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乾嘉汉学
Posted 学派
篇首语: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乾嘉汉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乾嘉汉学
乾嘉汉学
清朝雍正、乾隆两代,对知识分子实行高压和利诱两手政策,残酷的文字狱促使大批知识分子脱离政治、逃避现实,钻进古书堆中,兴起对经书的文字、音韵、名物、训诂和古代典章制度的考据。复兴的这种汉学,经学史上称为汉学,亦称“朴学”、“考据学”,因其盛行于清代乾隆、嘉庆两朝,又称为“乾嘉学派”。
乾嘉学派重视考据、训诂,学风平实、严谨,以经学为中心,衍及文字音韵、名物训诂、史籍考订、方舆地志、天文历算、金石乐律等各个方面,通过校勘辑佚古代文献,对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学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总结,业绩卓著,超越以往,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乾嘉学派分为吴派和皖派两支,稍后,又有扬州学派。吴派得到皇帝的支持,皖派得到学术界的推崇。吴派即苏州学派,以惠栋(1697-1758年)为开创者。惠栋的学术是从曾祖惠有声、祖父惠周惕、父亲惠士奇四代积累的文化资源中派生出来的。惠栋凭借自己家庭的“古学”和“经书”倡导汉学,并传授给惠氏家族以外的学者,创建了苏州学派,即吴派。嘉定士子王鸣盛、钱大昕于1750年到苏州求学,以后成了乾隆年间知名的汉学家。常州人赵翼也是吴派名家。皖派即徽州学派,以戴震(1723-1777年)为创始者。戴震的思想、学说还影响了扬州刘氏家族。
吴派和皖派,作为清代汉学的两大派别,他们治经的特点,虽然专以汉儒经学为宗,推崇东汉许慎、郑玄之学,但二者又各有不同。吴派治经提倡复兴汉儒经说,以汉儒之是非为是非,凡古皆真,凡汉皆好,固守汉儒之说,而滋烦琐流弊。皖派治经虽也尊汉儒经说,但多注重发挥己见心得,善于通过文字训诂明经释义,求真求实,少盲从拘守之弊。就清代汉学总体而言,他们治经,都回避了通经致用的为学宗旨,成为为考据而考据的专门学问。但是皖派代表戴震等人,则又能由故训以明义理,治经典而求治社会,又不同于吴派经学而关注社会问题。
扬州学派也是此期的学术流派,是乾嘉汉学的重要分支,其学术渊源远师顾炎武,近承乾嘉学派的吴派、皖派两方面,形成于清乾隆、嘉庆时期,在经学、小学、校勘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研究将乾嘉汉学推向巅峰,并在历史转折时期开启了近代学术之先河。扬州学派的前期学者在治学方法上较之吴、皖两派有很大改进,他们把辑佚、校勘、注释等研究手段熟练地加以综合利用,兼顾训诂与义理,解经更具精确性。他们不仅讲究贯通群经,而且追求经学与诸子学及史学的融会。注重经世致用,为晚清经世派的先驱。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江藩、汪中、刘台拱、凌廷堪、焦循、阮元、任大椿、王念孙、王引之、朱彬、刘宝楠、刘文淇、薛传钧、汪喜孙、焦廷琥、刘恭冕、刘毓崧等。
乾嘉学术之所以被称为“朴学”,就是因为其文风朴实,重视实证。每考证一义,必要搜集大量相关材料,旁征博引,锲而不舍,然后得出结论。在诸经的校订疏解中,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具有较大的贡献。
(吴淑娟 洪秋兰)
相关参考
什么是乾嘉学派?乾嘉学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因为它采用了汉朝儒生训诂考订的治学方法,与着重于理气心性抽象议论的宋明理学有
乾嘉学派乾嘉学者的成绩主要在校注、辨伪和辑佚3个方面。校注方面,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吴士鉴、刘承干的《晋书斠注》,都是很好的注本。辨伪方面,阎若璩成就最大,他花了30年的心血证明了1
学者们认为,乾嘉之际清朝的盛衰之变,不但对19-20世纪的中国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兴衰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彻底终结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繁荣,使康乾之世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个辉煌
石貴銀,俗稱石老銀,男,苗族,生年不詳,戰死於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永綏廳下十裡岩鑼寨(今花垣縣排碧鄉岩鑼村)本家人。石貴銀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從小跟隨父母上山打柴,放牛放羊。兄姐三人勤勞而
清朝时期海盗活动盛行,主要与沿海省份外贸发达、海洋广阔有关,海洋武装团伙的出现,一开始便是与劫商劫渔连在一起。这些海盗活动有好几类:有专门进行海上走私的;有抢劫来往商船的;也有通过进扰沿海地区以进行反
公元1101年兴汉学西夏统治者对汉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突出表现在汉学的兴盛。西夏初期,为培养党项贵族所需人才,曾兴办善学。随着西夏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汉文化影响的扩大,统治者转而重视汉学。夏崇宗在位时,
问:俾丘林如何成为汉学家?答:俾丘林(Бичурин,1777—1853),是修士大司祭。任俄国东正教驻北京第九届传教士团团长。楚瓦什族人,出生在一个下级神职家庭,取教名雅金夫。毕业于喀山宗教学校。曾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岳忠豪井上陈政(1862年——1900年),原名楢原陈政,1862年出生于江户没落楢原家,后因家贫被迫过继
历史人物 清朝史学家、汉学家钱大昕简介,钱大昕默坐观弈的故事
人物生平钱大昕生于雍正六年正月七日(1728年2月16日),死于嘉庆九年十月二十日(1804年11月2日)。早年,以诗赋闻名江南。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高宗弘历南巡,因献赋获赐举人,官内阁中书。十
惠栋(1697年11月18日~1758年6月27日),清朝汉学家、易学家。汉学中吴派(苏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字定宇,号松崖,学者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元和(今江苏吴县)人。祖周惕,父士奇,皆治《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