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怎么死的?他为何成为不忠不孝之徒?
Posted
篇首语: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融怎么死的?他为何成为不忠不孝之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融怎么死的?他为何成为不忠不孝之徒?
谁也想不到,让梨的那位孔融后来竟然长歪了,成不忠不孝之徒!
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但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他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小编读小学的时候,还被收录进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语文课本中。
孔融四岁的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孔融每次都拿最小的那一个。他父亲看了疑惑,就问他为什么不拿大的?
孔融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所以理应拿小的梨。”于是《三字经》中就有了“融四岁,能让梨”之语。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一个极具道德教育意义的故事,倡导的是谦让的美好品德。这样一位榜样式的人物,让大家想不到的是长大之后却成了不忠不孝之徒,为何?
这事儿还与一个男人脱不开关系,便是曹操。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知道,孔融最后被曹操拿来祭旗了。
说的是曹操准备出兵刘备,进而进攻东吴,孔融却点出曹操狼子野心,因此惹怒曹操,盛怒之下杀孔融,随后照常出兵。
虽然历史上孔融没有被拿来祭旗,但的确死在曹操的手上。建安十三年,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将孔融处死,并且还诛杀他全家。
孔融被杀之后,许昌没有人敢给他收尸,和他交好的脂习前往抚尸说:“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
这事儿被曹操知道,连脂习都被抓了,辛亏遇到赦免才活命。孔融的不忠不孝,与曹操脱不开关系。
曹操本身就是矛盾的综合体,既爱才又妒才,既君子也小人。孔融到他手底下工作的时候,渐渐察觉曹操的狼子野心,由此后来经常与曹操相对。
曹操攻打邺城,袁绍家的妇人多被俘虏。曹操之子曹丕娶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看不惯,于是写信讥讽:“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
后来曹操征讨乌桓,孔融又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
孔融也是毒舌,说话偏激,因此常常惹怒曹操。而他本人是名士,说出的话常常受到时人的议论。曹操害怕孔融会妨碍自己的大计,于是就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上奏,诬陷孔融以上罪名,随后将其斩杀。
至于孔融不孝之名,是因为他确实说过一些比较有争议的话。他曾说:
“父与子,有什么恩义?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
“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
“闹饥荒时,有点吃的,如果父亲不好,便宁肯拿给别人去吃”。
如此一来,孔融就成了不忠不孝之徒,对此你怎么看呢?
相关参考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也是汉末的大名士。在文学史上是“建安七子”之首。孔融于建安元年投靠曹操,历任少府等职,但在建安十三年,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将孔融杀掉了。孔融认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好比装了物体的瓶子,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也是汉末的大名士。在文学史上是“建安七子”之首。孔融于建安元年投靠曹操,历任少府等职,但在建安十三年,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将孔融杀掉了。孔融认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好比装了物体的瓶子,
历史人物 孔融为什么留下了不孝的名声?孔融不喜欢曹操为什么还要跟着他?
孔融让梨让我们知道孔融是一位非常懂得谦让的人,但是孔融被杀的理由却是不孝,孔融到底做了什么呢?其实孔融也算是一位大才子了,但是嘴巴实在太过厉害,简直把冷嘲热讽做到了机制,而且对象还是曹操。但很奇怪的一
讲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东汉末年
讲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东汉末年
孔融,鲁国人,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三字经》中有“融四岁,能让梨”,传承至今。那么孔融是否真如四岁之时那般孝敬父母兄长吗?有野史记载孔融的死,是因为他的不孝占了很大一方面。三国人物孔融孔融是
三国演义和民间戏曲中,马超英武过人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一杆长枪所向披靡,号称「”神威天将军”,渭水河畔曾经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然而真实历史中的马超,却堪称不忠不孝,甚至于晚年都十分凄凉。不孝——三国第一
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没有人不知道,才几岁大的小孩,就知道尊老爱幼,也不愧是孔子的后人了。但是很多不了解孔融的人,可能也就到此为止,没有关注过他长大以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孔融长大之后,在三国曹魏阵营,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大家肯定在小时候都听过,而且听过的次数不仅一遍,其实我们的父母会为我们不断重复讲述这个故事,也是希望我们能像孔融那样,养成一个谦逊、礼让的道德品质。孔融能在四岁就懂得让梨,的确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