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核裂变的新纪元——哈恩、斯特拉斯曼发现铀原子核裂变
Posted 核裂变
篇首语:宁打金钟一下,不打破鼓千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核裂变的新纪元——哈恩、斯特拉斯曼发现铀原子核裂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核裂变的新纪元——哈恩、斯特拉斯曼发现铀原子核裂变
核裂变的新纪元——哈恩、斯特拉斯曼发现铀原子核裂变
奥托·哈恩是德国化学家。他于1879年3月8日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他父亲是很富有的企业家兼房产主。1901年哈恩22岁时在大马尔堡大学获得有机化学博士学位。1904年秋,他到英国伦敦大学著名化学家威廉·拉姆赛的研究室进修。在拉姆赛的鼓励下,开始了化学与物理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放射性化学的探索。1905年,他带着拉姆赛评价极好的信,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在卢瑟福领导下的麦克吉尔物理实验室进行研究。在卢瑟福的悉心指导下,哈恩熟练掌握了卢瑟福规定的一切实验方法。1907年春天,他开始在柏林大学讲授化学,课余他埋头研究放射性化学。
这年秋天,他遇见了维也纳物理学家莉丝·梅特纳博士。她来柏林主要是听马克斯·普朗克讲演的,同时也打算做一些放射性实验。她找到了哈恩,表示愿意和他合作,没料到,这位本打算进行短暂访问的女博士,这一合作竟长达30余年之久。他们共同发表了许多有关放射化学方面的论文。
1912年,凯撒·威廉皇家科学促进会成立,哈恩担任化学研究所放射性研究室领导职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威廉皇家科学促进会改名为普朗克科学促进会,哈恩担任该协会主席直到1960年止。由于哈恩一生对物理化学贡献卓著,世界各国不少科学院授予他院士称号。1968年,哈恩在哥丁根去世,终年89岁。
哈恩一生中最重大的发现是铀原子核裂变。
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物理学家恩理科·费米把铍和镭制品(作为α粒子源)放在一个管子中,用由此产生的中子来轰击原子核,结果证明可以发生核反应,甚至对于较重的元素也是如此。他曾想用中子来轰击最重的天然元素铀,以产生所谓的超铀元素。然而费米的实验结果并不十分肯定,许多科学家由此产生了激烈争论,不少人对此抱怀疑态度。由此,哈恩和莉丝·梅特纳对此进行试验,后来哈恩的助手弗里茨·斯特拉斯曼也参加了试验。他们发表了大约20篇论文,论述了他们为解决这个问题所取得的成果。但由于纳粹的种族主义政策,莉丝·梅特纳被迫离开柏林。1938年底哈恩与斯特拉斯曼在研究中子与铀反应形成的一种产物时发现,它不是原先设想的镭的同位素,而是另外一种特殊元素。1939年1月6日,《自然科学》杂志刊登了他们的报告,报道了这一发现。
物理学家奥托·哈恩
哈恩的发现十分惊人,在全世界化学家与物理学家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科学家们指出,核分裂必然引起能量的巨大增加,这时物质转变成能量。根据他们的计算,核分裂所形成的两部分粒子,会以巨大能量飞离核子。这一点曾由费米作了实验证明。他们发现和约里奥·居里所观察到的裂变过程中某些能够进一步裂变而发射中子的现象相同,都暗示着铀裂变产生的连锁反应,有可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连锁反应使得持续的原子反应成为可能,这是和平利用原子能和制造原子弹的关键所在。
哈恩与斯特拉斯曼一起,带头研究重原子核裂变所形成的许多产物,在几年内就得到100个直接和间接的裂变产物,它们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硒与镨之间的25种不同元素。正因为发现了重核裂变反应,他们获得了1944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金。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的铀原子核裂变,开辟了核裂变的新纪元,是最新自然科学的奠基性发现。
相关参考
哈恩——发现核裂变的化学家哈恩——发现核裂变的化学家哈恩简介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姓名:哈恩(OttoHand)出生年代:1879-1968职称:德国化学家国家:德国个人情况:哈恩就读于马尔堡大学化学系,
1939年10月11日原子能武器研究委员会成立1939年10月11日,罗斯福总统在收阅著名科学家艾伯特·爱因斯坦的关于原子核裂变的发现和制造原子弹的可能的信件之后,决定成立铀咨询委员会(即原子能武器研
是核武器之一nuclearweapon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铀235(厬U)或钚239(厱Pu)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
原子弹原子弹是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裂变反应,瞬时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也称裂变弹。它是一种具有很大杀伤破坏力的武器。世界上第一次进行原子弹试验的是美国。它从1939年至1945年,历时5
第一封信物理学家西拉德是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他从纳粹的魔掌中逃出之后,来到了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如何产生链式反应。1939年,当西拉德听说铀裂变的消息后,他意识到可以用铀元素来实现具有潜在爆炸威力的链
日本原子弹计划: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仅仅几天后的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就通过广播宣布向同盟国投降。时至今日,一段重要的历史真相却为人所遗忘:日本在二战的核
·王普王普,核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早期研究用热中子轰击Al核产生的人工放射性。1939年发现了核裂变的缓发中子,为核裂变反应堆的建造以及原子能的和平利用铺平了道路。还在核乳胶在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何泽慧何泽慧,实验物理学家。长期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与钱三强等合作,发现铀核三分裂及四分裂现象。主持研制国产原子核乳胶,为开拓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并配合核武器研制做出贡献。她还积极推动我国宇宙线物理及
打开原子核大门的“金钥匙”——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初,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找到了打开原子核大门的“金钥匙”。杰姆斯·查德威克是英国实验核物理学家。他在1891年10月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
·王承书王承书,气体动力学和铀同位素分离专家。致力于??薄气体动力学的研究,第一个发现求解玻尔兹曼方程的本征值理论,提出适用于多原子气体的推广的玻尔兹曼方程,即“WCV”方程。回国后,从事铀同位素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