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陈毅粟裕之争是怎么回事 毛泽东如何“摆平”

Posted 野战军

篇首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46年陈毅粟裕之争是怎么回事 毛泽东如何“摆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6年陈毅粟裕之争是怎么回事 毛泽东如何“摆平”

核心提示:9月19日,当华中野战军北上苏北与山东野战军会合后,陈毅对他和粟裕之间的这一争论,在10月1日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进行了自我批评。10月15日,毛泽东在给陈毅等人的电报中说:“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6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商机),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毛泽东对陈毅仍然表示了极大的信赖。 粟裕与陈毅合影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佚名,原题:史海回眸:毛泽东“摆平”陈毅粟裕之争毛泽东的南线出击计划 1946年6月22日,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南线出击作战的战略计划,请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人考虑。 这个计划是在国共和谈全面破裂、国民党军向我大举进攻时,我山东、太行两解放区主力部队实行外线出击,向南作战。要求太行解放区的部队以豫东 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主力尽可能攻取陇海路沿线南北十几个县城,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相机占领开封;山东野战军则以徐州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主力配合苏皖北部的部队攻取津浦路徐蚌间及陇海路黄口、徐州段各点,着重调动徐州之敌在野战中歼灭之,同时,要求集中野战军主力以对付江北之敌,配合作战,并考虑在形势有利时,太行、山东两区主力南渡淮南,向大别山、安庆、浦口之线前进。 应该说,毛泽东的这一计划在解放战争初期,是不符合战争实际情况的。围绕这一作战计划,陈毅和粟裕之间发生了争论。 粟裕认为华中主力应留苏中 陈毅对毛泽东提出的南线出击作战计划是竭诚拥护,坚决执行的。当他接到毛泽东6月22日的电报后,次日即复电毛泽东,完全同意这一南线出击作战计划,并对山东野战军作了部署。 当粟裕接到毛泽东的电报时,正在苏中前线指挥作战。他从实际情况分析后,认为华中野战军主力应留在苏中作战,不能立即西移淮南。27日,他便给中央军委和陈毅发了电报表明了自己的意见。 之后,粟裕感到事关重大,立即赶回淮安,同邓子恢、谭震林一起商量,他们一致赞同粟裕的建议。6月29日,他们联名又给中央军委、陈毅发了一份电报:“华中主力转至淮南后,不仅粮食须由苏中供给,即民夫运输恐难支持,因淮南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苏中地(方)武(装)已很弱,难于担任钳制任务。如苏中失陷,淮南战局万一不能速胜,则我将处于进退两难。” 然而,陈毅拒绝了粟裕等人的建议,30日他电告中共中央并复电华中分局:“我们认为7月间非打不可……” 陈毅坚持南线出击战略 毛泽东对粟裕6月27日的电报极其重视。在接到电报的第二天(28日)复电华中野战军,指示:部队继续隐蔽于待机位置,听候安排。30日,毛泽东又致电华中野战军:“部队暂缓调动,待与陈军长(陈毅)商酌后,即可决定通知你们。” 7月4日,毛泽东在给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的一份电报中,提出了“我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在政治上更为有利”。按照毛泽东的这一指示,粟裕于7月13日发起了苏中七战七捷战役。

相关参考

1945年毛泽东出于何种考虑 安排陈毅与粟裕搭档

核心提示:毛泽东做出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根据陈毅的建议。同时,毛泽东也欣赏粟裕的军事才华,俩人都想到一块去了,所以才做出这个决定。我想,毛泽东主要是要利用陈、粟俩人各自的优势。陈毅与粟裕资料图本文摘自

华东不能没有陈毅

1946年10月1日,陈毅给军委发报建议说,“华野、山野统一指挥”“在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10月15日,毛泽东回电:“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负责,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粟裕看到毛泽东、陈毅电报后

毛泽东为何单提粟裕立了淮海战役第一功

「”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这是毛泽东同志对粟裕的极高评价,也是对他光辉一生战功总结的一个缩影。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当时的总前委,有五位同志: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为什么单独提粟裕立了

牛李党争,唐朝的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

唐朝的牛李党争是怎么回事???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扎,争吵不休

上海战役陈毅粟裕为何选择艰巨的硬碰硬攻坚战

核心提示:把攻击的重点放在吴淞,钳击吴淞,暂不攻击市区。但吴淞周围是敌人防御的强点。因此,这种战法,将是一场硬碰硬的艰巨的攻坚战。权衡利弊得失,这方案被认为最佳。在1949年4月6日召开的作战会议上,

反正我经常反对主席

 核心提示:在淮海战役构想还没有完全确定之前,粟裕当时是反对毛泽东急急渡江的建议,支持者中就有陈毅。陈毅当时有一句名言叫:“如果不是怕湮没了你的才华,我就去顶这个雷,反正我是经常反对主席的,

陈毅的儿子和粟裕女儿的悲喜爱情故事

他的人生,折射着共和国的历史。从他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开始,他的命运,就和共和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差点被母亲送人的孩子62岁的陈小鲁还记得父母讲的关于自己出生时的故事。母亲在怀他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两个哥

陈毅之子陈小鲁和粟裕女儿的悲喜故事

他的人生,折射着共和国的历史。从他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开始,他的命运,就和共和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差点被母亲送人的孩子62岁的陈小鲁还记得父母讲的关于自己出生时的故事。母亲在怀他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两个哥

不识时务

核心提示:李银桥见毛泽东将手中的茶杯用力往桌上一放,杯里的水被震出了不少:“不识时务么!他杜聿明和邱清泉、李弥,哪是刘伯承和陈毅、粟裕的对手?这次是‘司马师’碰在了‘姜维’手上,被困在‘铁笼山’了!”

周恩来为何事严厉批评陈毅 并让他向毛泽东深刻检讨

核心提示:不过友谊是友谊,原则是原则,周总理在这一点上分的非常清楚。1965年,由于阿尔及利亚政变导致第二次亚非会议流产,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犯了一个大错误。回到北京后,陈毅元帅在西花厅被周总理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