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高行健——华人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

Posted 诺贝尔

篇首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高行健——华人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高行健——华人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

高行健——华人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

高行健——华人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

高行健简介

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

姓名:高行健

出生年代:1940年-

职称:剧作家、画家等

国家:法国

个人情况:高行健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江西赣州。目前为法籍华人。他1962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1966年—1976年,他进入了干校接受再教育。1979年去法国。

他早期在国内,是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于1978年发表第一部作品,1981年成为人民艺术作家。他创作了大量剧作,最为著名是《车站》《绝对信号》等话剧,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引起轰动。后来他又写了《野人》,采用更多探索手法,更展现出艺术魄力和深邃的历史感。《绝对信号》一剧,被列入“共和国50年10部戏剧”。高行健在大陆发表的作品不多,他在1981年发表《现代小说技巧初探》的小说评论,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

他的作品还有:《模仿者》、《躲雨》、《行路难》、《喀巴拉山》、《独白》、《冥城》、《彼岸》、《逃亡》、《生死界》、《对话与反诘》、《夜游神》、《山海经传》、《文学的理由》等

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将这一奖项授予高行健时称:将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文作家高行健,因为他是一名“举世公认、具有深刻洞察力和语言天才的作家,为中文小说与戏剧开辟了新道路”。事后报导中称他为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

高行健成功的故事——富有探索精神

语言乃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把人这感知的主体同对世界的认识联系起来。

——高行健《文学的理由》

2000年10月12日,瑞典文学院公告将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高行健。高行健的名字伴随着“谁是高行健?”的疑问,在一夜间传遍全球。

80年代初,高行健以《论现代小说技巧》名噪一时,当时文坛曾把他和冯骥才、李驰、刘心武并称为“中国寂寞空旷天空中飞起的四个漂亮风筝”。高行健对推动中国小说、戏剧的现代化有着相当影响力和积极性,他不但在理论上阐释了现代派小说、戏剧,还创作了《绝对信号》、《车站》、《野人》等,因而又被称为文坛的先锋人物。”高行健的文学艺术生涯受到他是演员的母亲的影响,高行健自小对对戏剧充满着崇拜之情,对文化工作也十分向往。

著名文艺理论家、散文家刘再复先生这样评论高行健本人及他的艺术作品:最具文学状态的人非高行健莫属。那么,何谓文学状态呢,这一点中国作家往往不太明确,而在瑞典、法国等具有高度精神水准的国家中,则是非常明确的。在他们看来,文学状态是一种非“政治工具”状态,非“集团战车”状态,非“市场商品”状态,是超越各种利害关系的状态。文学不可以隶属党派,不可以隶属主义,也不可以隶属商业机构,它完全是一种个人进入精神深层的创造状态。这一点高行健也很明确。他的所谓“自救”,就是把自己从各种利害关系的网络中抽离出来。而所谓逃亡,也正是要逃离变成工具、商品、战车的命运,使自己处于真正的文学状态之中。

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像莎士比亚那种的人文激情,也不是歌德那种的浪漫激情。在他的笔下,同样也没有英雄,没有伟人,更多的则是脆弱的人。在作品中,他强调了人性的脆弱。他写了很多脆弱的人,包括写他自己的脆弱与荒诞。高行健总是用很冷静的眼睛来看世界,包括自己。不仅看到这个世界的荒诞,而且看到自身的浑沌、荒诞。这点是高行健小说及其他作品中最突出的一点。他不断地向自己的内心挺进,不断揭开自己的内心灵魂。

他开辟了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是他往前走得十分重要的一步。他的戏剧更多体现的是哲学,而不是所谓的哲学戏。像《逃亡》,不是跟一个政治事件有什么联系,而是在一个政治背景下来讲一个道理:人可以从政治阴影当中逃亡,但是,很难从自我的地狱当中逃亡。实际上,天堂、地狱的标准都是在“我”心中。由此,高行健创造了一种“省观美学”。它不回避现实,在面对人间苦难的时候,他不突出悲观,而是冷静。他的作品的诗意不是来自浪漫的激情,而是来自冷静的关照。就这一点来说,就与大陆文学有着本质区别。

卡夫卡的现代意识加上慧能的禅的姿态、禅的眼睛,这二者加起来,就是所谓真正的高行健,就是与众不同的富有探索精神的高行健。

他的作品的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教育启迪

高行健的作品中无不体现出那种敢于打破常规,积极探索的精神概念。

他在残烛之年尚且能将不断的思考作为活着的前提条件,我们正是建功立业之时,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追求、探索,而安然面对每一天的生活呢?

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发展的中国社会其主题之一就是探索,在探索中获得创新、谋得发展。若没有人类的探索,我们就一定是无知的,社会也将是永远停滞不前的。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李政道——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

李政道——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李政道——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李政道简介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姓名:李政道(Tsung-DalLee)出生年代:1926年-职称:物理学家国家:美国个人情况:李政道,

美国最恨的人,造原子弹后跑来中国放了62年牛,成中国绿卡第一人

众所周知,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分享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也是获此荣誉的华裔,杨振宁的同门师姐琼·辛顿,可能大家都没怎么听过了,她的一生同样传奇,作为一个享誉全球的美国科学家,她本来有望享最好

历史人物 诺贝尔奖得主钱永健放言“我不是中国人”

最近,只要打开电脑搜索诺贝尔奖这几个只一定会出现屠呦呦三个大字。这又让我想起今年前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莫言,当我看到「莫言,中国诺贝尔奖第一人」我震惊了,我在想中国如此之大难道那么多年就只有莫言这一个获

谁有郑强教授在重庆大学的演讲视频

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六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年丁肇

历史人物 关于高行健的评价是怎样的

高行健的作品极具创意,永远不会重复自己,视野广阔,气势不凡,成就是世界级。——香港作家董桥>高氏作品着重人性描述,带有个人主义色彩,有时亦会掺入佛学和禅的思想。——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方梓勋>高行健

历史人物 关于高行健的评价是怎样的

高行健的作品极具创意,永远不会重复自己,视野广阔,气势不凡,成就是世界级。——香港作家董桥>高氏作品着重人性描述,带有个人主义色彩,有时亦会掺入佛学和禅的思想。——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方梓勋>高行健

历史人物 高行健的创作风格是怎样的

野性色彩>高行健作品够把理论思考与创作实践完整地融合在一起,使其作品不会像其他作品那样空洞,而是有了坚实的根基。叙述的作品、交流的作品、趣味的作品、复调的作品、动作的作品和完全的作品,这六种作品形态是

历史人物 高行健是谁

幼年时光>民国二十九年一月四日(1940年1月4日)生于抗战时期的江西赣州。父亲高运同是中国银行职员,母亲顾家骝是基督教青年会成员并做过抗日剧团的演员,二人均生于破落的大家族中。>民国三十一年(194

王赣骏——第一个把五星红旗带上太空的华人

   78年前的今天,1940年6月16日,物理学家、第一位美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王赣骏  1985年4月29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离开了地面,进

王赣骏——第一个把五星红旗带上太空的华人

   78年前的今天,1940年6月16日,物理学家、第一位美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王赣骏  1985年4月29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离开了地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