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因功高震主被蒋囚禁33年! 孙立人曾击败林彪

Posted 孙立人

篇首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却因功高震主被蒋囚禁33年! 孙立人曾击败林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却因功高震主被蒋囚禁33年! 孙立人曾击败林彪

孙立人1900年11月22日生于安徽庐江,早年以安徽省第一名考取清华学校留美预科,1922年赴美,两年后取得普渡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受聘于美国桥梁公司担任设计师。期间有感国运衰微,投笔从戎,考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自此戎马一生。

抗战军兴,孙立人参与淞沪会战,在苏州河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为炮弹所伤,身受13处重伤,昏迷3天。后率部加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仁安羌一役,他以一团兵力力战数倍日军,歼敌一个大队,解7000英军之围,获英王乔治6世授予“帝国司令”勋章,为获得此勋章的外籍将领第一人。两次中缅印战役,孙立人和他的新一军战绩彪炳,歼灭日军3万3千人,成为率军级单位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自此声名鹊起,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抗战胜利,孙立人率军开赴东北,四平一战,击败林彪并一直打到松花江边。后因与杜聿明不和,被调往台湾练军。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他又陆续担任陆军总司令,台湾防卫总司令,然而旋即爆发的“孙立人案”,却终结了他的辉煌生涯。

功高震主 遭蒋猜忌

自缅甸抗战以来,孙立人战功卓着,广受瞩目,然而对于蒋介石来说,孙虽是良将,但并非“黄埔系”,甚至连国民党员都不是,因而始终都不为蒋介石完全信任,从未被委以重任。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孙立人与美国的良好关系,孙立人早年留美,后又在缅甸与美军共同对日作战,被美方任命为前敌总指挥,甚至被授权指挥美军工兵和支援之美国空军。二战胜利后艾森豪威尔邀请孙立人参观欧洲战场,蒋介石竟然质问孙立人:“艾森豪威尔邀请你,为什么不邀请我?”由此可见蒋对孙的不满和猜疑。而蒋在内战中的不佳表现,也令美国更加属意能力突出、有美国教育背景的孙立人,欲以孙取代蒋。根据美国解密档案,1949年初,美国国家安全会议经多次讨论,确定了“弃蒋保台”的对华政策,而孙立人,无疑是美方重点考虑的人物。

1949年2月12日,美国远东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派其少将副官专程赴台,邀请正在台湾负责练军的孙立人飞往东京,共商防卫台湾大计。麦克阿瑟暗示孙立人说:“我们不能让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落到共产党的手里,所以有意请阁下负责巩固台湾,而由我们美国全力支持。”

但孙立人不为所动,再三表示:

“我忠于蒋介石,不能临难背弃。台湾军队悉由蒋介石指挥。陈诚(时任东南行政公署长官,坐镇台北)也是听命于蒋介石的。”而且他还表示:“我只会打仗,不会搞政治,不会领导反共”,要美国继续支持蒋介石。回到台湾之后,孙立人将此行如实向陈诚汇报,并请转达蒋介石。

然而,孙的光明磊落并没有换来蒋的信任,反而更加剧了蒋的不安。只是碍于台海危机情势,加上美国人的情面,蒋介石不得不重用孙立人以防卫台湾,并利用他与美国的良好关系争取美援。蒋介石在自己的日记里记载,他并非不愿意用孙立人,但是“吴(国桢)、孙(立人)屡屡挟外(美国)自重”,从1949年5、6月间美驻台领事艾嘉致国务卿的7封电报可知,孙立人对美国外交官一直埋怨陈诚故意雪藏他,以至于他有职无权,他希望军民分治,又说台湾形势发展到人心思变的地步,还抨击陈诚等人落后时代50年等。身为军方要员,向外国官员谩骂本国政府,自然是越轨之举。

1950年3月17日,蒋擢升孙为陆军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三天后又加台湾防卫总司令,并许诺未来晋升其为三军总参谋长。一时间,孙立人成了蒋身边炙手可热的人物。但就在孙立人就任陆军总司令的同时,掌控台湾情治机关的蒋经国已经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将特务网络渗透至陆军总司令部。

3月23日,就在孙立人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不到一周时间后,他的英文秘书黄正,以及黄正的姐姐陆军训练总部干部黄珏,便被蒋经国以莫须有的“泄露军机”罪名逮捕,判刑十年。接着,孙立人的旧部属李鸿、陈鸣人、彭克立等人也以“匪谍”罪被拘捕。6月底,朝鲜战争爆发,美第七舰队协防台湾。这对岌岌可危的蒋介石来说,无疑是打了一剂强心针,台湾安全可保,孙立人的作用大加削弱。

1951年3月27日,蒋介石正式派遣蒋经国进驻陆军总司令部,组建陆军总司令部政治部,这等同于给孙立人派了一个监军。孙立人处处为蒋经国掣肘,成了有名无实的陆军总司令。孙立人长期接受美式教育,而且个性孤高自傲,一贯不耻官场的相互倾轧、阿谀逢迎,对于蒋经国的政工系统就更为厌恶。而且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孙并没有太多的政治权谋,不善协调各方关系,胸无城府,这也使他与蒋经国及黄埔系将领关系日渐紧张。江南(刘宜良)在《蒋经国传》中提到:“孙是个非常优秀的带兵官,但是位很坏的领袖。讲人际关系,他和他的同僚几乎没有人可以合得来。任陆军总司令期间,每周军事汇报,从来未准时出席,其理由非常可笑:他不愿向周至柔总长敬礼,迟到即可避免,因为总统已经在场。”甚至连蒋经国向他拜年,他都不见。

郭案牵连 终遭罢黜

及至1954年,“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署,台湾被正式纳入美国在远东的防卫圈中,台湾的安全得到极大的巩固。对于蒋介石来说,此刻的孙立人不但没有任何用处,相反还是威胁,尽管孙已经没有什么实权了。这一年6月,孙立人被调任“总统府”参军长,明升实贬,彻底被解除了兵权。然而这还并不意味着结束,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当中。

1955年5月25日,在蒋的授意下,毛人凤将孙的旧部、步兵学校少校教官郭廷亮以“匪谍”为名逮捕,由此拉开又一拨整肃高潮,一周之后,台湾南部又爆发了所谓“兵谏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被拘捕的孙立人的旧部达到300多人,意在通过这些下属来寻找打击孙立人的突破口。郭廷亮被捕4天后,蒋介石还故作无事地召见孙立人,据孙回忆:

“一九五五年五月廿八日上午十时正,‘总统’召见我,第一句话问我近来看什么书?我回答:‘看《南宋史》。’他说:‘那很好,很好。’他接着说:‘你没有什么,你以后少跟政客们来往。’我回答他说:‘是的,我一生最讨厌玩政治和与政客打交道。’他随即说:‘这次我要把你给孤立起来。’同时他面色变得很难看(气愤),随即又回转微笑(不自然的)说:‘你对于训练部队很好,不过打仗不行。’我当时听了他这话,几乎迷惑了。真是使我啼笑皆非,不知从何说起。我当时直言以对:‘不然,将不知兵,何以为战?盖兵战实为一体两面,而不可分离。窃职总发从军追随钧座卅余年,转战国内外大小凡百余战,从未辱钧命,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守无寸土之失。殊不知钧座所言‘打仗不行’何所指也?若言争权夺利,欺世盗名,则我不屑也。’言毕敬礼而退。未想到这竟是最后一次的见面。”

面对山雨欲来,谣言满天,许多人劝孙立人尽速出走,但耿直的孙立人自认问心无愧,不为所动。而此时已被逮捕的郭廷亮,被押往高雄凤山审讯,政工干部要他承认有谋叛意图,逼他交出孙立人的所谓兵变计划。郭廷亮自然严词拒绝了这些子虚乌有的问题,于是遭受严刑拷打。他不为所动,坚持不承认有谋叛企图。眼看一招不成,保密局特勤室主任毛惕园又策划出一计。先是将郭的妻儿也关入监牢。然后他与毛人凤共同导演,劝郭廷亮写自白书承认自己是“共产党的间谍”以此来换取早日释放,并且谎称保证出狱有工作,不会牵连孙立人。在威逼利诱之下,郭廷亮写下了“自白书”。接着办案人员拿着这份“自白书”去威胁其他涉案人员,几经反复,终于有了几十份令他们满意的“自白书”。自此郭廷亮“匪谍”案和南部“兵谏”案便告坐实,扳倒孙立人已是箭在弦上。

8月3日,“总统府”局长黄伯度带着上述“自白书”来到已被宪兵包围的孙立人官邸,要其引咎辞职。孙立人知道其中必定有诈,断然拒绝。黄又透过其部下陆军副总司令贾幼慧,以及孙的侄子孙克刚等,转达“上面”坚决整顿孙立人旧属的立场,要孙立人顾全300多名部下的性命。自知回天乏术,孙立人无奈写下一份简短辞呈。然而这份辞呈并不能令上面满意,反复几次,写出了一份“符合要求”的辞呈。

8月20日,“总统府”发布“彻查令”,10月23日,歪曲事实的报告出炉,结论是:孙的部下郭廷亮“为中共工作”,利用孙的关系在军中联络军官,准备发动“兵谏”,孙未及时“举报”亦未“采取适当防范之措施”,“应负责任”。郭廷亮被判处无期徒刑,先在绿岛监狱服刑,假释后,却发生了在火车上跳车身亡的离奇“意外”。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陈朝第一名将却功高震主被赐死

  侯安都(519年-563年),字成师,始兴曲江(今广东乳源)人,南北朝时期陈朝。>  侯安都出身于始兴豪门,早年曾被始兴内史萧子范征辟为郡主簿,后追随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参与袭杀王僧辩,数次击退北

历史人物 陈朝第一名将却功高震主被赐死

  侯安都(519年-563年),字成师,始兴曲江(今广东乳源)人,南北朝时期陈朝。>  侯安都出身于始兴豪门,早年曾被始兴内史萧子范征辟为郡主簿,后追随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参与袭杀王僧辩,数次击退北

陈朝第一名将却功高震主被赐死 南陈大将侯安都

侯安都(519年-563年),字成师,始兴曲江(今广东乳源)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侯安都出身于始兴豪门,早年曾被始兴内史萧子范征辟为郡主簿,后追随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参与袭杀王僧辩,数次击退北齐军,

陈朝第一名将却功高震主被赐死 南陈大将侯安都

侯安都(519年-563年),字成师,始兴曲江(今广东乳源)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侯安都出身于始兴豪门,早年曾被始兴内史萧子范征辟为郡主簿,后追随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参与袭杀王僧辩,数次击退北齐军,

此人功高震主被逼造反,称帝后爱民节俭,临死前要求穿纸衣睡瓦棺

古人有句话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意思就是,全天下的每一块土地都是皇室的,不论是百姓还是朝廷百官,都有同一个至高无上的主人,那就是皇上。所以,几乎历朝历代的皇室权力都很大,搜刮着全国的珍奇宝物和

功高震主却能得以善终,你最佩服谁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很多立下汗马功劳的忠臣良将,都因功高震主而未能善终。所以如何消除帝王的猜忌,一直以来都是臣子们难以捉摸的,但下面这六大名将,却能在功高震主之下,或急流

功高震主必须死

功高震主必须死?看看史上这三位功高震主的人,是怎么得以善终的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人们的阶级观念是非常重的,一个人就算是再有能力,也很难突破自己的固有阶级,上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层次,要想突破只有一个办法

自古功高震主者,多没有好下场

自古功高震主者,多没有好下场。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将军,他们只要有一点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受到帝王的猜忌。而对于一个将军来说,最令人害怕的不是千军万马的敌兵,而是庙堂之上的君王的猜忌。君王猜忌的根源就是将军

中国历史 《刘休仁功高震主》的历史故事

刘休仁功高震主刘休仁是宋文帝的第12个儿子,年仅10岁就被封为建安王,食邑两千户。此后官运亨通,加上他能力出众,很快就成为刘宋王朝的顶梁柱,位高权重,为刘宋王朝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当时,刘宋王朝的皇帝是

功高震主诸葛恪的故事

>  诸葛恪,诸葛瑾之子,之侄儿,吴国将领。诸葛恪年轻时就显露出非凡的才能,31岁时请命平定升杨之乱,匪忠平息,得数万猛士。在以后的征战中,谋略在先,武功在后,屡建战功。>>  病重时,任命他为太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