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做三次抉择皆被骗 吴三桂不具备政治家素质

Posted 吴三桂 政治家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曾做三次抉择皆被骗 吴三桂不具备政治家素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曾做三次抉择皆被骗 吴三桂不具备政治家素质

2、吴三桂不杀永历帝,明朝还能存活多少年

曾做三次抉择皆被骗 吴三桂不具备政治家素质

此时此刻,吴三桂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抉择就此来临:他究竟该不该相信李自成。正当吴三桂眉头紧皱之时,李自成的来信到了——劝其归顺大顺政权。

吴三桂终究是一个明朝官员,虽带兵打仗,但还是一介文人和知识分子,不具备政治家与军事统帅的良好素质。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统御天下十七年之后,自缢身亡。同一天,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第二天,从关外赶来护驾勤王的吴三桂走到山海关之时,得知北京“沦陷”的消息,他便在山海关驻扎下来。他知道,崇祯时代已然是过去式,现在是李自成的“大顺”时代了。

此时此刻,吴三桂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抉择就此来临:他究竟该不该相信李自成。正当吴三桂眉头紧皱之时,李自成的来信到了——劝其归顺大顺政权。可惜,不知是吴三桂对李自成这个示好的“邀请”反应过于迟钝,还是李自成过于急躁,我们只知道,在吴三桂决定与李自成合作,向北京进发的途中,却传来噩耗,身在北京的吴氏一家老小被新政权集体处决。吴三桂感到被欺骗了,怒发冲冠之余,他决定投靠山海关外、近在咫尺的清军。历史的偶然性,让后人唏嘘不已。

试想,如果吴三桂第一时间主动请求归顺,而不需等着李自成来招安,那么,吴三桂一家老小就可能不会横尸北京街头,他也就没有投靠满清的现实理由了。其次,即便吴三桂稳坐泰山,等着李自成来招安,但如果没有亲人被处决的突发事件,吴三桂也不会投入清军的怀抱。

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晚明一百多年以来,皇帝与大臣互不信任,加之后来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与文官东林党人之间你来我往的倾轧,还有文官相互之间的勾心斗角与陷害,使得置身其中的吴三桂没有任何安全感,也不相信任何人,他只能基于切身利益来选择个人的出路和去向。

吴三桂因家人惨遭不幸才彻底选择了清军。对此,当时清军实际上的领袖——多尔衮,当然是求之不得。可是,吴三桂并非真心投降,他正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他认为,清军即便占领北京,也只会在洗劫金银、美女、牲畜之后,把一座荒凉的北京城还给其原来的主人,然后返回他们的东北老家。

因为,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绝大多数都是这么干的。而且,清军赶走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前,打的是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吴三桂有自己的考量,即便投降,也只是权宜之计,目的是借此重掌大权。

可是,有多大的希望,就有多大的失望。当多尔衮大摇大摆地走进北京城后,他不仅赖着不走,而且还迎来他六岁的侄子——顺治皇帝。1644年正是新一轮甲子的开端,而对吴三桂的精神折磨也达到高潮,他的如意算盘从一开始就落空了。在被李自成骗了一次之后,他强烈地感到自己又被清军所欺骗。但他只能吃哑巴亏。因为多尔衮从来就没有对吴三桂承诺过,他们为崇祯帝报完仇,干掉李自成之后,就会退回关外。

事已至此,吴三桂把怨愤埋在心底,近三十年后,才发现自己再次被新政权忽悠。清廷早年曾定下游戏规则,吴三桂等南方三个藩王可永为异姓王,可时过境迁,他们反悔,不玩了。

1673年4月28日,清廷中央政府收到了广州平南王尚可喜的奏章,他主动要求让其子尚之信来继承王位,以此向中央政府宣布王位的可持续性。少年天子康熙断然拒绝。三个多月之后,另外两位藩王耿精忠与吴三桂也效仿了尚可喜,康熙都不答应。这三个汉族藩王深感被骗,遂联合起兵造反。

四年之后,从云南一路打到湖南的吴三桂正式登基称帝,国号为周,年号为昭武。第二年秋天,吴三桂却在湖南衡阳因疾而亡。不过,他的孙子吴世璠继续战斗,最后在昆明城内自杀。

如果说当初吴三桂投靠清军,是叛主行为,那么三十年之后他的反清,则成了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不管是三十年前,还是此刻的康熙朝,吴三桂因屡次被欺骗,总是心有不甘,纠结不已。与其叫他吴三桂,还不如称其为“吴三愚”。

30年前,吴三桂的徘徊犹豫,使得李自成没有耐心再等待他的归降,造成吴家蒙难,而他只把这个悲剧理解为上了李自成的大当。紧接着,他又被多尔衮所骗。

30年之后,他再次被清廷所骗,在准备不太充分的情况下,另立炉灶搞分裂,却客死他乡,成为明末清初政界最善变的失败者和悲剧人物。吴三桂终究是一个明朝官员,虽带兵打仗,但还是一介文人和知识分子,不具备政治家与军事统帅的良好素质。

吴三桂不杀永历帝,明朝还能存活多少年

吴三桂不杀永历帝,明朝也早已呜呼哀哉了。 狭义上的明朝灭亡,要从崇祯在煤山上吊算起,也就是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明朝作为一个政权,已经被推翻了, 此后,因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原大地发生巨变,明朝南直隶陪都衮衮诸公在一片争议中,拥戴神宗的孙子,福王登基,是为弘光帝。 南明,也就从此刻开始算起。 一年后,清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扬州,南京相继陷落,弘光帝被俘,弘光政权灭亡。 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发动了短暂的北伐,同时还采取联寇抗清政策。 由于消息隔绝,朱聿键监国后四十天,反抗剃发令的浙江民众,拥立另一个宗室,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 此时的,南明第一次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646年六月,鲁王兵败,在张煌言保护下逃亡海上。此后,清军进攻福建,郑芝龙秘密降清,献出天险仙霞关,局势急剧恶化,八月,隆武帝匆忙出逃被俘杀。 此十月初十,桂王朱由榔监国于广东肇庆,十月二十日清军陷南赣,朱由榔逃往梧州。这种行为无异于放弃广东,导致永历朝廷在广东人心尽失。 十一月初五,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援引「 ”兄终弟及”自立于广州,改元绍武。 十一月十八日朱由榔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 南明,第二次出现两个政权并立。 愚蠢短视如此,焉能不败。 绍武,永历双方为争正统不仅不能团结,甚至大动干戈,自相残杀,清军趁虚而入杀进广州,绍武帝仅41天即被清军俘杀。 当初南明弘光也正是因为调重兵防堵左良玉,导致江北大门敞开,如今再次上演同样一幕,朱元璋大概在地下要气的跳脚。 绍武帝被杀,永历帝再次拔腿逃跑,在清军进逼下逃入广西。 几年以后,李定国拼了老命也没能夺回广东,单单一个肇庆就逼得他无语泪奔。 此时,永历帝放弃的倒是轻松。 如果不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余部的先后输血,永历帝大概很快就会步福王、唐王等人后尘,被俘虏到北京菜市口问斩。 1647年,李自成余部郝摇旗护卫永历帝居柳州,并出击桂林。年底,在全州击败清军,进入湖南。1648年,何腾蛟、瞿式耜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 1652年永历朝廷无处可逃的时候,接受孙可望和李定国联合抗清的建议,定都安龙府。 不久,李定国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击毙敬谨亲王尼堪,所谓两厥名王,天下震动。 此时,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也取得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 最为鼎盛时,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 可惜琉璃易碎彩云易散,1656年孙可望再次引发了南明内讧,次年被李定国击败,势穷降清。 1658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年底,吴三桂攻入云南。次年正月,清军下昆明,永历帝逃亡缅甸。 这一年,郑成功张煌言也相继被清军击败,郑成功退回厦门,此后不再有恢复之想直到去世。至于张煌言也从此一蹶不振,流连藏身海岛,直到被叛徒出卖。 可以说,此时的南明,也已经完蛋了。 1662年正月,郑成功收复台湾。四月,永历帝与儿子朱慈煊等被吴三桂绞杀在昆明郊外;五月,郑成功病逝;六月,李定国忧愤而死。 南明,至此划上句号。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三次被骗的吴三桂缺乏政治家素质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统御天下十七年之后,自缢身亡。同一天,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第二天,从关外赶来护驾勤王的走到山海关之时,得知北京「沦陷」的消息,他便在山海关

历史人物 三次被骗不具政治家素质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统御天下十七年之后,自缢身亡。同一天,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第二天,从关外赶来护驾勤王的走到山海关之时,得知北京「沦陷」的消息,他便在山

吴三桂不杀永历帝,明朝还能存活多少年

吴三桂不杀永历帝,明朝也早已呜呼哀哉了。狭义上的明朝灭亡,要从崇祯在煤山上吊算起,也就是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明朝作为一个政权,已经被推翻了,此后,因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原大地发

历史秘闻 吴三桂不杀永历帝,明朝还能存活多少年

吴三桂不杀永历帝,明朝也早已呜呼哀哉了。狭义上的明朝灭亡,要从崇祯在煤山上吊算起,也就是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明朝作为一个政权,已经被推翻了,此后,因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中原大地发

假设历史丨假如吴三桂不叛变清军能入关吗?

一直以来有个说法,清军能够成功入关完全是靠着运气。如果不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后的所作所为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叛变,向清朝交出山海关,李自成的大军就能顺利接防山海关防线。那么清

乾隆为何编《贰臣传》?为何吴三桂不入其列?

  《贰臣传》全称《钦定国史贰臣表传》,是乾隆年间提出编撰的一本旨在“崇奖忠贞”、“风励臣节”的书。里面收罗的人物,全都是当初以明臣而降清者,诸如洪承、

历史人物 如果吴三桂不投降的话,李自成还能阻挡清军入关吗?

没有吴三桂投降李自成能阻挡清军入关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本站小编一起看下去。>谈及明朝末期的历史,不少人都认为满清之所以能夺取明朝的争权,吴三桂的助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们都觉得当年吴三桂要是没有主

假如吴三桂不为陈圆圆而叛变 清军能入关吗

一直有个说法,不是明朝要自灭,是天要亡明。很多历史迷至今都相信,如果没有明末的“小冰河”时期,没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就靠清军的八旗军,根本就吃不下明朝。毕竟一个扎根于中原几百年的大帝国,就算处于衰退期

历史人物 明朝将要灭亡时,吴三桂在干什么

明朝将要灭亡时,为何吴三桂迟迟不来营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本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当大时代的变革到来时,每一个人都需要抉择。每一个抉择,都是不易的。崇祯末年时,一样如此。皇帝在攘外安内的交替

历史人物 身死族灭的吴三桂如何走入死胡同

  翻了翻《明史》,看完之后可谓是感慨良多,喟叹不已!尤其是当明帝国大势已去崇祯在煤山自缢身亡后,作为亡国孤臣辽东总兵的人生抉择,以及因为这些抉择而给他带来的人生际遇更是让我感叹唏嘘……>  公元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