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屈原悲愤投江

Posted 屈原

篇首语:从某种意义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屈原悲愤投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屈原悲愤投江

屈原悲愤投江

屈原悲愤投江

战国时代,楚国有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就是名传千古的屈原。

屈原知识丰富,能诗善文,口才也好,20多岁就当上了左徒官,辅助楚怀王治理国家。他胸怀远大的政治理想,一心想把楚国治理得富强起来,能够抵御秦国的侵略,并且还梦想由楚国来统一“七雄争霸”的天下。

屈原对国家鞠躬尽瘁,对楚怀王更是一片赤胆忠心。但当他受到楚王重用的时候,朝廷大臣靳尚对他产生了嫉妒。靳尚害怕屈原的功名超过他,便千方百计地陷害屈原。楚王听了靳尚的坏话,信以为真,火冒三丈,从此就渐渐疏远了屈原。

屈原一心关注国家命运,并不去计较个人的地位荣辱。让他担心的是楚王身边的一伙小人,怕他们把楚国弄得一塌糊涂。因此,他常常不顾丢官丧命的危险去劝谏楚王。楚王不但听不进忠告,反而讨厌他直言提意见,于是让他去当三闾大夫,管些无关紧要的事。

楚王贬斥了屈原后,楚国由靳尚、子兰等无能之辈当政,国家被弄得越来越糟。不久,楚王受了秦国的欺骗,一气之下发布命令讨伐秦国。公元前312年,两国在丹阳大战一场,结果楚国的军队,伤亡了8万多人,还失去了几百里国土。这时期,一些小国家也乘机袭击楚国。身在国外的屈原,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祖国。当他听到楚国连吃败仗、孤立无援、处境非常危险时,他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翅膀马上赶回祖国,帮助楚王挽救国家。然而,他已不被楚王重用,又身在国外,他只能为祖国的命运牵肠挂肚,为楚王而焦虑、忧愁、痛苦。

昏庸愚蠢的楚王这时依然信任和宠爱靳尚等奸臣,整天只知道寻欢作乐,对屈原照样十分疏远。屈原的一腔爱国抱负和才能智慧得不到施展,眼睁睁地看着楚国一天天衰落下去,心里悲愤不已。他把满腔的爱国热忱融注于诗文中,写出了长诗《离骚》。这部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追求真理的真实写照。

楚王重用奸臣,也给自己带来了致命的灾难。有一年,秦王邀请楚王到秦国相会举行和谈,楚王在靳尚等奸臣的怂恿下,决意去赴会。被放逐到楚国汉北的屈原听到消息后,星夜策马赶回都城。作为三闾大夫,他是无权参加讨论国家大事的。可是,屈原的整个灵魂都托付蛤了祖国和楚王,他不能袖手旁观,于是忍不住冲进殿堂激动地说:“陛下如果去赴会,一定是凶多吉少啊!秦国向来是个虎狼之国,从来不讲信义。它欺骗我们的教训,大王难道忘了吗?这次秦王肯定也没有安好心,大王您万万不能去呀!”

楚王身边的靳尚等人心怀鬼胎,七嘴八舌,竭力主张楚王去赴会。最后,楚王还是听从了奸臣的话,去了秦国,不久,楚王就被秦王软禁起来。这时,他才后悔没有听从屈原的忠告,终于气恼成疾,死在了秦国。

楚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继位。这位楚王整天也是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仍然重用靳尚等一伙坏人。屈原看朝廷这样腐败,国家危在旦夕,就写了几封奏章,劝谏楚王重用贤人,斥退奸臣,革新内政。不料这些奏章落在子兰手里。气急败坏的子兰在楚王面前又陷害屈原。楚王听了谗言,便撤掉了屈原三闾大夫的官职,将他流放到江南的楚国边境。

“位卑未敢忘忧国,虽九死而无悔。”屈原的大半生,都过着不得志的生活。他流放的地方远离都城,生活非常艰苦,但他却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前途,眷恋着可爱的祖国,幻想楚王有一天能召他回都城让他为国尽忠。屈原经常一个人徘徊在荒野、江边,痴痴地凝望着祖国的山河,向苍天诉说自己思念和悲愤之情。当他从逃难的百姓口中,得知秦国的军队离楚国的都城越来越近时,不禁更加忧虑国家的命运,写下了诸如《涉江》《怀沙》等凝结着血和泪的诗篇。

一天,江边一个渔夫看见形容枯槁、神色憔悴的屈原,不禁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屈原吗?怎么到这荒凉的江边来了?”

屈原气愤地说:“楚国的当权者都醉了,只有我一个人清醒,我是身遭坏人的陷害,被流放到这里的。”渔夫听了,不明白地问;“那您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众人皆醉,您为什么不同他们一起昏昏沉沉呢?”

屈原叹了口气,说:“一个清白的人,怎么肯到污泥里染上一身泥呢?我宁愿跳进江里,葬身于鱼腹之中,也不愿跟那些祸国殃民的奸臣们同流合污! ”

公元前278年.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听到消息,伤心得放声大哭。他救国无门,走投无路,不愿亲眼看到楚国的灭亡,便在这年农历五月五日,怀抱石头,忧愤地跳进汩罗江(今湖南省境内)中自杀了。

当地的老百姓听到消息,都十分伤心,纷纷驾着船,不顾水急浪高,沿江打捞屈原的尸体。不知来了多少船,不知打捞了多少时间,可是江水滔滔,哪还能找到屈原的影子呢?许多人怕他挨饿,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给他吃;还有人怕江里的蛟龙抢吃这种食物,又用彩线系在苇叶外,吓唬蛟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

后来,这种纪念活动一年年流传下来,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很多地方的人们都要到江河里赛龙舟,家家户户要包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相关参考

爱国诗人屈原投江只为殉国,并非是为楚怀王殉情!

一到端午节,必然要提起的一个人就是屈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遭奸人陷害,眼看楚国又快要灭亡了,悲愤之下,怀石投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他,故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直为千古所传诵

屈原为什么投江 屈原投江三大原因解析

屈原为什么投江今天的人们每年能够在五月初五吃上粽子,过上节日要多亏了屈原的贡献。屈原当年纵身一跳,跳到了汨罗江的时候一定没想到今天的人们会如此的惦念他。越剧中的屈原关于屈原为什么选择投江这种自杀的方式

屈原为什么要投江 爱国诗人屈原投江之谜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贤人屈原的节日。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今天就详细解释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由于在内政外

屈原为什么要投江 爱国诗人屈原投江之谜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贤人屈原的节日。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今天就详细解释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由于在内政外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屈原投江的地方和原因故事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而这个节日,注定与2200多年前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跃紧密联系在一起。屈原21岁时即被楚怀王委以重任,封为左徒,在其早年从政早年间,可以说仕途十分坦荡。但是在当时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屈原投江的地方和原因故事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而这个节日,注定与2200多年前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跃紧密联系在一起。屈原21岁时即被楚怀王委以重任,封为左徒,在其早年从政早年间,可以说仕途十分坦荡。但是在当时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屈原投江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有说他是出于愤世、殉国、洁身、尸谏、赐死、谋杀、救主、殉道等原因而死,还有说他是因为政治悲剧和殉楚文化而死。在这些说法中,最广为流传的是愤世与殉国之说。屈原为什么投江?愤世

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

屈原投江屈原为什么投江自杀?有说他是出于愤世、殉国、洁身、尸谏、赐死、谋杀、救主、殉道等原因而死,还有说他是因为政治悲剧和殉楚文化而死。在这些说法中,最广为流传的是愤世与殉国之说。屈原为什么投江?愤世

历史人物 屈原投江的故事简介 战国诗人屈原为什么投江

  导读:(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他出身楚国贵族,年轻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

我国名人屈原为什么要投江

屈原投江战国末期,秦国强大,六国只好联合抗秦。当时,楚国的国君是楚怀王,他十分器重楚国贵族三闾大夫屈原。屈原投江图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在受到器重期间,他积极展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