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明朝国本之争是怎么一回事
Posted 太子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明朝国本之争是怎么一回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明朝国本之争是怎么一回事
国本之争,又称争国本。是明朝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由于中国古代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所以被称为国本之争。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争夺太子之位。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向明神宗建议立长子为太子,然而明神宗不喜欢宫女所生的朱常洛,却加倍宠爱郑贵妃,并且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却受到大臣与慈圣皇太后极力反对。由于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两个派别,明神宗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稳固。
起因
明神宗的长子朱常洛原为他与宫女王氏在偶然之下所生的,明神宗因为朱常洛为宫女所生,所以不喜欢他。
王氏原为慈宁宫宫女,在张居正主政的万历九年(1581年)的某一天,明神宗往慈宁宫向慈圣皇太后请安。当时太后不在,王氏端水让他洗手,他一时兴起,就宠幸了王氏,王氏受孕后,太后询问皇帝。皇帝起先不承认是他的作为,太后命人取《内起居注》查看,至此皇帝方勉强承认,后封王氏为恭妃。当时宫中称宫女为“都人”,明神宗因此称朱常洛为都人子,不是很喜欢他。
明神宗嫔妃众多,其中最宠爱郑氏,万历十年(1582年)封为淑妃,次年进为德妃。到万历十四年(1586年),郑氏生子,即朱常洵。明神宗大喜,有意进封为皇贵妃,这对恭妃冷落的态度有鲜明的对比。很快,有流言说明神宗与郑贵妃曾到大高玄殿祷神盟誓,相约立朱常洵为太子,并且将密誓御书封缄在玉匣内,由郑贵妃保管。
过程
朝臣拥护朱常洛
明朝大臣受到流言影响,纷纷建议尽早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以破除流言。万历十四年(1586年)郑氏
生子同年,首辅申时行上疏,列举明英宗两岁、明孝宗六岁被立皇太子为例,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明神宗以长子幼弱为由,等两三年后再举行
。这加深群臣的不安,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吏部员外郎沈璟等人纷纷殊请册立东宫。其中姜应麟措词激烈,让明神宗激怒,将奏折扔在地上,对身边宦官说“册封贵妃,初非为东宫起见,科臣奈何讪朕!”遂降旨:“贵妃敬奉勤劳,特加殊封。立储自有长幼,姜应麟疑君卖直,可降极边杂职。”于是贬姜应麟为大同广昌典史。吏部员外郎沈璟、刑部主事孙如法相继上言,都被处罚。但自明神宗处罚姜应麟的谕旨也指出立太子一定会依长幼顺序册立。
此后大臣仍然要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并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集体要求册立,并且杜门请辞,向明神宗施加压力。明神宗只好推至明年、或皇子十五岁时,之后又推说延至万历二十年春举行。到次年八月工部张有德提议需要动工准备,然而被明神宗以不准奏扰为由罚禄三月。首辅申时行与大臣等人上疏反对,明神宗大怒,然而申时行又暗中表明辩白。此时曝光后申时行名誉扫地,被弹劾后只得辞职返家。众大臣或被辞职,或被廷杖。
三王并封之礼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年正月,明神宗加快了改立进程,下手诏给大学士王锡爵,要将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以后再择其中善者为太子。王锡爵既怕得罪明神宗,又怕被朝臣攻讦,于是上疏请由皇后抚育长子,如此长子就是嫡子。然而神宗只以前谕示朝臣,继续准备行三王并封之礼,顿时朝中大哗。因为王锡爵这么一说,等于明指朱常洛还需要补办手续,质疑了朱常洛做太子的合法性,因此大臣们纷纷指责王锡爵阿谀顺上,王锡爵无奈自劾请辞,而神宗也迫于众议收回了前命。
结果
立常洛为太子
此立储事,前后纷争凡十五年之久,在慈圣皇太后的干预下,明神宗终于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让步,立虚龄已二十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朱常浩为瑞王、朱常润为惠王、朱常瀛为桂王。朱常洛出阁读书时,正值寒冬,太监不给太子生火取暖。朱常洛冻得浑身发抖,讲官郭正域怒斥太监,太监们才给他生火。此后,福王又不赴封国长期逗留京师,于是大臣们又纷纷开始上书要求其按祖制离京赴封地居住,这其中以大学士叶向高、礼部右侍郎孙慎行争执得最为强项。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三月,梃击案发生之后,在朝臣的压力下,福王终于之封国。
相关参考
媒介万历初期,因太子迟迟不决,众臣遵照古礼选举朱常洛为皇太子。朱常洛固然是皇长子,但倒是庶出,是万历帝与一名宫女一时激动所生。万历帝一向都不喜欢这个孩子,反而钟爱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朝臣及太后对此纷纷
媒介万历初期,因太子迟迟不决,众臣遵照古礼选举朱常洛为皇太子。朱常洛固然是皇长子,但倒是庶出,是万历帝与一名宫女一时激动所生。万历帝一向都不喜欢这个孩子,反而钟爱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朝臣及太后对此纷纷
下圣谕:“中宫皇后侍奉勤敏,与朕同食息起居。不意因虚劳年久,服药不效,遽尔崩逝,朕心伤悼深切。前疾未愈,所有各项文书尚未详览,所奏知道了。特谕卿知。”万历待皇后王喜姐家人之厚,更是无人能及。万历十二年
一、少年皇帝荒唐事有一位名叫胡应麟的山人,在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把威名远播的戚继光戚大将军骂得落荒而逃。而另外一位山人,则要用他的正义感,为戚继光讨还公道,为戚继光报一箭之仇。但是,这件事情还需要暂时放
核心提示:9月19日,当华中野战军北上苏北与山东野战军会合后,陈毅对他和粟裕之间的这一争论,在10月1日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进行了自我批评。10月15日,毛泽东在给陈毅等人的电报中说:“在陈毅领导下大政
明朝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是有关于册立太子的争议,在中国古代王朝时期,册立储君向来被视为国之大事,故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论。明神宗没有嫡子,宫人王氏生庶长子朱常洛,宠妃郑氏生庶三子朱常洵,而神
王娡真是一个幸运的女人,古往今来有多少女人羡慕王娡能够当上皇后。王娡也特别受到上天的眷顾,平民身份出身丝毫不影响她踏入皇宫的步伐,纵使她在进宫之前已经结婚了,还有孩子,但那又怎样,人心不足蛇吞象,
东林党事事关心围绕国本之争,朝臣分成了若干派别,互相攻击,势同水火。以阁臣沈一贯为首的浙党,掌握了朝中大权,其他齐党、楚党、宣党和昆党皆附其后,形成一派;另一派便是代表在野士人的东林党。东林党的兴起与
嘉靖初年,“大礼议”之争风波未息,又发生一起震动朝野的大案。此案牵涉到民间秘密宗教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纷争。因此,审理一波三折、几经反复。最后,主持终审的张璁、桂萼、方献夫三人秉承嘉靖帝意旨,置法律与
朝鲜的后三国时代是怎么回事?所谓三国之争是什么?朝鲜三国时代(삼국시대)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辽东和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高句丽(注:不同于高丽)、百济、新罗。7世纪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