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被曹操处死,七岁女儿说了8个字,字字扎心,成千古名言
Posted 儒家
篇首语:人凭志气,虎凭威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融被曹操处死,七岁女儿说了8个字,字字扎心,成千古名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融被曹操处死,七岁女儿说了8个字,字字扎心,成千古名言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孔融的结局却并不那么完美。因他的一时口舌之快,导致全家被杀。但他七岁的小女儿在被杀之前说了八个字,却成了千古名句,流传至今。
孔融是鲁国人,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有特别的好学。孔融身为儒家创始人的后代,自然也非常推崇儒学,奉行君子之道。但是,孔融也有个不太算缺点的缺点,那就是他很喜欢抨击议论时政,而且言辞还特别的激烈。
公元204年,曹操攻下了邺城,袁熙败走,其家眷族人都还留在邺城。袁熙的老婆甄氏长得十分貌美,曹操和曹丕对甄氏都势在必得。眼看马上就要上演一幕,父子争夺人妻的戏码了。谁知,此时孔融竟跳了出来,成功吸引了曹操的火力。
孔融写信给曹操:“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但是,曹操却不知道孔融这说的是什么典故,于是就问孔融这话是什么意思。孔融回答曹操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曹操一听:哟,这人是在拐弯抹角的骂我们呢!于是,曹操就在心里默默的给孔融记下来一笔。
建安207年,连年饥荒战乱,导致百姓开始起义。曹操考虑到国家民生的大计,上表请求禁酒。孔融是嗜酒如命的人,他一听立马写了长篇大论的信件寄给曹操,表达出自己不愿意禁酒的观点。孔融的信件中,言辞激烈,多有对曹操的无礼。
曹操可不是什么胸怀宽广的人,他已经被孔融几次三番的挑衅给惹火了。后来,孔融越发不能忍受曹操,认为他太过奸诈,多次出言不逊,触犯曹操。
最后,曹操终于爆发了,以“违反天道,败伦乱礼”的罪名要杀孔融。不仅如此,曹操还要杀了孔融的家人。孔融本来还不太害怕,自己活了五十多岁,就算现在死去又怎样,总是不用再面对曹操了。
但是,他突然又想到了自己一双儿女,男孩才九岁,女孩才七岁。孔融觉得很对不起他们,都是因为自己呈一时口舌之争,连累的家人和孩子。于是,孔融向抓捕他的侍卫求情,说自己的孩子还这么小,他们没有犯什么错,请放他们一命。
侍卫没有说话,孔融的女儿却说了一句话:“覆巢之下,复有完卵?”果然,最后曹操还是命人将孔融的一双儿女都给杀掉了。不过,孔融的女儿临死说的那句话却流传了下来,一直被后世引用。
相关参考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孔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
在古人心目中,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从字面上也很好理解,把从祖宗那里继承而来的一切,传给后世子孙,使家族的香火可以延续不断。如果后继无人,不但有可能遭到邻里的嘲讽,自己也会觉得对不起祖宗,所以古代才
历史秘闻 李逵母亲被老虎吃掉后,宋江却笑着说了22个字,字字扎心
水浒梁山泊的那些好汉当中,武功层次不齐,性格也各不相同,但要说谁对宋江最忠心的话,非黑旋风李逵莫属。李逵皮肤黝黑,身体壮如牛,父母给他起了个“铁牛”的小名,江湖人称“黑旋风”。按照常理来说,宋江对李逵
中国古代的婚姻,一直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连皇帝的儿女也不例外。不过他们的婚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政治联姻。乾隆时期,最受宠的公主,就是令妃生下的第一个孩子,历史上的固伦和静公主,常被人称作
孔融是东汉名士,我们很多人知道他可能是因为小学课本中孔融让梨的故事吧。孔融不仅是建安七子之一,更是孔圣人的二十四世孙。孔融这个人刚正不阿,而且非常忠于汉室。但是这样的人物,生在于乱世三国,那注定是不会
孔融被曹操灭三族,临死前请求放过一双儿女,女儿说8字流传至今
《陆游家训》里有这么一句话:「”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说的是孩子小时候太聪明、喜欢出风头的话,不见得是好事,父母遇上这种情况应该感到担心,不应该感到喜悦。历史上著
刘备听说黄权投靠曹魏,一点都不生气,随口说出9个字,字字扎心
刘备虽然家底很薄,与家大业大的曹操、袁绍没得比,但他的人格魅力很强大,加之喊的口号响亮,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大批人才主动投奔,刘备逐渐组建了实力不俗的班底,才有后来的三足鼎立。但是,也有人弃刘备而去,黄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这个一直以来被我们当作楷模的人物,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劣行”。建安元年,袁绍之子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形势危在旦夕。孔融害怕有损其处变不惊的名士形象,仍饮酒作诗从不督战。直到敌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这个一直以来被我们当作楷模的人物,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劣行”。建安元年,袁绍之子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形势危在旦夕。孔融害怕有损其处变不惊的名士形象,仍饮酒作诗从不督战。直到敌
唐高宗的名气略逊于父亲唐太宗,不过他能力也不差,提拔的多数大臣都称得上贤才,开创了盛极一时的“永徽之治”,并将大唐版图扩张到最大。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唐高宗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曾任命一位无才无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