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名将吕蒙一生的故事
Posted 太守
篇首语: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简述名将吕蒙一生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简述名将吕蒙一生的故事
> 吕蒙 吕蒙15岁时就偷偷地跟着姐夫去打仗,撵也撵不走。成年后,他先后在孙策、手下为将。但由于家境贫寒,吕蒙从小没有机会读书,识字不多。当上将军 后,常常是勇敢有余,谋略不足;每当报告军情,也只能口述,不会笔写。其他众将士戏称他“吴下阿蒙”,认为他学识太浅。有一次,孙权郑重地建议吕蒙多读点 书,并耐心而具体地指出为什么要多读点书、应该读哪些书,怎样去读书。从此,吕蒙便开始发愤读书,几年间读的书据说比有些儒生还要多,他的学识、才智也与 日俱增。公元210年,鲁肃接替(已死)领兵,路过寻阳时去看吕蒙。吕蒙问鲁肃:“你被委以重任,与为邻,不知有何计策以防不测?”鲁肃随口回 答:“到时候见机行事吧!”吕蒙很严肃地说:“如今我们与虽然联盟,但实际上刘备随时都想吃掉我们,何况关羽如熊似虎,怎能不预定方略呢!”接着,吕 蒙提出了对付关羽的五条计策。鲁肃听后大惊,说:“我本以为老弟只会舞枪弄棒,没想到你的学问和才智有这么大的长进,再也不是原来的吴下阿蒙了!”吕蒙朗 声笑道:“只要肯学习,肯努力,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啊!”从此,吕蒙果真干出了一番使人“刮目相看”的事。> > 公元212年,南 下进攻孙权。吕蒙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即向孙权提出建议,在濡须水口立坞(四面高中间凹的一种水上坞堡,可以停泊船只),以抗曹军。当时,曹军号称40万, 吴军只有7万,兵力相差悬殊。但因吴军有水上坞堡,曹军进攻了一个多月,吴军仍然是战船整肃,军伍威严,曹操只好退兵。但是,曹操始终没有放弃灭吴的念 头。他知道皖城是进攻东吴的前线要塞,大军撤退之后,便派重兵驻守皖城,并在这里广拓农田,企图伺机兴兵。吕蒙看出曹操此举“甚为险恶”,建议孙权进攻皖 城,破坏曹军屯田。攻城之前,他又提议速战速决,以防皖城守敌加固城防和援敌及时增援。孙权依计行事,果然顺利攻下皖城,再次挫败了曹操的企图。> > 公元215年,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向刘备索要“借”出去的荆州,刘备不肯归还,并让关羽加强防守。孙权与刘备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于是,孙权号令吕蒙 率兵2万去攻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吕蒙奉命后,一边进军,一边写信给三郡太守,要他们迅速投降。长沙、桂阳两郡太守迫于吕蒙军威,开城投降,零陵太守 郝普却坚守城池,拒绝投降。刘备得知东吴出兵,立即率5万大军出征,并派关羽率3万人马南下,企图夺回长沙、桂阳两郡。孙权针锋相对,亲自赶到陆口指挥, 他命鲁肃率兵1万截击关羽,同时飞书急令吕蒙舍弃零陵,北上驰援鲁肃。吕蒙接到命令后,决定次日早晨启程北上。但他思索再三,决心利用仅有的一个夜晚的时 间把零陵拿下。于是,他不仅没有向将士宣布孙权的命令,反而连夜召集将领开会,并特地请来零陵太守郝普的老朋友郑玄之,布置如何攻打零陵。在会上,吕蒙故 意散布了“刘备被曹军主力围于汉中、关羽被吴军重兵阻于南郡、零陵危在旦夕”的消息,并派郑玄之向郝普陈述利害。郝普听郑玄之转述后信以为真,第二天一早 便开城投降了。这一次,吕蒙既没有耽误救援大计,又忙里偷闲,巧妙地招降了郝普,兵不血刃地夺取了零陵。> > 公元217年,鲁肃去世,吕 蒙接替鲁肃镇守陆口,随即向孙权提出了进攻关羽夺取荆州方案。公元219年,关羽率荆州主力北上襄阳、樊城,攻打曹军。吕蒙认为消灭关羽夺回荆州的时机已 到,急忙向孙权提出自己假装重回建业休养,由颇有才干但名声不大的陆逊接替,以麻痹关羽,促使他再调兵北上,然后乘关军后方空虚夺取荆州的建议。于是,孙 权随即宣布由年轻将领陆逊代守陆口。陆逊一到任,便按吕蒙与他商定的谋略写信给关羽,非常谦卑地恭维关羽,并表示向关羽效忠。关羽果然放心地将后方兵力尽 数调往襄、樊前线。吕蒙见关羽中计,立即率精锐部队日夜兼程,沿江北上。途中,他把精锐部队埋伏于船舱中,让摇橹的水手都穿上白衣,将船队伪装成商船队, 把沿江关羽所设置的哨卡人员全部秘密俘获,并利用关羽与部将的矛盾迫降了公安、江陵的蜀军守将,同时下令善待关羽军队的眷属。关羽在途中听说江陵失守,但 又无法回夺,只好退守麦城,后被吴军俘获、斩首。荆州又重新回到了东吴的手中。> > 就这样,“吴下阿蒙”吕蒙经过中年奋起,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个智勇双全、累建功勋、令人“刮目相看”的将军。简述名将杜预一生的故事
> 杜预 > 杜预,出身于世宦之家,是的女婿。他博学多才,对政治、经济、法律、兵法都深有研究,人称“杜武库”,形容他腹中无所不有。他虽然不善武功,不会骑射,自己不能冲锋陷阵,但他善于谋略,以、料敌制胜而著称于世。> > 公元270年,杜预在协助安西将军石鉴出兵陇右(今甘肃、青海部分地区)退敌安边之时,就因为“明于筹略”而崭露头角。当时,鲜卑族首领秃发树机能骚扰 边塞,石鉴奉命出征。兵到塞外时,石鉴急着要发起进攻。杜预审时度势,认为晋军兵力较少、孤军深入、军粮不足,而鲜卑族军队兵盛马肥、士气高昂、以逸待 劳,马上进攻必败无疑。为此,他上书石鉴,提出“五不可、四不须”,坚决反对立即出兵。石鉴不听,强行出兵,结果大败而归。不久,匈奴右贤王刘猛举兵叛 晋,拥军自立。杜预又应召商讨平叛方略。他反对劳师远征,而主张采取“立田籍、建安边、论处军国之要”等战略,并提出安宁边境及利国救边之策50多条。司 马炎全部采纳了杜预的主张,结果不仅边患没有蔓延,而且沿边一带的防务、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两次治边,都显示了杜预明察时势、深谋远虑的智慧和才能。> > 公元278年,羊祜病故后,杜预被任命为镇南大将军,掌管荆州诸军事,筹划灭吴大计。> > 杜预一上任,便开始加紧进行灭吴准备。不久,他挑选精兵,乘敌不备,向战略要地西陵(今湖北宜昌)发起突然袭击,大获全胜。西陵守将张政是吴国名将,大 败后感到羞耻,同时又慑于吴主孙皓的暴虐,没有如实上报这次败绩。杜预知道这一情况后,感到有机可乘。为了离间孙皓与吴将之间的关系,他立即给孙皓写了一 封信,详细陈述了吴军惨败的经过,表示愿意将俘虏全部送还。吴主接信后果然大怒,立即调回张政免官问罪。驻守荆州一带的吴军将领,本来就对孙皓的暴政提心 吊胆,怀有异心,这次临阵换帅,更使他们忧心,与孙皓离心离德了。> > 第二年,杜预两次上书,建议乘吴军防备松懈、兵力分散、东西难顾之机,从速出师,消灭吴国。杜预的卓越见识和主张,终被晋武帝所接受,从而定下了大举伐吴的决心。> > 公元279年,晋武帝发兵20万,兵分六路向吴国发起全面进攻。杜预针对吴国边将各自为守、无心恋战的状况,采用攻敌要害的作战方针,先陈兵于长江枢纽 江陵城下,围而不攻,以断绝长江上游吴军的退路和阻挡长江下游吴军的西进,动摇整个吴军西部防御。随后,他派部将周奇等4将沿江西进,逐一夺取长江上游吴 军的城邑。同时,他又约益州刺史王溶率水军顺江东下,东西夹击吴军江面水营,连克西陵、荆门、夷道等城池,翦除了江陵以西的吴军势力。在攻取上游诸城之 后,他又把兵锋指向长江流域的另一重镇乐乡。为拿下乐乡,杜预采取了奇袭战法,他派奇兵800趁夜南渡长江,在乐乡一带到处张旗树帜,又派兵一支迂回乐乡 侧后的巴山一带遍燃烽火,使乐乡吴军一片惊慌。在王攻打乐乡时,他再命伏兵乘机混入城内吴营,活捉了吴军都督、西线统帅兼乐乡总指挥孙歆,乐乡很快又被攻 克。这时,江陵已成为一个孤城。杜预命令南北各军会攻江陵,当天就把它拿下了。> > 长江上游平定之后,晋军中有些将领提出,东吴建国百年 根基深厚,不易一举拔除,现在又马上到了春天发水多病季节,应该罢兵休战,等到冬天再大举征伐。杜预主张乘胜一举消灭吴国,认为“缓兵势必功亏一篑”,从 而坚定了各路将领的决心。与此同时,他又根据吴军水上防御松懈、都城建业守卫空虚的弱点,提出“水军担任主攻,直取吴都建业”的灭吴方略。根据这一方略, 王率领水师,乘虚而入,急驶东下,很快就打到建业。吴主孙皓见败局已定,出城请降,吴国从此灭亡。> > 灭吴大战结束后,杜预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仍然“勤讲军备,严求戍守,屯兵要地”。公元284年,杜预卒于邓县,享年62岁。司马炎感念他的功绩,追赠他为征南大将军。相关参考
>陆逊 从青年时代起,陆逊就因“多智略”而受到世人瞩目。根据史料记载:从21岁起,陆逊开始在手下当官,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屯田都尉,“兼管县事”。但在任职期间,他却十分注重天灾之年开仓济贫、收服民心,
>杜预> 杜预,出身于世宦之家,是的女婿。他博学多才,对政治、经济、法律、兵法都深有研究,人称“杜武库”,形容他腹中无所不有。他虽然不善武功,不会骑射,自己不能冲锋陷阵,但他善于谋略,以、料敌制胜而
> 王浚出身于官僚世家,自幼博览群书,“恢廓有大志”,并自视甚高。>> 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六月,益州牙门将张弘阴谋作乱,刺死益州刺史皇甫晏。王浚升任益州刺史,出兵平定了叛乱,以功封关内侯。他
> ,汉初名将周勃的儿子。公元前164年,他以才入仕,出任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太守。3年后,他又承袭父亲爵位,封为条侯。从此,周亚夫便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为维护西汉王朝的巩固和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祖逖年轻时,与好友刘琨一同在洛阳当司州主簿。刘琨同祖逖一样性格豪爽,行侠仗义。所以,他们非常要好,情同手足,同吃同住。每次谈到国家兴衰、百姓安危,他们双双陷入惆怅;说到个人抱负志向,他们二人又心
> 羊祜出身于官宦世家。母亲蔡氏是汉末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同胞姐姐嫁司马昭,晋初尊为弘训太后。>> 羊祜博学多才,年轻时即有“今日之颜子”的美称。但他不愿为官,虽曾多次被征召,却从不就任。羊祜娶夏侯
> 跛子帖木儿(1336~1405年),中世纪时期中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军事指挥家,他复兴了先前建立的蒙古帝国。在他漫长的军事生涯中,帖木儿几乎一直为了扩大并保持他辽阔的疆土而不停地战斗着,使他的帝国
>张謇 张謇(jiǎn,1853-1926),中国实业家、教育家。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状元。早年入淮军将领吴长庆幕。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举办通海垦牧公司、大达
褚遂良书法>褚遂良(596~658)唐初大臣,书法家。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人。父亮,秦王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遂良博通文史,贞观十年(636)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此人是江东名将,一生极富争议,击杀关羽他是最大黑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若说汉末三国时期谁的知名度最高,我想无非四个人: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而其中关羽作为妇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