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选择处于颓势的英、法,还是不可一世的德国,蒋介石该如何抉择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千金一刻莫空度,老大无成空自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是选择处于颓势的英、法,还是不可一世的德国,蒋介石该如何抉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是选择处于颓势的英、法,还是不可一世的德国,蒋介石该如何抉择
1940年7月5日,蒋介石在七中全会讲话,阐明中国的外交方针是广泛团结友好国家,孤立日本。他说:“我国现行之外交政策,大致仍遵一贯之抗战到底方针,友好各邦,以对暴日。”接着,蒋介石分析,英法虽然失败,但不足以撼动太平洋形势。在蒋介石看来,太平洋形势决定于美苏两大国。两大国不变,则太平洋形势如旧。他说:“现在美国已实行扩军,较我们所料增加三倍,及太平洋设防等,均足以威胁日本,所以我们预定的目标依旧,不过因此时间要延长些罢了。” 蒋介石 美国长期实行门罗主义和中立主义、孤立主义政策,标榜不过问美洲以外的事情,尤其不愿卷入中日战争,但是,罗斯福总统已在做加强太平洋防务的准备。6月30日,美国舰队调回夏威夷。7月4日,中央社自华盛顿报道,罗斯福将于下周提交新国防计划,咨请国会追加国防预算50亿美元,其中40亿用于陆军,10亿用于海军。蒋介石由此看出,美国和日本有利益冲突,不可能长期听任日本侵略势力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为所欲为。美国扩军、增防等行为,均足以威胁日本,有助于中国抗日。8日,蒋介石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之邀,对美演说,宣称中美两大民族利害相关,美国应迅即采取行动,援华制日。 尽管英国和法国长期侵略中国,蒋介石个人极端不喜欢英国,但是,在反对德国侵略欧洲这一点上,英法是站在正义方面,蒋介石表示要“一本立国仁厚的精神”,在可能范围内“还要帮助他”。蒋介石相信,英国由于其远东利益所关,在世界反侵略战争中,必将对中国“亲善”。蒋介石的这一估计是正确的。后来英国虽然仍轻视中国,排挤中国,但还是和中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 德国侵略战争 关于对德,蒋介石说:“德国的友好关系我们始终保持。他虽然对不起我,但我们依然派大使前往。欧战起时,有人主张对德绝交,我认为与我们以日本为唯一敌人之方针有违。我们现在证明了我们方针的正确。现在也不必着急。德国实际上已倾向我国。以前有戈林及里本特罗夫亲日,现在戈林的态度也转变了。”蒋不赞成派“特使”赴德,认为在大战之际,德国“实际上对我们是不能援助的”。 赫尔曼·威廉·戈林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相关参考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全线溃败。但德国元首曼斯坦恩阻止了一场大战,战胜了苏军,止住了德军溃败的态势。这场对整个二战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战叫什么名字呢?曼斯坦因在溃败的情况下,是如何转败为胜的呢?(曼斯坦因
历史秘闻 德国溃败时,曼斯坦因打了一场什么大胜仗,止住了德军的颓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全线溃败。但德国元首曼斯坦恩阻止了一场大战,战胜了苏军,止住了德军溃败的态势。这场对整个二战具有重要意义的大战叫什么名字呢?曼斯坦因在溃败的情况下,是如何转败为胜的呢?(曼斯坦因
1942年3月,齐焌奉蒋介石之命到达瑞士,以该地为基地进行工作。之所以选择瑞士,一是因为瑞士与德国邻近,交通方便,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当时德国内部的反纳粹成员不少人聚居该地,联络方便。齐焌到达瑞士首都伯尔
公正地说,1925年以前的,即使不能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也还是可以划入革命青年或思想激进的青年之列,他虽然对共产党的某些领导(如张国焘)和俄国的「十月革命」有不同的看法,但总的来说还是基本拥护共产
晚清「”中兴大臣”中,李鸿章是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对李鸿章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经历过清朝末年衰弱,并非李鸿章一人就能挽救大清王朝的颓势。但李鸿章还有个绰号叫「”东方俾斯麦”。我们都知道俾斯麦是德国一
在颓势中挣扎> 盛世过后即是平凡到了极点的平庸。晚年。清朝已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太平盛世出现了阴影。到、期间,吏治日益腐败。教派、会党众多,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频繁。颓势已然形成。虽然嘉道二
攻克柏林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已进入第4个年头,苏军和英、法、美军队先后攻入德国领土,苏军已进抵奥得河、尼斯河,美英军队先头则前出支易北河畔,东西两线相距仅150至200公里,纳粹德国首都柏林已处于
核心提示:廖耀湘留法选拔考试成绩列前三甲,但因个子矮,被刷下来了。他找到蒋介石,问这是选留学生还是选女婿。蒋欣赏其胆气和才气,特批他出国。廖耀湘因此对蒋介石忠诚不二。在印度兰姆伽受训时期的廖耀湘资料图
1967年6月议会通过“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法”联邦德国的经济在经历了1951-1966年的高速发展阶段以后,于1966年出现了危机局面。这是战后联邦德国第1次全面性的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恢复经济的增
蒋介石在大陆统治了多年,曾经有过三次下野。每一次下野都是他处于极度政治危机之时的无奈选择。 回顾与总结蒋介石的三次下野,可以看出,虽说是出于无奈,但蒋介石却非自暴自弃,而是本着以退为进的策略,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