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曹操凿地设奇兵

Posted 敌人

篇首语: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九章 曹操凿地设奇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九章 曹操凿地设奇兵

2、汉朝历史 第九章 决战漠北

第九章 曹操凿地设奇兵

  公元197年正月,曹操率军抵达宛城,张绣举众而降,不久反悔,与曹军战于舞阴。失败后逃奔穰城,与荆州刘表结成犄角之势。公元198年3月,曹操兵 围穰城,张绣求救于刘表。5月,刘表发兵,出现于曹军阵后,欲断其归路。曹操只好回师许都。然而,前有拦截,后有追兵,形势对曹军极为不利。但是,曹操在 给许都的谋士苟或的信中却预言说:“敌人追堵我军,但到了安众一带,我必大破之。”到了安众,张绣与刘表的两支兵马已经汇合,共同扼守住险要地形。曹军则 处在包围之中,呈瓮中之势。这时,曹操命令将士趁夜凿通险地以为暗道,安然引兵穿出,并于两侧埋伏奇兵,待敌来追。比及天明,敌人不见曹军踪影,以为曹操 逃跑了,果然全力而追,结果在两侧奇兵夹击下大败。曹操回到许都后,苟或问:“你曾预测敌军必败,根据何在呢?”曹操回答说:“敌人拦阻我军回师,实际上 是把我军置于死战的位置。是以我预知我军必胜。”曹操既能预见形势,又能佐之以奇谋,可谓未战就已取得了胜利。

汉朝历史 第九章 决战漠北

  公元前119年的那个夏天,刘彻看到了与匈奴决战的希望。道理非常简单,仅仅在去年的短短一年里,他就积聚了大量的钱钱——这当然是桑弘羊先生的居功至伟,抢钱有功啊。钱钱都有了,当然得对那个如鲠在喉的匈奴王庭,给予最为致命的一击。> >   打到漠北匈奴老巢,彻底解决匈奴后患。> >   他派出了两支军队,一队由率领,从定陶出发,长途奔袭,直接攻击匈奴单于主力;一队由率领,从代郡出发,目标锁定匈奴左贤王王庭。> >   我们常常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战争的变化,如同风云,瞬息之间,风转向云飘散,轨迹不在。刘彻派出的两支军队,都在不约而同之间咬住了敌人。所不同的是,本该与匈奴主力对决的霍去病,死死咬住了匈奴左贤王;而本该袭击匈奴左贤王的卫青,却坚定不移地将匈奴单于围困。> >   说起来阴差阳错,但打击的敌人不变。> >   霍去病依然延续了他以往作战的风格,高速突击,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在那个夜幕掩映下黄昏,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到霍去病的头上,他发现,一不留神居然就让咬住了匈奴左贤王庭,当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5万骑兵迅疾突破,再打敌人一个猝不及防。> >   左贤王当即崩溃:拜托,现在睡觉也——咋不按规矩出牌嘛!> >   战争没有规矩。> >   霍去病曾经就非常自豪地告诉过刘彻:我的头脑就是兵书,不受任何条条框框束缚。目的只有一个,战胜并消灭敌人。> >   左贤王抱头鼠窜。> >   遇到霍去病,左贤王算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就算抱头鼠窜也逃不掉悲惨的命运,因为霍去病肯定会咬住不放。这一战,左贤王文武两套班子的中央委员,被俘83人,7万多人被霍去病及其所率男儿乱刀砍死。结局:全军覆没。> >   对大汉皇朝来说,这显然又是一个前无古人的辉煌战绩。> >    与此同时,面对匈奴伊稚斜单于精锐主力的卫青,却依然采取了沉稳持重的战法,以战车环绕为营,吸引单于主力的攻击。在长大一天的拉锯战里,消耗掉了匈奴 主力的锐气。另外,他还用5000骑兵勾引匈奴单于。伊稚斜单于还以为,这一次拣到一个大便宜,一路追击,居然就追进了卫青布置的铁桶阵,当他发现上当的 时候,他的部队已经被卫青的战车贴阵分割包围。> >   到了这个时候,伊稚斜单于明白,只有把死马当着活马医:突围。> >   也许,他得到老天爷怜惜,毕竟单于,当俘虏太不好看——在他拼死的前提下,他居然带同100来号兄弟,从被围的铁桶中突围。> >   天意。> >   这显然又是大汉皇朝的另一场胜利,辉煌的胜利。> >   左贤王的全军覆没,预示着大汉皇朝的河北、辽西等地,从此不会再受匈奴侵扰;卫青的这场空前大远征,尽管伊稚斜单于逃窜,但匈奴的势力,已经被打得只剩下喘气的份儿,匈奴王庭又再次被迫西迁到西蒙古地区。再无法对我大汉皇朝边地的上谷、雁门、渔阳等地构成侵扰与威胁。> >   尽管,这之后的汉匈之间,还是有一些局部的战斗在进行,但都是为了刘彻新开拓的疆土——河西诸郡展开。大汉和匈奴之前的强弱,到现在,就已经本末倒置。> >   也就是说,到这个时侯,大汉朝的军事实力,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 >   刘彻的愿望和抱负,初步实现。> >   写史到此,我不得不向我的读者们交代的一个人物,他就是:飞将军。> >   在前面的篇幅中,有N多次都提到李广,不是重点写他,但他毕竟是这些篇幅中的一个人物,当然也就不得不写他。每一次写到他,基本上都无一例外地伴随着惨烈的战斗。这一次,他其实也是这次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这一次长途奔袭的大远征,李广也参加了。> >    是他死乞白赖地主动要求参加这次战斗的。这次战斗,基本上是他老人家封侯的最后机会了,毕竟岁月不饶人,他已经60多岁了;还因为,汉代的封侯,必要军 功,就如同大学里评教授一样,必须要出版作品N本,这是“硬杠子”。卫青、霍去病、包括李广自己的很多部下,都因军功早早封侯。但阴差阳错,李广通通错 过。> >   所以,在所有人包括李广自己的眼里,这次战斗,是他最后的机会。如果他老人家还不能立有军功的话,对已经60多岁的他来说,这一生就没有封侯的机会了。> >   所以,这次战斗他必须参加。> >   但是,非常非常的遗憾,这一次,他老人家又迷路了。> >   是的,他又一次错过了立功的机会,他甚至还造成了贻误战机的失职。> >   也许,这就是造化弄人。> >   他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   结局:他死了。不是死在敌人的大刀下,他死在自己的剑下,自刎而死。> >   这又是另一场的英雄的悲歌。> >   在那残阳映月的沙漠,我仿佛看见英雄的苍然与落寞,布满沧桑的眼,滴出潸然的泪,剑走偏锋,动脉“颈”喷,山一样的身体,重重倒于沙漠,在那个斜阳西下的黄昏,血染黄沙。著名诗人有诗赞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李广,一代悲情英雄,就此谢幕。> >   我个人对李广没有评价。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命中有的终归有,命中无的不强求。如果李广服老了,尽管没有封侯,以60多岁的老将军身份退休,也是光荣的退休。因为以他过往的骄人事迹,他的光荣与伟大,自也当之无愧。颐养天年并自豪骄傲到自然死,显然就是正常的事情。> >   非常非常的遗憾,历史没有如果。> >   这也许就是英雄的宿命。> >   在此,也顺带交代卫青霍去病的结局:霍去病在两年之后(公元前117年),因狩猎期间遭遇蚊虫叮咬,被传染上了我们今天知道的痢疾病毒。那个时侯的痢疾,就是不治之症的代名词,霍去病悲壮地“薨”了,时年24岁。> >   霍去病的死,让汉武帝刘彻悲痛万分,为了缅怀这位不朽的天之骄子,刘彻把霍去病安葬在自己的陵寝——茂陵旁边,而且还将霍去病的陵墓砌成祁连山的样子,以表达对霍去病丰硕功绩的纪念,以及沉痛的哀思。> >   11年后(公元前106年),卫青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汉武帝刘彻把他也依然安葬在自己陵寝茂陵的傍边。其陵墓状如庐山,喻意其清雅高洁的个人品质,以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功伟绩。> >   历史,其实特别特别的无情。> >   一众英豪,就此谢幕。> >   很显然,他们得把舞台腾让出来,留给后世之人——表演。> >   没有最狠只有更狠> >    这个标题,我指的就是汉武帝刘彻。在我的印象里,皇帝也是人,但刘彻除外,他是非人。因为,人,永远都有人性。但是非常非常的遗憾,刘彻没有。在上一集 中,我就为大家讲过,年仅4岁的刘彻居然就弄懂了“天子与万岁”的辩证,而且还可以信誓旦旦地大言不惭,他要“金屋藏娇”。> >   在往后的岁月里,金屋,他老人家倒是多得不得了,只不过,藏的“娇”,也是数不胜数。那个当年他信誓旦旦要藏的陈阿娇,却早就被抛掷脑后。> >   因为刘彻已经有了。> >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液于洞房;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这是一代大文豪司马相如《长门赋》中著名的凄婉佳文。这部让人千古传诵的《长门赋》, 就是陈阿娇被废长门宫之后,重金聘请司马相如挥毫落墨的结果。陈阿娇曾经命众多宫女日日传诵,希望挽回刘彻那颗冷漠的人心。> >   一时间,宫内即飞出委婉凄楚和忧思愁闷的悲歌。> >   不好意思,《长门赋》的确不愧为千古绝唱,但汉武帝刘彻的情思早已远遁她方,那段4岁便留下的“藏娇”爱情故事,早因时间的推移和变迁,已然不在。> >   留下的,其实就是陈阿娇的寥落与悲郁,在那个不知名的黄昏,悲戚地魂赴黄泉。> >   一代红颜就此落幕。> >   陈皇后的悲惨落幕,似乎就预示着卫子夫的春天到了。她还真的有点儿一沐春风,一不留神连生三个女儿之后,竟然就生出了一个儿子。> >   那一年,刘彻29岁。> >   古时候的后宫,一直就有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母以子贵。> >   有了儿子的女人,当然就贵得烫手。卫子夫被封为皇后。她的儿子,也在年满7岁之后,被封为太子。> >    再加上卫子夫母家的男儿卫青霍去病横扫匈奴,屡建奇功。卫氏家族在当时的那个大汉皇朝,就是的代名词,因为他们早已经权倾朝野。这一切,似乎就 预示着卫子夫一定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殊不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卫子夫的命运,居然与陈阿娇一样,重蹈那个人老珠黄的覆辙。> >   其实,人老珠黄不说错,错的是实力发生了倾斜。那个时候的霍去病卫青早已经魂归故里,朝中的各方势力已经重新洗牌。这一次的洗牌,卫子夫失去了优势。> >   那一年,刘彻又巡幸了。那一次,他巡幸了北方的朔方(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又南下中岳嵩山,然后东巡至大海,之后上泰山封禅,实实在在风光了一把。心满意足之后,沿海北上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再向西北经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志得意满返回长安。> >   这一巡幸,路不太长,比孙悟空的筋斗云短了许多,就18000里。但是,他却有一个惊喜发现,一个姓赵的女孩儿,被他带回了长安。> >   这显然预示着另一个宫廷的故事,将徐徐展开。> >   是的,我们这个世界,那个叫“权力”的东东,永远要惹祸。这一次,这一股祸的火焰,就烧到了太子,显然也就烧到了卫子夫。谁让她和她的儿子刘据,正好就是那个叫“权力”的焦点呢?> >   那一天,那个赵姓的女孩儿被带到了汉武帝刘彻的跟前,据说是一个非常有传奇的女孩儿,汉武帝左看右看,除了貌美可人很能吸引男性荷尔蒙散发之外,并没有看出该女孩儿的传奇在哪里?> >   于是不解,左右告诉他:此女天生双手紧握成拳状,从不能伸开。> >   汉武帝查看其手,还当真紧握拳状。也自感奇怪,于是伸出手来,轻掰其手,不曾想,这女孩儿的手,居然顺其展开。奇矣。> >   更奇的还有,这小姑娘的手中,居然还有一对小小的玉弓。> >   汉武帝一阵惊叹,以为“奇”,即带回皇宫,号“拳夫人”,也称“钩弋夫人”。> >   我的天啊,这也叫“奇”?> >   在医学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相信,没人会认为,这是一件真实的事件。如果真有,那一定就是那位“钩弋夫人”及其设计者的计谋或者类似杂技类的技巧。目的,不过就是吸引皇帝的眼球。当然,这会为一干人带来喜不自胜的富贵,包括权势。> >   从班固给出的史料中,我们知道这位钩弋夫人的父亲,当时的官职,就是为皇帝站岗的中黄门,也就是说,他老人家知道汉武帝的行程。所以,我相信这是一件精心策划的送女高攀的计谋,目的,不过就是要赵女接近皇帝,以最大限度谋求富贵。> >   富贵险中求嘛。> >   当然,在这一出计谋当中,肯定不排除,钩弋夫人的老爸收买皇帝跟班的嫌疑,包括与当时正在汉武帝身边谋取金银的方士合谋。不然,这位手握拳头的赵女,也不会顺顺当当被领到汉武帝的眼前。> >   无疑,精明如汉武帝者,也上当矣。> >    其实,他是甘愿上当,因为这位妩媚的拳夫人,刚好就倾国倾城。这个“当”,上得畅快淋漓。很快,拳夫人被封为婕妤。婕妤是汉武帝自创的嫔妃称号,其尊位 仅次于皇后。因为他的手有小玉弓,所以被封在钩弋宫。公元前94年,钩弋夫人在怀胎14个月之后,生下一男婴。我相信,这又是钩弋夫人的另一次花招。古时 候的人,老以为怀孕的时间越长,生下的孩子就会越聪明,也会更健康。> >   殊不知,现代的医学已经证明,怀胎的时间超长,如果生下来不是死胎的话,就唯有一个结果:痴呆。> >   从这一点上,我就可以断定,这位美貌的钩弋夫人,她那握拳的双手,也就是为了获得皇帝青睐,所使出的机巧之一。这一次,她依然让机巧使她怀孕14月。我们经常说,聪明反被聪明误,钩弋夫人恐怕就应了这一句偈语。因为,她最终会因为太过聪明,害死自己。> >   赵婕妤生下的这个孩子,汉武帝非常喜欢。老来得子,也该他老人家喜欢,据说,唐尧、也是其老妈怀孕14月而出生。这当然就预示着赵婕妤生下的孩子,堪当大任。> >   他为这孩子取名刘弗陵。就是后来的汉昭帝。> >   有了刘弗陵之后,汉武帝就看太子刘据不大顺眼了。> >   后宫的斗争,再一次演绎着腥风血雨。> >   这一次轮到卫子夫了。> >   历史告诉我们,N多的太子,其结局都是后宫斗争的牺牲品,刘据也没有逃脱如此的命运。皇帝有了更换太子的想法,他的跟班们显然就会处心积虑,为皇帝老儿找到这样的契机。这样的契机,其实比比皆是,而且随手即可拈来。> >   那一天,皇太子刘据的跟班驾车在驰道上奔驰。> >   我相信,这条驰道,皇太子的跟班们常常就在上面奔驰。按道理,或者按规矩,这条驰道,只能是皇帝的坐车才可以在上面奔驰。之所以,皇太子的座驾也在上面奔驰,是之前就常常如此奔驰。因为这坐车的主人,是皇太子,无人胆敢阻拦;还因为皇帝喜欢,更是无人阻拦。> >   但这一次,却有人阻拦了。> >   很显然,并不是阻拦的人,吃了豹子胆,是他窥破了皇帝老儿想要更换太子的心思。> >   这个人,名叫江充,他当时的职务,是皇帝的绣衣使者。> >   紧接着,我中华民族著名的巫蛊之祸,便拉开大幕。> >    这一次的巫蛊,直接指向太子刘据。很简单,江充、以及混迹于宫廷的黄门苏文等人在太子的宫中,居然就挖出了针扎心脏的木偶。太子刘据死到临头。因为,他 非常清楚刘彻个性,痛恨巫蛊。他知道他受到冤枉,但是他更知道在衰老多疑的老爸刘彻面前,就算他刘据长有100张嘴,也无法说得清楚。> >   因为刚愎自用的刘彻,不会给他机会,任由辩解。> >   刘据当机立断,斩杀江充。> >   这一举动,更是犯有大忌,因为他把查证江充诬告他的证据,也一刀两断了,更落下一个杀人灭口的实证,冤案难以澄清。> >   万般无奈之下,刘据只能做一件事:反。> >   其实他是想把事情说清楚的,只是他已经没有机会了。> >   限于篇幅,过程就不描述了,我告诉大家结局吧:公元前91年,太子刘据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自杀身亡,刘据的妈妈卫皇后也在极端痛苦与万般无奈的状况下,自杀身亡。> >   这位曾经受到汉武帝刘彻万般宠爱的卫子夫,就是如此的下场。> >   皇宫的斗争,狠吧?> >   狠的,还在后面。> >    皇帝的女人,看起来永远都是风光无限,崇高加荣耀,永远都会羡煞人眼;殊不知,光鲜的背后,却永远都是尔虞我诈,而且,永远都在刀口上舔血,一不留神, 不是累死,就是自杀身亡。卫皇后死了,按道理,赵婕妤显然就有了的机会,那无限的风光,自然就降临到她的头上。> >   她那个14个月怀胎生下的儿子,更是得到汉武帝的喜爱,尽管年仅6岁,可是虎头虎脑,虎虎生威,而且还聪明伶俐,高贵如汉武帝居然也逢人便夸:此儿像朕。> >   就好像他其余的儿子,通通都像隔壁的张木匠。> >   当刘据自绝于人民之后,汉武帝另立刘弗陵为太子的意愿,基本上就没有了阻碍。这让钩弋夫人欣喜异常,儿子将成为太子,那么,皇后的桂冠,还不是太子老妈的囊中物吗?> >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钩弋夫人没事的时候,便会沾沾自喜,就等皇后的聘书,飞入手中。> >   只是,她高兴得太早了。> >    在那个春风沐面的早上,在那个风景宜人的甘泉宫,汉武帝召见了她。钩弋夫人欣欣然应诏,在她小心眼儿的眼里心中,这也许就是要颁发梦寐以求的皇后聘书。 殊不知,愿望永远都是美好如斯,就是离现实太远。我们伟大汉武帝召见她的目的,不是要给她颁发皇后的聘书,是要送她下地狱。> >   猝不及防之下,钩弋夫人万分惊颤。她不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其实,无论对错,此时此刻对赵婕妤来说,关键的关键,是保住脑袋。慌乱之下,拔下簪珥饰物,披头散发,鼻涕一把泪一把,磕头求饶。> >   不愧是汉武帝,在风情万种如花似玉悲悲切切戚戚的女人面前,竟然毫不动容,冷若冰霜。> >   卫士们连拖带拽,钩弋夫人挣扎着做最后的乞求,泪眼婆娑,努力回头,祈望汉武帝,别说皇后不要了,就是赶出宫外也心甘情愿,看在曾经卿卿我我鱼水愉悦的那个份儿上,放一条生路吧。> >   汉武帝即刻将她最后的希望扼杀:快走,你不能再活着。> >   这句话,其实就宣判了钩弋夫人的死刑。她死后,据说被连夜埋在甘泉宫南,就是仅仅堆了一个小土堆,别说墓志铭,连墓碑都没有树立。> >   这一年,钩弋夫人还不满25岁。> >   花儿一样的年华,青春一般的母亲,汉武帝的一句话,就让她死于非命。> >   汉武帝的为人,是不是达到了那个——更狠?> >   钩弋夫人永远也不会明白,其实她什么错都没有,错就错在她是刘弗陵的母亲。原因是,汉武帝要刘弗陵继位为皇帝,但此时此刻的刘弗陵年龄实在太小。一旦汉武帝仙去,皇权很可能就会落入美艳如花的钩弋夫人手中。吕后、包括窦太皇太后的阴影,通通都是前车之鉴。> >   所以,汉武帝决定在册立儿子之前,先杀掉儿子的母亲。> >   政治斗争造就了:怵目惊心。> >   所以我说汉武帝不是人,儿子也好,老婆也罢,无论黄脸婆还是娇少妇,他通通都可以下得了手。人心如此,是否“黑”到了锅底?这人,没有人性。> >   据说,钩弋夫人被杀的那一天,甘泉宫的上空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尘土飞扬,阴霾呼啸……老天爷也在为这位无辜的少妇,伤感而悲戚。> >   这位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钩弋夫人,处心积虑接近汉武帝并竭尽所能进宫受宠,其结果却以死于非命而落下帷幕。> >   何苦?> >   我不知道,那位什么都算计到的赵老爷子,会不会算到自己的女儿,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这样的下场,赵老爷子最终将何以感想?> >   是欣喜还是悲凉?> >   命中有的终归有,命中无的不强求。这岂不是处心积虑作践自己?> >   也伤害女儿。> >   我不知道,这位赵老爷子,是不是已经把肠子悔青?> >   史料中没说,我也不胡乱猜测。> >   如果,赵女本分待家,到婚配之年嫁一个平民家的男人,生儿育女,和和睦睦,少一些富贵却多一份甜蜜,活到自然死,岂不是要幸福美好很多?> >   实实在在不好意思,历史没有如果。> >   有的,就是忒不靠谱儿。

相关参考

第九章 东汉王朝

  一、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东汉强化皇权的措施刘秀迫使十余万饥饿的赤眉军缴械归附之后,这位一度混迹于绿林起义军中的西汉皇族的后裔,终于消灭与他逐鹿中原的最强大的政治对手,跻身于“兴继祖宗”的“中

第九章 丧国权,马关之约_中国战败原因

>  缺乏预见>>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侵略并战胜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  

第九章 丧国权,马关之约_一、马关条约

>  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人物太后和,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相继失败后,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主持总理衙门。奕?原先就主张对外国屈服,1

第九章 丧国权,马关之约_二、见利眼红三国干涉还辽

>  干涉还辽,发生于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与日本明治政府在1895年4月17日签署《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六日后,俄国、德国与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日本为此深

第五十九章 诸葛亮激将说孙权

  曹操征服荆州,刘蔷慌忙逃奔夏口。诸葛亮看到事情危急,便去东吴求救于孙权。>>  当时,孙权兵聚柴桑,对曹操的进兵是战是降一直犹豫不决,想观望曹刘的胜败之后再作决定;诸葛亮见到孙权说:“天下犬乱未已

第一百九章 关羽筑城

  荆州土地神见关公率十万将士挑土筑城,立即飞报天庭。玉皇大帝将此事交与王母娘娘处理。王母娘娘心想,荆州是人间的一块宝地,可是连年战火,使这里的百姓遭殃。现在关羽又筑新城,必遭曹操、孙权的争夺。三方动

《秦汉史话》潘国基著

《秦汉史话》序言第一章秦的崛起第二章秦的统治第三章陈胜起义第四章楚汉战争第五章西汉建立第六章文景之治第七章西汉盛世第八章西汉转衰第九章东汉王朝附录秦汉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排行榜曹操仅排第九

1、孙武孙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惠民县)人,祖父田书为齐大夫,攻伐莒国有功,齐景公赐姓孙,封采地于乐安。公元前532年的齐国内乱后,孙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铸成兵法

第九十七章 救曹田

  在曹操兵败赤壁逃往荆州的路上,相传发生过一块地的萝卜救了饥饿不堪的曹军的故事,后人便把这块地称作“救曹田”。>>  曹操赤壁大败后人,带着三百余残败将,逃往荆州。一路的围追堵截,使曹军精疲力竭,饥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汉语拼音:jiǔzhāngsuànshù),(英语:NineChaptersonMathematicalProcedures),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算经十书》之一。又作《九章