天才抬回来。1988年,到华南农业大学以后,他为茶学专业培养硕士生不懈努力。他结合实际拓宽和深化专业教学,大幅度加强选修课,尤其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组织全专业教师分工编写了?茶学专业生产实践指导书》。有些学生对农业没有兴趣和信心,他结合实际,以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提高认识,解决思想困惑。他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更以严谨求是的态度进行,有多篇好的论文,被介绍在多种省级专业刊物发表。陈国本在进入华南农业大学4年多的时间,以其严谨的作风和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学生,并于1993年,被授予“广东省1993年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和荣誉证书。

陈国本在茶学研究中,不追求名利,他组织实施的茶叶研究资料,不据为己有,均立档案保存,不争名次,在同事中获得好印象。数十年来,他以主要研究人员身份,曾获5项省级成果奖励。陈国本在湖南农学院工作整整28年,工作努力,在茶叶事业上做出显著成绩,为此1992年10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陈国本常说:“我生相属犬,生性忠诚,只要有人牵系,就会勇往直前”。国家的培养、组织的教育帮助、前辈的引导,才有我的今天。他认为,工作中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一些错误,只要求少一点。他谦虚谨慎,严格要求自己。他喜爱古代短篇小说,援引古代一句话:“何必事事都是”。

简 历



1934年9月3日 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

1954—1956年 在武汉市国营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工程技术科任办事员

1956—1960年 湖南农学院茶叶专业学习,并毕业

1960—1965年 湖南农学院园艺系茶树栽培教研组助教

1966—1970年 湖南农学院函授部茶叶技师

1971—1978年 湖南农学院茶叶专业教师函授部茶叶教师

1979—1988年 湖南农学院茶叶研究室专职副主任、讲师副教授、研究员

1988—1991年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茶叶专业主任、研究员

1991—1996年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茶叶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广东省茶叶学会第5、第6届理事长

1996—1999年 退休,任广东省茶叶学会第七届副理事长,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茶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主 要 论 著



1 陈国本.茶树花粉生活力及其贮藏.茶叶通讯,1963(4~5):23~28

2 陈国本.茶多酚含量的差异及选择.茶叶,1979(4):22~27

3 陈国本.红茶品种早期鉴定研究.湖南农学院学报,1980(3):53~59

4 陈国本.茶树群体品种早晚生单株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初步研究.湖南农学院学报,1981(3):43~50

5 陈国本.江华苦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研究.茶叶通讯,1987(1):33

6 陈国本.湖南茶树资源亲缘关系及其分类学位置的探讨.湖南农学院学报,1987(3):71~79

7 陈国本.云南茶组结构形态分类系统.见,陈兴琰主编.茶树原产地——云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82~107

8 陈国本.合理布局良种,提高茶叶品质.广东茶叶,1998(3):20~24

相关参考

明朝历史 明朝国本之争是怎么一回事

国本之争,又称争国本。是明朝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由于中国古代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所以被称为国本之争。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争夺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

万历年间的 ”国本之争”

明朝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是有关于册立太子的争议,在中国古代王朝时期,册立储君向来被视为国之大事,故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论。明神宗没有嫡子,宫人王氏生庶长子朱常洛,宠妃郑氏生庶三子朱常洵,而神

明朝历史 临幸宫女惹来国本之争

一、少年皇帝荒唐事有一位名叫胡应麟的山人,在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把威名远播的戚继光戚大将军骂得落荒而逃。而另外一位山人,则要用他的正义感,为戚继光讨还公道,为戚继光报一箭之仇。但是,这件事情还需要暂时放

影响明朝气运的锛国本之争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媒介万历初期,因太子迟迟不决,众臣遵照古礼选举朱常洛为皇太子。朱常洛固然是皇长子,但倒是庶出,是万历帝与一名宫女一时激动所生。万历帝一向都不喜欢这个孩子,反而钟爱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朝臣及太后对此纷纷

影响明朝气运的锛国本之争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媒介万历初期,因太子迟迟不决,众臣遵照古礼选举朱常洛为皇太子。朱常洛固然是皇长子,但倒是庶出,是万历帝与一名宫女一时激动所生。万历帝一向都不喜欢这个孩子,反而钟爱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朝臣及太后对此纷纷

皇权和朝臣的巅峰之战,明代后期的一场政治浩劫—— ”国本之争”

导读万历十四年,明神宗朱翊钧,满怀欣慰地抚摸着郑氏即将临盆的肚子,心里充满着柔情和爱意。这个他最爱的女人,他的灵魂伴侣,即将诞下他们爱情的结晶。同时,朱翊钧也思索着,对于这位心爱的女人,封号也许该更进

历史秘闻 秦赵两国本是血亲一家,秦灭赵之战损失大约80万大军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其子秦王政继位。秦王政继位后,采纳谋臣尉缭、李斯的建议,用重金收买六国权臣,破坏诸侯合纵,在军事上实行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方略,以实现统一天下。公元前236年秦国乘赵国与燕

侯景祸乱南梁,因其内部问题严重;他令南朝失去存活的必要根基

侯景之乱,是南梁末期持续了将近4年的动乱,一代君主梁武帝被饿死,更是直接动摇了南梁的国本,也给南梁的继任者南陈造成了重大影响,可以说,侯景这个给自己讨封为宇宙大将军的人,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当时南北朝三

知名人物 刘金旭人物简介

·刘金旭刘金旭,动物营养学家。我国现代家畜营养学的奠基人之一。主持建设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营养研究室是我国本学科研究中心之一,也是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主持猪、禽钙、磷代谢研究,提出了北京地区猪

历史人物 道光帝共生有几个儿子

道光帝共生有九个儿子。次子、三子均早殇而亡。1831年,即道光十一年,年已二十三岁的长子奕纬却突然而亡。因其死因不明,民间传言纷纷。大约1840年(道光二十年)以后,年近六十的道光帝开始思考关系“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