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屈原投江
Posted 屈原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屈原投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屈原投江
屈原投江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同学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出身贵族家庭,在楚怀王时期做过左徒,参与政事,起草诏令。
由于屈原博学多才,明察国家治乱兴衰的道理,又有出众的才华,一度深得怀王的信任。怀王遇到国家大事,便与他商酌。有接待宾客以及同诸侯应酬的事,也多交他去办理。
上官大夫见屈原深受国君重用,而自己不能得宠,妒火中烧。他使出奸臣的惯用伎俩,无中生有,捏造杜撰,在怀王面前屡进谗言多次诽谤屈原,说屈原目中无人,蔑视君王,将君王嘱他起草的诏令尽归于个人功劳,又自高自大,称这些诏令没有他不能写出。昏庸的怀王喜欢的是奉承谄媚,其刚愎独尊的个性使他绝不容许有人敢轻视他,加上屈原素常的逆耳忠言曾让他不悦,他竟不察访真情,信以为真,从此疏远了屈原。
屈原不因个人得失而改变对国家的热爱。虽然已被黜退,但他对国家大事仍一如既往地关注、操心。当时,秦昭王假说要和楚国通婚,提出同怀王会晤。怀王准备前往,屈原识破了昭王的诡计竭力谏阻。怀王不纳忠言执意前往,到达武关的时候秦国伏兵杀出,断绝了他的退路,并将他羁留在秦国,使他终于没能在有生之年回归。
怀王长子襄王继位后,屈原虽遭流放仍不能忘怀于国家。他挂念怀王抨击奸小,希望国君醒悟重振楚国国威。
屈原通过诗歌创作反复倾诉自己的衷肠。但这些,只能让奸小更为嫉恨。他们在襄王面前讲了屈原的许多坏话。襄王也不辨真伪,将屈原再次放逐。
屈原迭遭打击,身心受到很大伤害。身体枯瘦如柴、脸色憔悴,精神已到崩溃的边缘。
一次,他吟诗江畔遇到一位渔翁。渔翁劝他:“整个社会都混浊不堪,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众人都醉迷,您为什么不也喝上一点儿?为什么要坚持美好的操守而招致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刚洗了发的人一定要弹一下帽子;刚洗了澡的人一定要抖一下衣服。作为人,谁又会以清白的身体,去接受外物的污染呢?我宁可投身江水葬身鱼腹,也不能让世俗的尘垢来玷污我洁白的操行啊!”屈原既不愿改变自己的操守与忠贞,也不愿朝秦暮楚,离开自己的祖国投敌以取荣华。在得知自己的祖国被攻占后,他怀抱石块自投汨罗江而死。他以死捍卫了自己的操守,表达了对楚国的忠诚和热爱。
相关参考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贤人屈原的节日。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今天就详细解释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由于在内政外
屈原悲愤投江屈原悲愤投江战国时代,楚国有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就是名传千古的屈原。屈原知识丰富,能诗善文,口才也好,20多岁就当上了左徒官,辅助楚怀王治理国家。他胸怀远大的政治理想,一心想把楚国治理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而这个节日,注定与2200多年前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跃紧密联系在一起。屈原21岁时即被楚怀王委以重任,封为左徒,在其早年从政早年间,可以说仕途十分坦荡。但是在当时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而这个节日,注定与2200多年前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跃紧密联系在一起。屈原21岁时即被楚怀王委以重任,封为左徒,在其早年从政早年间,可以说仕途十分坦荡。但是在当时
屈原投江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有说他是出于愤世、殉国、洁身、尸谏、赐死、谋杀、救主、殉道等原因而死,还有说他是因为政治悲剧和殉楚文化而死。在这些说法中,最广为流传的是愤世与殉国之说。屈原为什么投江?愤世
屈原投江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有说他是出于愤世、殉国、洁身、尸谏、赐死、谋杀、救主、殉道等原因而死,还有说他是因为政治悲剧和殉楚文化而死。在这些说法中,最广为流传的是愤世与殉国之说。屈原为什么投江?愤世
导读:(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他出身楚国贵族,年轻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
屈原投江战国末期,秦国强大,六国只好联合抗秦。当时,楚国的国君是楚怀王,他十分器重楚国贵族三闾大夫屈原。屈原投江图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在受到器重期间,他积极展示自
屈原投江的故事提到屈原,大家第一反应是端午节,接着就是吃粽子,再接着就是粽子是蘸糖还是蘸酱油的问题。如今,除了屈原当年投江的地方的人会大肆纪念,其他的人多是吃个粽子象征性过一下吧。越剧中的屈原话说,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