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李政道——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

Posted

篇首语: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李政道——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李政道——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

李政道——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

李政道——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

李政道简介

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

姓名:李政道(Tsung-DalLee)

出生年代:1926年-

职称:物理学家

国家:美国

个人情况: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抗战时期在国立浙江大学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50年获博士学位。1950-1951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51-1953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196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主任,浙江近代物理中心主任。199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研究的课题,除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外,还广泛涉及天体物理、流体力学、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广义相对论等领域。

神童博士——李政道

做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一个科学上的成就是许多在同一或相关领域中的研究者积累6的结果。没有过去的经验,没有现在的激励,就不会产生我们今天的观念和知识;没有将来的实验,我们今天的观念和知识也不能进化。虽然这许多因素构成了任何进步的整体,人们往往只记得最后光辉的收获而忘记了其中辛勤的耕作。


我们有限的人类智慧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奥秘,是一个永不终止的过程。

——李政道

李政道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个生意人,不过李政道小时候并没有被挣钱做生意迷住,而是一头扎进书海,成了一个博览群书的书呆子。他整天手不释卷,无论到哪都要带着书。抗日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他经常去茶馆读书——茶客们在谈天说地,他却能静下心来读书。

李政道一直保持着酷爱读书的习惯。博览群书让他对艺术和历史产生了异常的兴趣。李政道独特的学习方法:每读一本书,他总是先看提出的是什么问题,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然后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作者的论述进行比较。

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中度过的。抗战时期,上海被日本人占领,李政道全家到了江西,他在赣州念完了中学后,被录取到当时已经迁到贵州的国立浙江大学,但是不久日本人就逼到贵州,他就进入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这样的辗转波折,使李政道耽误了不少时光。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神童的话,那么李政道毫无疑问就是一位神童。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于是他只身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成了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博士研究生。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被誉为“神童博士”,当时他才23岁,这在美国教育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在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中,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之前,“宇称守恒定律”(俗称为“左右对称定律”),一直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按照这一定律,两个可以互为镜像的基本粒子,具有同样的物理性质。在过去,任何物理学上的理论,只要违反了“宇称守恒定律”,就会马上遭到否决。而李政道和杨振宁步入物理学研究领域之际,正是粒子物理发展的一个全新时期,被科学家称为“二次世界大战后物理学最兴奋的年代”。李、杨在研究中对“宇称守恒定律”提出大胆质疑,即它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1956年6月,他们完成了题为“对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的质疑”的经典论文。为了用实验证明这一大胆的设想,与李政道同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领导了一个实验小组,利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进行验证。最后,终于证实了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理论,由此宣告“宇称守恒定律”这个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下予以推翻。

1957年12月10日,李政道领取诺贝尔奖那天,正是瑞典大学放假的日子,好多的同学都到宴会的地方来庆祝、唱歌。以往这个时候都是由文学奖得主代表所有得奖者来回答问题,但是那天同学们却点名要李政道来讲,因为他们觉得李政道看上去和他们年纪差不多。盛情难却,李政道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孙悟空觉得自己神通广大,结果它落在如来佛的手里,他看到五根柱子,但是怎么跳也跳不出去。这正好像我们做科学的人掌握在自然界的手里一样,我们觉得自己对科学的了解广而且深,可相对来说,与科学的真理还相差很远。

曾有记者问李政道如何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李政8道说道:“创新不光是要胆子大,科学的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根基。宇称守恒定律也是有它的根基的,是前人用实验证明了的。创新两个字包含了两层意思,即好的和新的东西。凡是新的东西都把旧的包在里面,用所有过去的知识都能解释得通,所以创新不光要大胆,还有具备分析的能力,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

教育启迪

从著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身上,我们得知不论是学习活动不是研究活动,都必须学会发现有现实意义和有创造性的问题,并提出、研究这些问题,孜孜追求。如果只学会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那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终身的学习,学海无崖的学习,学无止境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真正的学习是毕生的;真正的学习是崇高的;真正的学习是神圣的。

相关参考

如何评价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

...果改变了这一切,吴健雄应该当之无愧地与他们共同分享诺贝尔奖。(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史坦伯格评)吴健雄为世界顶尖的女性实验物理学家,她的意志力和对工作的投身,使人联想到居里夫人,但是她更加的入世、优雅和...

谁有郑强教授在重庆大学的演讲视频

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六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年丁肇

朱棣文小学,著名的美籍华人

著名的美籍华人1,骆家辉骆家辉(1950.01-),美籍华裔政治家。民主党党员。于1950年1月21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祖籍中国广东台山二区明塘乡湾头吉龙村(现广东省台山市水步镇长塘吉龙村)

历史人物 中国最后一位大师叶企孙,也是被时代抛弃得最远的大师

我们都知道中国科技界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有“航天之父”赵九章,有“光学之父”王大珩,知道华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却不知道他们的老师——中国当代物

此人比钱学森厉害,美国三道军令拦截回国,世界欠他一个诺贝尔奖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人,埋没了赵老师的光荣。”——李政道愿将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祖国二字,是我们所有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是我们最深刻的眷恋。只解沙场为国,,何须马革裹尸还。今天的中华民族已经走

知名人物 高行健——华人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

高行健——华人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高行健——华人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高行健简介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姓名:高行健出生年代:1940年-职称:剧作家、画家等国家:法国个人情况:高行健原籍江苏泰州,出生于江西赣州

历史人物 赵忠尧的学生都有谁 如何评价赵忠尧

赵忠尧尽管赵忠尧与诺贝尔奖、两弹一星都没能结缘,但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其中就有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朱光亚等人,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圆了他对诺贝尔和两弹一星的遗憾。赵忠尧的

历史人物 炮轰其根本不懂热力学

束星北王竹溪和束星北都是我国优秀物理学家,也培养出了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诺贝尔奖得主,在物理学界都有着卓越贡献。两人曾经有过交锋,但似乎是束星北单方面“吊打”王竹溪,场面相当尴尬。王竹溪到底做了什么让

历史人物 炮轰其根本不懂热力学

束星北王竹溪和束星北都是我国优秀物理学家,也培养出了杨振宁、李政道这样的诺贝尔奖得主,在物理学界都有着卓越贡献。两人曾经有过交锋,但似乎是束星北单方面“吊打”王竹溪,场面相当尴尬。王竹溪到底做了什么让

法国 法国·1903年、1911年居里夫人两次获诺贝尔奖

1903年、1911年居里夫人两次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名玛丽(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出生于波兰华沙一个医生家庭。1891年到法国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学习物理,1893年获得物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