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4岁让梨后因却因不孝言论被曹操处死
篇首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融4岁让梨后因却因不孝言论被曹操处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融4岁让梨后因却因不孝言论被曹操处死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这个一直以来被我们当作楷模的人物,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劣行”。
建安元年,袁绍之子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形势危在旦夕。孔融害怕有损其处变不惊的名士形象,仍饮酒作诗从不督战。直到敌军破城,他才仓皇出逃,被丢下的妻子和孩子因此殉难。
东汉末年的名士孔融,书上说是由于得罪了曹操而被处死的,其实是因为他的"不孝"观点,受到社会谴责。当时的曹操是"国家元首",发布处死他的命令只不过小菜一碟。
小时候的孔融,因"让梨事件"而成为家长们教育孩子的经典,直到50年代出生的国人还十分敬仰。《三字经》云:"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据当时公布的罪状,孔融主要有两条:一是说:"父与子,有什么恩?论其本义,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二是说:"闹饥荒时,有点吃的,如果父亲不好,便宁肯拿给别人去吃"。
这样的"反动言论",当然是"不孝"。所以,曹操得知此事后,根据当时的政策就马上处死了孔融。发布的布告上说:"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至于处死孔融是否也有政治斗争的原因,那是另外一个案例。
孔融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相悖,不仅屡屡反对曹操的决定,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使曹操难堪,如反对恢复肉刑、讥讽曹丕私纳袁绍儿媳甄氏、嘲笑曹操征乌桓、反对曹操禁酒。古代社会没有媒体,当时的社会舆论就是被孔融这样的名士所掌握,而孔融质疑"孝"的存在意义,对社会产生了很负面的影响,被杀是在情理之中的。
建安元年,孔融结识了比自己小二十岁的祢衡,上书给曹操称道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荦。……忠果正直,志怀霜雪"。但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很有才华的建安作家,终于因为性格狂傲,不容于当世,而过早地招致了杀身之祸。祢衡的死,无疑是预示了孔融命运的结局。
在汉末,社会动荡不堪,作为一个有着相当背景和威望的学者,孔融的社会地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专家",他的一言一行关系到人们的行为规范。他拿了高薪不去做与"和谐"相关的社会工作,而乱发言论,是很不应该的。何况有的事情是可以做,但不能说的。你不为社会做好事也罢了,那也不能教唆人们去做不孝的事情。此外,你还参与政治和政府作对,不被曹操除去才怪。
对于自己真正的死因,孔融在他的《临终诗》中表达得很清楚:"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孔融让梨长大后为什么变得不孝了 孔融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孔融这个人大家不会陌生,小时候就听到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以孝道留存在我们的心中,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并不公平,因为这个人在长大之后的所有言论都没有和孝有关的东西,最后因为言论过激被处
大家知道孔融,想必都是年少时读《三字经》的那句「”融四岁,能让梨”知道他的。之所以被后世广为人知,是因为当时年仅四岁的孔融被视为神童,小小年纪还有「”四岁让梨”的佳话广为流传,被世人交口称赞。孔融是东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孔融的结局却并不那么完美。因他的一时口舌之快,导致全家被杀。但他七岁的小女儿在被杀之前说了八个字,却成了千古名句,流传至今。孔融是鲁国人,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从
大家知道孔融,想必都是年少时读《三字经》的那句「”融四岁,能让梨”知道他的。之所以被后世广为人知,是因为当时年仅四岁的孔融被视为神童,小小年纪还有「”四岁让梨”的佳话广为流传,被世人交口称赞。孔融是东
孔融无人不晓,“孔融让梨”的故事成为了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典范,孔融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品性善良、尊进兄长的形象。长大后的孔融在乱石中从政失败,以不孝、谋反之最被处死,给世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为何曹操欲
孔融无人不晓,“孔融让梨”的故事成为了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典范,孔融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品性善良、尊进兄长的形象。长大后的孔融在乱石中从政失败,以不孝、谋反之最被处死,给世人留下一个难解之谜:为何曹操欲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大家肯定在小时候都听过,而且听过的次数不仅一遍,其实我们的父母会为我们不断重复讲述这个故事,也是希望我们能像孔融那样,养成一个谦逊、礼让的道德品质。孔融能在四岁就懂得让梨,的确是一
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没有人不知道,才几岁大的小孩,就知道尊老爱幼,也不愧是孔子的后人了。但是很多不了解孔融的人,可能也就到此为止,没有关注过他长大以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孔融长大之后,在三国曹魏阵营,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大家肯定在小时候都听过,而且听过的次数不仅一遍,其实我们的父母会为我们不断重复讲述这个故事,也是希望我们能像孔融那样,养成一个谦逊、礼让的道德品质。孔融能在四岁就懂得让梨,的确是一
孔融4岁让梨,这个故事我们再小学课本都学过了,可很少有人知道孔融长大之后干什么了,最后又哪些成就?孔融长大后正是三国时期,动@乱不堪,可谓是社稷不振,宗庙不修。然而孔融长大后也是一副愤@青的样子,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