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去过哪些地方

Posted 舰队

篇首语: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郑和下西洋去过哪些地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郑和下西洋去过哪些地方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大明永乐三年,泉州海面旌旗猎猎,万舰齐发,郑和乘坐的宝船在千百艘船只的簇拥下驶往浩瀚的印度洋。

这一年的郑和只有34岁出头的年纪,但已经是大明船队的总指挥,为了确保此次航行的顺利,他要思考的问题显然多过甲板上忙碌的水手。从规模上看,这支舰队拥有各型船只上千艘,配备的人员高达两万余名,如果从体量上看觉得他们是出门找茬打仗的,但历史证明他们确实是为了和平与友好而来。即便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带领这样一个“小型国家”漂洋过海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那么郑和舰队又是靠着什么远达非洲的呢?

风!一名优秀的水手可以使用来自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风力,而这种技术正是保证大明船队远渡重洋的基础。在那个尚未出现发动机的时代,风力几乎是海船唯一的动力。当然在有些风平浪静的海域也有使用人力摇桨的,比如罗马帝国在地中海的桨帆船,但中国南海和印度洋的海况条件显然比地中海恶劣得多。而这个时候就体现出郑和水手们的高超素养,接下来我们首先来看顺风的情况。

当船队遇到顺风时自然是皆大欢喜,船员只需要张开大帆,借助风力全力向前就好了。这种情况最为简单,同时也是最理想的一种状况。

而当遭遇侧风的情况时,水手们就必须转动风帆,使帆与船体形成一定的夹角。此时帆会把从侧面刮来的风分解为与船体平行和垂直的两个力,而船体由于吃水的原因会抵消掉与之垂直的那个力,于是剩下的那个与船只前进方向一致的力就成了推动其前进的主要动力。

最后一种情况是逆风,其应对最为复杂,当然也最为取巧。此时无论怎么改变风帆的朝向,都不可能使船平直地向前航行,所以船员需要同时调整船体与风帆,并最终将逆风转变为侧风。一旦调整为侧风之后,境况就与上述第二种情况如出一辙,但船的航向也因此改变了,所以每航行过一段时间之后,舰队必须停下来将船体与风帆朝对称方向调整,这样再次行驶时就相当于沿“之”字行走,这种方法因此也被称为“抢风行船”。

六个世纪以前,浩浩荡荡的明朝舰队正是靠这种办法远涉暹罗、真腊、爪哇、占城、苏门答剌、锡兰,直至东非。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郑和下西洋到过哪些地方

郑和下西洋到过哪些地方郑和,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1371年出生于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马和,小字三宝。相传郑和的37世祖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其祖父和父亲都曾到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明初大规模的远洋航行,是世界远程航海史上的创举。亦称“三保太监下西洋”。航海家郑和,云南人,宦官,回族,本姓马,小字三保,父和祖父去过麦加。1405年(永乐三年),成祖

明朝官员郑和数次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郑和的船队有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六十二艘,浩浩汤汤一队人行船出使海外。郑和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十一个月之

明朝官员郑和数次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郑和的船队有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六十二艘,浩浩汤汤一队人行船出使海外。郑和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十一个月之

历史人物 郑和下西洋到底做了哪些事

1405年7月11日,郑和始下西洋。>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叫马和、马三宝,云南昆阳人,他是打开从中国到东非航道的第一人,其率船队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

历史人物 明朝郑和下西洋与哪些国家干过仗

郑和下西洋的大量史料在那里呢?据史书载,成化年间,明宪宗下诏命兵部查阅郑和船队七下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发现绝大部份不见踪影。当事人车驾郎中刘大夏后来虽然受到严厉处分,但那些档案资料是被其藏匿或者销毁了,

历史人物 明朝郑和下西洋与哪些国家干过仗

郑和下西洋的大量史料在那里呢?据史书载,成化年间,明宪宗下诏命兵部查阅郑和船队七下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发现绝大部份不见踪影。当事人车驾郎中刘大夏后来虽然受到严厉处分,但那些档案资料是被其藏匿或者销毁了,

太监郑和为什么有后代?下西洋带回了哪些东西?

  郑和,明朝太监,原姓马,后来才改姓郑。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别称马三保,色目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永乐帝为宣扬大明朝强大武力,同时希望掌控海外贸易线,派郑和出使,这就有了著名的郑和七

亚洲第一站竟到了南海这个地方 郑和下西洋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深具艰苦开拓的精神,正是这一开拓精神,才使得我们的活动范围从黄河流域拓展到了如今的近千万平方公里,也正是这一精神,使得我们经过了历史的残酷考验,无数文明湮没于历史长河,而我们依旧昂

亚洲第一站竟到了南海这个地方 郑和下西洋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深具艰苦开拓的精神,正是这一开拓精神,才使得我们的活动范围从黄河流域拓展到了如今的近千万平方公里,也正是这一精神,使得我们经过了历史的残酷考验,无数文明湮没于历史长河,而我们依旧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