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Posted 陶渊明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伟大不仅体现在文学成就上,也体现在他清高的气节、独立的人格上。下面这个故事讲的就是有关他不为权贵折腰之事。
陶渊明,字元亮,又有人说他名潜,字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
陶渊明年少时便学问渊博,擅长作文,有超人的才华,禀性真诚不喜欢做作。按他的本意,并不准备做官。但由于家境贫寒,母亲年迈,出于生计需要,他无奈做了州祭酒这种小官,过了段时间,因不能忍受做官的烦扰与上司的颐指气使,便辞职回家。
此后,州里曾经召陶渊明做主簿,他也一口回绝了。
就这样又过了些年,由于生活困窘,一家人的吃饭问题没有着落,出于无奈,他又先后做过镇军将军刘裕及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随后,又被委派为彭泽县令。
一次,郡上派遣督邮来彭泽。县中吏员对陶渊明说:“官场应酬,应穿礼服去拜见。”陶渊明生平最厌恶的便是对人点头哈腰,让他去对文墨不通的督邮拍马屁,他宁愿辞职不干。他听了县吏的话后,叹息道:“我怎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去向这乡巴佬折腰?”当日他便解印辞官,归隐田园。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明了他为官的缘起与出任县令的经过;《辞》中则表达了他对以往出去做官的后悔及归隐后的欢快。这篇作品已成千古绝唱,历代以来,深受读者喜爱。
相关参考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是东晋名臣陶侃的曾孙子,他本名陶潜,字渊明,后人称呼他为陶渊明。陶渊明年轻的时候就有很远大的抱负,曾经写过《五柳先生传》,将自己比喻成“五柳先生”,表明了自己不与恶俗同流合污
配图陈洪绶《归去来图》局部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祖籍鄱阳郡枭阳县(今属江西都昌),原本家世显赫,曾祖父是东晋名将、大司马陶侃,祖父陶茂曾为武昌太守。到了陶渊明父亲这一辈,家道中
陶渊明之所以这般出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也是因为他也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般的,有“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骨气。那么,陶渊明是如何做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若说只是凭骨气,那么,我们的这位大诗人,恐怕
陶渊明之所以这般出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也是因为他也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般的,有“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骨气。那么,陶渊明是如何做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若说只是凭骨气,那么,我们的这位大诗人,恐怕
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做过东廷的大官,祖父也当过太守。可是,他自己从小就不喜欢官场上的习气,而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书上。>> 年轻的时候,陶渊明在自己住的房子前边栽了五棵柳树。他经常在柳
...那么,性格如此清高的陶渊明,究竟是怎么死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于是毅然辞官,回到了家乡,跟夫人翟氏一起过着自耕自足的小农生活。最开始的时候,两人的确过得很悠闲,陶渊明在周围种满了句话,饮酒无度,喝...
>陶渊明>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溢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都说他是陶侃曾孙,后人亦有怀疑这种说法的。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陶渊明>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溢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都说他是陶侃曾孙,后人亦有怀疑这种说法的。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淝水之战以后,谢安趁前秦崩溃的时机,派谢玄收复黄河流域大片失地。可是晋孝武帝却重用他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竭力排挤谢安,使谢安不能施展他的才能。到了谢安一死,东晋政权落在昏庸的司马道子手里,东晋的朝政就
淝水之战以后,谢安趁前秦崩溃的时机,派谢玄收复黄河流域大片失地。可是晋孝武帝却重用他弟弟会稽王司马道子,竭力排挤谢安,使谢安不能施展他的才能。到了谢安一死,东晋政权落在昏庸的司马道子手里,东晋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