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和平仍是一纸空文——《洛迦诺公约》签订

Posted 条约

篇首语: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和平仍是一纸空文——《洛迦诺公约》签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和平仍是一纸空文——《洛迦诺公约》签订

和平仍是一纸空文——《洛迦诺公约》签订

参加洛迦诺会议者

1925年10月的欧洲一片欢腾。饱受战争之苦的欧洲各国人民奔走相告:“《洛迦诺公约》签订了,和平终于到来了!”

1925年10月5—16日,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法国外长白里安、德国总理路德和外长斯特莱斯曼、比利时外交大臣王德威尔德、意大利驻“国联”代表夏洛雅等7国代表在瑞士旅游胜地洛迦诺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安全保证问题。会上签订了一系列文件,总称《洛迦诺公约》。《公约》于10月16日草签,12月1日在伦敦举行了正式签字仪式。

《洛迦诺公约》包括1个议定书和6个附件。议定书宣布,此次会议的目的,是寻求避免战争及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6个附件可分为:(1)关于德国同西邻关系的3个条约:《德、法、比、英、意保证条约》、《德法仲裁条约》、《德比仲裁条约》;(2)关于德国同东邻关系的2个条约:《德波仲裁条约》、《德捷仲裁条约》;(3)与会各国就《国联盟约》第十六条的解释,致德国代表的联合照会。

自《凡尔赛和约》缔结后,战胜国与德国的关系一直相当紧张。在赔偿问题和安全问题上,法德矛盾尤为突出。1923年的“鲁尔事件”使德国痛感自身的安全没有保障。早在1922年底,德国总理古诺就曾建议德法缔约,保证在30年内互不侵犯,并邀英意比参加。1923年5月和9月,德国在要求法比撤出鲁尔的同时,又再次提出这一建议。1924年,法国推行对德高压政策的普恩加莱政府下台,继任的埃里欧政府主张从鲁尔撤军,改善对德关系。

这时的英国,一方面,担心德国东山再起,重新西侵;另一方面,法国在西欧称王称霸,对德国随意制裁,动辄出兵占领德国领土,这也威胁到英国在西欧的地位。权衡利弊,英国主张促成法德和解。

1925年1—2月,德国分别向英国、法国发出了备忘录,提出一项关于缔结安全保证公约的方案,受到欧洲各国的欢迎。经过几个月磋商和酝酿,1925年10月5日,洛迦诺会议开幕。

在会上,由于有关各国在德国同它西部邻国的关系问题上立场接近,很顺利地草签了《德、法、比、英、意相互保证公约》,即《莱茵保证安全公约》,简称《莱茵保安公约》。公约规定:德法和德比边界维持现状;德法和德比互不侵犯,和平解决争端;德国和法比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发动侵略,越过边界或在非军事区集结军队时,英意应立即援助被侵犯的一方。《莱茵保安公约》是《洛迦诺公约》诸文件中最重要的一个。

《洛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兴奋。白里安说:“和平终于到来了。”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张伯伦则誉之为“战争和和平年代的分水岭”和“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他们3人还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公约》对于缓和德法矛盾,稳定欧洲局势有一定作用。但它并不是和平与战争的分水岭。《洛迦诺公约》为德国重新跻身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洛迦诺公约》墨迹未干,西欧还到处为之唱赞歌的时候,不祥的征兆已开始显露。《公约》正式签字才10年多,德国就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公开宣布不再受《洛迦诺公约》的约束。再过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被吹嘘为“分水岭”和“里程碑”的《洛迦诺公约》此时已被弃如敝屣了。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1934年6月《东方洛迦诺公约》草案

1934年6月《东方洛迦诺公约》草案《东方洛迦诺公约》,简称《东方公约》。该公约为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准备签署的一项旨在反对德国侵略的互助条约草案。1933年,苏

世界历史 洛迦诺会议

洛迦诺会议1925年10月5~16日,欧洲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瑞士的洛迦诺举行会议,讨论调整相互关系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英国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法国外长白里安、德国总理路德和外长斯特莱斯曼,以及

历史百科 1925年10月5日洛迦诺会议召开

1925年10月5日洛迦诺会议召开洛迦诺会议,20年代中期的重要国际会议,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25年10月5日召开于瑞士小城洛迦诺,出席的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美国

历史百科 1936年3月14日国际联盟行政院伦敦会议召开

1936年3月14日国际联盟行政院伦敦会议召开1936年3月7日,德国军队3.5万名官兵进入莱茵兰非军事区。德军进驻莱因兰非军事区极大地震动了欧洲,是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的严重事件。

世界条约 凯洛格—白里安公约的签订

凯洛格—白里安公约的签订凯洛格—白里安公约,全名为《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普遍公约》,俗称非战公约。这个公约最初由美国和法国发起,1928年8月27日签订于巴黎,又称巴黎公约。创始签字国有德国

历史百科 1947年9月2日《西半球联防公约》签订

1947年9月2日《西半球联防公约》签订《西半球联防公约》即《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一译《泛美互助条约》、《泛美联防公约》,又称《里约热内卢公约》。1947年9月2日,泛美联盟中19个成员国(不包括尼

历史百科 1936年12月《关于维持、保卫和恢复和平公约》签署

1936年12月《关于维持、保卫和恢复和平公约》签署《关于维持、保卫和恢复和平公约》,由美洲国家于1936年12月在美洲国家维持和平紧急会议上签署。1936年12月1日,美洲国家维持和平紧急会议在阿根

欧洲 1975年12月15日欧洲共同体专利公约签订

1975年12月15日欧洲共同体专利公约签订为消除地域性专利保护对欧洲共同体内部自由竞争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进一步统一欧共体成员国家的专利制度,欧共体成员国于1975年12月15日在卢森堡签订了欧洲共同

历史百科 外交舞台扬起绿色橄榄枝——《非战公约》签订

外交舞台扬起绿色橄榄枝——《非战公约》签订1928年的世界并不平静。德国军国主义重新复活;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复杂,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战争危险与日俱增。裁减海军军备的会议于前一年破产,却在这一年的

世界条约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与九国公约的签订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与九国公约的签订华盛顿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继巴黎和会之后又一次重大的国际会议。会议由美国发起,于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