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周家炽人物简介

Posted 病毒

篇首语: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周家炽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周家炽人物简介

·周家炽



周家炽,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病毒学家。30年代,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小麦密穗病是由土壤线虫传播的细菌所引起的。40年代,发现鸡菌与白蚁的共生关系。在国际上较早地提出了有关植物病毒在寄主体内的复制机理。50年代组建了中国科学院第一个植物病毒研究室。他在我国植物病理学和病毒学研究以及培养人才事业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家炽,1911年4月12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江浙一带战乱频繁,周家炽跟随祖父母逃难到上海,尊从父意进入海澜英专 (中学)学习。他结识了比他年长的同学何旭如,在其影响下,阅读了许多进步书籍,使他认识到中国农民最多,只有振兴农业中国才有前途。中学毕业后,考进了金陵大学农学院,先在农艺系,后转入植物病理系,从师于我国著名真菌学家戴芳澜,其毕业论文(石榴干腐病研究)就是在戴芳澜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1932年毕业,毕业后先后在金陵大学植物病理系,岭南大学植物病理系,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云南大学生物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946年,周家炽通过云南大学生物系崔芝兰的推荐去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病毒学家K.M.史密斯(Smith)的实验室工作。他研究了豆瓣菜(水田芥,Nasturtium officinale)花叶病病因,证明了豆瓣菜花叶病不是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引起。1948年,周家炽辗转到美国,访问了10多个植物病毒研究实验室。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访问时,植物化学家S. G. 韦尔德曼(Wildman)邀请周家炽合作研究。他们采用电泳扫描检测法研究烟花叶病毒(TMV) 在烟叶中的增殖机理,发现了感病烟叶中烟花叶病毒的增长与细胞质主要蛋白水平下降的相关性。这是国际上较早开展的有关病毒生化、病毒与寄主关系的研究,论文发表后,德国 《植物病毒手册》 (1954)即引用了该论文中的蛋白质电泳分析图。工作结束时,正值北平解放,他立即返回祖国。

周家炽于1949年5月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副教授。后曾在北京农业大学任植物病理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教务长等职。周家炽于1953—1957年曾任高教部农林卫生司副司长,为发展我国农林教育事业作了许多有益的贡献。1957年,根据国家有关科学家归队的文件精神,周家炽被调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和病毒室室主任。他在林传光、俞大绂、裘维番三位先生原有病毒工作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病毒研究室。

70年代前后周家炽身患数种疾病,但从未间断学术上的钻研。为了把握国际上植物病毒学的进展和趋势,他查阅并翻译了许多国外资料,曾准备作为译丛出版。根据国外的发展和国内的需要于1974和1978年先后提出组建真菌病毒和类菌质体两个课题组,从而使病毒室在病原物的研究方面更趋完整和深化。

在他任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期间,负责干部培养工作。他行走不便,但仍坚持参加所里一切重大决策性会议,并经常邀请有关同志在他家里讨论问题,关心各室的业务方向。

他重视向基层工作者传播科学知识。经他撰稿发表的科普性文章有《植物病害概念》、《病毒概念》、《乔灌木和果树病毒病害研究的某些问题——答树木病毒病工作者》等。在上述最后一篇文章中,他系统地介绍了树木病毒研究方法、发病特征、病树愈伤组织培养中的问题,为树木病毒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具体问题,并启迪了研究人员的思路。

对于刚踏入科学园地的青年人,周家炽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关心每个人的成长。他首先从业务方向上对每个同志作具体安排和指导,并鼓励他们加强基础知识和外文学习,同时为他们创造条件。他经常为同志们修改总结和文稿,亲自帮助他们提高外文水平。年轻人的成长不免坎坷,每当遇到思想问题都能得到他的亲切教诲。他曾对一位同志说过:“帮助人也是件不容易的事。”事隔多年之后,这位同志才亲自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他出于发展我国科学事业的高度责任心,非常重视培养人才,他认为开辟一个新领域,造就一批专业人才,有如辛勤的园丁在荒芜的土地上建设茂盛的果园一样。因此,他任劳任怨,辛勤指导和培育植物病毒学研究人才。在他身边工作或学习过的年轻同志,现已在病毒学的各个领域成为骨干力量。

周家炽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9—1988年被选为第五、六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为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他经常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我国历次政治运动中,知识分子政策曾出现过失误,但他遇到挫折时,从不计较个人恩怨,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工作。他对科研工作中的不良作风能出以公心,勇于提出批评意见,坦诚相见,这是难能可贵的。

首次发现小麦密穗病传播媒介



30年代的真菌课中主要内容之一,是描述真菌的无性和有性生殖两阶段的世代现象。但对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30年代初石榴干腐病在南京一带发生很严重。

周家炽从研究该病菌的周年侵染循环中和在病果上发现了无性期的柄子器和越冬后才出现的有性期子囊器。他并比较了石榴品种的抗病性差别,提出了防治措施。1934年,周家炽赴北方进行病害调查,两年后发表的调查结果中,记载了河北省63种栽培植物的151种病害,并对其病原物做了鉴定。

在周家炽研究过的多种植物病害中,小麦密穗病尤为突出。当时在河北省定县小麦密穗病严重发生,该地区又是小麦线虫病发病区。当时国内外对小麦密穗病的报道均未注意到与线虫的关系。周家炽通过试验证明密穗病原细菌(Bacterium tritici)只有通过线虫作媒介才能侵染小麦,单纯细菌,即使注射接种也不能引起密穗病。从而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密穗病的发生与线虫的关系,揭示了病原菌——介体——植物寄主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为防治密穗病提供了防治途径,即通过消灭线虫防治密穗病。

首次发现白蚁与鸡菌共生现象



40年代,周家炽详细研究了云南的一种美味食用菌—鸡菌与白蚁的有趣共生现象。他挖掘了33个白蚁窝,证实鸡菌都是从白蚁窝上长出来的。 他还对白蚁蚁后的筑窝有特色的过程作了详尽的描述: 在蚁后的居室下为育儿区,围绕着蚁后的是臣民,并有多条通道延伸到分散在四周较远的相对孤立的菌台区。这些菌台为白色菌团,长有一种名为小白球菌, 或叫白蚁座孢 (它与鸡菌的关系在当时还不清楚),而鸡菌的柄可以延伸到菌台上。 周家炽从鸡菌褶培养出小白球菌, 证明该菌是鸡菌生长期的一个时期, 澄清了过去的种种假说。他并首次报道了云南培养真菌的白蚁种。他对白蚁与鸡菌共生现象的研究, 开创了我国虫菌共生生态学研究的先河。40年后的今天,研究鸡菌的工作者还不断向他请教,并受到启发。

在国际上较早地提出病毒在寄主体内复制机理



周家炽根据我国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选景规划》 中规定的病虫害调查项目,亲自带领中青年同行走向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经实地调查及实验室鉴定,周家炽证明烟花叶病毒在我国普遍存在,总结出烟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在河南和山东烟区的流行规律。同时,组织病毒室有关同志对我国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豆科等作物的病毒进行了调查和鉴定,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从十字花科分离鉴定出一个烟花叶病毒毒株—油菜花叶病毒15号(YMV15)。这一阶段的工作为我国植物病毒类群的系统鉴定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并为病毒病害防治提供了依据。他还亲自在河北省、河南省的枣区对枣疯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流行规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针对枣树疯病的表现,分析了病树的生理生化反应,发现了病树内生长素及氨基酸代谢的异常变化。

周家炽考虑到病毒是生物大分子的特性,于是,又深入开展病毒生化和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必然涉及各种专业基础和技术,不同专业人员的合作是加速研究发展的捷径。因此,他积极支持和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蛋白质研究室曹天钦、张友尚等合作,在几年中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手段对我国的几个烟花叶病毒毒株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结果使当时的植物病毒学研究进入一个新水平,同时也展示了学科之间相互促进和渗透的优越性。

将近60年来,他从一个植病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进而成为植物病毒学家,为我国植保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作为我国第一个植物病毒研究室的创建者,以其渊博的知识,可贵的进取精神和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周家炽现已退休,但他的心一直牵挂着我国植物病毒学事业的发展。每当同志们去探望、请教他时,他总是热情满怀地同大家探讨学术问题,关心每个同志的成就。他坚信新的一代一定能够做出超过前人的贡献,我国植物病理学、病毒学研究的新曙光已经到来。

简 历



1911年4月12日 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32年 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

1933—1934年 任岭南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助教。

1934—1937年 任北平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病害组助教。

1937—1938年 在陕西三原安吴堡培训班学习,后又在陕北公学学习,第四期毕业,后因病返昆明。

1938—1945年 任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病害组助教、教员。

1945—1946年 任云南大学生物系植物学副教授。

1946—1948年 在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植物病毒学。

1948—1949年 在美国对十几个植物病毒研究室考察、访问。

1949年5月20日 回国,任清华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系副教授。

1949—1953年 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教务长。

1953—1957年 任高教部农林卫生司副司长。

1957—1986年 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植物病毒研究室研究员 (二级),兼室主任。

1978—1980年 任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主 要 论 著



1 Tai F L,Cheo C C. A dry rot of pomegranate fruit caused by Zythia versoniana Sass. 中华农学会会报,1934,1 (1):203—217.

2 周家炽. 河北栽培植物志略. 中国植物学杂志,1936,3(2): 977—1011.

3 Cheo C C. The spot rot of Peili (Pyrus bretscheideri Rehd). Bull. Chinese Bot. Soc.,1936,11 (1): 1 —15.

4 Tai F L,Cheo C C. Notes on chinese fungi Ⅷ. Bull. Chinese Bot.Soc.,1937 (3): 53—74.

5 周家炽. 云南棉枯病. 科学农业,1941,1:258—263.

6 Cheo C C. A study of Collybia albuminosa(Berk)Petch,the termite-growing fungus,in its connection with Aegerita duthier Berk(Termitosphaeria duthiei(Berk) Ciferri). Science Record,1942,1 (1 —2):243 —248.

7 周家炽. 鸡与白蚁. 科学(30周年纪念特大号), 1945, 27 (1):25—51.

8 Jenkins A E,Cheo C C. Descriptions of Elsinoe dolichi,n. Sp.,and Sphaceloma Ricini. Journal of the Washington Academy of Sciences,.1947,31 (9): 415—417.

9 Cheo C C,et al. Elsinoe and Sphaceloma disease in Yunnan,particularly hyaciuth bean scab and scab of caster bean. Phytopath.,1945,35 (5):339 —352.

10 Cheo C C. A note on the relation of Nematodes (Tylenchus tritici)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acterial disease of wheat caused by Bacterium tritici.Annales Applied Biology,1946,33 (4): 446 —449.

11 Cheo C C. Notes on fungus-growing termites in Yunnan. China,Lloydia,1948,11:139—147.

12 Cheo C C. Watercress mottle,in Texbook of Plant Virus Diseases 2nd Ed. by K. M. Smith,1957.

13 Wildman S G,Cheo C C. The protein of green leaves Ⅲ. Evidence of the formation of TMV at the expense of a main protein component in tobacco leaf cytoplasm. J. Biol. Chem.,1949,180: 985—1001.

14 周家炽,莽克强.1957—1958年关于烟花叶病的工作报告.植物病理学报,1958 (2): 113 —119.

15 周家炽,蔡淑莲.1957—1958年豆类病毒工作报告.植物病理学报,1959,(1): 7—11.

16 周家炽. 关于油菜花叶病毒的类型. 微生物学报,1962,(4): 414 —417.

17 Chang Y S,Pei M Y,Tsao T C,Cheo C C. A comparative chemical and physicochemical study of several strains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Scientia Sinica,1964,(5): 753 —759.

18 周家炽. 关于米丘林、李森科路线——苏联生物学的新方向. 新建设,1949,(1): 14—16,(2): 16—18,连载.

19 周家炽. 读米丘林选集之后. 农业科学通信,1950,(1): 27 —31.

20 周家炽. 植物病害概念. 北京市中学教学者学会生物三部,1950,29 —37.

21 周家炽. 植物病毒概念. 植物学报,1950.

22 周家炽. 关于植物病毒工作的几个问题. 植物保护 (植物病毒专集),1963,(3): 134—135.

23 周家炽. 枣疯病问题. 中国果树,1974,(3): 19—24.

相关参考

周家庄的枪声

  伪满洲国时,从县城往西大约二十几里地,有一个镇子叫周家庄。大约有一百五十户人家。镇子正中矗立着一户十分气派的庄园,这庄园背倚青山,面临流水,北面山高林密,南面一条一丈多宽的小河,为庄院形成了一个天

周家族有历史渊源的名人

周家族衍变的历史周姓乃中华之望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考诸史籍,周姓系姬氏周代之帝胄,姬姓属黄帝制定十二姓氏之帝裔。查本源,黄帝作为中华部落联盟的首领,主要活动在今黄河中下游地区。黄帝生子玄嚣,嚣生极

历史人物 司马炽简介 司马炽怎么死的 司马炽的儿子 司马炽的老婆

  中文名:司马炽  别名:司马丰度  国籍:西晋  民族:汉族  出生地:洛阳  出生日期:284年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313年3月14日  职业:皇帝  谥号:孝怀皇帝  年

中共人物传 张炽人物传,张炽生平事迹,张炽评价

(一)张炽,号子昌,乳名炳南,笔名昌明,化名章阿昌、张其昌,一八九八年六月四日(旧历四月十六)诞生于云南省路南县堡子村。张炽的家庭是一个劳动家庭。依靠全家的劳动和父亲担任公职领取的微薄薪金,维持全家生

中共人物传 贺昌炽人物传,贺昌炽生平事迹,贺昌炽评价

贺昌炽贺昌炽(之),字匡生,化名张涛(俄名Zан-мао),曾用名张浩。1903年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琴水镇西门村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贺绍循,是前清秀才,毕生以教私塾为业。家有薄田十余石,雇人耕种,

西晋时期第三代晋怀帝司马炽生平 司马炽简介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字丰度,西晋第三代皇帝,公元307-311年在位。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

西晋时期第三代晋怀帝司马炽生平 司马炽简介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字丰度,西晋第三代皇帝,公元307-311年在位。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

晋怀帝司马炽简介,司马炽怎么死的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3月14日),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王媛姬,西晋第三位皇帝,公元307年-311年在位。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

明仁宗朱高炽简介 明仁宗朱高炽怎么死的

  明仁宗朱高炽简介明仁宗朱高炽怎么死的?  ,将成祖的遗体装入棺材中。每日还是照例进餐、请安,只是皇帝的车帘再也没有掀开、皇帝也再没有说话,军中一切如常。同时,派杨荣与太监海寿进京密报,朱高炽得知后

司马炽是怎么死的 晋怀帝司马炽生平简介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3月14日),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王媛姬,西晋第三位皇帝,公元307年-311年在位。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