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为何会对葫芦崇拜?其中有何历史
篇首语: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拉祜族为何会对葫芦崇拜?其中有何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拉祜族为何会对葫芦崇拜?其中有何历史
中国拉祜族的支系苦聪人的图腾是葫芦。他们视葫芦为自己的始祖和保护神,至今仍把葫芦看作女性美的象征,男子择偶追求的女性的乳部、腹部和臀部的标准都与葫芦相似。他们给孩子取名时,都要带一个葫字,希望孩子长大成婚后,也像葫芦一样,生下更多的孙男孙女;习惯在小孩的帕子和衣领上钉上葫芦籽,以为这样鬼魔不会挨身;把葫芦当作家庭贫富的标志,摆在门前或吊在屋梁上,有的门前堆放四五十个葫芦,以示富有;用葫芦制作各种用具,至今仍喜欢用葫芦做的瓢、碗、勺等器具和芦笙等乐器,对不能用葫芦代替的鱼篓、斧头、木雕等用具,也要制成葫芦状。
这种习俗的由来是:相传很久以前,洪水漫天,人都淹死了,只有两兄妹躲在一个大葫芦里在汪洋大海中随波逐流漂泊了7天7夜,幸存下来,后来他们结为夫妻,繁衍了后代。
又传说,远古时代,洪水之后,世界上只剩下一个孤儿。一天,他在池塘边玩耍,有一条小红鱼吐了一粒葫芦籽给他。
孤儿把它种在自己的茅棚外,不久结了许多葫芦。一天夜里,一声巨响,一道金光,从葫芦里走出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与孤儿结成夫妻,从此,人类便繁衍了下来。因此,葫芦便成为苦聪人的图腾被崇拜。
相关参考
葫芦笙在拉祜族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函并深为人们所喜爱;其制作工艺及其在民间的传承独具特点,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这一工艺逐渐形成相对集中的产
葫芦笙在拉祜族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函并深为人们所喜爱;其制作工艺及其在民间的传承独具特点,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这一工艺逐渐形成相对集中的产
相传,在很久以前,地球上爆发了一次空前的水灾,洪水把一切都吞没了,面对滔天的巨浪,人类的祖先为了保存一点人类繁衍的希望,把五十对男女分别放进了五十只大葫芦里,并把葫芦放进水里,让它随波漂流,其中的一只
相传,在很久以前,地球上爆发了一次空前的水灾,洪水把一切都吞没了,面对滔天的巨浪,人类的祖先为了保存一点人类繁衍的希望,把五十对男女分别放进了五十只大葫芦里,并把葫芦放进水里,让它随波漂流,其中的一只
芦笙舞是拉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在节日集会或有的祭祀活动时,均跳此舞。拉祜族与同属氐羌族群的彝族一样,崇拜葫芦,把葫芦视作祖先诞生的母体的象征。芦笙舞的动作,除有少数为祭祀活动时的特有动作外,绝大
佤族是以牛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牛在阿佤人心目中是吉祥、神圣、高贵、庄严的象征。佤族对牛的崇拜,产生出一系列与牛有关的文化现象。透过这些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感知佤族对牛崇拜的文化心理。在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佤族是以牛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牛在阿佤人心目中是吉祥、神圣、高贵、庄严的象征。佤族对牛的崇拜,产生出一系列与牛有关的文化现象。透过这些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感知佤族对牛崇拜的文化心理。在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古代拉祜族信仰原始宗教。拉祜族原始宗教的基本内容分为原始宗教观念和原始巫术。拉祜人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火、草、木、鸟、兽、山、坝、江、河、石、铁甚至建筑物、工具、旧居地址等等都附有特定“尼...
在松花江上游吉林乌拉一带的满族聚居地,仍流传着一句古谚——“鹰狗无价”。在某些满族姓氏的宗谱上,绘有振翅起飞的鹰图案,甚至在其先人的墓碑上,也刻有鹰的形象。在善于讲古的满族老人的口碑中,鹰是拯救其先祖
“新米节”又称“尝新节”,拉祜语称“扎西长”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传说,拉祜族的祖先扎迪、娜迪从葫芦出来后,地面上没有吃的,只能用山茅野薯充饥、“厄萨”天神把五谷种子给了他们,教会他们种地了;拉祜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