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名将杜预一生的故事

Posted 公元

篇首语: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简述名将杜预一生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简述名将杜预一生的故事

2、简述名将陆逊一生的故事

简述名将杜预一生的故事

> 杜预 >   杜预,出身于世宦之家,是的女婿。他博学多才,对政治、经济、法律、兵法都深有研究,人称“杜武库”,形容他腹中无所不有。他虽然不善武功,不会骑射,自己不能冲锋陷阵,但他善于谋略,以、料敌制胜而著称于世。> >    公元270年,杜预在协助安西将军石鉴出兵陇右(今甘肃、青海部分地区)退敌安边之时,就因为“明于筹略”而崭露头角。当时,鲜卑族首领秃发树机能骚扰 边塞,石鉴奉命出征。兵到塞外时,石鉴急着要发起进攻。杜预审时度势,认为晋军兵力较少、孤军深入、军粮不足,而鲜卑族军队兵盛马肥、士气高昂、以逸待 劳,马上进攻必败无疑。为此,他上书石鉴,提出“五不可、四不须”,坚决反对立即出兵。石鉴不听,强行出兵,结果大败而归。不久,匈奴右贤王刘猛举兵叛 晋,拥军自立。杜预又应召商讨平叛方略。他反对劳师远征,而主张采取“立田籍、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等战略,并提出安宁边境及利国救边之策50多条。司 马炎全部采纳了杜预的主张,结果不仅边患没有蔓延,而且沿边一带的防务、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两次治边,都显示了杜预明察时势、深谋远虑的智慧和才能。> >   公元278年,羊祜病故后,杜预被任命为镇南大将军,掌管荆州诸军事,筹划灭吴大计。> >    杜预一上任,便开始加紧进行灭吴准备。不久,他挑选精兵,乘敌不备,向战略要地西陵(今湖北宜昌)发起突然袭击,大获全胜。西陵守将张政是吴国名将,大 败后感到羞耻,同时又慑于吴主孙皓的暴虐,没有如实上报这次败绩。杜预知道这一情况后,感到有机可乘。为了离间孙皓与吴将之间的关系,他立即给孙皓写了一 封信,详细陈述了吴军惨败的经过,表示愿意将俘虏全部送还。吴主接信后果然大怒,立即调回张政免官问罪。驻守荆州一带的吴军将领,本来就对孙皓的暴政提心 吊胆,怀有异心,这次临阵换帅,更使他们忧心,与孙皓离心离德了。> >   第二年,杜预两次上书,建议乘吴军防备松懈、兵力分散、东西难顾之机,从速出师,消灭吴国。杜预的卓越见识和主张,终被晋武帝所接受,从而定下了大举伐吴的决心。> >    公元279年,晋武帝发兵20万,兵分六路向吴国发起全面进攻。杜预针对吴国边将各自为守、无心恋战的状况,采用攻敌要害的作战方针,先陈兵于长江枢纽 江陵城下,围而不攻,以断绝长江上游吴军的退路和阻挡长江下游吴军的西进,动摇整个吴军西部防御。随后,他派部将周奇等4将沿江西进,逐一夺取长江上游吴 军的城邑。同时,他又约益州刺史王溶率水军顺江东下,东西夹击吴军江面水营,连克西陵、荆门、夷道等城池,翦除了江陵以西的吴军势力。在攻取上游诸城之 后,他又把兵锋指向长江流域的另一重镇乐乡。为拿下乐乡,杜预采取了奇袭战法,他派奇兵800趁夜南渡长江,在乐乡一带到处张旗树帜,又派兵一支迂回乐乡 侧后的巴山一带遍燃烽火,使乐乡吴军一片惊慌。在王攻打乐乡时,他再命伏兵乘机混入城内吴营,活捉了吴军都督、西线统帅兼乐乡总指挥孙歆,乐乡很快又被攻 克。这时,江陵已成为一个孤城。杜预命令南北各军会攻江陵,当天就把它拿下了。> >   长江上游平定之后,晋军中有些将领提出,东吴建国百年 根基深厚,不易一举拔除,现在又马上到了春天发水多病季节,应该罢兵休战,等到冬天再大举征伐。杜预主张乘胜一举消灭吴国,认为“缓兵势必功亏一篑”,从 而坚定了各路将领的决心。与此同时,他又根据吴军水上防御松懈、都城建业守卫空虚的弱点,提出“水军担任主攻,直取吴都建业”的灭吴方略。根据这一方略, 王率领水师,乘虚而入,急驶东下,很快就打到建业。吴主孙皓见败局已定,出城请降,吴国从此灭亡。> >   灭吴大战结束后,杜预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仍然“勤讲军备,严求戍守,屯兵要地”。公元284年,杜预卒于邓县,享年62岁。司马炎感念他的功绩,追赠他为征南大将军。

简述名将陆逊一生的故事

> 陆逊   从青年时代起,陆逊就因“多智略”而受到世人瞩目。根据史料记载:从21岁起,陆逊开始在手下当官,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屯田都尉,“兼管县事”。 但在任职期间,他却十分注重天灾之年开仓济贫、收服民心,平常之时劝督农桑、发展生产,表现出了很高的政治见地和战略意识。后来,他又向孙权建议,出兵平 定兴起多年的“山越人之乱”,安定腹心,扩充军队,以图大举。孙权就命他率兵出击。他运用“夜战”、“造势”等计谋迅速平定叛乱,下令山越人强者当兵,弱 者补为农户,为吴国征募了几万名精兵,一举缓解了长期困扰东吴的腹心动乱、兵源不足、劳力紧缺三大难题。> >   在荆州之战中,陆逊再次展示 了他杰出的智略,与吕蒙竟“英雄所见略同”。当时,和战火又起,镇守荆州的率领守军主力北上襄阳、樊城攻打曹军。负责镇守陆口而与关羽为邻的 东吴大将吕蒙一见有机可乘,便向孙权提出自己假装病重回建陆逊业休养,找一个“威名未著”的年轻将领代守陆口,以麻痹关羽,促使他再调兵北上,然后乘虚而 入,一举夺回战略重地荆州的建议,被孙权采纳了。当吕蒙乘船东归途经芜湖时,陆逊前往求见。他向吕蒙说:“陆口是防备关羽的要地,将军怎能安然离开?”吕 蒙为了保密,便答道:“你说得对,可我病得很重。”陆逊又建议说:“关羽很骄傲,现在一心北进,对我们没有戒备。如果听说你病了,一定更加放松警惕。我们 如果乘此良机,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便可以夺回荆州。你见到主公时,应该好好筹划一下。”陆逊的想法正好与吕蒙的计策不谋而合。因此,吕蒙回到建业后,即向 孙权推荐说:“陆逊思虑甚远,才堪重任,但名气不大,不会被关羽注意,代守陆口非陆逊莫属。”于是,孙权便拜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代吕蒙守陆口。陆逊到陆 口后立即写信给关羽,非常谦卑地盛赞关羽的功勋,并暗示向关羽效忠。随后,陆逊乘机助吕蒙奇袭江陵,夺取荆州,捕杀关羽,导演了一场名垂千古的战争话剧。> >    陆逊的智略,在吴蜀夷陵大战中表现得更为出色。公元221年,刘备为报东吴杀关羽、夺荆州之仇,不顾群臣反对,率8万大军攻吴。陆逊受命为大都督,领兵 5万抵御蜀军。战争初期,蜀军士气高涨,兵力众多,锐不可挡,迅速推进,在三峡谷地建立数十座大营,史称“七百里连营”。初次担任统帅的陆逊看到,不论兵 力和士气,蜀军都占着显著的优势,便实行了避敌锐气、主动后撤、等待时机、后发制人的战略方针,带领主力一直退到夷陵(今湖北宜昌)一线安营扎寨,坚壁不 出。部将们建议乘刘备立足未稳,迎头痛击,并乘机去解救被困于夷道的孙桓,被陆逊一一拒绝。相持半年后,天气开始炎热起来,蜀军也被拖得兵疲意懈。陆逊认 为进攻刘备的条件已经成熟。在一个风高月黑之夜,他命令将士每人背一捆茅草,分头到各个蜀军营寨放火,然后乘势发起进攻。结果,迅速攻破40多座营寨,蜀 军主力8万余人和舟船、军械等军用物资损失殆尽,刘备带着少数残兵败将乘夜黑冲出重围狼狈地逃到了白帝城。夷陵之战使蜀国元气大伤,刘备忧愤成疾,第二年 病死在白帝城中。陆逊打的这一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火烧连营七百里”。> >   夷陵之战后,陆逊还使用智略,于公元228年大败魏军大司马曹休,歼敌万余人,使即位后的首次大举攻吴即告失败;后来又利用长江天险,多次迫退魏军的进犯。

相关参考

简述名将吕蒙一生的故事

>吕蒙  吕蒙15岁时就偷偷地跟着姐夫去打仗,撵也撵不走。成年后,他先后在孙策、手下为将。但由于家境贫寒,吕蒙从小没有机会读书,识字不多。当上将军后,常常是勇敢有余,谋略不足;每当报告军情,也只能口述

简述名将陆逊一生的故事

>陆逊  从青年时代起,陆逊就因“多智略”而受到世人瞩目。根据史料记载:从21岁起,陆逊开始在手下当官,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屯田都尉,“兼管县事”。但在任职期间,他却十分注重天灾之年开仓济贫、收服民心,

晋朝历史 简述名将王浚一生的故事

>  王浚出身于官僚世家,自幼博览群书,“恢廓有大志”,并自视甚高。>>  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六月,益州牙门将张弘阴谋作乱,刺死益州刺史皇甫晏。王浚升任益州刺史,出兵平定了叛乱,以功封关内侯。他

汉朝历史 简述名将周亚夫一生的故事

>  ,汉初名将周勃的儿子。公元前164年,他以才入仕,出任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太守。3年后,他又承袭父亲爵位,封为条侯。从此,周亚夫便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为维护西汉王朝的巩固和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晋朝历史 简述名将祖逖一生的故事

>  祖逖年轻时,与好友刘琨一同在洛阳当司州主簿。刘琨同祖逖一样性格豪爽,行侠仗义。所以,他们非常要好,情同手足,同吃同住。每次谈到国家兴衰、百姓安危,他们双双陷入惆怅;说到个人抱负志向,他们二人又心

晋朝历史 简述名将羊祜一生的故事

>  羊祜出身于官宦世家。母亲蔡氏是汉末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同胞姐姐嫁司马昭,晋初尊为弘训太后。>>  羊祜博学多才,年轻时即有“今日之颜子”的美称。但他不愿为官,虽曾多次被征召,却从不就任。羊祜娶夏侯

元朝历史 简述名将帖木儿一生的故事

>  跛子帖木儿(1336~1405年),中世纪时期中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军事指挥家,他复兴了先前建立的蒙古帝国。在他漫长的军事生涯中,帖木儿几乎一直为了扩大并保持他辽阔的疆土而不停地战斗着,使他的帝国

简述张謇一生的故事

>张謇  张謇(jiǎn,1853-1926),中国实业家、教育家。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状元。早年入淮军将领吴长庆幕。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举办通海垦牧公司、大达

唐朝历史 简述褚遂良一生的故事

褚遂良书法>褚遂良(596~658)唐初大臣,书法家。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人。父亮,秦王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遂良博通文史,贞观十年(636)

西晋灭吴名将杜预和王濬:为何说杜预王濬是怪才

西晋的两位名将,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灭吴。而孙皓又中了晋军的反间计,调走了西陵的最后一个名将。至此,西晋双“车”驰骋,而东吴几乎只剩下“士”和“相”保护着可怜的老“帅”。杜预是个文理工通才杜预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