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驼背老人捕蝉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驼背老人捕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驼背老人捕蝉

驼背老人捕蝉

有一次,孔子领着弟子们到楚国去,路过一片树林时,看见一个驼背老人用长竿子粘蝉的技艺极高,就像在地上拾东西那样容易,被他看见的蝉,没有一个能逃掉的。孔子感到惊奇,问老人道:“您的技巧真高明啊,有什么诀窍吗?”

老人回答说:“我的秘诀就是专心致志,刻苦锻炼,持之以恒。最初时,我用了五六个月的时间,练习在长竿上累迭两枚弹丸而掉不下来,捕蝉时,蝉就很少能够跑掉;又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练习累迭三枚弹丸而掉不下来,十只蝉顶多能跑掉一只;当达到在竿头累迭五枚弹丸而掉不下来的时候,捕蝉就好像在地上拾东西一样了。此外,还要练习两腿站立稳定,两臂拿竿子稳。你看我现在,身躯站得这样稳定,就像一截树墩子一样,手臂拿竿这样平稳,犹如干枯的树枝。而天地虽然很大,万物虽然很多,在我心中却只有蝉翼,除了蝉翼,我什么也不想。我身心安定专一,不因种种的外物改变我对蝉翼的注意力,为什么捕捉不到呢。”

孔子听了老人的话,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用心专一,巧如神仙’,说的大概就是这位驼背老人吧!”

◆这个故事通过捕蝉老人的高度技巧来自于他的专心、刻苦、持之以恒,告诉了我们一个学好本领的途径。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螳螂捕蝉成语故事

螳螂捕蝉成语故事_成语“螳螂捕蝉”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螳螂捕蝉典故:吴王要攻打荆地,警告左右大臣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一个年轻舍人想要劝吴王却不敢,便每天拿着弹弓、弹丸在后花园转来转去,露

螳螂捕蝉大夏亡

  夏赫连氏本为匈奴的一支,与汉通婚,很长一段时间从刘姓。传至赫连勃勃时,他有点不甘心只当一个匈奴贵族,野心很大,要立国建邦。公元407年,赫连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设置百官。他认为匈奴是夏

历史秘闻 螳螂捕蝉大夏亡

  夏赫连氏本为匈奴的一支,与汉通婚,很长一段时间从刘姓。传至赫连勃勃时,他有点不甘心只当一个匈奴贵族,野心很大,要立国建邦。公元407年,赫连勃勃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设置百官。他认为匈奴是夏

春秋战国 第31节 螳螂捕蝉

>  夫差在梧宫住了三天启程还都。>>  回到姑苏城升殿朝堂,百官敬贺伐齐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一片颂扬之声,唯有子胥一言不发。>>  夫差讽刺子胥说:你当初力谏我不要伐齐,现在我得胜回来了,又惟有你什

真实的刘墉真的驼背吗

  刘墉  刘墉是清代大臣中知名度能排到前三的人物了,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刘罗锅儿”,因为他为官“忠君、爱民、清廉”,深得百姓喜爱。  有关他的事迹广为流传。当代的影视剧作家也很了解民众这种渴盼清官的心

驼背皇帝万历的醉梦之期

  孟森在他的《明清史讲义》内称神宗晚期为"醉梦之期",并说此期神宗的特点是"怠于临朝,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那么,神宗是什么时候从一个立志有为的皇帝变成一个荒怠的皇帝呢?又是

史上浓墨宰相刘墉真的是弯腰驼背其丑无比吗?

刘墉,清朝的政治家、书法家,父亲曾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要之臣刘统勋。刘墉学识多才,在乾隆十六年中了进士。历任了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等诸多职位。为人在工作期间奉公执法,廉洁清明。他的书法也是一绝,造诣深

史上浓墨宰相刘墉真的是弯腰驼背其丑无比吗?

刘墉,清朝的政治家、书法家,父亲曾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要之臣刘统勋。刘墉学识多才,在乾隆十六年中了进士。历任了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等诸多职位。为人在工作期间奉公执法,廉洁清明。他的书法也是一绝,造诣深

93岁抗战老兵用井凉水洗脸,靠捡废品生活,一生积蓄被偷走

滑县老店镇齐寨村,93岁的抗战老兵齐修体弓腰驼背,手拄木棍拐杖,肩扛一编织袋“战利品”——拾荒得来的饮料瓶、垃圾品,举步维艰,走到家中;并把捡来的“宝贝”放到屋里。老人说:进入夏季,一天可以捡到20多

乾隆:你竟敢赢了朕,不怕朕杀你吗

以前历史剧《宰相刘罗锅》非常火,刘罗锅驼背的形象深入人心,其聪明才智也让人记忆深刻,历史上的刘罗锅是怎样一个人呢?他本名为刘墉,史书并未有他驼背的记载,只是民间称之为刘罗锅。刘墉家境相当优越,父亲刘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