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艰难的历史抉择——日本进入“政党内阁时代”

Posted 内阁

篇首语:种子牢记着雨滴献身的叮嘱,增强了冒尖的勇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艰难的历史抉择——日本进入“政党内阁时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艰难的历史抉择——日本进入“政党内阁时代”

艰难的历史抉择——日本进入“政党内阁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以及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冲击,日本面临着新的历史抉择。

1918年“米骚动”的爆发,标志着日本政治处于危机之中。巨大的冲击力使得日本寺内正毅内阁在1918年9月21日被迫下台;同月29日,由政友会总裁原敬组织新内阁。原敬内阁成员除陆军、海军、外交三大臣外,全部由政友会人员担任。原敬内阁是较为正式的政党内阁。原敬本人亦与历任首相不同,没有华族爵位,故被称为“平民宰相”。

新上台的原敬,致力于加强垄断资本的地位,缓和中小资产阶级的不满,镇压和破坏人民革命运动,减少在野党攻击。新内阁推行政友会的所谓“四大政纲”,即“改良教育”、“整顿交通”、“充实国防”、“奖励实业”。原敬内阁也因此被称为“实业内阁”。

1919年3月,原敬在第四十一届议会上提出的修改选举法案得以通过。一改大选区制为小选区制,并降低选民纳税额(由纳税10日元降至3日元)的资格限制,使日本选民人数由150万增加到330万左右。1919年8月,原敬内阁在血腥镇压了朝鲜民族起义后,将殖民地长官由武官专任制改为文武官员均可担任制。1921年在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出席华盛顿会议期间,原敬破例地自兼“海军大臣事务监理”,开文官管理军部工作之先例。后又利用民众对藩阀、官僚、军阀的不满情绪,推行了一些旨在削弱这些势力的改革,以调解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对付工农群众运动,他一面加强警察统治,一面推行各种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因此,原敬的统治获得日本资产阶级的支持。

1921年11月4日,原敬在东京车站被一右翼青年刺杀身亡。原敬死后,高桥出任“看守内阁”总理大臣,并被选为政友会总裁。高桥试图改组内阁,导致政友会内讧,于1922年6月垮台。继任的加藤友三郎和山本权兵卫内阁均属短命内阁。1924年1月,清浦奎吾组成“特权内阁”。政友会分裂,另组成以床次竹二郎为总裁的政友本党,该党支持清浦内阁。与之相抗衡的高桥的政友会同加藤高明的宪政党、犬养毅的革新俱乐部组成三派联盟,自称“护宪三派”。他们掀起了打倒“特权内阁”,要求“实行普选”、“改革贵族院和枢密院”的第二次护宪运动,在全国各地举行游行示威和演讲。清浦内阁解散国会,举行大选,结果“护宪三派”在1924年5月大选中获胜。6月11日组成以加藤高明为首相的三派联合内阁,被称为“护宪派内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民主主义发展的高峰。

1925年3月29日,加藤内阁在第五十届议会上提出的“普选法案”获得通过。新选举法取消选民纳税额的资格限制,给年满25岁以上的男子以选举权,30岁以上的男子以被选举权。这样,选民由300余万扩大到12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20.8%。按新选举法规定,妇女仍无政治权利;贫困的工人和农民经过自由民权运动以来40余年的长期斗争,终于争取到了不完全的普选权。

加藤高明内阁持续两届,后由若槻礼次郎、田中义一、滨口雄幸、犬养毅等政党内阁继任。从1924年加藤内阁开始,直到1932年“五一五”事件,日本内阁一直由议会中多数党组成,故被称作日本“政党内阁时代”。这一时期,日本实行政党政治。

政党内阁并未改变天皇专制政体的主体,但对“明治宪法”体制毕竟是一个重大突破。它加强了众议院的地位和作用,对企图建立军事独裁的法西斯势力也是一种障碍和牵制。政党政治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政治,它依然实行对内镇压劳动人民、对外进行军事扩张的内外政策,但与此前的藩阀政治及其后的法西斯政治相比,乃是对统治体制的一种调整。它标志着近代天皇制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迈进。

相关参考

日本大本营的艰难抉择

   1945年8月15日12时整,日本广播裕仁天皇《终战诏书》,宣布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此前一周,主战与主和两派各执一词,数次会议争论不休,议而不决。折磨一个民族的6个日夜就这样开始了

历史军事 抗战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

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伤亡1.1万余人。在

为什么说二战时苏联打日本很轻松,而美国打日本却很艰难

历史提问为什么说二战时苏联打日本很轻松,而美国打日本却很艰难?答:所谓苏军打日本容易,美军打日本艰难,这是由于战争形态的不同造成的错觉。先来说美军为什么打的艰难。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军就把海空军

曾做三次抉择皆被骗 吴三桂不具备政治家素质

此时此刻,吴三桂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抉择就此来临:他究竟该不该相信李自成。正当吴三桂眉头紧皱之时,李自成的来信到了——劝其归顺大顺政权。吴三桂终究是一个明朝官员,虽带兵打仗,但还是一介文人和知识分子,不具...

历史人物 道光皇帝

衰世之君:生于盛世死于忧患的道光皇帝  1850年2月25日中午,道光帝驾崩,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清西陵慕陵。临终,道光帝立储封王,反映了他抉择的艰难,也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另外,一生节俭的他

是选择处于颓势的英、法,还是不可一世的德国,蒋介石该如何抉择

1940年7月5日,蒋介石在七中全会讲话,阐明中国的外交方针是广泛团结友好国家,孤立日本。他说:“我国现行之外交政策,大致仍遵一贯之抗战到底方针,友好各邦,以对暴日。”接着,蒋介石分析,英法虽然失败,

要不要继续仇视日本? 解密段祺瑞的艰难决择

当初大隈内阁的对华政策,尤其是“二十一条”,即便在日本国内也广遭非议,日本元老派和其他持重稳健人士都对此表示不满。日本元老山县有朋的嫡系、时任朝鲜总督的寺内正毅评价道:“大隈内阁向中国要求二十一条,徒

关于中国远征军的历史

中国远征军是1942-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打通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本的英雄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中国军人在滇缅印战场以巨大的牺

要不要继续仇视日本? 解密段祺瑞的艰难决择

当初大隈内阁的对华政策,尤其是“二十一条”,即便在日本国内也广遭非议,日本元老派和其他持重稳健人士都对此表示不满。日本元老山县有朋的嫡系、时任朝鲜总督的寺内正毅评价道:“大隈内阁向中国要求二十一条,徒...

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政治目标

儒家与道家“入世”和“出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的选择,两难的选择固然令文人无奈与悲哀,但在艰难的抉择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的超凡的智慧。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