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国让梨的孔融为什么会死于不孝之罪?

Posted 三国 孔融

篇首语: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她的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三国让梨的孔融为什么会死于不孝之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揭秘三国让梨的孔融为什么会死于不孝之罪?

大家肯定知道孔融让梨的典故吧,在小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向孔融一样要尊敬兄长,孝顺父母。但是你肯定不会相信让梨的孔融竟是死于不孝之罪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孔融长大后的故事应该会知道一些。小说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其中就有一路是北海太守孔融。历史上的孔融,的确也做过北海太守,太守是汉代地方长官,孔融长大后还是很有出息的。《三让徐州》一回里,陶谦也向孔融求救,孔融也慷慨出兵。不少人喜爱的三国名将太史慈,历史上其实也曾做过孔融的部将。

当然,小说毕竟和历史不完全一致。《后汉书•孔融传》里记载了不少孔融的事迹,在这里选几件可圈可点的,给大家分享:

东汉末年“党锢之祸”中,忠臣张俭受到奸党的迫害,逃亡到了孔融家中,当时孔融的哥哥孔褒不在家,孔融便做一回主,收留了张俭。后来,张俭藏匿于孔融家的事情泄露,张俭逃走,奸党搜捕到孔融家,将孔融一家抓了起来。奸党不知究竟是谁做主收留张俭,结果兄弟二人争着承担罪责,孔融说“是我做的主,要杀就杀我!”哥哥孔褒说:“张俭认识我,他其实是来找我的。不关孔融事。杀我吧!”孔融的母亲也站了出来:“我是他们的母亲,家人犯事,应该追究长者。我应当受死!”这便是历史上感人肺腑的“一门争死”。后来,还是孔融的哥哥孔褒被害。但孔融为兄争死的高贵品格也开始传开。历史上的孔融不仅是孝子,更是义士。

孔融虽然道德高尚,但也不乏狂放不羁的名士风流。他的名言“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就是这种名士范儿的生动体现。但恰恰也是这种任性放荡的名士范儿,将孔融引向了死地。一次,曹操攻下邺城,曹操的儿子曹丕霸占了邺城原主人袁熙的妻子甄氏为妻。孔融于是对曹操说:“很好啊。这就好比周武王灭了纣王,便把纣王的妃子妲己赐给周公。”曹操愣了一下:“您说的这个故事出自哪本古书?”想不到孔融的回答是“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意思是从现在你们的做法看,可以推断古人也是这么做的。

曹操大怒:这不是讽刺我们父子吗?于是便记恨孔融。最后找了一个叫路粹的无耻文人,给孔融捏造了一大堆罪状,而最大的罪状竟然是不孝。路粹捏造的事实里说:孔融曾经说过,父子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恩情。父亲生孩子只不过是情欲的结果而已等等。汉献帝听信了这些污蔑,于是下令杀了孔融。值得一说的是,无耻文人路粹捏造的那一段“父子之间没有恩“的话,竟然在新文化运动中被奉为经典,被某个伟大的思想家写进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里。不知孔融再世,会作何感想。由此也可见新文化运动推崇的,究竟是些什么东西。

孔融被捕时,他的两个儿子仍然悠闲地下棋,别人问为啥不逃跑,这两个孩子说了句天才的话:“哪有鸟巢毁了,巢里的鸟蛋还不破的道理?”其实,这两个孩子心里早就做好了和父亲一起赴死的准备。这句话,既是对死亡的蔑视,也是对黑暗的绝望。孔融的儿子,依然遗传了孔融的高贵基因。

孔融不仅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文学史上的“建安七子”就有孔融。有趣的是,将孔融列为“建安七子”的,正是孔融讽刺过的曹丕。曹丕对孔融的评价是“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不能持论,理不胜辞。”应该算是十分中肯的评价。孝子孔融,长大后便成了义士孔融、名士孔融。在这其间我们看到了道德生命的成长、成熟和传承,看到了活泼泼的生命力的自然流淌。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忠义之人自有天鉴,故他的让梨之举也可千古流芳!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小时候的孔融会让梨,长大后的孔融有什么思想抱负

小时候的孔融会让梨,长大后的孔融有什么思想抱负?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这是北海太守孔融的毕生理想,他也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孔融>提到孔融,最先想到的应该是孔

历史人物 小时候让梨的孔融,长大以后曹操为什么说他不孝?

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没有人不知道,才几岁大的小孩,就知道尊老爱幼,也不愧是孔子的后人了。但是很多不了解孔融的人,可能也就到此为止,没有关注过他长大以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孔融长大之后,在三国曹魏阵营,

孔融怎么死的?他为何成为不忠不孝之徒?

  谁也想不到,让梨的那位孔融后来竟然长歪了,成不忠不孝之徒!  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但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他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小编读小学的时候,还被收录进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语文课本中。  孔融四岁

孔融4岁让梨后因却因不孝言论被曹操处死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这个一直以来被我们当作楷模的人物,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劣行”。建安元年,袁绍之子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形势危在旦夕。孔融害怕有损其处变不惊的名士形象,仍饮酒作诗从不督战。直到敌

孔融4岁让梨后因却因不孝言论被曹操处死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这个一直以来被我们当作楷模的人物,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劣行”。建安元年,袁绍之子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形势危在旦夕。孔融害怕有损其处变不惊的名士形象,仍饮酒作诗从不督战。直到敌

历史人物 孔融让梨长大后为什么变得不孝了 孔融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孔融这个人大家不会陌生,小时候就听到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以孝道留存在我们的心中,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并不公平,因为这个人在长大之后的所有言论都没有和孝有关的东西,最后因为言论过激被处

历史人物 孔融怎么死的

  谁也想不到,让梨的那位孔融后来竟然长歪了,成不忠不孝之徒!  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但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他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小编读小学的时候,还被收录进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语文课本中。  孔融四岁

曹操为何非要杀掉曾经让梨的孔融

孔融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演义中,曹操打算出师讨伐刘备,继而进攻东吴。孔融在朝堂上点破曹操的狼子野心。曹操一怒之下,拿孔融祭旗,随后率大军出征。这是虚构。历史上,没有曹操出征拿孔融祭旗这一说

四岁让梨的孔融,十岁怎么样了

大家知道孔融,想必都是年少时读《三字经》的那句「”融四岁,能让梨”知道他的。之所以被后世广为人知,是因为当时年仅四岁的孔融被视为神童,小小年纪还有「”四岁让梨”的佳话广为流传,被世人交口称赞。孔融是东

历史秘闻 四岁让梨的孔融,十岁怎么样了

大家知道孔融,想必都是年少时读《三字经》的那句「”融四岁,能让梨”知道他的。之所以被后世广为人知,是因为当时年仅四岁的孔融被视为神童,小小年纪还有「”四岁让梨”的佳话广为流传,被世人交口称赞。孔融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