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郑和下西洋到过哪些地方
Posted 国家
篇首语:进学致和,行方思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郑和下西洋到过哪些地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郑和下西洋到过哪些地方
郑和下西洋到过哪些地方
郑和,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1371年出生于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马和,小字三宝。相传郑和的37世祖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其祖父和父亲都曾到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圣过。出身伊斯兰教名门望族的郑和自幼受过良好教育,并对西洋事物做过一些了解。郑和幼年参加明军,为燕王朱棣的近侍。《明史·郑和传》中,称郑和“自幼有才志”、“丰躯伟貌”、“博辩机敏”、“谦恭谨密”、“出入战阵多建奇功”。为此,郑和深受朱棣的信任。1403年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郑和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并提升他为内宫太监。
郑和下西洋航海图
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起,郑和奉明成祖之命,率领庞大船队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前后共28年,历经亚洲、非洲30余个国家,涉足10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史称“七下西洋”。鉴于其船队规模之大、时间之久,被后人称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
郑和七下西洋中,每次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带大量的财物,然后从今江苏太仓浏河镇(古称刘家港)出发,经福建、广东到达占城(今越南中部)、爪哇、旧港(今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巨港)、南巫里(今苏门答腊班达牙齐)、锡兰(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等地。其中前三次下西洋到达的国家有: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及南亚的印度等国沿海地区。每到一个国家,郑和都要以中国使者的身份登上海岸进行访问,向当地官府赠送中国的锦绮纱罗、瓷器、金银等礼品。
在郑和第四次到第七次下西洋的远航中,他的船队最远曾到达非洲的东海岸。航行途中经过的主要国家及地区有满刺加(今马六甲)、爪哇、占城、苏门答腊、阿鲁、锡兰、柯枝、古里、甘把里、阿丹、刺撒、南渤利、彭亨(今马来西亚彭京河口)、急兰丹(今马来西亚哥打巴鲁)、加异勒、忽鲁漠斯(今霍尔木兹海峡格什姆岛)、比刺、淄山(马尔代夫群岛)、孙刺、木骨都束(今摩加迪沙)、麻林(今肯尼亚的马林迪)、仆刺喹、苏禄、沙里湾泥、竹步(今索马里)等。
郑和航海所用航船
在前后28年的时间里,郑和所率领的船队到达了东南亚、南亚、伊朗、阿拉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共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访问在亚洲、非洲沿海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往来,而且也极大地发展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杨名)
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大明永乐三年,泉州海面旌旗猎猎,万舰齐发,郑和乘坐的宝船在千百艘船只的簇拥下驶往浩瀚的印度洋。这一年的郑和只有34岁出头的年纪,但已经是大明船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郑和的船队有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六十二艘,浩浩汤汤一队人行船出使海外。郑和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十一个月之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郑和的船队有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六十二艘,浩浩汤汤一队人行船出使海外。郑和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十一个月之
1405年7月11日,郑和始下西洋。>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叫马和、马三宝,云南昆阳人,他是打开从中国到东非航道的第一人,其率船队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
郑和下西洋的大量史料在那里呢?据史书载,成化年间,明宪宗下诏命兵部查阅郑和船队七下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发现绝大部份不见踪影。当事人车驾郎中刘大夏后来虽然受到严厉处分,但那些档案资料是被其藏匿或者销毁了,
郑和下西洋的大量史料在那里呢?据史书载,成化年间,明宪宗下诏命兵部查阅郑和船队七下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发现绝大部份不见踪影。当事人车驾郎中刘大夏后来虽然受到严厉处分,但那些档案资料是被其藏匿或者销毁了,
郑和,明朝太监,原姓马,后来才改姓郑。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别称马三保,色目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永乐帝为宣扬大明朝强大武力,同时希望掌控海外贸易线,派郑和出使,这就有了著名的郑和七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深具艰苦开拓的精神,正是这一开拓精神,才使得我们的活动范围从黄河流域拓展到了如今的近千万平方公里,也正是这一精神,使得我们经过了历史的残酷考验,无数文明湮没于历史长河,而我们依旧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