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保罗·劳特布尔——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贡献者

Posted

篇首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保罗·劳特布尔——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贡献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保罗·劳特布尔——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贡献者

保罗·劳特布尔——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贡献者

保罗·劳特布尔——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贡献者

保罗·劳特布尔简介

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

姓名:保罗·劳特布尔(PaulLauterber)

出生年代:1929年-

职称:科学家

国家:美国

个人情况:1951年获凯斯理工学院理学士,1962年获费城匹兹堡大学化学博士。1963年1984年间,劳特布尔作为化学和放射学系教授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在此期间,他致力于核磁共振光谱学及其应用的研究。劳特布尔还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推广应用到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领域。1985年至今,他担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医学核磁共振实验室主任。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他们的成就是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

保罗·劳特布尔成功的故事——抓住一点

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荣获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医学核磁共振实验室主任保罗·劳特布尔在获奖后吐露自己的心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让他牵挂了1/4世纪。而有关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保罗·劳特布尔提供的是一个基本点子。

“只出了一个点子”只是劳特布尔的一种谦虚,从1971年的研究到1973年取得突破,从80年代初第一台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的问世到如今这项技术在全世界的初步普及,劳特布尔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么一个平凡的点子,正因为有了这个点子的提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问世及其许多可能应用就显而易见了。正是劳特布尔的这个点子使得医学诊断和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使得人类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使得社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劳特布尔说,20世纪70年代初期,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当时还是一个有趣而且全新的研究领域,如今已在全世界得到初步普及,成为最重要的医学诊断工具之一。

劳特布尔还讲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在核磁共振成像仪造福人类的同时,他和他的家人也深受益处。只不过,他曾接受的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的结果并不好。他接着说,“无论检查结果好与坏,我还是希望核磁共振成像仪应该给人最客观的检查结果。”

如今处于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有价值的点子远远胜过那些简单意义上的繁复劳动。然而,像劳特布尔一样提出这们的“点子”的又有几人?好点子是在智慧的土壤上培育出来的奇葩,智慧的土壤又经过不断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才营养而成的。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每一次知识变革,都离不开一个人或一群人多年的苦苦思索、呕心沥血和不懈奋斗所成就,每一次进步都离不了那一个个看似简单的“点子”。

“点子”在生活中确实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看似简单的点子也许会让你重新鼓足生活的勇气,一个点子也许就是无尽的财富,这个经典的故事就是对其很好的诠释。

想出一个点子看似简单,但如果是一个对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点子,那这个点子的背后,是必定需要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那是一个人的一种不懈的追求,一种对思索的尊重,同时也需要一种很深的领悟力。

教育启迪

点子简单吗?它的背后往往蕴涵着的是丰厚的知识积淀,闪烁着的是多彩的智慧光芒。保罗·劳特布尔的成功就在于抓住了生活中的一个点子,才促使他走向了人生的成功。

抓住一点,就能使事情有所转机,可见这一个金点子的重量,可谁又知道这一个金点子的背后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这正是丰厚的知识积淀出来的结晶。

任何发明,任何研究,也许都是一个观点,一个想法的结果,但我们都知道,没有知识的积累,是不会有那个金点子的。

相关参考

基督教 问-保罗对基督教作出过什么贡献-

问:保罗对基督教作出过什么贡献?答:保罗是原始基督教的一位杰出的活动家,为原始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其地位虽在使徒彼得之下,但其实际贡献却应列在彼得之上。保罗的功绩可归纳为三方面:一、从公

知名人物 张直中人物简介

·张直中张直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雷达技术的主要先驱者;发展我国动目标显示雷达、单脉冲精密跟踪雷达、相控阵预警雷达等工程的倡导人;发展我国脉冲压缩雷达技术、脉冲多普勒雷达技术、微波成像雷达技术等的学

瑞士 瑞士·1991年10月16日恩斯特发现新核磁共振分光法

1991年10月16日恩斯特发现新核磁共振分光法理夏德·恩斯特(1933—),瑞士化学家。1933年8月14日生于温特图尔。60年代对核磁共振分光法产生兴趣,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简化核磁共振分光法,并提

知名人物 虞福春人物简介

·虞福春虞福春,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中国核教育主要奠基人之一。最先确立核磁共振化学位移效应,为核磁共振谱学奠定了基础;首次测定17O自旋值5/2,证实了存在自旋-轨道耦合的核壳层结构理论;精确测定2

法国 法国·1949年卡斯特勒提出“双共振方法”

1949年卡斯特勒提出“双共振方法”卡斯特勒(1902—),法国物理学家。1920年进入高等师范学校。1931年进入波尔多大学研究院,从事光谱学研究,1936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1941年到高等师范学

知名人物 张克潜人物简介

·张克潜张克潜,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微波电子学的开拓者之一。在微波真空电子学、声学成像及手征介质波导等方面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电子工程教育的发展、国防建设事业、国家“863”信息技术领域研究计划

晋朝历史 第八节 博闻强记 晋朝就有声音共振的故事

  有个成语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最早的出处是张华的《鹪鹩赋》,赋中形容鹪鹩这种小鸟“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  魏晋时的老庄之学很盛,“竹林七贤”就是这一门学问在当时的代表。张华也不能例外,他

急需2008年中考试题

·中考物理辅导透镜成像公式的学法指导·中考物理辅导透镜成像作图法的学法指导·平面镜成像考点例析·中考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解析·中考“声学”命题题型解读·代数定律·初中数学几何定理集锦·07中考复习:平面

知名人物 周立伟人物简介

·周立伟周立伟,电子光学与光电子成像技术专家,宽束电子光学理论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张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了宽束电子光学理论体系,由他领导研制的软件包设计各种变像管和像增强器,为我国

微画艺术与幻灯早在周朝时期就已存在

由于物理学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利用透镜成像原理,终于发明了将透明图片投映于白色幕上的光学器具--幻灯。大家一直以为幻灯是舶来品、洋货,其实不然,我们的祖先早已应用微画技术在周代发明了第一代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