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1940年5月27日-6月4日敦刻尔克大溃退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努力奔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1940年5月27日-6月4日敦刻尔克大溃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1940年5月27日-6月4日敦刻尔克大溃退

1940年5月27日-6月4日敦刻尔克大溃退

1940年5月10日,德国法西斯向西欧发起了全面进攻。由于盟军对德军主力进攻方向判断失误,战备不力,德军装甲主力部队从阿登山区实施突破,至5月21日穿过法国北部到达英吉利海峡沿岸,从背后切断了盟军的退路。5月16日荷兰军队放下武器。5月28日比利时国王投降。这时德军将英法联军约40个师包围在比、法边境的敦刻尔克地区,使联军三面受敌,一面临海,唯一的生路是从海上撤退。1940年5月26日下午6时57分,英国海军开始执行从敦刻尔克撤退的“发电机”计划,8500艘各类型的船只,全速赶至敦刻尔克地区参加撤退盟军的工作。自5月26日至6月4日,共运走英军22万人、法军8万余人及少数比利时的军队。英军被迫丢弃了2400门大炮、700辆坦克、8000挺机枪。在撤退行动中,英军损失226艘舰船,并有302架飞机被击毁。6月4日,德军占领了敦刻尔克,俘虏了4万法军。盟军虽然遭受了损失,但毕竟保存了有生力量,为今后反攻欧洲大陆奠定了基础。

相关参考

历史回撤小

一、历史上有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原因敦刻尔克大撤退,从5月26日至6月4日历时九天,实际上是5月26日、6月2日和3日共三个晚上,5月27日至6月1日共五个全天,总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

历史百科 1940年6月17日“兰卡斯特里亚”号惨案

1940年6月17日“兰卡斯特里亚”号惨案1940年6月5日,德军对法国“魏刚防线”发动猛烈进攻,法军连连溃败。盟军又一次陷入与敦刻尔克相类似的困境。大量撤退的英、法、波军官兵聚集在布雷斯特港和西部港

敦刻尔克大撤退撤走了多少人 敦刻尔克大撤退伤亡损失如何

  1940年英法联军历史最大规模军事撤退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此次撤退标志着欧洲除英国以外的主要地区落入德国之手。  敦刻尔克大撤退撤走了多少人  敦刻尔克大撤退,从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

世界历史 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5月26日至5月4日,英国海军部下达执行“发电机”计划,即敦刻尔克撤退行动,将被围困在法国敦刻尔克港口几十万远征军,安全地撤往英国。这是战争史上组织得比较成功的一次大撤退。5月

法国 1940年6月22日法国沦亡及《康边停战协定》签署

1940年6月22日法国沦亡及《康边停战协定》签署当德军席卷法国北部,将英法联军围困在敦刻尔克时,法国内阁进行部分改组,贝当任副总理、魏刚接替甘末林任总司令。魏刚在松姆河和埃纳河一带仓促构筑了一条“魏

世界战争风云 敦刻尔克撤退

   创造奇迹的敦刻尔克撤退   这次撤退发生在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是英法联军在德军围攻下从法国敦刻尔克港撤至英国本土的一次战役

历史百科 1940年5—6月魏刚防线构成

1940年5—6月魏刚防线构成魏刚防线,1940年5—6月间,由英法联军总司令魏刚命令和指挥构筑的一条防线,位于法国松姆河与埃纳河一带。1940年6月初,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以后,法国北部被德国军队

苏联 1939年9月17日-1940年6月27日“东方战线”与苏联西部的边界变迁

1939年9月17日-1940年6月27日“东方战线”与苏联西部的边界变迁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出于利己主义的考虑,以占据将来反侵略战争的有利地势为借口,趁机扩张领土,采取了以下对苏联西部边界变迁

日本 日本·1940年9月27日日本签署《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

1940年9月27日日本签署《日德意三国同盟条约》日德意三国为称霸和瓜分世界,于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德、意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统治权;德,意承认日本在“大东亚”

德国 1940年9月6日—1941年3月1日德国向巴尔干扩张

1940年9月6日—1941年3月1日德国向巴尔干扩张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为了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控制地中海,堵塞英国通往东方的捷径,从南翼造成包围苏联的态势,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