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吴友三人物简介

Posted 小麦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吴友三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吴友三人物简介

·吴友三



吴友三,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他在小麦抗锈育种上培育出十多个品种,对我国东北麦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分离、鉴定,小麦耐锈性特点和机制的理论研究上做出了重要成果。

吴友三,1909年4月21日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县。少年就读于南京第一中学,后转入金陵大学附中。中学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预科,后转入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系。1935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在学习期间,他对植物病理学和作物育种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也深得著名植物病理学家戴芳澜和俞大绂的赏识。1938年他随校迁到重庆,在任教期间,他对小麦、大麦和蚕豆的病害做了较多的调查研究,发表综述文章数篇。1940年离开金陵大学,先后到成都金塘县铭贤农工专科学校、湖北农学院任教。1944年回到重庆,在中央农业实验??病虫害系任荐任技佐。在俞大绂教授的指导下,他在大、小麦品种抗黑粉病菌方面做了不少研究,首次将秆黑粉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成功。这在当时国外同行学者均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吴友三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识,于1948年赴加拿大煞斯坎川大学深造。在著名植物病理学及育种学家J. B. 哈灵顿(Harington)博士指导下,开展了远缘杂交选育抗锈病品种的研究。1949年获煞斯坎川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同时受聘为该校农学系助理研究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接到恩师戴芳澜教授的来信,希望他早日回国。于是吴友三立即辞去大学里的工作,于1951年回到上海,应聘于复旦大学农学院任教授。1952年9月全国院系进行调整,复旦大学农学院迁往沈阳,成立沈阳农学院。吴友三服从国家需要,带领孩子举家迁至沈阳。在临行前十分风趣地鼓励有顾虑的教职员工说:“我知道加拿大要比沈阳冷多了,但一住下也就习惯了。沈阳的气候我们很快就会适应,请大家不必过于担心。”从此,吴友三数十年心血,就奉献在东北的农业科研教育事业上了。

吴友三于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全国政协五、六届委员; 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四届理事会顾问,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东北区分会理事长; 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 农牧渔业部学术委员; 全国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副主编等职务。曾先后评为辽宁省先进科技工作者,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并受到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表彰。1986年荣获加拿大煞斯坎川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在小麦抗锈育种研究上的贡献



1948年,吴友三在加拿大学习期间就开展了远缘杂交选育抗锈品种的研究。他用小麦与鹅冠草,小麦与黑麦,小麦与山羊草进行杂交,来研究杂交后代抗锈病的遗传规律,发表了“小麦与鹅冠草杂交后代抗秆锈菌的遗传规律”的论文。同时在国外期间,他收集了小、大麦品种1000余个,其中有些作为亲本后来在国内育种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如在黑龙江麦区推广的松花江4号优质小麦品种,其亲本就有他从国外带来的材料。

吴友三回国后,在小麦抗病育种上坚持数十年。他认为在小麦的抗病选育方向上要坚持多抗性育种,但对某些耐病性程度低一些的品种,只要有实际效益,也要加以研究。几十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第一批培育出免字52号;第二批又选育出免字849号;接着第三批选育出沈农6871 (适于黑龙江省种植的早熟抗锈品种)、沈农1号及耐锈2号等,均已投入生产使用,并受到普遍欢迎。此外,还有免字79系统1—9、免字82—1—2系统(多抗性兼具抗虫性)等有苗头品种,近期还选育出小麦85—9、85—1—2及85—14等抗锈及多抗性品种,其中早熟品种免字849及沈农6871,在黑龙江国营农场已经推广了一定面积。

对品种资源鉴定和小麦秆锈菌菌系的研究,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工作。吴友三和他的助手从1961年起,坚持多年对我国20年间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和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他们从国内各省收集材料(秆锈菌夏孢子样本)进行了鉴定,指出我国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有16个,其中21号和34号二个小种群是主要的流行小种群,21C3小种直到1985年仍处于逐年增加的状况。此外还找出对Sr单基因的抗性小麦品系,累计至今已鉴定出标本达到1.5万份。在小麦抗叶锈菌的研究方面,他和助手进行了小麦品种慢锈性的研究,对小麦耐锈性的特点和机制,如耐锈光合作用的机理等也做了??些探索。对于小麦抗锈的机制方面,他们正进行品种基因型的利用及小麦抗病性的物质代谢等工作。同时对于小麦白粉病,他和助手通过调查,初步摸清了是从胶东一带,借750毫巴的气流传来的。

“文化大革命”中,一切研究工作停顿下来,但吴友三仍偷着到试验地耐心选育,把选好的优良品种带回家中脱粒,怕人破坏和混杂优良品种,他托专人转移到可靠的人家保存。这些保存下来的品种,成了以后育种工作中重要的亲本材料。

筹建东北植物免疫实验室



为了更好的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1955年吴友三提出了筹建植物免疫实验室的设想,得到中国农科院领导的支持。1957年建成并开始使用。以后经过几次修缮和补充,现已成为一综合的研究室。它不但可以开展小麦抗锈选育、小麦秆锈菌和叶锈菌生理小种分化的研究,还可以进行植病生理、真菌毒素和酶机制的研究。几十年来,在这个实验室内,完成了中草药病害成套防治、核盘菌属、小麦品种资源鉴定及小麦秆锈菌菌系的研究。其中核盘菌属的研究,在国内已达领先水平。目前植物免疫实验室,已成为沈阳农业大学的一个重点研究室,是展示沈阳农业大学发展科研的一个主要窗口。

提倡教育、科研、生产结合的教育思想



吴友三从教数十年,在教育思想上他提倡教育、科研、生产结合。在他领导的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他总是竭尽全力在组织课程设置、编写教材,使其合乎北方地区生产特点。他对中青教师告诫说“你们要多动手开展科学研究,要多去实验室、实验地,要多去农村接触实际。不看书不行,但若光看书不动手,那只是纸上谈兵。”他开设的课程主要根据国家需要,如1956年国家急需植物检疫方面的技术人员,植保系立即开设了 “植物检疫学”这门课程,吴友三亲自讲授。他不仅积极地编写教材,而且准备足够的带菌种子和菌种标本,让学生鉴别,以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对于农业生产问题,吴友三总是十分关注,而且乐于帮助解决。1950年在加拿大学习期间,煞斯坎川和曼尼托巴两省的小麦种子受到严重的冻害,由于小麦播种期已迫在眉睫、这些种子是否可用,加拿大农业部没有把握,并十分焦急。吴友三则主动对这些受冻麦种进行反复实验,提出对不同程度受冻害种子可以根据种子表面性状进行肉眼检验,并计算出这种种子的发芽率和出土率的误差在5%左右。这一方法解决小麦播种的难题,受到加拿大有关部门的赞赏。回国后,他经常应农民之邀去田间帮助解决作物病害问题。到沈阳农学院任教后,去东北北部考察; 几个国营农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有一次,沈阳市劳改农场50亩番茄突然果实生斑块,他立即前去调查,发现是工厂废气污染的结果,建议尽快排除公害。有一年辽宁高粱地,高粱茎秆上出现了横裂纹,当时许多人怀疑是人为破坏,他做了详细的检查,并查找大量文献,最后认定是高粱品种本身遗传的原因。70年代中期,辽宁省玉米大、小斑病大流行,他立即不辞辛苦查阅了大量文献,写出了《玉米大小斑病研究进展》的综述文章,用来指导防治工作。

吴友三数十年倾注于他的事业——教书育人和致力农业科学研究。曾有人问他“您是南方人,怎么肯到东北来呆这么长的时间呢!”他总是颇有感慨地说: “一个人的一生不必太计较生活和地域的差别,一辈子要多干些事业才是主要的。”

简 历



1909年4月21日 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夏港渡。

1935年8月 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系毕业,获农学士学位。

1935—1939年 任金陵大学植物系助教。

1940—1942年 调任铭贤农工专科学校讲师。

1943年 受聘湖北农学院病虫害系任副教授。

1944—1947年 任中央农业实验所病虫害系荐任技佐。

1948—1950年 在加拿大煞斯坎川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植物病理学和抗病育种技术,获理学硕士学位,后任助理研究员。

1951—1952年 复旦大学农学院农学系任教授。

1953—1978年 任沈阳农学院教授,兼任植物病理教研室组长、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及育种和森林保护研究室主任。

1978年 沈阳农学院植保系主任。

主 要 论 著



1 吴友三. 小麦秆黑粉病 (综述). 生物科学杂志,1936.

2 吴友三. 小麦腥黑穗病 (综述). 中央农业实验所特刊,1937.

3 吴友三. 小麦病害调查报告(一)、(二)、(三). 农报,1936.农林新报,1938.

4 吴友三. 小麦赤霉病 (综述). 农林新报,1936.

5 吴友三. 植物病害防治. 福建农业出版社,1948.

6 Wu You-san.Temperature and cultural studies on urocystis tritici koern.Canada Jour. Research C.,1949,27: 66 —72.

7 Wu You-san,Shebski L H,and Banting,J. D. The effect of frost on germination and the vitality of seedling from frosted wheat. Univ. Sask.Extention Bull.,1951,No.128.

8 Wu You-san.Production of stem-rust sori on albino barley. Phytopathology,1952,42 (2): 177—178.

9 Wu You-san,Shebeski L H. Inheritance in wheat stem-rust resistance derived from Agropyron elongatum.Scientific Agriculture,1952,32 (1):26 —35.

10 吴友三,朱有釭,瑜璋. 小麦温汤浸种与贮藏关系. 沈阳农学院学报,1956.

11 吴友三. 春小麦种子未成熟籽粒的萌芽. 沈阳农学院学报,1962.

12 Wu You-san,Banting J. D. and Shebeski L. H. The seed value of frostdamage wheat as determind by its commercial grade,bushel weight and seedling development.Canada Jour. Plant Science,1951.

13 吴友三.朱有釭译. 白粉病菌及其防治. 农业出版社,1961.

14 吴友三,刘维等. 九个春小麦抗锈新品种选育经过初报. 沈阳农学院学报,1962.

15 吴友三等.小麦锈菌小种区系消长与品种抗锈稳定性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1962.

16 吴友三等. 1960—1961年春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区系消长分析.辽宁农业科学,1964.

17 吴友三等. 1962年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区系消长分析.植物保护学报,1964.

18 吴友三等.1963年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区系消长分析.植物保护学报,1965.

19 吴友三等. 1964年全国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区系消长分析.植物保护学报,1966.

20 吴友三等. 1956—1965、1973—1976年我国小麦秆锈菌Puccinio graminis var. tritici生理小种区系鉴定和消长分析. 沈阳农学院学报,1978.

21 吴友三,黄振涛. 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鉴定与其有关问题. 沈阳农学院植物免疫室专刊,1973.

22 吴友三,刘维志.小麦耐秆锈品种的性状分析.中国农业科学,1980.

23 李舜芳,吴友三.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在离体叶片和苗期的鉴定结果比较. 沈阳农学院学报,1982,17 (2) 136—137.

24 吴友三等.蔬菜苗床猝倒病的土壤药剂防治.植物保护学报,1962.

25 吴友三. 种子带病和种子检疫. 科学出版社,1965.

26 吴友三,高雅等. 松苗立枯病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1963.

27 吴友三,高雅等. 松苗立枯病研究——田间药剂试验. 林业土壤研究所集刊,1965.

28 吴友三,高雅等. 松苗立枯病的研究(五氯硝基苯和其它药剂及其混用效果). 林业土壤研究所集刊,1965.

29 吴友三等.杨苗叶斑性病害的调查和防治研究.林业土壤研究所集刊,1965.

30 吴友三,王崇仁. 核盘菌一新种——细辛核盘菌Selerotinia asari Wu et Wang. 植物病理学报,1983.

31 吴友三,王崇仁. 细辛菌核疫病Selerotinia asari的研究Ⅰ (损失调查、症状类型及病原菌). 沈阳农学院学报,1982,17 (2): 52—61.

32 吴友三. 农业植物病理学. 农业出版社,1982.

33 吴友三,杨家书,吴畏.小麦品种对白粉病慢发抗病性的因素分析.植物保护学报,1985.

34 杨家书,吴友三等.植物苯丙酸类代谢与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关系.植物病理学报,1986,16 (3): 169 —174.

35 吴友三,朱有釭. 1956年东北北部春小麦病害调查. 植病知识,1957.

36 吴友三.对东北地区小麦抗病选种的商榷.沈阳农学院学报,1964.

37 王崇仁,吴友三. 人参黑斑病的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6.

38 王崇仁,吴友三. 细辛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1985.

39 吴友三,黄振涛,姚平. 中国二十年间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和消长分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7.

相关参考

国民党史 杨友三

杨友三河北交河人。曾入陆军参谋大学、美国炮兵学校、陆战队学校及三军大学学习。历任排、连、营、团长,大队长,助理次长、署长。1949年去台湾后,历任台联合勤务总司令副参谋长、“中华民国足球协会”总干事。

人物志 闻一多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闻一多,字友三、辈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一个清末秀才之家。父亲闻廷政,曾参加过维新变法活动。闻自幼在私塾读书,1909年考入武昌两湖师范附小。武昌起义的枪声给他幼小心灵留下深

国民党史 章益

章益字友三,安徽滁县人,1901年生。上海复旦大学文科毕业,美国华盛顿大学教育学院硕士,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研究。曾任中学教员。1927年任复旦大学教授兼预科主任,教育系主任。1928年任安徽大学文学院院

历史人物 文学家、现代诗人闻一多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闻家骅别名:闻一多,亦多、多,字友三、友山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北省蕲水县(今黄冈市浠水县)出生日期:1899(己亥年)年11月24日逝世日期:1946年7月15日职业:文学家、

历史百科 闻一多拍案而起

闻一多拍案而起闻一多拍案而起闻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五四”以后又改名一多。著名诗人、学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

历史人物 闻一多的本名 著名爱国主义者闻一多生平介绍

  的本名:,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

知名人物 闻一多生平故事简介,闻一多历史评价,闻一多怎么死的?

闻一多,原名闻多,字友三,辈名家骅。考入清华学校后,同学潘光旦建议加个“一”字,改为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湖北浠水下巴河陈家岭。父亲闻廷政是清末秀才,对国学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